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023-09-29 来源:一二三四网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是刑法中的两个概念。犯罪未遂指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外原因未成功完成的行为,对其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则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对其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免除处罚,有造成损害的则应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未遂犯和中止犯的处罚有所不同。

法律分析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

3、行为结果不同;

4、刑事责任不同。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二十四条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法律定义及适用条件有何不同?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在法律定义及适用条件上存在明显的区别。犯罪未遂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实施未达到预期的结果,因外在因素未能完成犯罪的全部要素,但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而犯罪中止则是指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自愿放弃或其他外在干预而中止,未达到犯罪的全部要素。在适用条件上,犯罪未遂需要证明犯罪意图、实际行动和未达到预期结果的因素,而犯罪中止则需要证明犯罪意图、实际行动和中止行为的因素。因此,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在法律定义和适用条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结语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在法律定义及适用条件上存在明显的区别。犯罪未遂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实施未达到预期的结果,因外在因素未能完成犯罪的全部要素,但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行为。而犯罪中止则是指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因自愿放弃或其他外在干预而中止,未达到犯罪的全部要素。在适用条件上,犯罪未遂需要证明犯罪意图、实际行动和未达到预期结果的因素,而犯罪中止则需要证明犯罪意图、实际行动和中止行为的因素。因此,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在法律定义和适用条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而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七条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章 执行刑罚 第四节 对又犯新罪罪犯的处理 第三百一十六条 被剥夺政治权利、管制、宣告缓刑和假释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对留看守所执行刑罚的罪犯,因犯新罪被撤销假释的,应当根据侦查、审判需要,由犯罪地看守所或者原执行看守所收监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三章 实施戒严的措施 第十四条 戒严期间,戒严实施机关可以决定在戒严地区采取交通管制措施,限制人员进出交通管制区域,并对进出交通管制区域人员的证件、车辆、物品进行检查。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