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医防治慢性病的一些方案

2022-04-20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1

中医防治脑卒中一体化方案…………………………5

中医防治高血压病一体化方案………………………10

中医防治冠心病一体化方案…………………………15

1

中医防治糖尿病一体化方案

糖尿病史由多种病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 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损害,导致眼、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它是指以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小便频数、形体消瘦为特征的疾病。1980年前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约为0.3%,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到3%左右。糖尿病的发生虽与气候无明显关联,但与环境密切相关。

1. 预防和行为干预

糖尿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大问题,其预防应以自身预防为主,及早减除或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正确认识本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有家族史者应定期做检查。 2.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⑴饮食控制; ⑵体育锻炼; ⑶口服降糖药治疗; ⑷胰岛素治疗; 3.中医辨证治疗 ⑴上消

2

1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⑵中消

胃热炽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而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⑶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益智仁、桑螵蛸、蚕茧、党参、黄芪、五味子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浑浊如膏,甚至饮一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

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4.中医适宜技术

⑴针灸治疗:中医针灸治疗糖尿病,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一般以三消分型论治。 1)上消

取穴:主穴:胰腧、肺腧、太渊、心腧、少府。 配穴:少商、鱼际、膈腧、金津、玉液。

方法:进针得气后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20分钟,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3

2

2)中消

取穴:主穴:胰腧、脾腧、胃腧、三阴交、内庭、 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方法:同上。 3)下消

取穴:主穴:胰腧、肾腧、太溪、太冲。 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 方法:同上

⑵气功治疗:气功治疗糖尿病,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致可分为内气和外气疗法。其中以内气练功治疗糖尿病功法较为广泛。对降低血糖、血脂和防治尿病并发症均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⑶艾灸疗法:用艾柱直径为1.5cm,高2cm,重0.5g,鲜姜片3~4mm,直径2cm进行隔姜灸,以上入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配穴随症加减,每穴灸10~30壮,隔天灸1次,24次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 5.糖尿病人心里康复

与患者采取闲谈、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患者心里活动和心里状态,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根据患者存在的思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讲述有关医学科学知识,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糖尿病患者的药补与食补

糖尿病的治疗,除采用压药物治疗外,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糖尿病发病,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药补、食补可根据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和滋补肝肾等治疗原则指导配方。糖尿病有轻重主次的不同,通常

4

3

把多饮称为上消;多食称为中消;多尿称为下消。上消表现有口干舌燥,渴而多饮等。进补时应以养阴润肺为主。药补可选用生地、麦冬、天冬、玉竹、太子参、北沙参、百合等;食补宜选用蜂蜜、银耳、梨、莲藕、豆浆、芝麻、燕窝、海参、鸭肉、甲鱼等。中消表现为多食超常、容易饥饿、大便秘结等。进补可以养阴清热为主。药补可选用玄参、石斛、知母、麦冬、玉竹、沙参等;食补以蜂蜜。、梨、桑葚、菠菜、芝麻、冬瓜、芹菜等。下消表现如小便量大次多,口干舌燥,是肾阴虚;如有小便次数及量明显增多,腰酸腿软,甚至阳痿等,是肾的阴阳两虚。属于肾阴虚者,可选用山萸肉、枸杞子、生地、山药、南瓜、冬瓜、梨、银耳、黑木耳等;属于肾阴阳两虚者,可在上药的基础上再加温肾阳的附子、菟丝子、仙灵脾、淫羊藿、胎盘、黄鳝、麻雀肉、虾等。

5

4

中医防治脑卒中一体化方案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的统称。一般脑卒中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隙(下腔)出血;另一类为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血栓等。 1. 预防和行为干预

脑卒中的预防科分为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措施是:强化社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保健知识,采取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的膳食,作息有规律等。二级预防措施是:控制体重、控制钠盐的摄入、忌烟、不酗酒,并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三级预防措施是: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要控制血压并保持稳定在理想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要选择降糖药物,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对高脂血症要降低胆固醇及动物脂肪的摄入,对已发生脑卒中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过后,给予中医康复治疗。 2. 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⑴出血性脑卒中

