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甘肃篇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8:1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2 04:02

定西市,宋时称兰州附近的西头城(今榆中三角城)为定西城,表示安定西边之意,其后西头城改为通远军,遂将定西之名移到努札堡,改名为定西城,这就是定西名称的最早来源。金皇统三年(1143年)始设定西县。又称陇中。

安定区,1352年(惠宗至正十二年),改定西州为安定州。以古安定州得名。

通渭县,通渭县名始于宋朝。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曾于擦珠谷(今什川古城沟)筑通渭堡,10年后置通渭县。通渭之名,取此地道通渭州之意。

陇西县,因位于陇山之西头而得名。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设陇西郡。隋开皇十年(590年)设置陇西县。

漳县,古称鄣县。明因“漳水潆洄润地,宝井便民富国”而改名漳县,相沿至今。又称武阳。

渭源县,以地处渭水源头而得名。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分陇西郡置渭源郡,又改首阳县为渭源县。据《水经·渭水注》载:“此县有高城岭,岭上有城号渭源城,谓水出焉”,故名渭源。

岷县,因境内有岷山而得名。辛亥*后,改岷州为岷县。

临洮县,古称狄道,因此地为狄人(古代少数民族)行经之道,故名“狄道”。1929年改狄道县为临洮县,以其地临洮河而得名。

陇南市,以位于陇州南部而得名。

武都区,周秦为白马氐羌地。秦置武都道,属陇西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武都郡。“师古曰:以有天池大泽,故谓之都。”(《汉书·地理志·武都》)秦用武力拓疆,破白马氐至天池大泽,故称武都。

宕(tàn )昌县,南北朝时期,羌人曾在今宕昌县境建立“宕昌国”,宕昌为羌族部落首领之名。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灭宕昌国后,遂设宕昌总管府。

两当县,因境内有两当河而得名。两当县始建于北魏时期(439年)。

徽县,古称徽州。因境内山川秀美,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名。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州为县,始有徽县之称。又称河池。

成县,明朝初年降州为县,因古成州而得名,相沿至今。又称成州、同谷。

西和县,南宋改古岷州为西和州。明初降州为县,西和县名沿用至今。

礼县,源于地名“李店”。唐、宋时期,礼县东北部属长道县,县治在李店。元置李店元帅府。后因“李”字凡俗,借文雅的同音“礼”字代替,直到明成化九年(1473年)置县时,才正式定名“礼县”。

康县,原名永康县,建于1929年,取“永宁康泰”之意。后去“永”字而改名康县。

文县,古称文州。文县地名沿用“文州”而来。自南北朝时氐人在此创建“阴平国”割据政权后,百余年来武力相争,战乱不息。北周明帝时平定战乱,决意偃武修文,实行“文治”,故置州时封名为“文”,到明洪武四年降州建县,始称文县,沿用至今。

平凉市,公元358年,秦符坚欲讨前凉,于高平镇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由此得名。

崆峒区,以境内崆峒山得名。

泾川县,西汉时期,曾在泾河川道设安定县。北魏太武帝初置泾州。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为泾川县,始用泾川县名,因地处泾河川道而得名。

灵台县,始建于隋、唐时期。因相传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密民感念文王功德,遂于今中台镇筑灵台,灵台县由此得名。

崇信县,崇信在唐代为“京师西北八镇“之一,后置崇信军,始有崇信地名。北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始置崇信县,县名沿用至今。

华亭县,北魏晋泰二年(532年)设华亭镇,以境内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

庄浪县,因境内有庄浪河而得名。元朝初年置庄浪路。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庄浪县。

静宁县,以“平静安宁“之意取名。元、明、清代为静宁州,1913年改为静宁县至今。

庆阳市,宋代政和年间。宋太祖建隆元年置庆州团练,乾德初又升为庆州。到英宗治平年间改设环庆路。乃合环州和庆州首字而得名。政和七年(1117年)在庆州设“庆阳军”节度。又称义渠、郁郅、弘化、顺化、安化。

西峰区,因它地*安西北部,海拔1500米,比长安海拔420米高出1080米,取名为西峰。

正宁县,原名罗川县,唐天宝元年(752年)在罗川东20里处获玉真人像27尊,更名为真宁县。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祯)之讳,改名正宁县至今。

华池县,以境内二将川河古名华池水而得名。南北朝时,西魏始置华池县。以后历代华池县名多次兴废。1934年秋重新成立华池县。

合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置合水县。因当时境内建水与北岔水汇合后称合水,合水县由此得名。又称乐蟠。

宁县,古称宁州。西魏时,取抚宁戎狄之意,州以宁名。1913年改宁州为宁县。宁县以古宁州而得名。

庆城县,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析置弘化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弘化县为安化县,宋、元、明代属庆阳府。1913年安化县改名庆阳县,以庆阳府得名。2002年庆阳地区撤地设市时改庆阳县为庆城县,以县*驻地庆城镇得名。

镇原县,之名始于元朝。因唐代此地称原州,宋、金时曾设镇戎军(州),故元代合并镇戎、原州时称为镇原州。

环县,古称环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环州为环县至今。环县地名的由来,据当地志*载:因“环江流绕城西委曲环抱”而得名。

临夏回族自治州,以驻地临夏市为名。又称河湟雄镇、枹(fú )罕、河州。

临夏市,1983年再次将临夏县、市分设,恢复临夏市。因近临黄河支流大夏河而得名。因滨临大夏河,故名。

临夏县,因滨临大夏河,故名。

康乐县,因宋康乐寨而得名。

广河县,因洮河支流广通河而得名,省称为广河。

永靖县,古称“西羌之地”,1929年始置永靖县,取“永远安定”之意。

和政县,明代初设和政驿,取“人和政通”之意,始有和政之名。清顺治初(14年)改设和政驿站。1929年始置和政县。

东乡族自治县,因此地为东乡族之发祥地,县境内以东乡族人口为主体,故以东乡族名为自治县名。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因境内有积石山而得名。北宋设积石军,金置积石州,均取积石山名。又因境内居保安、东乡、撒拉等少数民族,1980年6月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州地处甘肃省南部,故名。

合作市,合作原名“黑措”,系藏语,意为羚羊。原为合作乡。195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由拉卜楞迁此,改为合作镇。1996年设合作市。又称羚城。

夏河县,1928年设县时,因县置在大夏河上游,故名“夏河县”。

玛曲县,成立于1955年。因黄河环绕县城,当地藏语称黄河为“玛曲”,故以玛曲作县名。

舟曲县,因境内主要河流白龙江,藏语称之为“舟曲”,舟曲地名由此而来。1955年始置舟曲县。

碌曲县,古称洮源,因地处洮河上游而得名。洮河,藏语称为“碌曲”,故1955年设县时定名“碌曲县”。

迭部县,北周时置迭州,唐代称叠州。1961年置迭部县,以迭山得名。

临潭县,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改美相县为临潭县,以“其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得名。

卓尼县,因卓尼古寺得名。卓尼是藏语马尾松之音译。相传元朝时曾在此地建寺,以寺内有两棵高大的马尾松而得名,自此始有卓尼地名。1950年成立卓尼藏族自治区,1953年改为卓尼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