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鄂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3-05-26 来源:一二三四网


生物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題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題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2+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载体、氨基酸

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只需要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 B.内环境稳态就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配合共同维持内环境各种成分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含量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3.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4.止痛药(阿托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试推测它的作用机制是

A.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 B.将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分解 C.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D.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5.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雪之巅”,他们生理上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内产热量增加 ②机体耗氧量增加 ③皮肤血管舒张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6.下列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A.皮肤、黏膜可以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B.泪液中的溶菌酶可破坏侵入人体的细菌 C.抗体与病菌结合抑制病菌增殖 D.效应T细胞识别癌细胞并将其消灭

7.油菜在盛花期因一场大雨影响了正常授粉,为防止减产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A.喷施硼肥 B.追施氮肥

C.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以上方法均不奏效

8. 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A. 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 B. 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C. 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 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9.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 B.植物根的向地性可以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

10.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观音湖中的所有鱼 ③董永公园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百石绿洲中的全部生物

A.②④③ B.②③④ C.①④③ D.①②③

11.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种间竞争、种内互助 B.种间竞争、种内斗争 C.共生、寄生 D.捕食、种内斗争

13.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B. 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D. 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14.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15.在一个朽木的空洞中,底部常有积水,洞中生活有细菌,原生动物、苔藓、蚊子和蜘蛛等。这些生物共同组成一个

A. 种群 B. 群落 C. 食物网 D. 生态系统

16.如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能量的相对值 B.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图中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图中A具有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17.下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B.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C.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80 D.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18.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人动物体、从动植物流向土壤中的生物的主要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和二氧化碳

B.如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一年中若a>b+d+g,则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将会增强

C.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f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的,包括图中的a、b、c、d、g等过程

19.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捕食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相同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促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D.生物之间的捕食离不开信息传递

20.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为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和利用,从1997年起,湿地国际联盟组

织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可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消除轻度污染 D.湿地生态系统是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正反馈调节 B.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22.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B.海洋酸化主要是由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O2过量排放造成的

C.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 D.控制当地的海洋酸化可以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2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B.根据一片树林创作风景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保护生物多样性只要求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进行保护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但并不是避免干扰、杜绝开发 24.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全面禁止捕捞 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 ③控制鱼网网眼大小 ④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某同学在分析某种细菌(每20

分钟分裂一次)在营养和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数量变化模型时,采取如下的模型构建程序和实验步骤,你认为建构的模型和对应的操作不合理的一组是

A.观察研究对象,提岀问题:细菌每20分钟分裂―次

B.提出合理假设:资源空间无限时,细菌种群的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制约 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Nn=2

D.进一步实验观察,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根据Nn=2画出数学“J”型曲线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0分。)

26. (9分,每空1分)下图甲是膝跳反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作答:

n

n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__。

(2)膝跳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兴奋由A传到B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产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

(4)神经细胞合成的递质,经过____________加工,形成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相应的“受体”识别,引起反应,“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27. (6分)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如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甲为______________。

(2)能产生抗体的细胞为________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它可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若注射疫苗预防该疾病,其机理主要是注射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________________,当

病毒感染时注射过疫苗的机体免疫速度会更快,强度更大。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______________的细胞。以上资料说明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____功能。

28. (9分)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

(1)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1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③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纵坐标的标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_______。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_______________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

29. (10分,每空1分)调查某农田田鼠数量时,在设置2公顷的调查区内,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48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44只,其中带标记过的个体11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田鼠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只/公顷。 (2)被捕获过一次后的田鼠重捕时比未捕获过的田鼠更难捕捉,导致该区域田鼠的实际值比调查出的理论值___________。(偏大/偏小)

(3)如果田鼠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型。

(4)直接决定田鼠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调查该区域土壤动物丰富度时,常用的统计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0.(6分,每空1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III、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由营养级I、II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参考答案

答案(50分,每空2分) 1 2 3 4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C 16 D D 17 D D 18 B A 19 A 5 B 20 B 6 C 21 D 7 D 22 B 8 B 23 C 9 B 24 D 10 C 25 D 11 C 12 B 13 C 14 C 15 B 26. (11分,每空1分) (1)感受器(1分) d(1分) 树突膜或胞体膜(1分) (2)神经递质(1分)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1分)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2分)

(3)B神经元持续兴奋(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2分) (4)高尔基体(1分) 糖蛋白(1分)

27. (8分,每空1分)

(1)淋巴因子(1分)

(2)浆(1分) B细胞和记忆B(2分)

(3)抗体和记忆细胞(1分) 衰老、损伤和癌变(1分) 防卫、监控和清除(2分)

28.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 ①具有两重性 (1分)

②促进(1分) F或D(1分)

③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2分)

(2) ①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1分) 2~6(1分)

②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分) 5(2分)

29. (每空1分,共10分)

(1)标志重捕法 96 (2)偏小

(3) J

(4)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 (5)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30. (10分,每空1分)

(1)太阳能(或光能)(1分)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1分) (2)II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或初级消费者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2分) 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2分)

b/y×100% 或(a-c)/y×100%(2分)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