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美新能源贸易领域的合作与摩擦(特刊)

2023-10-26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中美新能源贸易领域的合作与摩擦

伴随日益加快的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贸易保护主义也甚嚣尘上,迎来了其新一轮的蔓延趋势。作为金融危机过后率先实现经济回暖的中国,自然而然再一次成为众多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集中目标,其中又属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继轮胎、钢管等传统制造业产品遭遇美国贸易保护阻碍之后,新能源领域正在成为中美贸易博弈的新聚点,中美新能源贸易战拉开序幕。

中美新能源贸易领域的 合作与摩擦现状分析

(一)中美新能源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为了解决传统能源如石油、煤炭等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世界各国先后都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除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新能源形式正逐渐成为传统能源的候补选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将新能源划分为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和传统生物质能三部分,当前国际上进行的新能源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其中的新可再生能源产品部分,包括诸如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等。

进入21世纪,中美两国在新能源产品开发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果,由于各自发展优势不同,两国之间的新能源贸易规模近年增速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新能源产品总额达到36.01亿美元,出口总额为32.22亿美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29.16%和22.86%,其中风电产业和光伏产业产品规模比重占到了近40%。风电产业方面,目前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风电大国,2010年中美之间的风电产品设备贸易规模达5.64亿美元,年均增速更是达到了26.95%,但从进出口差额来看,我国一直处于顺差地位且贸易差额逐年扩大,表明我国的风电产业发展较为强势(图1);光伏产业方面,近年中美光伏产品贸易规模也保持了近28%的年均增速,2010年已达25.2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速比进口高出10多个百分点的测算结果证明了中国光伏电池企业向美国出口增加的事实(图1)。总结来看,同样作为世界数一数二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新能源产业至少在初期表现出了比美国更快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在风电及光伏产业方面,而这也正是令美国新能源企业感到竞争危机进而发起贸易保护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2是2000-2010年中美两国经济分别对两国间新能源贸易依存度的比较分析结果,测算表明:首先,虽然中美两国的依存度在个别年份(如2001和2003年)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均展现出比较明显的快速攀升趋势;其次,作为近十年才开始发展的新能源贸易,其规模与传统贸易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所体现出的经济依存度绝对量较低,但长期的增长趋势表明中美两国间的新能源贸易在各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第三,相比较而言,中国经济对中美两国间新能源贸易的依存程度明显大于美国,主要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规模要远低于美国的经济总量。 (二)近期中美新能源领域的贸易合作与摩擦 自2010年9月至今的半年时间内,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贸易关系经历了由阴转晴的急剧变化,先是中国于2010年9月遭受由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简称USW)向美国政府提交的多达5800页的申请书,控诉中国政府对国内新能源产业的补贴政策,这一重磅炸弹瞬间绷紧了国内相关企业的敏感神经,并随后引起了国内诸多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的严词驳斥,但就在双方持续3个月的争辩未果之后,中美双方高层却于2011年1月18日在华盛顿签署了包含核电、风电、太阳能、水能、智能电网、碳捕获与封存等多个领域的新能源合作协议。可见,同以往的传统产业发展一样,中美两国在新能源领域依然面临着合作与摩擦的长期博弈之路。 1.北美最大工会与国内企业的控诉与驳斥

