殂AO YU ZAl X N 教育在线 对培养戏曲青少年观众的可行性及其对策的恩考 ◎韩树廷 (哈师大呼兰学院艺术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 50500)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希腊悲、 曲,使古老的艺术获得新生,使我们独特的民 识到我们自己的文化是精粹、值得世界关注 喜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在这三种古老戏 族文化生存繁衍下去,如何让戏曲为广大青少 时,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普及.同理,对戏曲来 剧中,中国戏曲的成熟较晚,到公元l2世纪才 年所接受,(也就是培养戏曲青少年观众),使 说,只有当人民大众认识到戏曲是精粹,值得 发展是新时期戏曲 今天的人们去欣赏、去了解时,戏曲艺术才能 成型。但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后来逐渐消 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传承,失,只有中国戏曲从孕育、诞生、成型、成长、 界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在世界适应了“速食” 得以弘扬。宏观地看,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 壮大,至今8 0 0多年传承不断。不夸张地说, 文化的今天,传统的戏剧在民众中渐渐疏离和 展,已经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世界 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中国戏曲是世界上流传最 陌生。如何让戏曲和观众走得更近,是中国戏 文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广、“年龄”最长的艺术形式。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 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 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 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中华文化曾经 有过她的从容和优雅,也曾在历史上留下辉煌 不朽的篇章。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 发展中孕育出的一道亮丽景观。中国戏曲作为 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高绝千古的丰神美 韵,千百年来令人沉醉。千年戏曲,曾创作了 —个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个个千 古不朽的风流人物,当他们被一次次的搬上舞 台,那些脍炙人口的唱段和刻骨铭心的人物故 事,打开了我们尘封已久的记忆,正是这些不 变的感动,让中华民族的风骨长存。 和任何人类戏剧样式一样,中国戏曲源 自人类初始文化的宗教仪式中。不同的是,它 没有像在欧洲和印度历史匕所发生的那样形成 文化断裂,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在发 出耀目光芒之后,都中断了,中华戏曲却一直 生生不息地发展演变至今。在中国文化发展演 变的悠久历史中,戏曲一直在孕育、变化和成 长。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史的后期,戏曲活动成 为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方式。同样,社会 发展到今天,戏曲活动依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中占有一席之地,无论在街头巷尾还是在剧院 的舞台上,我们都可以找到那一群群如痴如醉 的戏迷,票友。看到他们那陶醉的样子,你会 发现戏曲已经溶入了他们的生命之中'这是一 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 那些陶醉的身影里都是一些中老年人,特别是 退休的老年人,惟独少了一群最具活力的青少 年,实在是一大遗憾。 由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当 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与民 族艺术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在这个大背 景下,“戏曲危机”的出现是个不争的事实。换 个角度看,文化的多元,选择的多样,人们娱 乐方式增多,人们的欣赏不再单一,说明了社 会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戏 曲一统天下的风光不会再有,而且一些传统戏 曲曲目所倡导的封建观念与当今的观念有冲 突,戏曲失掉一部分观众也在情理之中。作为 传统文化的精粹和集中体现,戏曲的存在和发 展有着她独特的民族文化意义。如何振兴戏 曲界思考良多的问题。 所谓“心动不如行动”,羊城传来好消 息,为让戏曲这种唯美的中国传统艺术感染广 东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 德江和省长黄华华亲自邀请中国八大戏种的名 家,聚羊城,唱名段,播洒传承戏曲之美的种 子。2005年l0月31日晚,首场演出前,中国 戏曲八大名家于羊城畅谈了重塑戏曲之路。中 国戏曲是一个开放的结构,杂取百家,融会贯 通,是戏曲的生命力所在。当前的戏曲改革, 也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吸取了现代元 素。一般认为,戏曲的慢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相悖,于是更多的人选择了流行文化。对此,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 长荣说,必须用科学的时间观念来表现古人的 休闲和高雅,戏剧艺术的“慢”,在网络时代的 “快”节奏里面,反而有其特殊的文化价值。 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和陈小汉认 为,年轻一代嫌传统戏曲节奏太慢,是认识上 的误区,节奏的快慢是要根据剧情来决定。谈 革新不能离开“传统”这个“源”,不能离源断 流,否则,传统戏曲就会丧失立命之本。现代 的文化精神趋于多元,是戏剧不灭的原因。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表示,个人 对美的追求不一,总会有人喜欢戏刚这样有韵 味、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在传统戏剧改革上, 多个名家认为,改革并不是取悦和迎合,但需 要戏剧放下清高的姿态走进年轻一代,而另一 方又要提高艺术水平使观众感受到戏曲的独特 魅力。 由此可见,堵养戏曲青少年观众是可行 的,也是必要的。如何使戏曲成为青少年人乐 于接受和喜爱是工作的重点,我想不外乎两 个字“创新”。正所谓“创新是戏曲延续和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戏曲作为最能代表中 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面临着后 继人才匮乏、一些优秀的传统剧目濒临失传 等种种困境。这和拆北京老城的道理是一样 的,拆掉它很容易,可再想建立起来,却永无 可能。丢掉了传统和建立在传统之上的民族 的文化艺术,就是失掉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我们的传统是什么?”、“我们拥有的是什么 样的艺术?”每个戏曲工作者,每个传统文化 工作者乃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扪心 自问。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只有当国民普遍认 方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我们 各自的优秀传统,如何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已经 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 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文化传 统受到外来西方文化的严重挑战,中国传统 人文精神如何在吸收西方科学精神的同时做 到保存、发扬自己,是许多志士仁人努力的目 标,以梅兰芳大师为代表的戏曲工作者出色 地完成了表演艺术领域的转换,适时地保存、 弘扬并发展了古典戏曲中的传统人文精神。 今天,对于作为舞台艺术的戏曲,要走的仍然 是“经典化”的道路;戏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 使戏曲艺术继续走“精致典雅”的道路,而不 是在所谓“市场价值”的哄抬下,降低它的艺 术品格和古典趣味,与此同时,我们更要做到 “继承创新,雅俗共赏”。中国戏曲是中华传 统艺术的杰出典范,其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 是博大精深的。我们要把戏曲作为一种文化 来提倡和发扬,使其活在舞台上和人们的心 中,而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艺术有形,文化 无形。左右着戏曲艺术兴衰存废的无形之手, 不仅在于戏曲自身的文化底气,更在于它赖 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戏曲是前辈艺术家创新 的积累和结晶,不断创新是古典戏曲得以延 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鼓励和保护戏曲的 传承与创新,实现古典戏曲的发展与创新,不 仅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 展,也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因为,历史证明: 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只有随着时代前 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 盛的生命力,才能反映活生生的当代生活,并 给现实生活以永不枯竭的推动力。总之,培养 戏曲青少年观众要从几个方面人手:一是要 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民族的 精粹纳入他们的意识,从主观上改变他们对 戏曲的排斥;二是要从“戏曲”本身人手,把 青少年感兴趣的人物,故事拍成“戏曲形式”, 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好奇心;三是要在旧有的 戏曲传统形式上进行革新,“与时俱进”,顺应 时代的潮流,让古老的戏曲以崭新的姿态面 向大众,面向青少年,并与现实生活紧密联 系,才能使这棵千年的“老树”重获新生!我 们期待着那一天1 85 ■■■—●■■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