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表面活性剂溶液铺展过程中的分离压特性

2020-02-11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28卷第5期 电力科学与工程 Vo1.28.No.5 21 2012年5月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y.,2012 表面活性剂溶液铺展过程中的分离压特性 叶学民 ,李春曦 ,曹罕 ,刘文权 (1.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河北保定071003;2.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北京100011) 摘要:铺展液膜与预置液膜间的分离压效应是影响铺展或去湿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表面活性剂特 性对引力和斥力的不同影响,建立了分离压和自由能密度理论模型,导出了最小分离压和最小自由能密 度及相应液膜厚度比的理论关系式,分析了斥力与引力比F、分离压和自由能与活性剂浓度、液膜厚度 比间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提高,F整体呈增大趋势;分离压和自由能密度在液 膜厚度比h/h <1和h/h >1呈单驼峰和倒驼峰型变化;当液膜厚度比不同时,存在分离压和结合压两 种情形,最小分离压和自由能密度在h/h 奇点前后呈现截然不同的变化,奇点位置与(12.,m)的取值 有关。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铺展;分离压;活性剂浓度 中图分类号:0647;0648;TK121 文献标识码:A Omar针对在铺展液膜表面、液膜内和预置液膜表 0引言 面均存在活性剂单体的情形,建立了与活性剂表 面和预置液膜表面单体浓度有关的分离压模型, 含表面活性剂的液滴或溶液铺展过程在化工、 分析了不同界面上的单体浓度对去湿过程的 印染、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铺展 影响 。 过程中形成极为复杂的指进现象 。 ,而且当铺 鉴于表面活性剂特性和浓度对分离压的影响, 展液膜厚度约为10 nm且预置液膜厚度为100 nlTl 本文基于实验结果 建立的分离压模型,分析液 左右的数量级时,须考虑两种液膜间由分子间作 膜厚度比和活性剂浓度对分离压和自由能密度的 用力产生的分离压效应 。 。实验表明,该分离 影响,进一步完善铺展过程研究。 压不仅与活性剂种类和特性有关,而且还与预置 液膜厚度有关 ,不同性质的分离压可能加速铺 1分离压模型 展过程或导致去湿现象的发生。 目前,采用的分离压模型大都未计及活性剂 考虑到表面活性剂特性和浓度对斥力和引力 浓度的影响,仅考虑了范德华引力 或引力和双 的不同作用,建立的分离压理论模型 为 电层斥力的影响 ,或由引力和斥力差引起的分 离压效应 ” ,或考虑了短程结构斥力对纳米流 H =A 箸)~( )] (1) 体铺展过程中的影响 。对于表面活性剂浓度对 式中:系数A 和F 为与表面活性剂有关的函数; 分离压的影响,Omar仅考虑了对斥力的作用,并 :为预置液膜厚度;F 表示活性剂浓度对斥力和 假设其影响为一简单的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模 引力的影响之比;m和n为指数,一般地(n, 拟了分离压对去润湿现象的影响 ;Craster和 m)=(4,3)。上标 表示有量纲量,下文中不 收稿Et期:2012—03—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97207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09MG33)。 作者简介:叶学民(1973~),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流体动力学理论及应用、流体机械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E— mail:yexuemin@163.corn。 22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2年 带 的参数为无量纲量。 当液膜铺展达到平衡状态时,满足刀 ( ) :影响相同,F>1表示厂对斥力的影响大于引力, F<1则相反。为分析活性剂浓度和特性对其影 响,取hoxp/h =1.5。 0,可得 F =( /h:)… (2) 图1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表面活性剂溶 其中,平衡液膜厚度 依据实验结果确定。系数 液铺展过程中 的变化, A 由铺展前缘的接触角0 与表面张力 Young方程确定,由此可得分离压模型为 为平衡状态下对应的  整体呈 间的 活性剂浓度。由图可知,随,的提高,增大趋势,即厂对斥力的影响逐渐增强。而且随 一 一竿× ( 厂:增大,相应的F也均增大(非离子型活性剂在 F>50时除外),在本计算范围内,非离子型活性 剂对应的F均高于离子型活性剂下的F(在厂:= ㈩ 10 mol/m 隋形下F>10时除外)。 1.O 式中: 为平衡状态下的接触角。 对式(3)进行无量纲化,可得无量纲分离 压表达式 为 II= 2Cf m一1)f n~1 葡× :∥/ /,一 / / 口 O,5 ) 一( ] 式中:C=∈。O"m /S 为毛细力数。 无量纲的斥力与引力之比,为 ㈩ 0.O △非离子性活性剂 v离子性活性剂, 一 :[ (】 F+a2F 5 F2 5 F-0.5)】 (5) I69mo1/m]一一,:=lO ̄ol/m’ 图1系数F与活性剂浓度J1的关系 Fig.1 Relation of coeficifent F with concentration F 式中:a 为无量纲系数;h…为与实验有关的液膜 厚度;厂为表面活性剂浓度。 