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钟双喜 胡伟菊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4期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教育目标融合互通,价值导向融合互融,育人价值融合互联,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两者相互融合对于深化教育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以及缓解就业压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现状,高校应将思政课程内容融入创新创业元素,提升师资队伍复合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等方面促进两者的融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融合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然的内在契合度和目标一致性,实现二者相互融合不仅具有应然性,而且具有突出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研究,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 1.教育目标融合互通
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而对于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学术界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大部分学者基本认同: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力争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方式、掌握一定创业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创造性人才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其价值追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教育内容,实质也是一种素质教育。二者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2.价值导向融合互容
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升华的高层次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了兼顾个性塑造和全面发展、独立自主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思想和价值取向,涉及思想体系、政治立场、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内容,这其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教育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基本一致。 3.育人机制融合互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和总结,已经有了相应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这些以创新性思维和换位思考理念探索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相对较强的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而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现实价值,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充分利用非课堂、企业创业沙龙、实地考察、角色互换、成功人士引导等模式,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和场景。基于此,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可以进一步强化育人使命的长远效能。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1.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时代发展,未来竞争制胜的关键在于人才,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的人才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因此,两者相互融合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2.促进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
一直以来,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在综合能力的塑造上存在发展短板。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思维,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引导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两者相互融合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从根源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创造新高,2018年达到820万人。面对不断严峻的就业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学生多渠道就业创业。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辨证的思维、创新的视角、坚韧的品格,这些品质对于学生成功创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品质和能力相呼应,从根源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 1.将思政课程内容融入创新创业元素
思政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正确树立大学生三观的重要载体。思政课程群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很好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与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引导学生符合法律的框架下开展创新创业行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中,教育学生运用唯物辨证法去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提升师资队伍复合能力
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我国高校具有人才优势,但兼备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仍极度匮乏。高校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让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和思政教师队伍相互取长补短,提升教师队伍的复合能力,以适应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由高校独特精神气质所凝聚而成,包含校训校风、思政教育、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等众多隐性教育元素。校园文化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广大师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都深受其影响。高校应将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元素渗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其隐性教育作用。 结语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求高校学生具有优异的思想政治水平,创新驱动的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校学生具备超强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思政教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顺应时代发展,符合教育规律,不但能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