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慧云,高大鹏,刘 灿等
来源:《南方国土资源》 2018年第12期
一、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今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2017年,*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自然资源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明确了“制定并实施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和计划;组织制定技术标准、规程规范并监督实施;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及创新能力建设,推进自然资源信息化和信息资料的公共服务”的工作职责。
为落实党的十九大对国土资源工作提出的创新要求以及*总书记提出的向地球深度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的重要指示,更好地履行机构改革后的工作职责,紧扣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土地要素供给的质量变革,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能,自然资源部制定了《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将土地科技创新与“三深”探测并列为“十三五”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重点,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三深一土”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确立了“三深”战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
2017年,在自然资源部举办的土地科技创新研讨会议上,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就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工作方向:一是在机构建设上“三位一体”,就是土地整治中心、工程中心、科学技术中心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二是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依托大规模、多类型的土地整治工程,按照理论、技术、工程、装备、模式多层次发展的思路,加强全国各地土地整治机构上下联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左右联合,开展多层次的创新,做到研究、开发、通用“三位一体”。
二、广西土地整治现状及主要成效
广西土地整治工程由2001年以国家土地整治项目为主发展到现在的以“整县推进”模式为主。从2001年至2017年底,共立项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945个,实施面积102.83万公顷,预算总投资271.56亿元。其中2009-2014年、2017年土地整治项目规模大幅增长,实施规模达93.02万公顷,预算总投资达250.37亿元。在土地整治制度建设方面,共制定出台管理制度21项,其中前期工作管理制度6项、项目施工及后期管理制度8项、参建单位及专家库管理制度4项、项目资金管理制度2项,综合管理制度1项,推动土地整治制度不断创新,管理逐渐规范。在土地整治实施模式方面,创建了单一土地整治项目模式、整村推进土地整治项目模式、整县推进土地整治项目模式、“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奖补模式等。
1.发布了《土地整治工程第1部分:建设规范》《土地整治工程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土地整治工程第3部分:验收技术规程》《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建设规范》《土地复垦技术要求与验收规范》等5个地方标准。
2.创新龙州“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奖补模式,自然资源部在全国性耕地保护会议上以及通过央视新闻向全国推广。目前“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奖补模式在福建、湖南、甘肃、河南等多个省份推广施行。
3.制定《广西土地整治办法》并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广西土地整治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4.开展土地整治项目与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相结合,推动精准扶贫的土地整治模式,发挥土地整治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基础平台作用。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十二五”期间,广西研究制定了土地整治类工程技术标准5项,主要针对项目管理技术,但对应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过程的工程技术、施工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信息数据处理等具体应用的研究较少,缺少以土地工程为主进行科技研究和技术攻关的科研成果。
(二)土地整治科技研发投入少、层次低
2017年,广西国土资源涉及土地整治类的项目中,没有国家级项目和部级项目,自治区级项目16个,根据完成的4个项目统计,经费投入94万,项目平均经费23万。广西土地整治科技研发经费整体上投入少、层次较低。
(三)以土地整治基础研究平台建设薄弱
广西涉及土地整治类实验室仅有2个(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和耕地质量监测实验室),野外研究与观察基地、土地整治科普基地尚未建立。市、县级基层土地整治研究机构数量少,基层科研人员少、科研水平偏低。
(四)土地整治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后
从国土资源高层次科技人才建设来看,广西土地整治类人才没有进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土部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培养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土地整治类人才队伍建设落后。
四、对策建议
在当前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下,要求土地整治创新做到整治中心、工程中心、科学技术中心“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从长远看,广西土地整治创新应从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基础研究平台体系、创建土地工程技术体系、推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聚合高层次创新人才等方向发展。
(一)建立科技创新机制
建立定期考评、动态调整的探索、科研、业务相融合的考评机制,将科技创新贡献与绩效相结合;试行领军人才负责制,支持领军人才组建研发团队,赋予其人员安排、资金支配、技术决定等自主权;加大对高端人才的激励,主要对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重点培养人才积极落实相关待遇,加大科技奖励,充分保障岗位聘用、出国交流的科研条件。
(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聚合各方面的创新资源,以大土地为指引,围绕土地资源的重大任务推进大协同、大融合。一是鼓励和支持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创新协作,共同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土地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开展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工作,优化整合创新资源,发挥资源效率,促进产业链完善与配套,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加强地方土地整治机构上下联动,发挥行业优势,加强系统内力量整合,在整治机构系统内形成科技创新应用的主战场并协同发展。通过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开放协作的科技创新格局,形成科研开发、企业实施建设、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科研提升的良性循环。
(三)创建以土地工程为主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的技术体系
在全区积极开展基础性、培育性土地整治科技研究和技术攻关,与国家科技发展和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相衔接,争取国家级和部级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因地制宜,选取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重大土地整治科技攻关项目申请自然资源部等国家机构科技专项项目及经费,形成一批理论、方法,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逐步提升广西土地工程方面的前沿科技创新能力。
(四)推动土地整治信息化系统建设
以“金土工程”及“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和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推动土地整治信息化集中建设,建立广西土地整治管理、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技术体系,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健全完善广西土地整治综合监管平台、全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土地整治信息化、智能化和遥感监测等高科技创新发展。
(五)加大基础研究平台建设
根据基础性、综合性土地整治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开辟面向土地整治科技研究工作的常规性经费渠道,设立广西土地整治科技研究专项资金,保障土地整治科技研究项目的实施,支持重要科技成果的转换,支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科普基地建设、创新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保证自治区级科研项目经费配套,强化广西土地整治创新的基础支撑力量。
(六)实施土地整治科技人才队伍保障战略
制定土地科技创新人才发展规划,全力培养高端科技人才,重点培养技术管理经济复合型人才。以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核心,以提升综合素质为导向,重点培养一批土地整治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技术骨干。创新技术人才引进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整治人才引进机制。大力推进人才与项目相结合的引才方式,建立土地整治重点领域人才特聘专家、学者制度,鼓励科研单位采取咨询、项目合作等形式,吸纳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