平衡状态时自由能密度为 e=一Hdh= 二 × 另外,图1表明,在F<1时厂对应的范围, 两种类型活性剂的F随,增长的速率基本相同, 而且厂:越大,F=1对应的厂越小。而当F>1 时,对于 =10 。mol/m 的情形,两种活性剂 [ ( ) 一 可( )~ ]一 (6) 下的F增长速率略有放缓;而在r:=10 mol/m 情形下,离子型活性剂在厂>10后,其对应的F 保持在1.4左右,而非离子型活性剂在F>10后,  式(5)和(6)表明,液膜间的分离压及液 F开始逐渐减小,但,仍大于1.0。膜表面的自由能密度不仅与表面活性剂特性有关, 2.2引力压和斥力压的变化 而且还和引力与斥力之比F、毛细力数C和预置 为进一步研究斥力和引力对分离压的不同贡 献,将斥力和引力所引起的效应计为斥力压玎 液膜厚度h 有关。 和引力压仃 ,分别对应式(4)中的第一项和第 2分离压特性 2.1系数F的变化 式(1)表明,F代表活性剂浓度对斥力与引 力的影响之比。F=1表示活性剂浓度,对二者的 二项,因此式(4)可简写为乃=盯 一口 。 图2和图3为斥力压Ⅱ 和引力压口 随活性 剂浓度厂的变化,铺展液膜厚度与预置液膜厚度 之比h/h =0.4,0.6,2,4。该图表明,对于两 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其对应的斥力压口 第5期 叶学民,等表面活性剂溶液铺展过程中的分离压特性 H h 23 和引力压仃 遵循着相似的单驼峰型变化,即在 O 0 O 0 O 0 O O O O 同一h/h 下,玎 和 均随厂增大而提高,当 达到某一极值后便开始降低;而且在本研究中, 非离子型情形下的极大值(Ⅱ . 和FI )对应 的厂…均小于离子型情形下的值。 厂 口仃ft 0 HA…非离子型一离子型 图2 J7R和ⅡA与活性剂浓度间的关系(h/h =0.4,0.6) Fig.2 Dependence of the components(J7R,J7A) of disjoining pressure with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 口FIR 0 HA…非离子型~离子型 图3 J7R和仉与活性剂浓度间的关系(h/h =2,4) Fig.3 Dependence of the componen ̄(ⅡR,J7A) of disjoining pressure with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对比图2和图3可知,随h/h 的增加,口 和仃^均迅速减小,由此可见,当预置液膜厚度 增大时,液膜间的作用力大大降低。另外,在h/ h <1时(图2所示), 远大于Ⅱ ,譬如, / h =0.4时,口 / … 一3.5,即此时分离压以 斥力为主,并由此加快液膜的铺展进程。而当^/ h >1时,则H >11R,如h/h =2时,仃 / 口 一1.4,即此时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大体相当, h}h 口力 o月 —F=O.6…F=I.0——F=I_4 图4 H 和玎A与液膜厚度的关系 Fig.4 Dependence of the components(刀R, ) of disjoining pressure with iflm thickness ratio. 但因引力压相对较大,因此抑制了液膜铺展。 图4为,,R和仃 随液膜厚度比h/h 的变化, 图中F=0.6,1.0,1.4,分别代表3种不同浓度 的影响。该图表明,随h/h 增大,口 和 急剧 降低,之后便缓慢减小。另外,随F增大,盯 和 口 均向右侧移动,即在同一h/h 下,随仃 和 口 逐均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 2.3分离压的变化 如上所述,对于不同液膜厚度比或不同活性 剂浓度下的铺展过程,可能出现刀 > 和 > 两种情形。对于仃 >Ⅱ ,即斥力大于引力, 玎>0,相应地称为分离压(Disjoining pressure), 此时液膜间的分离压方向指向铺展表面外法线方 向,与液膜内静压强的作用方向一致,有加速润 湿固体壁面的作用,铺展过程中其接触角将逐渐 减小。当仃 >口 时,即斥力小于引力,//<0, 相应地称为结合压(c0 oining pressure) 川,此 时结合压的方向指向铺展表面内法线方向,此时 分离压将抑制铺展过程,甚至可能产生去湿或憎 水现象。由此可见,当分离压仃方向不同时,将 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铺展现象。 图5和图6为分离压随活性剂浓度的变化,分 别对应 >0和仃<0情形。与图2和图3对比可 知,分离压刀的总体变化与其分量 和仃 基本 相同。图5表明,当h/h <1时,液膜间的11>0, 即以斥力为主,而且h/h 值越小,玎将急剧增加。 图6表明,当h/h >1时,液膜问的仃<0,此时引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2焦 力略占优势;另外,当h/h 值增大时, 则缓慢增 加,这与17>0情形下的变化有明显不同。 图7为不同F下分离压随液膜厚度比的变化。 该图表明,当h/h 一0,分离压仃一∞,之后随 0.4 色0.2 0.O h/h 略微增大,口将急剧减小,并从17>0的状 态迅速转变为最小分离压口 <0的状态;然后, .O.2 Ⅱ开始逐渐增大,但随h/h 的进一步增大,Ⅱ值 增加极其缓慢,基本维持不变,但始终保持口<0 的状态。另外,对比不同,下的分离压可知,随 F增大,最小分离压口…和零分离压仃0对应的 h/h 均向右侧移动,即h/h 趋于增大。在F= 1.0时,其对应的口…最大。 