2010年10月16日,应USW的控诉申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启动对我国政府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产业提供的补贴进行调查,即所谓的“301调查”。中国官方随即于10月17日针对此调查给出了强硬回应,但美国政府也在之后的短时间内又进一步启动了作为301条款一部分的302调查,中美双方的新能源争夺战愈演愈烈。 2.中美新能源贸易之战的阴转晴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为期四天的赴美国事访问期间签署了一系列的商业和投资协议,其中新能源领域的签约总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这是中美双方在过去三个月就新能源贸易摩擦激战未果的情况下,首次高调同步表现出合作意愿,并付诸于多个签约项目。如重庆能源投资集团与爱依斯中国公司共同投资200亿元合作开发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国家电网与美国电力公司签署协议,将在先进输变电、智能电网等6个领域开展技术合作;中国国电集团与美国UPC管理集团签署超过100亿元总投资额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建设和运营7个风电项目等等。最近,在于2011年5月9日至10日举行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中美双方更是在新能源合作领域达成了多项共识,包含智能电网、航空生物燃料等领域将成为中美能源合作的重点领域。(新华网,《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四个亮点》,2011年5月11日。)虽然中美两国此次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进展神速,但双方的矛盾本质并没有改变,如在美国政府看来,中国出口高速增长的光伏产业依然严重威胁到美国同类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更多就业机会的创造。从这种思考角度出发,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出口直接与美国本土相关企业的规模扩张战略以及政府增加就业的意愿形成冲突,因此从长期来看,这无疑会继续给我国新能源产品的对美出口带来阻碍。 中美新能源贸易领域的博弈前景预测

作为世界能源消耗排名前两位的美国和中国,双方均是各自新能源贸易发展的重要国际战略市场,但由于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新能源产品的生产技术层面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当前我国发展新能源贸易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要远大于其对中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前文关于中美新能源贸易发展现状的数据分析也表明,中国新能源产品(尤其是风电及光伏产品)对美国出口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进口,并且大部分新能源产品的对美出口竞争力近年均有大幅度提升,令美国国内相关企业危机感倍增。在美国背后相关利益集团的支持下,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便以厚达5800页的申诉申请书揭开了中美新能源摩擦的序幕,且美国政府快速的支持回应态度也进一步表明了美方在“对抗”策略上的立场。因此结合各国的核心利益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可以发现:中美两国未来在新能源贸易这一新兴领域的合作难以保持稳定的发展路线,小规模的贸易摩擦将成为双方合作进程中的主要内容,虽然双方的新能源合作注定充满坎坷,但出现真正大规模贸易战争的概率较小,两国的利益得失取决于双方在国际市场上长期持续的博弈较量。 中国发展新能源贸易的策略选择

(一)面对贸易保护积极应诉,学会利用诉讼手段保护自身利益

多样化发展是后危机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一大特点,如今贸易保护不仅在内容方面由传统工业产品蔓延到新能源等贸易领域,摩擦手段也由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演变为如今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等新形式。因此面对如此复杂的贸易保护主义新形势,我国企业和政府首先要坚定积极应诉、努力应对的态度,但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应对的同时要学习西方国家利用诉讼手段保护自己利益的贸易竞争方式,学会变被动为主动。无论美国等国家发动贸易保护的动机是什么、幕后推手是谁,至少他们在发展新能源问题上、在利用WTO规则保护自身利益的问题上,都是我们的老师。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应首先做一名好学生,才能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二)缩短技术差距,提升竞争力必须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虽然当前中国在新能源贸易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但主要原因依然是国内廉价劳动力所引起的低成本价格竞争优势,这种优势的存在只能短期内得以维持,产业长期的稳定发展离不开技术质量

的真正提升。如今全球新能源的主要技术依然被少数发达国家所掌握,如风电的技术优势在德国,丹麦、日本则一直跑在太阳能的技术前沿,美国在智能电网、清洁煤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我国则在上述行业中均处于追赶状态,因此必须有技术投资意识,注重长远利益才是发展根本。此外,也许对我国来讲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国内诸多企业浮躁心态严重,所生产产品的质量令人担忧,如2010年国内一系列的风机倒塌事件就已经给看似“快速发展”的中国风电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安全可靠、质量过硬的国产风电设备支撑,中国风电的“快速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我国必须尽快采取如健全风电机组的检测认证体系等策略来保证中国风电质量的稳定提升,必须认识到,对一国出口企业的品牌战略来讲,过硬的产品质量比高技术含量更加重要。 (三)适应国外游戏规则,利用国外政府公关减少损失

