柳非杞生平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2:4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09:40

你好
柳非杞,1911年农历三月初一出生于无锡严家桥镇柳家桥村。幼年在当地学堂念书,后去上海。9岁时,在上海文瑞楼书局工作的父亲亡故,依恃寡母苦心操持长大*。1937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后并入上海复旦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柳非杞携妻儿逃难到四川,先在江安定居,后到重庆。1939年起,在当时的华侨事务委员会工作。由于亲身经历和目睹****,认清其消极抗战、积极*的本质,柳非杞常与众多爱国民主人士及*驻渝办事处领导人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王炳南、乔冠华、田汉等频繁接触,与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关系密切,因此思想进步,积极主张爱国抗日,崇尚民主,同情和支持*党的*事业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热情参与了各种抗日宣传活动及许多秘密*工作。
当时,*对新闻、信件控制、检查极严,柳非杞先生利用他在华侨事务委员会工作的有利条件,经常用侨委会名义和信封为*党和进步人士向外发送消息和信函。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被囚于重庆,夫人李秀文及女儿叶扬眉秘密到重庆探望,在*有关人士的安排下,由柳非杞与另一位*人士协助,每天为李秀文转移住处,以保秀文母女的安全。后又设法迫使*当局接受办理公开手续,并通过报刊公之于世,叶挺夫人的身份一公开,引起社会公众极大关注,从而使特务不能也不敢任意加害。重庆前夕,他冒着生命危险,从特务眼皮底下救出两位烈士子女。
1946年初,柳非杞辞职从重庆回到上海,后到上海市侨务处工作。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叶挺等17人,由重庆坐飞机返延安,不幸失事遇难。柳非杞立即致电周恩来吊唁,电文中说:“法西斯没有连根拔掉以前,王先生等是不会瞑目的,当望先生等节哀,加强奋斗,到一个和平、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实现时,则王先生等虽死犹生矣。”电文在《新华日报》纪念专刊发表后,侨委会要求柳非杞书面声明此电文与侨委会无关,柳非杞则坚决与之斗争。从此,当局派特务对其言行予以监视。
柳非杞当时的活动,一直受到党组织的关注和重视。后先生经常得到组织上给予的*关怀和生活照顾,上海**部经常在经济上给予补贴;遇有重大节日或庆典活动,*、市*常邀先生参加。
柳非杞毕生酷爱诗词书画,并热心于收藏,许多精品直接转送*文史馆;与许多书画名家、诗人、文学家、爱国人士结下了深厚友情;尤其与柳亚子先生过从甚密,且书信往来频繁。可惜这些书信和大量书画俱已毁佚,唯独何香凝题赠柳非杞一幅铁树红梅尚存于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画中右上方还有柳亚子题款,是弥足珍贵的遗存了。
柳非杞还热心支持地方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苏南刚,他即两度致函柳家桥的家属,动员迁离祖居将其捐建为“柳家桥小学”。柳家桥左侧河上有座柳家桥,没有桥栏杆,且因年久失修,人行走桥上很危险,柳非杞把家乡人民希望重建柳家桥的愿望向无锡县、江苏省有关部门反映,通过他的努力,得到了上级*的支持,拨款建造了一座坚固的柳家桥石桥。
上海后,由原文化部副*夏衍推荐介绍,柳非杞进入上海市图书馆工作。1960年正式调入上图任职。19年因病提前退休。“*”期间倍受牵连,1978年组织上为他恢复名誉,所有不实之词被取消。1980年被任命为上海文史馆馆员。1982年,正当先生准备将其不平凡的经历写成回忆录时,不幸因病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享年71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2 09:41

柳非杞(1911-1982),爱国民主人士,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书画收藏家,诗人,曾任职于上海图书馆.1937年毕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后并入上海复旦大学)。与柳亚子,徐悲鸿,何香凝等文艺界名流相友善.
柳非杞号春眠先生,40年代曾与周恩来有通信交往,<周恩来书信选集>---"友人行踪"收录周恩来致柳非杞信札1通.
编著<亚子书简>等书.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