r A非离子型活性剂 v离子型活性剂 脚 =O.4…h/h =0.6——h/h =0.8 图5分离压与活性剂浓度间的关系(h/h =O.4,0.6,0.8) Fig.5 Dependence of the disjoining pressure with surfactant concentrati0n △非离子型活性剂 v离子型活性剂 =2… =4一肭 ;6 图6分离压与活性剂浓度间的关系(h/h =2,4,6) Fig.6 Dependence of the disjoining pressure with surfactant c0ncentration. .0.4 O.O 1.0 2.0 3.0 4.0 5.0 h/h F=0.6一..,=1.0——F=I.4 图7不同F下分离压与液膜厚度比的关系 Fig.7 Dependence of hte disjoining pressure with film thickness ratio under different F 2.4自由能密度的变化 自由能密度反映的是铺展过程中达到平衡状 态时单位平衡液膜面积上的表面自由能。根据分 离压刀的正负,存在e>0和e<0两种情形,分 别称为当地分离能密度和当地结合能密度。图8 和图9表明,自由能随活性剂浓度的变化趋势与 分离压完全相同,均呈单峰型变化。在较小和中 等h/h 值(h/h <4)下,表现为e>0;当h/h 取值较大时,在低活性剂浓度下仍为e>0,而高 浓度下呈现e<0的状态,并随,增大,e逐渐减 小;当厂向超过某一临界值后,转变为e>0(图 9所示)。 2 O 0 厂 △非离子型活性剂 v离子型活性剂 h/h =0.4 …/Oh =0.6——h/h =O.8 图8 自由能与活性剂浓度间的关系 (h/h =0.4,0.6,0.8l Fig.8 Dependence of the free energy with surfactant cOncentrati0n 由图10和图7可知,虽然自由能密度随液膜 厚度比的变化与分离压相似,但不同的是,当 第5期 叶学民,等表面活性剂溶液铺展过程中的分离压特性 :1.O,即不考虑活性剂浓度对引力和斥力的影 和 0'可得 H向时,此时。>0,并在h/h =1时达到零自由能。 而对于F:0.6和1.4两中情形,均存在e>O和 <O状态,且零自由能对应两个不同的h/h*值,  等F i/ ̄【=(7) min如在F:0.6时,h/h =0.49和1;F=1・4时, h/h一:1和3.25;在此范围内,e<0,而超出此 = 范围后,e>0。另外,F:1.0时分离压H和自由 能 的变化规律与Schartz等m'” 所得结论完全 将式(7)和(8)分别代人式(5)和(6),可 一致 z 一 二 : L m c ( )…] 咖 一型( 二1m (2= im-I 二 2,( ) … 一 ( )…1 J 图II为最小分离压和最小自由能密度下的液 膜厚度比与活性剂浓度问的关系。该图表明,两 0 种情形下均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即随厂的增 △j#离子型活性剂 V离子型活性剂 大,h/h 逐渐增长,但当厂>10后,对于非离子 =。。2…h/h =4——h/h 6 型。h/h 开始逐渐减小,而对于离子型,则基本 图9 自由能与活性剂浓度间的关系{h/h =2,4,6) 保持不变。另外,H 对应的h/h 均高于e 对应 Fig.9 Dependence of the free energy 的h/h ,且二者问的差值随Jr1逐渐增大。 with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非离子型活性剂v离子型活性剂——,7min emin h|h F=0.6…F=1.0——F=I.4 图11 液膜厚度比与活性剂浓度I司的关系 图10 自由能与液膜厚度比的关系 Fig.11 Dependence of film thickness ratio Fig.10 Dependence of the free energy with with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iflm thickness ratio 图12为最小分离压和自由能密度的变化。由 2.5最小分离压和最小自由能的变化 图可知,H 。 和e i 的变化并不连续,而是在某一 如图7和图10所示,随液膜厚度比h/h 的 h/h 值处出现奇点,奇点大小与(n,m)的取值 变化,分离压和自由能均存在一最小值玎 ,e…。 有关;本研究中, (n,m):(4,3),刀 和 为分析口 i 和emm及对应 / 的变化,i ̄ d: H P…对应的奇点h/h 分别为2.0和2.5,且emin对应 =0 d的h/h 奇点值较小,这与图10的结论一致。另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2年 外,在奇点前后,Ⅱ 和e…变化趋势截然不同。 在奇点前, i 为单驼峰型变化,且峰值区较小, 参考文献: 而emin随h/h 迅速增大后,在较宽h/h 的范围内 基本保持e…=0;在奇点后,二者均迅速减小, [1]Edmonstone B D,Matar O K.Simultaneous thermal and surfactant—induced Marangoni effects in thin liquid films 之后,emln维持在0.02左右,而 .则接近零值。 [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4,274 要 基 鼋竺 墨 暑 \ 。 一…— (1):183—199. 鬯 [2]Hamraoui A,Cachile M,Poulard C,et a1.Fingering phe. ……………~……,  nomena during spreading of surfaetant solutions[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eoehemieal and En ̄neering _;;  \ / l ——Aspects,2004,250(1—3):215—221. J 由 2 [3]Afsar—Siddiqui A B,Luckham P F,Matar O K.Dewetting behavior of aqueous cationic surfactant solutions on liquid 3 4 5 0 h傀 o hm 一films[J].Langmuir,2004,20(18):7575—7582. [4]Edmonstone B D,Matar 0 K,Craster R V.Surfactant—in— duced fingering phenomena in thin film flow down an in— 。