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教师心理问题不断受到关注,许多调查都显示部分在岗教师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都反映现在当教师压力太大,升学压力过重,竞争过于激烈,工作强度超过平均,社会期望过高。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不断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心理健康已经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众所周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精熟的教学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够健康,就会对教学、育人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以,有针对性地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新时期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并思考相应对策以维护教
师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有创造的理想。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个体达到心理健康状态,成为心理健康的人。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具有下列五种良好特征的心理健康的个体:
第一,广泛的活动兴趣;
第二,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三,健康的情绪体验;
1
第四,积极的进取精神;
第五,稳定的工作热情。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很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尽管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已有一些时日,但其效果不容乐观。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更有不少教师认为心理健康虽重要,但比起中考、高考来就不重要了,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2.有利于学校工作效率的提高
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心理健康的人能客观地评价、自如地应对客观环境,其心理倾向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协调。个体与环境能取得积极的平衡,就能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也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一般不会因偶尔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其工作和学习效率必然优于心理不健康的人。
2
3.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也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4、有利于师生的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一方面,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水平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人的躯体性疾病、生理缺陷会给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带来负面影响,使人产生焦虑、忧愁、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人的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的和谐。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生理健康水平。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健康的身体。例如,乐观、愉快、自信、平和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的免疫能力,使人有效地抵抗疾病的侵袭,从而促进身体健康。而心理上的不健康,如长期的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会导致生理上的异常或病变,引发身心疾病。身心疾病是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较大成分的疾病,或者说是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与情绪有关而呈现身体症状的躯体疾病。人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精神和躯体在同一生命进程中共同起着作用。那些与情绪联系密切、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器官系统更易患这种疾病。
三、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把所学的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
3
(一)在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材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料,既集中了前人的各种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成果,又具有社会性,所以应多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特点编制。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二)在师生交往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学生在学校的交往除了与同辈群体进行交往之外,最主要的交往就是师生间的交往,师生间的交往除了课后,最主要的时间还集中在课堂上,课堂上的交往主要表现在提问、评价、关注等方面,因此教师应掌握对学生的提问策略,如多用询问式或期待式,少用命令式。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用赞扬式、肯定式,尽量不用否定式。还要积极关注每一个学生,像皮格马利翁对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
(三)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
课外活动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诸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现代教育的发展走向,致使教师的角色正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知识的点拨者、促进者,道德的引导者、示范者,思想的启迪者、疏导者,人格的塑造者、提炼者,教育实践的改革者、开拓者,的确任重而道远。放眼明
4
天,把握今天,路在脚下。在跌打摔爬中,体味为师的艰辛,领悟教育的真谛;在自强不息中,积累育人的经验,提升人生的品位,这应成为广大教师的理性追求。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