1)保持安静,病人要绝对卧床,避免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吸氧,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的平衡。

2)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可选用甘露醇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呋健呋塞米(速尿)等。 3)止血和防止再出血。

4)控制血压,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再出血,故需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使血压下降至理想范围。

5

6

5)脑代谢活化剂,可选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改善脑代谢。 6)外科手术治疗。 ⑵缺血性脑卒中

1)血压监护,平均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可不用降压药,如果血压偏低平卧位数日。

2)低颅内压及减轻脑水肿,可选用高渗脱水剂、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扩张脑血管。 4)抗凝、溶栓治疗。 5)高压氧治疗。 3. 中医辨证内治

⑴中医将脑卒中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病情较轻;中脏腑神志不清,则病情较重。 1)肝阳暴亢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头目眩晕,面红目赤,心烦咽干,便秘溲黄。舌红或绛,舌苔黄,脉弦。 治则:平肝潜阳,通经活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2)风痰阻络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头目眩晕,黄腻舌苔白腻或,脉弦滑。 治则:熄风化痰,通经活络。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7

6

3)痰热腑实型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黏痰多,腹胀便秘,午后红烦热。舌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则:清热通腑,化痰通络。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合大承气汤加减 4)气虚血瘀型

5)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强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治则: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代表方:补养还五汤加减。 6)阴虚风动型

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舌红或暗淡,少苔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治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⑵中脏腑 1)风火闭窍型

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禁项强,两手紧握拘急,甚则抽搐。舌红或绛,舌苔黄而燥,脉弦数。 治则:熄风降火,平凉开窍。 代表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加减。

8

7

2)痰火闭窍型

突然晕倒,晕聩不语,燥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气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治则:清热降火,涤痰开窍。 代表方:安宫牛黄丸合涤痰汤加减

3)痰湿蒙窍型

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面色晦垢,痰涎壅盛,四肢逆冷。舌暗淡,舌苔白腻,脉滑或缓。 治则: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代表方:涤痰汤加减。 4)元气衰败型

神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手撒肢冷,两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舌苔白腻,脉散或微。 治则: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代表方:参附汤和生脉散加减。 4. 中医适宜的技术应用

⑴针灸治疗:头针取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等;体针可选百会、合谷、太冲、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⑵推拿疗法:多取躯干、四肢、头面部,手法以滚法、揉法、捏法为主,每次推拿30分钟为宜。 5.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

脑卒中后很容易引起患者心理变化,产生抑郁、焦虑和心理障碍,其中

9

8

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是抑郁。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常常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对环境失去兴趣,对治疗毫无积极性,对康复训练无信心,不主动进行肢体活动,对家属的督促产生反感,而且可以引起躯体疾病后扩大化,加重躯体及社会功能的缺陷,从而对躯体产生病理生理等系列化的作用,严重影响康复效率。社区医生一方面通过针对性康复训练,使患者的生活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另一方面应针对患者发病后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及承受能力,争取使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反复强化病人在认知治疗中获得的技能,树立起对疾病恢复的信心,有效配合治疗。 6. 脑卒中患者的药补与食补

⑴药补可选服一些有助降压、降脂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和中成药,如山楂、枸杞子、冬虫夏草等。中成药有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华佗再造丸等。

⑵食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萝卜、海带及含丰富蛋白质的鸡、鸭、鱼类等。

10

9

中医防治高血压病一体化方案

一、概述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但古代文献记载的“头风”、“头痛”、“眩晕”、“肝风”、“肝阳”等症,部分相当于现代的高血压病。

患者以40岁以上者多见。血压水平随年龄而增高,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较为常见。我国流行病学显示,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 二、干预方案 1、

预防和行为干预

⑴合理膳食

1)限制过多钠盐摄入,首先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天食盐量<6克为宜。

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蛋白质。多食蔬菜和水果,摄入足量钾、镁、钙。

3)限制饮酒,乙醇(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患病率呈现相关,高血压患者应戒酒或严格限制饮酒。 ⑵控制体重

