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挺惯的是哪里的方言

2023-04-17 来源:一二三四网

挺惯的是福建地区的方言,意思是纵容、迁就。方言最早出自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方言又称白话、土话或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跟谁惯、歪嘴等是哪里的方言?

“我感觉他跟瑞远总挺惯熟的”、这句话里面的惯是说挺熟,相对一般人要更熟悉一点关系更好一点, “我跟你爷爷那么惯“这句话惯的意思等同惯着,宠爱的意思, 歪嘴有点说闲话的意思意思 呵呵,不知道准不准确,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追问其实意思基本上都能看明白,我想问的是这些方言是哪个地方的,谢谢!

追答不好意思,那我就不知道啦

太惯着是什么意思?比如什么?

东北方言,就是对某人太好了,对他的一切都是十分迁就,我是不是太惯着她了?_

惯惯我是哪里的方言

是南通话。是祝大家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左右逢源、上下皆宜、财源广进、生活幸福、家庭美满、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的意思。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方言谁能多写一些 我另外多给分 谢谢 。小弟弟我 想学学市椒江区方言 跪谢

台州最经典的土话

方言:杀甲得猛

普通话:厉害的很

方言:拍得欣消

普通话:晦气,倒霉

方言:缠死脚骨

普通话:唠叨

方言:嘻嘻开

普通话:玩玩去

方言:贼甲无

普通话:在哪里

方言:无告

普通话:没关系、好的、同意

方言:年无白条

普通话:头脑不清醒

方言:呛醒噢

普通话:忧心

方言:老实煞甲

普通话:真厉害

方言:啊呐

普通话:怎么办?

方言:年度白给

普通话:胡说八道

方言:福激噶姆

普通话:不知道是什么

方言:猪咬靠

普通话:运道不好

方言:馒头吃噶么

普通话:晚上吃什么啊

方言:噶无宁

普通话:哪里人

方言:一困井噢

普通话:想睡觉

方言:听娘苦新

普通话:明天早上

台州方言经典俚语50句(汇总)

1、有一种美女叫 度娘

2、有一种帅哥叫 西老

3、有一种纠缠叫 乔死接国

4、有一种唠叨叫 年家家

5、有一种厉害叫 杀甲得猛

6、有一种糊涂叫 年度范

7、有一种大度叫 呒告、发搭噶

8、有一种顽皮叫 宁丘皮

9、有一种速度叫 炮压吊发极

10、有一种运气叫 志咬靠

11、有一种语气叫 啊呐 啊也

12、有一种心情叫 呛心噢

13、有一种木纳叫 莫卵卵

14、有一种伪装叫 黄步鳝个死

15、有一种外向叫 立立

16、有一种激动叫 肖拔我装暖欠

17、有一种称呼叫 元宝、活二

18、有一种发疯叫 颠奥

19、有一种鼓励叫 杀克重

20、有一种结果叫 及噢

21、有一种嚣张叫 脏几丘 哈得柴八你吃

22、有一种着急无助叫 哈崭N脏脏好

23、有一种淡定叫 消贴夸慢慢市

24、有一种诅咒叫 高炮鬼勿死奥个

25、有一种舒坦叫 香烟庄支起

26、有一种委婉反对叫 笑替港欠

27、有一种不道德行为叫 桥欠

28、有一种傻瓜 叫阿无乱

年度 度曲 白露

29、有一种发泄叫 霍生霍奥噶

30、有一种邀请叫 条来嬉

31、有一种做作叫 法三卵袋

32、有一种后悔叫 拔卵悔

33、有一种霉气叫 趴脚星霜呒打

34、有一种肉麻叫 毛滚刺刺动

35、有一种谎话叫 鬼天花罗

36、有一种速度叫 面倒桌得吃

37、有一种瘪三的叫 清汤滚

38、有一种吃亏的叫 猪脚做奥

39、有一种便宜的叫 鼻头法落面桶踏奥

40、有一种失眠叫 悃法开

41、有一种国骂叫 N娘卵炮

42、有一种无奈叫 多小鬼忘极

43、有一种输法叫 输奥戳卵子光

44、有一种友谊叫 卵卵卡地佛

45、有一种硬挺叫 剃刀惯惯相

46、有一种随意叫 呒告要紧

47、有一种辩解叫 法极更呒

48、有一种拒绝叫 费脏

49、有一种故意叫 递递

50、有一种邋遢叫 蓝糊

河北方言挺好的挺得是这个字吗?

