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阅读中品味汉字精妙

2020-08-29 来源:一二三四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阅读中品味汉字精妙

作者:范榕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24期

【摘要】在阅读中品味“言”之精妙:要讲“言”的汉字属性,但不是字字不放,而是要讲清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精妙字词;要讲“言”的文化属性,但不是孤立地讲,更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说教,而是以“言”之变化激发学生兴趣,探究汉字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使用效果,进而领悟文本艺术和人文的精髓。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忘“初心”,更具“语文味”,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关键词】品味 汉字精妙

【课题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提高初中生汉字学用准确性的策略研究”论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39-01 在语文学习中,经典阅读占有很大比重。而在经典阅读中,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再次明确规定了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及学习所要达到的能力层次,又一次被推向聚光灯下的文言文经典阅读,势必备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然而,聚焦之下的文言文经典阅读教学,效果又如何呢? 一、派别相争论究竟

时下,文言文教学派别林林总总,层现叠出。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有这样两种极端的倾向: “重言轻文”和“重文轻言”。

派别一:“重言轻文”的教师往往喜欢逐字逐句将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句加以讲解,忽视了文章的艺术和人文因素,对于审美和鉴赏也只是走过场,甚至弃之不顾。这种教学,以“字词的工具性”为主要导向,以字词句的解释、翻译、练习为唯一目的,导致学生对词语背后的文化蕴涵知之甚少,不能达到深层的体会、领悟和精神的陶冶。

派别二:“重文轻言”的教师从过去单纯追求文白对译的误区中走出来,在“人文”上大做文章,讲结构、讲感情、讲特色。殊不知这样的分析脱离了文字的解读,学生在文字运用方面没有得到妥善的引导与摸索,这之后建构起貌似高大上的能力获得,也只是空中楼阁。 很显然,这两种文言文教学方法都要更正,课标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中,“言”和“文”当然并不矛盾,它们应该是互为支撑的统一体。 二、经典阅读需品“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众所周知,言,即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语素,这就形成了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词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使汉字具有独特的魅力,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核心载体,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代码。而文言文恰恰是一种“文字型”文学,它往往利用文字本身的文化本性或汉字蕴含的文化本性言志载道。由文言文这一特征来看,我们完全可以尝试从汉字入手解读文本,优化教学,这正是“天机云锦用在我,文言教学需品‘言’”。

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论述的“品言”教学,绝不是孤立的、枯燥的文字教学,更不是“旧话题”老生常谈。而是回归文言文教学的初心,所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我们强调在阅读中品味“言”之精妙:要讲“言”的汉字属性,但不是字字不放,而是要讲清章法考究处、炼字炼句处的精妙字词;要讲“言”的文化属性,但不是孤立地讲,更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说教,而是以“言”之变化激发学生兴趣,探究汉字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使用效果,进而领悟文本艺术和人文的精髓。这样的阅读教学不忘“初心”,更具“语文味”,才能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稳、走得远。

三、细品汉字助阅读

汉字虽然经历了图形文字、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建国后的简化等形体演变,但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载体和书写符号,其表义文字的特点基本没有改变。从汉字的起源上来看,是因事儿造字,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物、一件事,就是一个意义世界,这些意义世界共同组成了浩瀚的中国文化。换言之,分析汉字就是在品读文本、解读中国文化。

比如《论语》教学片段:

师:“韩愈的《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何为‘惑’?”

生:“惑,从构字看,是心头上的左右为难,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无从选择。说文解字解释说是‘内心迷乱’。”

师:“你说得很好!那么大家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方面的疑惑?”

生:“学习的诀窍是什么?哪些人能做长久的朋友?做优秀的自己不可或缺的素养有哪些?”……

师:孔子,可谓师者之师。今天,圣人孔子和他的弟子将《论语》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相信一定会为我们的人生解惑解答一二!请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所得。”

由“惑”字引入对《论语》的学习,看似波澜不惊,却向处于经典阅读中的学生传递了一种文言文阅读的方式方法:从品鉴文字的精妙开始。于是,学生发现了古人提到的学习诀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习,数飞也。本义是“小鸟反复地试飞”,学习的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程也是如此,“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之熟练”才是学习的整个过程,所以作业练习也很重要;学生探究出“朋友”的真正意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人认为,同门、同师为朋,可见志同道合才是真朋友啊;学生交流了“志”的重要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文解字》曰:志,意也。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哪怕是平凡人,志向也是何等重要!内心的前行没有了方向,人不就成了迷航的船,何时也无法靠岸……课堂上,学生在经典中品味汉字精妙,以汉字精妙带动经典阅读,深刻感受到,原来《论语》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不过时,它的光辉依然可以穿越千年,指导我们前行,这就是“道不远人”的真正含义。小小的汉字,就这样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承载着华夏文化的魅力、古代圣人的智慧,一点点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家园。

本文所提出的重 “在阅读中品味汉字精妙”,旨在回归经典阅读的本源、回归汉字的特点,尝试让当今的孩子从对汉字的解读出发,领略汉字表达的魅力,进而真正品鉴出文言文原汁原味的、古老而又深刻的文化光辉。对于我们这些语文教育者来说,要做好这一点,似乎更需要学识的、阅历的素质锤炼。这确乎关系到一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笔者略抒管见,切盼这一课题能引起大家共同的关注和探究。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汉字密码》(唐汉 著 学历出版社) [3]《说文解字》(许慎 著 东汉)

[4]《汉字教学方法新论》(王玮 著《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第05期) [5]《现代汉字教学法探讨》(郝恩美 著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第0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