体重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可通过降低每日热量及盐的摄入、加强体育运动等方法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10

11

⑶坚持运动锻炼

运动不仅可使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可能与扩张血管有关),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降低胰岛素抵抗有利。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快步走、太极拳等不同方式。运动频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40分。 ⑷气功及其他生物行为方法:

气功师我国传统的保健方法,通过意念的诱导和气息的调整,发挥自我调节作用。长期的气功短剑可使血压控制较好,减少降压药量,并可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 ⑸其他

1)保持健康的心理、减少精神压力和抑郁、心胸开阔,精神乐观、劳逸结合,不吸烟,这些都对本病预防有着积极的意义。

2)开展群众性的防病治病工作,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对高血压、家族史而本人血压有过增高记录者,定期随访观察,则有利于对本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 3)每个医师在诊病时都绛测量血压列为常规检查,这有助于发现无症状的早期高血压病人,为他们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2.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⑴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

1)轻型高血压无靶器官损害者可先行非药物治疗们—6个月,无效则加用药物治疗。

2)中、重度高血压有靶器官损害者或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者,均应采用药物治疗。

3)除某些高血压急诊之外,否则应使血压逐渐下降,避免血压下降过猛、过速所致的心脑缺血症状的发生。

a)高血压低一种慢性病,大多数需要终身服药。应以血压作为选用或调整服用要物品种和剂量的标准。维持血压在理想水平,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12

11

b)与卧位血压差异明显则提示有直立性低血压,药物应减量或更换药物。 C)非药物治疗是治疗轻型高血压的首选方法,也是所有高血压的基础方法。 ⑵药物治疗

1)利尿剂:小剂量以降压为主,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大剂量有利尿作用,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可增强疗效。

2)受体阻滞剂:目前不单独作降压药应用,而与利尿药或其他降压药物合用能增强降压作用,并可减慢心率及缓解心绞痛发作。‘

3)钙拮抗剂: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抗高血压药。目前趋向用长效制剂,服用方便,降压平稳。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各型高血压患者均有效。

5)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新一类的抗高血压药物。老人剂量减半,血容量不足可发生症状性低血压。

6)受体阻滞剂:阻断血管平滑肌a受体,舒张小动脉及静脉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可用于治疗慢性心衰。 3.中医辨证内治 ⑴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重,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耳鸣,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力。 治则:清肝泻火,平肝潜阳。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钩藤,生龙牡,珍珠母,夏枯草,牛膝等。 ⑵肝肾阴虚

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失眠多梦,口干少津,神疲乏力,气短多汗,腰膝酸软,肢体麻木,舌质红,苔厚,脉弦细。

13

12

治则:滋阴平肝

代表方:杞菊地黄汤加夏枯草,丹皮,钩藤,川断,桑寄生等。 ⑶痰浊上蒙

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恶心,实少多寐,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代表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夏枯草,丹皮,牛膝,珍珠母,生石决等。 ⑷阴阳两虚

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目花干涩,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大便溏,舌质淡暗体胖,脉沉细。 治则:温补肾阳兼滋肾阴。

代表方:左归丸、右归丸加川断、杜仲、牛膝、夏枯草等。 4.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⑴针灸

1)肝阳上亢型。

治法:平肝潜阳,针用平补平泻法。

取穴:风池、曲池、合谷、太冲、太溪、足三里、绝骨等。 2)痰浊中阻。

治法:和中化浊为主,针用泻法。 取穴:中脘。内关、丰隆、解溪等。 ⑵穴位按摩

坚持每晚脚底涌泉穴按摩20分钟,是预防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有效方法。 ⑶穴位敷贴