新形势下的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因素影响严重,如在新能源问题上,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在提出申诉的同时,美国国内180多名国会议员还共同签字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交了与申诉书相附和的公开信,表达美国市场会对中国新能源产业产生依赖的深度担忧。如今中美之间的任何一次贸易摩擦几乎都有其深刻的政治背景,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在积极应诉的同时,也有必要采取政治手段,学习国外的游戏规则,用对方的方式解决对方提出的问题。美国国内的企业可以通过集合力量向政府施加压力,我们国内的企业同样可以集合人力财力,走访美国的各个州县,与其相关的行业协会以及政府官员亲密接触,近距离传达中国企业的真实想法,通过类似的政府公关行动促进沟通渠道的建立,让国外政府和企业认识到中国企业威胁论的荒唐以及中国市场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合作共赢才是王道。

(四)警惕贸易摩擦的连带效应,防止威胁的进一步扩散

虽然中美之间的新能源贸易摩擦随着近期一系列合作协议的签订而暂告一个段落,但国内政府和企业更要警惕此次新能源之争所可能带来的连带效应。如德国在金融危机发生期间就曾提出要对中国的光伏产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如今随着美国对我国新能源产业贸易保护序幕的拉开,美国此次提出的301和302调查很可能被一些国家作为样本参照提出相似法案,尤其是那些处于新能源技术前沿的日本、丹麦、德国等均有可能发起新一轮的新能源贸易保护攻击波,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当然,应对贸易摩擦连带效应的最好办法依然是处理好连带效应的始发点,即中美之间的新能源矛盾。虽然中美之间的新能源摩擦预期在短时间内不会再次爆发,但由于双方的根本矛盾依然存在,长远来看我国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我国应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通过与其他具备技术优势的国家合作,提升自身产业的技术层次,并通过贸易交流熟悉和学习国外相关行业的贸易规则以及问题处理的方法和习惯,毕竟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尚需一段时间,只有韬光养晦才能最大限度的限制威胁的进一步扩散,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自身竞争力的根本提升。 (王磊刘文革)

美国“双反”重击 75家中国光伏企业“蒙难”

如果一家公司在中国有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并向美国出口,那可能会有点麻烦。 上周,Solarworld等美国7家光伏生产商联名上书,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及美国商务部制裁中国光伏企业的“倾销”行为。

记者获得的一份公开文件显示,被诉中国公司总计75家,包括尚德电力(STP。NYSE)、英利绿色能源(YGE。NYSE)、晶科能源(JKS。NYSE)等企业。律师估计,反倾销调查若真正展开且实行初裁税率,大约半年时间。 75家公司被提及

文件显示,包括尚德、英利、晶科能源、常州天合光能、韩华、晶澳及LDK等纽约上市的中国企业,悉数为反倾销目标;尚品、天威、东营光伏等小公司同样被点了名。 此外,以主业出名的公司如万向太阳能、正泰太阳能及杉杉公司等也被提及。文件不仅公布了企业名称,电话号码、住址及网址、邮箱等也都被公布。 美国律师事务所DORSEY & WHITNEY一位负责人表示,中国光伏行业近几年快速崛起,因此此次波及面较广。但因各家在美销量不同,影响较大的,可能是对美出口额较高的企业。

美国企业在文件中指出,在考虑本土企业是否受进口产品冲击时,应重点考虑进口商品的总体数量。

文件表示,在“数以百亿元”的(中国)政府财政政策刺激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非常快。2008年到2011年,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都出口产品,同时它们在美销量也在增加,2010年同比曾上升157%。而今年前7个月,中国出口美国市场的光伏组件量,相当于2010年全年出口量,2011年前8个月,出口超过4460万片组件。

美国竞争对手忧虑中国产品价格。文件中,它们要求政府考虑一下,中国产品价格对美国本土类似产品的影响。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表示,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尽管美国进口需求很强劲,但中国企业在美销售的光伏产品价格,一年内下降了40%。它强调,这抑制了美国公司的销量,损害了当地光伏行业的利益。 中国企业不买账