一emin 图12 最小分离压和最小自由能与液膜厚度比的关系 Fig.12 Dependence of minimum disjoining pressure clined plane[J].Physica D—Nonlinear Phenomena,2005, 209(1):62—79. and free energy with film thickness ratio [5]Warner M R E,Craster R V,Matar 0 K.Pattern formation in thin liquid films with charged surfactants[J].Journal of 3结论 基于表面活性剂特性对分离压中引力和斥力 的不同影响,建立了分离压和自由能密度理论模 型,推导出最小分离压和最小自由能密度的理论 表达式,通过分析斥力与引力比、分离压和自由 能与活性剂浓度、液膜厚度比间的关系,得出的 主要结论如下: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3, 268 (2):448—463. [6]Warner M R E,Craster R V,Matar O K.Unstable van de Waals driven line rupture in Marangoni driven thin viscous films[J].Physics of Fluids,2002, 14 (5):1642—1654. [7]Dai B,Gary L L,Antonio R.Disjoining pressure for nonu— niform thin films[J].Physical Review E,2008,78 (6):13—16. 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提高,F整体呈增大 趋势,厂对斥力的影响逐渐增强;斥力压盯 和 [8]Exerowa D,Zaeharieva M,Coben R,et a1.Dependence of the equilibrium thickness and double layer potential of 引力压仃 遵循相似的单驼峰型变化;分离压和 自由能密度在h/h <1和h/h >1呈单驼峰和倒 驼峰型变化,当液膜厚度比h/h <1时,H>0, 液膜间的分离压以斥力为主,当h/h >1时, H<0,此时引力略占优势;当h/h ,Ⅱ一∞和 foam iflms on th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J].Colloid and Polymer Science,1979,257(10):1089—1098. [9]Zhang Y L,Craster R V,Matar O K.Surfactant driven lfow overlying a hydrophobic epithelium:film rupture in the presence of slip[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 ence,2002,264(1):160—175. e—+。。 ,随h/h 略微增大,Ⅱ将迅速减小,并从 H>0迅速转变为口<0的状态,虽然自由能密度 [10]Schwaaz L W,EIey R R.Simulation of droplet on low—en— ergy and heterogeneous surfaces[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frace Science,1998,202(1):173—188. 具有类似的趋势,但存在e>0和e<0两种状态, 且零自由能对应两个不同的h/h 值;最小分离压 [11]Schwartz L W,Roy R V.Modeling draining lfow in mobile 和自由能密度在h/h 奇点前后呈现截然不同的变 化,奇点位置与(n,m)的取值有关。 and immobile soap films[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 face Science,1999,218(1):309—323. } 0W鹾 如I雠糕糕 {黜 r●L 第5期 1J rL rL 叶学民,等表面活性剂溶液铺展过程中的分离压特性 ]j 1J rL rL 27 1 JB ]J¨ Schwartz L W.Roy R V.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an ex— (3):1131—1198.  R V,Matar O K.On autoprobing in surfactant— [17] Crasterpanding foam[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frace Sci— ence,2003,264(1):237—249 Thiele U,John K,Bar M.Dynamical model for chemically driven thin films[J].Langmuir,2007,23(5): 2588—2601. driven running droplets[J].