你好。挺好的,这句话原出自北京方言,‘挺’来自满语译音,“挺好的”表示不错、很好。挺是代义字,取其音节而已。这是一句由满、汉合壁的方言,如今河北、天津、东北等地都在使用。

东北方言土话大全

东北方言土话大全:

1、厕所不叫厕所,叫猫楼。

2、味道不叫味道,叫哈拉。

3、大话不叫大话,叫扒瞎。

4、不叫,叫扒楞。

5、失手不叫失手,叫秃噜。

6、沉默不叫沉默,叫蔫巴。

7、回答不叫回答,叫嗯哪。

8、脑残不叫脑残,叫山炮。

9、另类不叫另类,叫隔路。

10、浪费不叫浪费,叫霍霍。

11、解决不叫解决,叫咋整。

12、显摆不叫显摆,叫得瑟。

13、寻找不叫寻找,叫撒摸。

14、外貌不叫外貌,叫磕碜。

15、重复不叫重复,叫墨迹。

16、状况不叫状况,叫毛楞。

17、讨厌不叫讨厌,叫膈应。

18、软弱不叫软弱,叫尿唧。

19、聊天不叫聊天,叫唠嗑。

20、疑问不叫疑问,叫葛啥。

21、掩护不叫掩护,叫打狼。

22、习惯不叫习惯,叫埋汰。

23、速度不叫速度,叫麻溜。

24、逛街不叫逛街,叫上该。

25、街道不叫街道,叫该里。

26、泥泞不叫泥泞,叫稀能。

27、农村不叫农村,叫屯子。

28、挑逗不叫挑逗,叫撩哧。

29、坚强不叫坚强,叫皮实。

30、口袋不叫口袋,叫挎兜。

31、家具不叫家具,叫炕琴。

32、舒服不叫舒服,叫得劲。

33、错误不叫错误,叫岔劈。

34、能耐不叫能耐,叫尿性。

35、心烦不叫心烦,叫闹听。

36、愤怒不叫愤怒,叫急眼。

37、喜欢不叫喜欢,叫稀罕。

38、停顿不叫停顿,叫卡克。

39、心情不叫心情,叫憋屈。

40、夹菜不叫夹菜,叫叨菜。

满族习惯和方言

生活习惯:

满族人孝敬长辈,注意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了年长的也要施礼问候。亲友相见,除握手互敬问候外,有的还行抱腰接面礼。过春节时要拜两次年,年三十晚上拜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叫迎新春。室内西炕不得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满族将西墙作为供奉祖先的神圣部位,不准在此挂衣物,张贴年画;西炕俗称"佛爷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讳人们尤其是女人随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许将狗皮帽子或鞭子放在这里。忌打狗、杀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许从锅灶、火塘的三脚架上越过,不能用脚蹬踏或者随便坐在锅灶上或火塘边;不准在锅灶口或塘上烤脚、袜子、鞋靴;禁止将吃剩下的食物、骨头、鱼刺等扔进锅灶或火塘里。

满族过去信仰萨满教,每年都要根据不同的节令祭天、祭神、祭祖先,以猪和猪头为主要祭品。在大祭时要杀猪,特别是在祭祀祖先时要选用无杂毛的黑猪(有的还必须选黑公猪),宰杀前要往猪耳朵内注酒,如猪的耳朵抖动,则认为神已领受,即可宰杀。此举俗称为"领牲"。有的地方要将猪肠和膀胱放入吊斗挂在杆子上,让乌鸦来吃,如果三天内被吃掉,就为吉利。然后把全猪卸为八块,按原样摆在方盘内,供于家里屋内西山墙的祖宗牌位下,家人按辈份排列免冠叩头三遍,再将肉切碎入锅熬煮,全家围坐,蘸盐而食。此时如有客至,只要在祖先牌位前叩头三次,即可坐下同吃,吃完也不必道谢。满族人家至今还有逢杀猪时请亲邻好友前来品尝头顿猪肉的习惯。过去,在庄稼成熟的季节,满族还有"荐新"祭祀的习惯,如今已被"上场豆腐了场糕"习俗所代替,即在五谷上场时,用新豆子做豆腐吃,打场结束时,用新谷做大黄米饭或豆面饽饽吃,以收。满族男女青年结婚时,新娘必须先在南炕上坐帐,也有称"坐福"。直到晚上,才在地上放一张桌子,新娘、新郎要手挽手绕桌子三圈后对饮。

