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5: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23:43
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ion, 简称:*)准备推出具体措施,如果投行保荐人保荐的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出现虚假陈述,那么保荐人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
监管机构对中资企业上市热潮做出的这种反应可以预见。在一轮炒作中国概念的热潮中,很多本不适合上市的企业成功上市。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安然(Enron)和世通公司(WorldCom)倒闭期间也曾发生类似情况。
但不同监管机构采取的不同方法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能有理由认为,在美上市中资企业质量较差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美国。
*的最新举措旨在防止质量不佳的企业公开上市,而SEC则在试图“逮捕”上一轮上市潮中存在不法行为的机构。
但在面对海外中资上市企业时,美国和的监管机构都要面对同一个问题,即必须跨境展开监管和执法行动。
换句话说,经验表明,试图根据法律追究中资上市公司董事的责任纯属浪费时间。但美国可能认为继续这种亡羊补牢的做法是值得的。
相反,将另一个在外交上看来不那么敏感的对象列为监管目标:那些为了尽早拿到承销费且受到*、没有充分展开尽职调查的投资银行家。
*计划让包装内地中资企业上市的投资银行负起责任。为此,一套新规规定,如果拟上市企业的招股说明书被发现存在虚假陈述,那么负责这家企业上市的投资银行家可能会坐牢。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在上市前淘汰存在问题的企业。在港上市的门槛条件也部分反映了这一目的。在交易所主板上市仍然要求企业具备三年的盈利记录,同时交易所不鼓励借壳上市。在美上市的中资企业之所以出现问题,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采用了借壳上市这种方式。
与此同时在美国,SEC正大胆地试图将中资企业纳入其执法范围。其起诉“四大”中国合作所的做法可能引发中美之间爆发全面外交争端。
一些分析人士预测,这甚至可能引发一波在美上市中资企业的退市潮。
想要理解美国这一做法的来龙去脉,必须考察美国股市上市热潮的历史。
虽然市场在处理内地企业上市以及相关的繁荣和萧条已有二十年的经验,但相对而言中资企业扎堆赴美上市则是一个新现象。
随着利润丰厚的纽约两地上市业务逐渐干涸(上海取代纽约成为的新搭档),美国证交所将精力转向成为中资企业的主要上市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