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2022-12-17 来源:一二三四网


浅谈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客观价值谈起,浅略的讨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国内外的产生及发展,总结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原因,并回顾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期所走过的弯路与陷入的误区,从而讨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及必要性,及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以来为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的贡献。最后,回归到作为肩负着重大社会主义使命和历史重任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的本我问题。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产生 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当代大学生

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已有许多思想家对社会主义——这一未来社会形态进行过研究和探讨。并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观点和流派。在诸种理论当中。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位思想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最为突出和著名。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前人理论并结合工人运动的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概括这些内容的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原理和原则,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鉴于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及理解尚浅,本文谨代表自己浅谈当代大学生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见解及想法。

一. 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社会主义思想源远流长。古今中外,人类一直憧憬着这样的社会制度: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安居乐业。这种制度,柏拉图称之为“理想国”,孔子称之为“大同”世界,莫尔称之为“乌托邦”,洪秀全称之为“太平天国“……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从空想发展到科学,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两次飞跃。空想社会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进步的思

想体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尖锐化以前,在无产阶级进入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前,在理论上代表过无产阶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受时代的局限以及唯心史观的束缚,所以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可避免存在一系列的缺陷。随着历史的发展,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40年代的西欧,是资本主义大工业较充分发展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随着欧洲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生,导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发展为公开的对抗。三大运动的实践显示了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阶级,社会主义民主才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而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代表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二.“两个必然”原理与科学社会主义在国内外的实践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列宁又举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探索,并成功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主革命的

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达到了空前高潮。

1989——1990年间,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危机、民族矛盾、政党斗争等原因,并受到国际大气候(资本主义各国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和冲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之所以在这些国家发生质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述各国的领导人没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而毛泽东等老一辈物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的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并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一化三改造”完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以私有制和按劳分配质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最终确立。但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进行的探索十分艰难。建国后,特别是1956年之后,各种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大跃进”、“反左”、“反右”、“文化大革命”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政治路线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上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而且,十年浩劫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这些困难不能得到正确的面对和解决,那在我国将有可能发生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类似的严重后果。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76年粉碎“四人帮”,拨开“左”倾迷雾。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胜利召开,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改革开放30年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得

到了新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集中到一点,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30年。30年来,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开创了对社会主义认识和实践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使我国实现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提高,成功地开辟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作出新的贡献,突破了“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传统观念,把市场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世界各国发展战略性合作关系,大大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新世纪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并依据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指明方向、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义主义道路。总之,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中国的经济在3O年来实现了迅速崛起;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并通过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我们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成就,我们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才会

有更辉煌的未来。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人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发展发扬马克思理论,并使之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紧密结合,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与“一国两制”制度的创新,切合中国国情,使多民族的中国人民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与伟大复兴打下良好基础。

四.当代大学生在科学社会主义面前面临的使命与肩负的重任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胡锦涛同志也指出,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大学生科学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战略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祖国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祖国和民族的希望要寄托于青年。”胡锦涛同志在第23个教师节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谈到: “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

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这就是说,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才培养和人才素质的提高问题。而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针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深入了解并思考中国现今的国情与仍存在的弊端,规划中国未来的道路,甘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中国今后的发展与繁荣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努力让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未来走得更顺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卫红,要让大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N]冲国教育报,2007.10.21

【2】陈贤忠,汪青松.邓小平理论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0.

【3】邓小平文选

参考网站:

www.fwsky.cn/html/baike/2009/0420/1348.html

www.zhidao.baidu.com

www.wenku.baidu.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