日常食俗 :

满族民间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二餐。主食多是小米和高粱米、粳米、干饭,喜在饭中加小豆或粑豆,如高粱米豆干饭。有的地区以玉米为主食,喜以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满族还有吃水饭的习惯,即在做好高粱米饭或玉米(米+查)子饭后用清水过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泡,吃时捞出,盛入碗内,清凉可口。这种吃法多在夏季。饽饽是用黏高粱、黏玉米、黄米等磨成面制作的,有豆面饽饽、搓条饽饽、苏叶饽饽、菠萝叶饽饽、牛舌饽饽、年糕饽饽、水煮饽饽(汉语的饺子)等。满族的饽饽历史悠久,清代即成为宫廷主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膳"栗子面窝窝头",也称小窝头。满族点心萨其玛也成为全国著名糕点。较著名的还有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北京小吃墩饽饽,河北承德小吃油酥饽饽,湖北荆州小吃猪油饽饽等。

北方冬天天气寒冷,没有新鲜蔬菜,满族民间常以秋冬之际腌渍的大白菜(即酸菜)为主要蔬菜。据传用腌渍的方法储存蔬菜,始于清顺治年间。用酸菜熬白肉、粉条是满族入冬以后常吃的菜肴。酸菜可用熬、炖、炒和凉拌的方法食用,用酸菜下火锅别具特色。配菜也可用来做馅包饺子。东北地区的满族,每户腌渍的酸菜一般可以吃到第二年春天。此外,日常蔬菜还有萝卜、豆角等。满族人民爱吃猪肉,常用白煮的方法烹制。辽宁沈阳市的那家馆是家有100多年历史的满族餐馆,该店经营的白肉血肠,被誉为正宗的满族风味。

满族的进餐习俗和饮食礼仪很多。如祭祀用过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带去,吃完后不允许擦嘴;家中人就餐,长辈不动筷,晚辈人绝不动筷;过年杀年猪时,有把亲友、邻里请来同吃白肉血肠的习惯。

民族食品

满族居住分散,各地均有代表性的典型食品,主要有:

①白肉血肠。

②火锅(满族传统风味菜肴)

③酸汤子(辽宁岫岩满族的典型食品)

④清东陵糕点(也称清东陵大饽饽。最早是清朝皇帝到东陵祭祀祖宗时做供品用的,因此也称为"祭饽饽"。做供品时有果馅厚酥饽饽、鱼儿饽饽、匙子饽饽、菊花饽饽、糊面饽饽、炸高丽饽饽、江米糕、黄米糕、七星饼、鸡蛋糕、枸糕、山葡萄糕、山梨面糕等几十种。传入民间制成糕点后,大体上分为大小两种饽饽。大饽饽每斤八块,俗称清东陵大八件;小饽饽每斤十六块,俗称清东陵小八件。大小饽饽品种主要有太师饼,松饼,玫瑰饼,龙凤饼,山楂桃。还有无馅的七星点子、八裂饼、核桃酥、到口酥等)

蜜供和萨其马最有名,此外还有绿豆糕、花生糕......

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逢年过节,都要杀猪,过年(春节)时每家要杀猪二至三口。农历腊月八日(腊八节),要用黏高粱、小豆等八样粮食煮粥,称为腊八粥。除夕吃饺子,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根白线,谁吃着白线就意味着谁能长寿:也有的在一个饺子中放一枚铜钱,吃到便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有钱花。此外还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点心"萨其玛"。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夏历十月十三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清明节:上坟祭祖时不像汉族纸钱后在坟顶上压钱,而是在坟上插"佛朵"。"佛朵"是满语,译为汉语为"柳"或"柳枝"。根据满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孙,为表明后继有人,要在坟上插柳。

端午节:满族过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其风俗与汉族相同。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

中秋节:满族人家过中秋节也吃"团圆饭"。此外,月亮初升之际,还要供月。即在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方言:

现代满族普遍使用汉语,除了一些学者还能应用满语外,目前会说满语的满族人只余下屈指可数的老人家,大多数满族人已经不懂满语了。不过,东北和北京地区的汉语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满语的词汇。

* 埋汰(脏)

* 嘎哒/疙瘩(地方)

* 嘎拉哈(羊拐骨或猪拐骨,用于游戏)

* 恩那(是、对、好)