中国公司不认同美国企业的指责。

某组件生产企业高层表示,全球光伏组件产品定价差异并不很大,在美销售的光伏组件价格,都按照市场行情来定。比如,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中国公司,实际定价不会比美国企业低,因为质量和售后服务都不错。 其次,全球光伏价格下滑有目共睹。“今年7月之后,光伏组件价格就开始跳水,今年第三季度,又轮到了光伏上游产品硅片和多晶硅价格的狂跌。”他说,全球光伏价格下滑,并不意味着是中国企业自愿调价,而是光伏主流市场需求放缓,尤其是欧洲电站建设进程下滑、欧洲银行融资困难所致。

比如,尚德电力等企业,50%的产品销往欧洲,仅15%-20%卖给美国。而美国定价也会参考欧洲市场价格。

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还称,当美国政府在计算美国本土产量的时候,不要把中国的几家在美生产企业算作是美国本土的光伏产量。

文件中举例,尚德电力和万向集团两家中国公司,分别在美国设立了相应的工厂。其中尚德电力旗下企业--尚德Arizona公司,是一家从事组件装配的企业。

“这家子公司中,90%的工人主要负责把来自中国的光伏电池产品装配为可以对外

出售的光伏组件,然后在美国本土销售。尚德电力在美国建厂,可以使得尚德电力巩固在美的市场地位,并确保其实现低价销售(的目的)。”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表示。 这种说法被中国企业认为是“无理取闹”。因为,中国公司在美设厂的目的,主要希望能提高客户服务,如缩短销售及配送光伏组件的时间,让对方能更快建设太阳能电站。而且,工厂设立有利于拉动美国就业。 行业滑坡或引发“双反”

美国公司一起指责中国公司倾销,或与目前市场行业滑坡有关。上述文件中,美方表示,估计美国大约会有1600名光伏行业工人为此失业。

它还渲染说,一家名为“Evergreen”的光伏产品制造商将于下月1日拍卖资产。该企业投资4.25亿美元,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提到,今年早些时候它就决定关闭在美生产设施,将产能转移至中国。

这本是普通的产业转移。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便宜,且中美物流条件成熟,美国太阳能制造业固守本土,已经有些难以为继。

记者查阅到,全美从事太阳能产业的企业一度超过5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其中2.5万为生产线员工。过去3年,美国太阳能业增长迅猛,但压力沉重,企业关门倒闭不稀奇。

而一些竞争力薄弱的中国企业也面临同样危机。记者获悉,部分硅片生产商已停产歇业,低价清理库存。尚德电力等组件企业也在减少产能。

一位浙江当地的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市场部负责人说,通过市场调节光伏总体产能,可以促使企业练基本功。

因此,一味指责中国公司倾销极为片面。几年来,中国光伏企业为美国光伏业贡献良多。中国从美进口光伏设备,帮助美企代工。公开报道显示,2010年美国进口中国产品14亿美元,但美国出口的25亿美元多晶硅、14亿美元设备中,主要销往中国和德国,对中国当年净出口额在2.5亿美元以上。

因此,多位人士建议,在中国应诉过程中,应提醒美国政府计算这些数字。

不过,据了解,美国商务部将在20天左右决定是否启动调查,做出初步决定。如确定反倾销税税率需要4-6个月,整个调查的完成需要约一年的时间。

两天前,无锡尚德已对Solarworld的指控做出反驳,强调这是贸易保护主义,将会重创全球经济。

第一财经日报2011/10/24

英利计划对美国反倾销指控做积极辩护

北京时间10月21日晚消息,据路透社报道,英利绿色能源今天宣布,针对此前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对中国竞争对手(包括英利)的贸易投诉,该公司目前正在做评估,并计划做积极辩护。 本周三,美国7家太阳能制造商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光伏电池征收超过100%的关税,理由是,这些中国产品压低了美国境内产品价格,造成了美国人失业。 英利公司表示:“我们想提醒每一个人,这种指控明显代表的是单方面的观点,是片面的观点。” 今天早些时候,中国机电商会针对美国反倾销指控做了回击,并警告美国不要采取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这将会损害全球经济。尚德电力也对这起指控进行了谴责。 英利2010年营收有10%来源于美国,该公司表示:“我们对自己的市场地位充满信心,我们将针对这起指控作积极辩护,我们仍会长期参与美国市场。”

