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1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3:18
《麦路人》为何“血扑”?央视点评一针见血
郭富城备受瞩目的新片《麦路人》作为一部金像奖热门影片,该片上映前就赚足了噱头。
首先片名取得非常有深意,片名《麦路人》就是主题“陌路人”麦路人和陌路人同音。全戏的人物是都是社会低下层人物,大家都是陌生而相互帮助的“家人”,因此他们都是无“名分”的,就连主角博哥、女主角阿珍、全片最辛苦的“妈妈”都是以简称称呼。
全片只出现过三次人物的全名,第一次是“妈妈”看到博哥的名片,第二次是“妈妈”去世后才得到的“名分”,第三次是片尾女主角终于放开,重新振作后工牌上的全名。每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重新振作后才能得到认可,我觉得这个全称就是认可的意思。
其次影片所拍摄的场景都非常真实而扎心。拥挤的公租房,在街头巷尾从黑夜流浪到清晨,24小快餐店,公厕接水刷牙,极尽翻新旧鞋在唐街兜售,各种款式纸皮箱在流落街头有各种的用途…
—切一切镜头看似忧郁充满了负能量的社会街头,实质上正是我们这种观众群众所需要的精神能量。吃瓜很容易,真正独自面对现实时,吸取这类电影的故事养分,好好为自己鼓劲,没什么是过不去的事,勇于原谅别人放过自己吧!
最后《麦路人》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影片揭示的是底层人的真实生活。上映之前被冠以港版《小偷家族》的称号,不少媒体也曾以港版《小偷家族》的噱头进行宣发,可谓是众望所归。
以为是王者,不料只是个青铜。
可上映后的成绩非常不尽人意,上映6天票房仅有一千多万,与同期上映的影片相比,这票房可谓“血扑”了。而且6.6的豆瓣评分只能说也是勉强及格。
不敢相信这是2020年得到金像奖提名的电影,而且创作者完全没有批判这一行为,反而有点歌颂的意思。
这一部金像奖大片为何在内地不但不吃香,还沦为了票房炮灰?
对此,央视电影频道今日影评栏目的点评可谓是一针见血!
今日影评发布的这篇【《麦路人》成影院“路人”,“港版《小偷家族》”到底缺了啥?】,就非常全面地分析了《麦路人》票房失利的原因。
文章从主演郭富城与“港版《小偷家族》”这个噱头来进行全面分析。指出了《麦路人》沦为票房炮灰的两大主因:一是郭富城演技“不灵了”,尽管郭富城已经尽他的努力完成得最好了,但问题还是剧本给他这个人物的备注不够清晰;二是影片人物不够扎实,很难将观众代入。
央视可谓是非常直接了当指出了《麦路人》的致命问题所在。
除了那个谐音梗,我实在是看不出M记在这部电影里面承担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原本以为电影打算用人物的视角去描述一个实际的社会。看完以后才发现,电影只是用虚构的故事去杜撰了一个想象中的底层。
全片刻意煽情,浪费了题材和演员,剧本单薄一味卖惨,现实中人的困境比电影里难多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死在麦当劳的奶奶换成了年轻的妈妈,故事东拼西凑卖惨,全程就是郭富城在演惨最没可信度了。
此外,电影塑造的人物群像简直就像是地铁口的人流一般,看一眼,就过去了。什么都没有留下,也没有什么值得留下。特别是*妹的角色完全不成立,人物模式化。只剩下观众在现场徒劳地寻找煽情的动机,可最终,他们什么都找不到。
可以说该片群像戏的处理真不是一般的差了,哪有群像戏没主线的?杂,乱,浅,缺乏逻辑,所有的缺点都占全了也是不容易。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3:19
是因为这部电影的主题以及人物的刻画都是不够的深刻的,而且让观看者在观看的时候没有很强的代入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3:20
《麦路人》是纯正港片,卡司都是熟脸,在今年电影金像奖获得10项提名,其中有4项是表演奖,最终拿下最佳男配角(张达明),可以说表演层面肯定是上乘的。
即使回归已超过20载,但文化和内地文化还是有壁,内地观众首先对这个片名就是一脸懵,首先“麦路人”是粤语“陌路人”的谐音,更深一层的是,有一种底层人群寄居在以麦当劳为代表的24小时快餐店,甚至诞生了专有名词“麦难民(McRefugees)”,而“麦路人”便是引申这个群体。
其实内地也有这种现象,只是不如来得典型。
据报道,2015年10月3日,一名中年女性死在了24小时营业的深水埗麦当劳内,数小时后才被发现。受此事件影响,麦当劳中国公司发言人曾在2016年公开表态:麦当劳欢迎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来麦当劳餐厅。
是啊,花很少的钱买一杯饮品,甚至不花一分钱,在明亮、干净的快餐店休息一整晚,甚至以此为家,是多少流浪人员的避风港啊。
现实主义题材的《麦路人》也遇到了现实的受众危机。
虽然在受捧,但内地观众不买账,票房只有1800万人民币左右,豆瓣评分6.6,成绩不算亮眼。
其实这种隔阂是双向的,内地大爆的《我和我的家乡》在也是卖不动的。
《麦路人》这种文艺片,即使有大咖坐镇,在内地素来难以出圈,除非人际口碑高到一个不行,才会拉动票房逆袭。
但看完全片,我必须得说,冲着选题相对新颖、演技全员在线,也是值得支持一波的。
《麦路人》英文名叫“I'm Livin' It”,也对应着麦当劳经典广告语“I'm Lovin' It”,但影片里并没有点明故事发生在麦当劳。麦当劳本就只是一个代称,肯德基、田老师红烧肉也有24小时门店呢。
剧情有媒体概括得很好,讲述“一群来自不同背景的陌生人,在快餐店内宿宵相遇,他们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慢慢产生出家人般情感的故事”。
郭富城演得非常好,没能再度拿下金像影帝,却也得服气,因为遇到了题材更隐秘的纯正港片《叔·叔》,最终拿奖的是饰演老年男同志的太保。
可以看出,虽然港片已经式微,但电影人还是很敢拍的,题材方面比起*电影人“痴迷”的主旋律、玄幻偶像,在审美维度上就高出不少啦。
给《麦路人》打差评的网友中有人感觉它煽情过甚,但即使票房破2.5亿、豆瓣7.1分的《一点就到家》都大段大段煽情,又何必苛责《麦路人》呢?
相比起《一点就到家》里的轻巧创业(搅黄几个赶集就打开了电商大门、用远山情怀种咖啡一下就拿到咖啡奥运会的银奖),《麦路人》的聚焦逆境人生不是更接地气?
《麦路人》在阿博确诊患癌、单身妈妈为赌鬼婆婆还债活活累死等剧情接连上演后,确实有凄苦卖惨之嫌,但人生有时就是这么苦啊,看了这么多年社会新闻,你就不会觉得这是魔幻现实了。
阿博和阿珍互相装不认识却是有情有义的爱情故事,看似有点悬浮狗血,其实很浪漫,是中年人谈恋爱的那种苦涩的浪漫,比起甜宠偶像剧可是隽永得多。尾声那段病榻前彼此不明说的天人永别戏码,很催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