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3:5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31
【释义】知足,是说人不要总是奢求,要知道满足自己所拥有的;知不足,是说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通过努力获得什么,主要指自身为人的不足,简单说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有为有不为,是说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不能做,要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原则。
“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
【出处】“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
扩展资料:
《学记》的创作背景: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其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据郭沫若考证,其作者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顾树森支持郭沫若的说法,认为“《学记》是写作于战国后期而为乐正子一派儒者的作品,它是继承思孟一派的观点而从性善出发的,可能是孟轲弟子乐正克所作”。高时良也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学记》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具体时间在战国后期。
它的作者当是乐正克,因为,第一,乐正克是孟轲的得意门生,受孟轲思想熏陶较深。第二,乐正氏亦师承曾参,‘乐正子言吾闻诸曾子也’。第三,乐正本是学官,《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学官后裔论教育,有其家学渊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32
【释义】知足,是说人不要总是奢求,要知道满足自己所拥有的;知不足,是说要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要通过努力获得什么,主要指自身为人的不足,简单说就是要有自知之明。有为有不为,是说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必须做,什么事不能做,要有自己的原则,并坚持原则。
“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
【出处】“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译: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
扩展资料:
知足:
《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则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可是社会上总会有一些人不安分守己,癞*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的。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但是,知足或者不知足也要分场合的。
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能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除了场合以外,知足还有一个分(fèn)的问题。什么叫分?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指的就是限度。
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32
这是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冰心(谢婉莹)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上联的“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语本《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作。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下联提出了有为与弗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弗为。中国无产阶级*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为与弗为”给几位青年店员题写了一副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给人们修身养性指明了方向。
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作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她时时把此联挂在书斋内,以示谨遵祖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33
这是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冰心(谢婉莹)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上联的“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知足才不致受屈辱。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和谦虚好学的态度。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语本《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作。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下联提出了有为与弗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弗为。中国无产阶级*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为与弗为”给几位青年店员题写了一副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给人们修身养性指明了方向。 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作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她时时把此联挂在书斋内,以示谨遵祖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34
要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优势与不足
要知道什么事情可做,应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不做
此联为谢銮恩撰,该联挂于冰心故居。谢銮恩为谢冰心祖父。此联表明了他为学处事的准则。上联出自《论语》学然后知不足。下联出自《礼记》养其身以有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