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3:4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8:07
渭水之盟
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成功登上皇位。可是,李世民的皇位*还没有坐热,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听说唐王朝的权力更换,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占泾洲,一路直入到武功,长安危及。
唐太宗派尉迟敬德出战迎敌,虽然小取胜利,还是无法阻止突厥南下的步伐,长安受到威胁。此时的长安国库、兵力空虚,不能与突厥一战,人心惶惶。
无奈之下,唐太宗设疑兵之计,亲自率领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到渭水边,隔着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对方的负约。后来,唐朝大军赶到,颉利看到唐军军容大盛,此时执失思力又被擒。于是,颉利和唐太宗在渭水斩白马立盟,达成和平协议。
后来,东突厥内部矛盾加剧,开始*。同时,天灾不断,东突厥*和经济都受到严重的打击。而此时,唐太宗励精图强,*稳定,经济得以恢复。同时,唐太宗积极进行对突厥的军事备战,培养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最终大败突厥,把大唐的版图扩展到贝加尔湖北边。
“渭水之盟”是唐王朝对突厥关系的一次重要的胜利,避免了唐王朝在不利的条件下与突厥开战,巩固了王朝的基业。
檀渊之盟
公元999年,辽军就开始频繁在宋朝边境进行挑衅的行为,烧杀抢掠,杀害百姓。宋军在杨延朗(杨家六郎,杨六郎)的率领下,积极防御,取得了一定的主动权。可是,辽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对宋朝的边防的压力越来越大。
辽军步步紧*,又侵吞宋朝之意,而“燕云十六州”的得失,意味着宋朝江山的安与危。因此,宋朝和辽军开始长达了25年的“燕云十六州争夺之战”。
后来,双方出现相持的局面。辽军孤军深入,粮草补给跟不上,给军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辽军害怕背腹受敌,统帅萧挞凛战死,于是辽军提出了议和。
而此时的宋朝,在寇准、杨六郎等人的积极备战,要求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震,在对辽作战上已经不落下风。
可是,最后宋真宗还是答应了议和,宋朝还需要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澶渊之盟”的签订,虽然给边境的百姓带来了一定时间的稳定,对社会经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也让宋朝忘战去兵,备战具废,最终只能向金俯首称臣。
靖康之耻
宋金结盟,成功击退了辽军,辽军兵败退居一方。而此时的金军却越渐强大,金军也看出了宋朝的软弱*,士兵战斗力差,起了侵吞宋朝之意。
公元1125年,完颜宗望挥师南下,直*汴梁,宋钦宗大恐。汴梁被金军包围,可是完颜宗望耽误战机,宋军援军赶到,金军在别处又受阻。最终,改肃王赵枢为人质,康王赵构回归,金军退军。
后来,金军再次包围汴梁,掳走二帝,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北宋灭亡。
当金兵南下时,全无宋兵抵御,金人都叹息道,宋朝太无人了。这足见当时宋朝军队的*了,灭亡受辱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土木堡之变
明朝在明英宗等人的治理之下,出现了“仁宣之治”,国力强大,社会稳定繁荣。可是,却因为土木堡之变,大耗国力,百姓受苦,明英宗更是被俘虏。
公元1449年,内阁“三杨”相继去世后,宫中大权逐渐被太监王振掌管,王振掌权后,任人唯亲,形成了“王振集团”。
后来,瓦剌军不断侵犯明朝边境,明英宗在王振等人的煽惑和挟持下,不顾于谦等人的劝谏,坚决北征瓦剌。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8:07
渭水之盟是唐太宗李世民和突厥可汗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为国家发展赢得了宝贵时间;澶渊之盟是宋真宗和辽国达成的和平协议,宋每年供给辽银十万、绢二十万匹,辽皇称真宗为兄,两国开放边界市场;靖康之耻是宣和七年金国攻破开封,俘虏了徽钦二帝和大部分大臣嫔妃;土木堡之变是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却因为情报和指挥的失误导致二十万大军损失殆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8:08
首先渭水之盟是因为当时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取得了一次重要的胜利,为了避免突然开战,所以他们在渭水斩白马利盟达成和平协议,谭渊之盟是因为在一次打仗的过程中,双方出现了平等的局面,然后粮食也是补不上,造成了非常多的影响,所以辽军提出了议和。
谭渊之盟是因为给百姓们带来了一定时间的稳定,而且对国家起到了经济作用和人们积极作用,靖康之耻是因为击退了辽军,土木堡之变是因为百姓受苦靠了非常大的国力,也有重要人士被俘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1 18:09
渭水之盟是唐初唐太宗跟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因为唐初国力不强,唐太宗使用全国府库的金银珠宝跟突厥换取暂时的和平。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当时辽国不断*扰北宋边境,当北宋由积极攻击转变为被动抵御时,辽圣宗亲自率兵攻入北宋境内。 军在宋真宗鼓舞下,在澶州射杀了辽军首领萧挞凛,大大挫灭了辽军的士气。
此时,辽军陷入两难境地。最终双方相持不下,才有此盟。
靖康之耻是宋朝抵挡不了金国的侵略,金国又需要时间来修养生息。
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朝,当时宦官王振擅权,边防空虚。日益强大的蒙古瓦刺部乘机南下,产生土木堡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