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思考

2022-04-28 来源:一二三四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思考

作者:李泽虹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6期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干课程,主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实践教学是本门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属于被忽视的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本门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基础”课;实践教学;作用;对策 一、引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课程,主要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法治素养。高校思政课程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基础”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探索,使得该课程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有不少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因此,要保证“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就需要保证“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基础”课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作用

首先,帮助大学生养成知行统一的意识与行为习惯。道德修养客观上来讲是属于理论性的教育活动,但是本质上又指导着实际行为,因此,道德修养的提高和法律素质的养成需要经过道德、法律意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大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思修法律知识之后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大学生体验复杂的社会,充分挖掘社会中有价值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验证课本中所学习的知识,坚定知行统一的信念,不断提高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行为的能力。

其次,“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力。道德判断是根据已有的道德观念对他人和他事进行的善恶是非的价值判定,而道德判断的能力则是运用道德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做出评价的能力。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基础”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确立良好的道德行为。大学生必须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和道德判断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也才能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后,“基础”课实践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获得全面的发展。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感受和验证所学习理论知识的正确性,还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认同。除此之外,“基础”课的实践教学将传统的、枯燥的、空洞的思政教学模式进行了改变,实践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现实生活中去探究各种感兴趣的问题,运用所学习的理论去分析这些问题和现象,最终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大学生摒弃旧的错误观点,接受正确的新思想,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比如,通过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社会公益等社区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基层;通过参加实践教学的策划活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缺乏全面的认识。实践教学应该是“基础”课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基础”课教学将重点放在了理论知识层面的教学上,教师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学生已经内化了思想道德知识与法律知识,学生会自然形成相应的品质与素质。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只有理论教学才是真正的教学,而实践教学就是浪费时间,或者顶多充当了理论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已,没有将实践教学视为真正的课程。这种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在高校普遍存在,仅仅有少部分专业教师长期以来受到实践教学问题的困扰,他们试图寻找实践教学的最佳途径。大多数“基础”课专业教师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但是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该课程失去了兴趣,大量的背诵内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

第二,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缺乏明确的界定和要求。近年来高校不断进行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也受到了高校广泛的重视,但是对于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缺乏统一的认识,有些观点认为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体验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比如,课堂实践教学或者社会实践活动等。还有些观点认为实践教学是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要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直接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观体验与感受,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第二种观点将实践教学与走出校门进行学习等同起来,认为实践教学就是通过校外的各种活动来获取直观的感受、获取直接的知识。从目前高校的教学现状来看,走出校门的教学模式显然条件不够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三,“基础”课实践教学的组织过程不够严格,过于松散随意。由于高校和“基础”课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导致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呈现出散漫的状态。一是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安排上没有参考依据,二是高校对实践教学缺乏规定性的文件,实践的过程则成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三是实践教学的从设计到实施都由“基础”课教师一手自由安排,没有可参考的实践教学的资料和考评标准,导致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都没有引起重视,而最终的实践结果就是缺乏实效性。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的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高校和“基础”课教师应该提高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意识。“基础”课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因此实践教学内容是该课程重要的任务,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实践性的特点,要求高校和“基础”课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活动的平台。但是强调实践教学并非要削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必须在完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应对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部分,二者不可分离。

其次,对“基础”课实践教学进行科学正确的界定。实践课的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的要素由学生和教师构成,因此,笔者认为实践教学的界定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开展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种教学活动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还包括课堂外甚至校园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比如,以各种社会热点为论题展开的各种讨论、演讲活动,都可以达到引发学生思考,增强学生责任心的目的。与此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基础”课程的热情,让学生实现手脑并用,最大限度地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最后,高校应该制定“基础”课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制度。高校应该将“基础”课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将其各方面的保障工作落实到位。比如,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要有固定的经费保障,还需要一批专职与兼职的教师队伍,需要学校后勤提供车辆的保障等,这都需要高校的支持,仅仅依靠“基础”课教师是无法解决的。所以,高校必须制定“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运行制度和培养目标,确保学校和学院领导的重视,以及其他各个部门的配合,让“基础”课实践教学顺利完成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基础”课实践教学是该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必须将实践教学作为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制定出实践教学的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编写出可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组织形式等,保证实践教学有序的运行,避免实践教学的盲目性。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从实践教学的内容到教师的实施、再到学生的吸收都需要明确的评价方案,并且付诸实际,将实践教学的最终考核成绩按比例纳入“基础”课的总成绩之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