14

13

1)选用吴茱萸研粉加醋及温开水调成丸状,外敷双涌泉穴或神阙穴,能起到降压作用。

2)用王不留行子黏贴在耳穴降压沟、肝、肾、皮质下、内分泌、神门等穴,隔天1次,左右交替使用。 5.高血压病心理康复

不良情绪是高血压发病的基础之一,而环境和性格特征是引起情绪变化的重要因素。要克服急躁情绪,放松思绪,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改掉急躁,易怒急躁、易怒脾气,主意心理调适。要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世界观,培养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修养。常听一些令人轻松、欣赏自己的成绩和过于自信,以免失意时耿耿于怀,郁闷不乐。 6.高血压病患者的药补与食补

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根据病情适当进补。进补是针对虚证而言,而且要辨明气血阴阳之虚的不同,如肝血不足。肾阴虚的高血压患者表现为眩晕、眼花目糊,心烦失眠、口干等症状者,可选用生地、百合、银耳、葛根、枸杞、莲子等补之,以滋阴养血、平抑肝阳;若脾气虚弱、肾阳不足者,表现为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腰酸肢软、食欲不振者,适当选用黄芪、党参、山药、茯苓、杜仲等补之,以调整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促使血压降低和稳定。食疗食补的关键是控制盒减少高脂肪、高糖、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取,控制体重和降低血脂。另外适当的多吃鱼类、大豆制品、蔬菜、水果和杂粮。这类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具有降低血脂、血压、维护血管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作用。还可适当地选择使用一些具有降压、降脂作用的食物,如蜂蜜、紫菜、海带、海蜇、海参、芹菜、洋葱、荠菜、茭白、食醋等。按照祖国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根据高血压病的实际情况,无论是轻型或重型高血压病患者,进补应以食补为主,药食兼补。

15

14

中医防治冠心病一体化方案

一、概述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胸痹”范畴,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后者又称“真心痛”,为“胸痹”重症。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有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纤维化、坏死和功能障碍,或称缺血性心脏病。

本病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常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遗传因素、糖尿病、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有关。冠心病患者往往因天气寒冷、情志不遂、过度疲劳、进食油腻或饱餐后等诱发。

二、干预方案 1.预防和行为干预

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情志舒畅。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蒜、洋葱、香菇、木耳等,尽量少吃肥肉、动物内脏、高脂奶品、动物油等。避免过咸食物。戒烟,忌酗酒。 2.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根据冠心病的发病原理、临床特点、可将冠心病的治疗原则归纳为: ⑴改善冠脉循环,改善心肌缺血。 ⑵减少和防治冠脉痉挛。

15

16

⑶防止诱发因素。 ⑷降低高血粘状态。

⑸有高血压者进行降压治疗,使血压保持适宜水平。 ⑹对高血脂症给予降血脂治疗。 ⑺防治心律失常。 ⑻预防心梗及猝死 3.中医辨证内治

本病主要特征是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安卧,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脾肾有一定关系。一般胸痹属本虚标实。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其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先祛邪,再扶正:必要时兼顾同治。

⑴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时感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象沉涩。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痛甚酌加降香,郁金、延胡等,轻症可用丹参、砂仁、檀香。

⑵痰浊壅塞:胸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 治则: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代表方:瓜萎薤白半夏汤加减。亦可加入干姜、陈皮、白蔻仁等。

(3)阴寒凝带: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撅冷,舌苔白,脉沉细。 治则:辛温通阳,开痹散寒。

17

16

代表方:瓜萎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 、丹参、檀香。若痰湿内盛,胸

痛伴有咳唾痰涎,可加生姜、橘皮、茯苓、杏仁等。若症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痛剧而无体止,身寒肢冷,喘息不得卧,脉象沉紧,此为阴寒极盛,胸痹之重症,宜用乌头赤石脂丸和苏合香丸。

⑷心肾阴虚: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酸膝软,耳鸣,头晕,舌红或有紫斑,脉细带数或细涩。 治则:阴益肾,养心安神。

代表方:左归饮加减。若兼见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者,可加麦冬、五味子、柏子仁、酸枣仁等。若胸闷且痛者,可加当归、丹参、川芎、郁金等。若阴虚阳亢而见头晕目眩,舌麻肢麻,面部烘热者,可酌加首乌、女贞子、钩藤、生石决、生牡蛎、鳖甲等。

