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校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这种交流,我想我们会从彼此的发言中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要求教育工作者努力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谈到提升个人专业水平的问题,我觉得首先应明确“专业水平”概念,我的理解是它应该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这两层含义。从这两层含义出发,我认为可以将以下两点作为我们提高个人专业水平时努力的方向:1.多听好课,特别是听特级教师或者教坛新秀的课,从他们的授课技巧中,我们会获得很多驾驭课堂的宝贵经验,可以缩短积累实践知识所需的成长周期;2.研读本专业比较权威的、而且今后从事本课程研究绕不过去的经典书籍,及时吸收并更新我们现有的理论知识。只有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我们今后在撰写科研论文时,才不是停留在对个人做法与心得的感性总结上,而是上升到具有普适性的理性概括。
基于这对专业水平的两点认识,我对自己今后专业发展的设想是这样的:1.多听好课(每周不少于三节),提高实践水平;2.多读好书(每周一本),提高理论水平;3.狠抓成绩(力争进入前列),提高应试水平;4.多写文章(每月一篇),提高研究水平。
谈到对硕士教师的管理,我首先建议学校能够将类似今天这样的会议常态化,比如这样的'会议能否每一学期开一次,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上交流各自的研究心得、分享或汇报各自的研究成果,或者兼办硕士读书会,这种交流往往会给大家以意想不到的启发。其次,成立相关组织,使得目前一盘散沙、各自为阵的单打独斗,变成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通有无的一个团队。最后,给每位硕士生配备一名本校相关学科教学以及研究方面的能手做师傅,变目前师徒挂钩的无序多变状态为有序持久的恒定状态,同时,我个人认为师徒在不在同一个年级并不是最重要的,可以跨年级拜师。
至于我校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成就,诸位时间宝贵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有历史为证。我个人经过一年多在东中的感受和思考,觉得东中理科的确实力强大,成绩显赫。但文科明显短腿,拿今年文科高考来看,东二中文科的影响力似乎盖过了我们。东中的文科已经成了东中每年高考上北大清华人数增长的一个瓶颈。我私下以为,受生源的影响,一个学校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基本是恒定的,但如果像二中那样在学生报考文理科时进行一定的引导,是可以技术性地增加上北大清华人数的,上重点就更无需多说。另外,我觉得学校在重视文科教学时,不能忽视文科学习的自身特点。理科学习的方法我的理解是多做题,而文科应该是多阅读,在阅读中扩大知识面,在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提高文史哲等方面的人文素养。但遗憾的是,东中对学生阅读没有给以应有的重视,虽有每周二的阅读课,但很少有语文老师真正去落实,为了眼前的一点应试成绩,拼命地挤时间上课,拼命地挤时间布置作业,阅读课近乎形同虚设。目前文科的教学有理科模式的倾向,就是做题做题做题,而做题提高的只是解题能力,解题能力是受知识面或者知识水平制约的,用“道器论”的观点来说,知识水平是道,而解题便是器。解题是技术性的东西,技术性的东西是习得的,而知识面是阅得的,语文素养或人文涵养是受知识面或知识水平影响的,它无法通过做题来实现,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潜移默化。具体地说,技术性的解题能力可以通过高三一年的高考魔鬼式训练而习得,而语文素养必须在高一时就通过阅读来培养它实现它。故而,在高一高二阶段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