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04,93(2):1—4. [18] Churaev N V.Surface forces in wetting films[J].Ad— 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3,103(3), Chengara A,Nikolov A D,Wasan T,et a1.Spreading of 197—218. nanofluids driven by the structure disjoining pressure gradi— [19] 王松岭,李春曦,叶学民.液滴铺展过程中受活性剂 ent[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4, 浓度影响的分离压模型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80(1):192—201. 2011,38(1):81—85. Warner M R E,Craster R V,Matar 0 K.Dewetting oful— Wang Songling,Li Chunxi,Ye Xuemin.A disjoining trathin surfactant—covered films[J].Physics of Fluids, pressure model with effect of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in 2002,14(11):4040—4054 spreading of liquid drops[J].Journal of North China E— Craster R V,Matar 0 K.Dynamics and Stability of Thin lectric Power University,2011,38(1):81—85. Liquid Films[J].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2009,81 Characteristics of Disjoining Pressure in Spreading of Surfactant Solutions Ye Xuemin’Li Chunxi’,,Cao Han ,Liu Wenquan (1.School of Energy Power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North China Electir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 071003,China 2.China Power Complete Equipment Co.Ltd,Beijing 100011,China) Abstract:The disjoining pressure between spreading iflms and precursor iflms is one of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dominating the spreading and dewetting of surfactant solutions.Considering the different impacts of surfactant con- centration on repulsive and attractive forces,the models of disjoining pressure and free eneryg density are estab— lished,and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 of minimum disjoining pressure,free energy density and corresponding film thickness ratio are formulated.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rends of the ratio of repulsive to attractive force F,disjoining pressure and rfee energy density with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and iflm thickness ratio h/h .Investi— gation shows that the ratio F increases with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and the disjoining pressure and free eneryg density present a single hump trend under h/h <1 and a reverse hump h/h >1.The disjoining pressure and conjoining pressure will occur under diferent iflm thickness ratio.The minimum disjoining pressure and free energy density illustrate totally different trends around singular point of film thickness ratio,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index m and n. Key words:surfactant;spreading;disjoining pressure;surfaetnat concentr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