⑸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或结代。

治则: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代表方:生脉散合人参营养汤加减。若胸闷胸痛,可加丹参、参三七、益母草、郁金、五灵脂等。若脉结代,为气虚血少,血不养心所致,可合灸甘草汤以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⑹阳气虚衰: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心,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暗紫,脉沉细或沉微欲绝。 治则:益气温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心阳欲脱之危侯,可重用红参,附子,并用龙骨、牡蛎等。阴阳两虚,可再加用麦冬、五味子等。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可用真武汤加汉防己,猪苓,车前子等。

18

17

4.中医适宜性技术的应用

⑴按揉胸部:以一手中指罗纹面,沿锁骨下肋骨间隙,由内而外,顺序由上而下,适当用力按揉,疼胀为宜。

⑵拿胸肌:一手拇指紧贴胸前,示、中指紧贴腋下相对用力提拿,一呼一吸、一提一拿,慢慢由里向外松之,分次左右。

⑶健拍胸:以一手虚掌,五指张开,用掌拍击胸部(此刻勿屏气),10次左右。 ⑷擦胸:一手大鱼际紧贴胸部体表,往返用力擦,防治破皮,发热为止。心绞痛、心率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 ⑸冠心病患者心理康复

冠心病发作往往伴随剧烈的疼痛,会使患者体验到一种濒死感,觉得死亡就在眼前,因此十分恐惧,在心理上难以承受,情绪也很不稳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担心今后还能不能恢复工作,能不能恢复正常的家庭生活,懊悔没有早发现自己的病……患者常常不敢入睡或入睡困难,稍有胸部不适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所以应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社区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疾病的相关情况。例如,为什么会出现心肌梗死?为什么心脏会缺血?自己在康复期应该注意些什么?因为恐惧大都来自对疾病强烈的“未知”感,只要了解了冠心病的特点、成因,就会感到自己对病魔了如指掌,对冠心病的心理障碍也就不攻自破了。在冠心病康复期患者应避免急躁、易怒,注意心理调适。 6.冠心病患者的药补与食补

1)山楂 既能抗心肌缺血,能降血压、降血脂,是较理想的防治冠心病食疗药,尤适宜于兼高血压、高血脂症者。每日食用9—15克。

2)薤白 又称野蒜,小蒜,为中医治疗胸痹、心痛之长用药,有理气、宽胸、通阳、散结的作用。常用于冠心病症属阳虚、气滞或痰浊者。每日服用9—12克。

19

18

3)百合 有宁心安神和润肺止咳作用。冠心病症见心烦、心悸、失眠者可常服食 本品。每日服用9—30克。

4)龙眼肉 即桂圆肉,有补心脾、益气血的作用。凡冠心病而心气虚证侯较明显者,可常服食本品。每日服用9—30克。

5)桑葚子 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作用。冠心病而有阴虚表现或便秘者可常服食。每日服用9—15克。

6)茯苓 能补脾渗湿,宁心安神。使用于冠心病症属心气虚而症见心悸、失眠者、每日用6—12克。本品有抱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其宁心安神作用尤佳。 7)酸枣 有养心安神作用,其中包给尤以酸枣仁作用最佳。冠心病有心悸者可服用本品。每日用量为9—30克。

8)菊花 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对冠心病有一定的疗效、。常用量为9—15克。

9)桃仁 有活血化瘀及通便作用。可用于冠心病症属血瘀者。常用量为6—9克。 10)肉桂 有助阳散寒、温通经脉作用。冠心病症属阳虚、寒凝、血瘀者,可适量服用。实验证明,本品有抗心肌缺血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对防治冠心病有利。常用量为1、5—4.5克。

11)干姜 有散寒温经、回阳通脉等作用。冠心病证属阳虚、寒凝者可服用。常用量为3—9克。

12)大蒜 实验证实,大蒜的有效成分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有降血脂、抗血凝作用。冠心病患者宜常服食。

13)海藻 昆布 实验表明,二者均有降血脂、降血压作用,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者可常服食。

20

19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