* 饽饽(糕点,后亦指饼干)

* 个应(gè ying)(使反感)

* 萨其马:来源于满语sacima,原意为“狗糖蘸(狗为野果名)”

* 白(bái):来源于满语bi,意为“徒然”、“空”

* 嬷嬷:来源于满语meme,意为“乳”、“奶”,转意为“乳母”

* 克扣(kē kòu):来源于满语keike,意同汉语

* 哈喇(hā la):来源于满语har,意为“刺鼻”,今意为食用油变质

* 呵斥(hē chì):来源于满语hacihiyambi,意为“责备”

* 勒勒(lē le):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leolembi,意为“谈论”,现转义为“空谈”

*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macimbi,意为“舒展”,今意为将有褶皱的东西抹平

* 磨蹭(mó ceng),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moco,原意为“迟钝”,今意为“繁琐缓慢”

* 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jangkulembi,意为“撞上邪祟”

* 咋呼(zhā hu):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cahu,意为“泼妇”,现在意为不沉稳,喜欢大呼小叫

* 胳肢(gé j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gejihesembi,意为“搔腋下使发痒”

* 邋遢(lā tā, 东北、北京发音为lē te):来源于满语lekde lakda,原意为“胖人随行”、“衣摆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齐,不利索

* 哨叨(shào ):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sodombi,原意为“马步行不稳”,转义为“轻佻、不稳重”

* 挺(tǐng):北方方言,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 克(kē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koikasambi,原意为“打架”,转义为“批评”

* 敞开儿(chǎng kār):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changkai,意为“尽量”、“任意”、“随意”

* 块儿亮(kuàr liàng):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kuwarling,意为“漂亮”、“美丽”

* 摘歪(zāi wai):北京、东北方言,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转意为“闪身让开”、“歪”、“斜”、“斜靠”。

* 该漏(gái lou):北京方言,来源于满语gaimbi,意为“要、取”,转意为“揩油”

* 的瑟(dè se):东北方言,意思是轻佻,卖弄

* 马马虎虎:北方方言,来自满语lalahuhu,意思是办事不认真,毛糙

* 磨即(mò ji):东北,北京方言,即磨蹭,来自满语moji,moo

* 个色(gé shǎi):东北方言,北京亦称gélu,来自满语,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 额吝 (é lìn): 北京方言;和勒(hé le),满洲方言, 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渍痕,如衣领上的汗渍。来自满语,波纹的意思

[编辑] 满语单字

* 嗻 (je):为清朝时在下位者对主上的应答声

* 喳 (ja)贱.易...等

* 阿尔萨兰(arsalan) 狮子

* 它斯哈 (tasha) 老虎

* 伊汗 (ihan) 牛

* 箍了马混(gulmahun)兔

* 母督理(muri)龙

* 某林 (morin) 码

* 骰应 (sain) 好

* 多铎 (dodo) 胎儿

* 阿库 (aku) 没有

* 巴来伊(balai) 放肆

* 笔 (bi)我

* 保扭 (bonio)猴

* 叉虎 (cahu)泼妇

* 阿玛 (ama)父亲

* 哈哈 (haha)男人

* 呵呵 (hehe)女人

* 哈啦(hala)姓氏

* 呵呵了库(hehereku)娘娘腔

* 宜兰 (ilan) 数字三

* 母色 (muse) 咱门

* 那丹朱 (nadanju) 数字七十

* 沙克沙哈 丹敏 (saksaha damin) 上半身黑 下半身白 出生约一.二年的雕 又名:接白雕 亦为满清名画家 郎世宁所绘之画"雪点雕"之正确解释

[编辑] 满语地名

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的诸多地名也是由满语的汉语音译而来。

* 牡丹江(弯曲的河)

* 张广才岭(满洲阿勒楚喀语,吉祥如意的山)

* 松花江(白色的江)

* 伊春市(皮毛之乡)

* 呼兰县(烟筒)

* 阿城(阿勒楚喀)

* 绥芬河市(锥子)

* 哈尔滨(晒网场,晒渔网的地方)

* 佳木斯(驿丞村或站官屯)

* 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沿江之意)

* 兴凯湖(兴凯:水从高处流下的)

哪里的方言说“睡觉”叫“挺了”或者“挺会”

河南,河南方言里面“挺”就是“睡”的意思。

挺好挺漂亮挺大的“挺”是哪个地方的方言?

北方方言都用挺,普通话也用挺。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