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把握比喻的深意,领略故事中的旨趣。
3、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4.、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 【重点难点】
1、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2、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两千三百年前的一天,有一对朋友他们在濠水的桥上进行了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他们就是庄子和惠子,大家先读一遍,注意圈画停顿,可以大声读。 二、预习检测
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濠(háo)梁 鯈(tiáo)鱼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是鱼之乐也 是:这。
请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请:请允许我。循:从……说起。 其:话题。本:最初。 汝安知鱼乐 安:怎么。 云者:如此如此。 既:已经。 (2)一词多义
固: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鱼也:本来。
3、朗读指导
注意课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4、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明确:我不是您,固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不知道鱼
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二、新课教学 (一)基础巩固: 1、全班朗读课文。(屏显全文) 2、还原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情景。(屏显对话)
要求:尽量用现代白话进行 ;尽量接近对话的原意;尽可能模拟人物的语气。 3、课文翻译。(屏幕逐一显示翻译)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
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2)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
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3)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
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4)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
知之濠上也。” 译: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追溯)。‘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
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4、齐读翻译。(屏显全文翻译) (二)人物介绍:
1、庄子与惠子,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是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 xǐ】(指鞋),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他们也许不是钟子期、俞伯牙那样情投意合的知音,但他们是这样才华相当的“辩友”。 2、关于庄子与《庄子》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三)课文探究:
1、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 明确:(1)从表面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他返回争论的起点“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1)关于“安”: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辞》 明确:怎么;哪里(疑问副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明确:怎么;哪里(疑问副词)。 项王曰:“沛公安在?” ——《史记·鸿门宴》 明确: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疑问代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明确:怎么;哪里(疑问副词)。 2)关于“汝安知鱼之乐”的偷换概念
明确:所谓偷换概念,指庄子在“安”字上做文章。“安”既有“怎么、如何”
的意思,也有“哪里”的意思。惠子本是问庄子“你怎么(能)知道鱼之
乐”,却被庄子故意理解为“你哪里知道鱼之乐”。一个反问句变成了一个疑问句。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
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惠子说话逻辑性很强。惠子认为:A不是B,那么,A就不知道B的内心世界。 2、庄子为什么说鱼儿很快乐? 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
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 3、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各有什么性格?
明确:惠子:语言犀利,咄咄逼人。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寻根究底的认知
态度,求真务实,重逻辑推理,有逻辑家的个性。
庄子:冷静、从容、平和。智辩,重欣赏,超然物外、重主观感受,有艺
术家的风貌。
(三)巩固提升:
“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雄辩之外还具有无穷的韵味。惠子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庄子把自己的快乐移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衬托庄子的快乐,这是典型的“移情”。
这两个人,你更欣赏哪个?请说出理由。
例: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之处,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四)课堂小结:
北师大教授于丹曾说:“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我们应当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濠梁之下的游鱼,天地间的庄子,他早已用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界限,超越了鱼人的界限,他自己何尝不是一条鱼呢?在今天高楼林立田园风光渐离视线的时代,我们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作业设计】 1、《庄子》有许多内容已演化为寓言和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课外积累。 2、完成语文作业本上的相关练习。 3、完成课外阅读《庄子·秋水》(节选)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篇幅短小,百十个字。就在这短短的百十个字中,却尺水兴波,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完整。其内容又很浅显,学习上不会有太大困难,学生很喜爱这样的小故事。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我注重在学习重点字词中理解句子文意,从而理解故事的寓意。 文章较浅显易懂,课程设置稍显简单,一些细节问题没有特别注重,可能有知识点会遗漏。 不足之处
附:课外阅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sì)渚(zhǔ)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你能说出本选段要表达的主旨吗? (小结:《庄子》善于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想象神奇,语言灵动而有气势,幽默、诙谐,是诸子散文中的精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