由尚德电力、英利、天合光能领衔的中国太阳能产品供应商控制在全球40%的太阳能市场。 自今年以来,英利股价已累计下跌62%。周四该公司股价收盘于3.75美元。 i美股2011/10/22

中国太阳能行业遭夹击

美国King&Spalding律所,起草了要求发起针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申请书。

国庆节前后,有关光伏行业的新闻颇为密集。国庆节前,一则数百字的消息引起了诸多关注:美国King&Spalding律所,起草了要求发起针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申请书,并提交至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针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很快会在美国发起。

国庆节刚结束,美国光伏企业西屋太阳能提起投诉,称其专利遭阿特斯阳光电力侵权,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调查申请。

10月11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能源部干预中国购买Evergreen Solar资产。能源部希望阻止美国太阳能企业Evergreen Solar Inc.的一种太阳能电池板制造技术落入其中国竞争对手的手中。

复杂的政治因素

“美国经济不景气,中国就成了替罪羊,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美国政治的一个特点。

说起此次双反调查的原因,分析人士认为,一个月内接连倒闭的三家太阳能公司Solyndra、 SpectraWatt和Evergreen是此次双反调查的“导火索”。而直接推动调查的人士,据知情人士对本报记者透露,King&Spalding律所的合伙人史蒂夫·琼斯(Steve Jones)正是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

该律所网站资料显示,在贸易救济诉讼中,特别是有关反倾销、反补贴税调查、行政复议,以及上诉诉讼中,史蒂夫·琼斯出任国内产业(请愿人)的代理人。 同时,他还就世贸组织提出的争端解决诉讼为客户提供建议。

“他的工作就是搞‘双反’调查,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查。这次轮到光伏而已。 而且奥巴马选举压力再加上3个太阳能公司倒闭,所以有了这个事。”国内一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介绍。

可再生能源被奥巴马寄予厚望。他上任后不久,就推出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计划”,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提出在3年内让美国再生能源产量倍增,供应全美600万户用电,而这是过去计划在30年内才能达到的目标。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进行新能源开发,创造500

万个新工作岗位;保证美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到2012年占美国发电总量的10%,到2025年占25%。

然而数年过去,愿望并没有变成现实。虽然采取贷款担保(资料显示,上述倒闭的三家公司都接受过高达数千万美元的政府扶持。2009年,美国能源部向Solyndra提供了高达5.27亿美元的贷款担保。)等多种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但是评论认为奥巴马的绿色就业计划还是陷入窘境。

“于是中国公司成了替罪羊,以转移美国国内对政府政策的指责。”分析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比如Solyndra公司就在声明中把破产归咎于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事实上,中国光伏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公司倒闭,老板“跑路”,行业开始整合。陷于寒冬中的不仅是欧美企业。

在美国上市的尚德、晶澳、中电光伏、赛维LDK等光伏企业,在二季度业务均出现亏损。报道显示,温州的中小光伏企业正在陷入倒闭潮。浙江一位光伏企业高管称,浙江去年新增的110多家光伏企业,半数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和美国对本国光伏企业的扶持力度比,中国的没法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说,中国对光伏没有特别的政策,最多是“二免三减半”(所得税前两年免征收,3—5年减半征收),而且这项政策并不是只针对光伏企业的。“美国倒掉的3家公司都是薄膜公司。薄膜技术其实很先进,但是还不够完善,其成本高于多晶硅,因此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这位分析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国指责中国给本国企业高额补贴时,9月份,虽然Solyndra公司倒闭的调查审理还在进行中,美国能源部对清洁能源公司的贷款担保又开始了。9月8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向一些清洁能源企业提供总额为2.31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以促进太阳能硅晶片技术、海上风电技术的革新和地热能技术的开发。其中,一家生产多晶硅晶圆的公司得到的贷款高达1.5亿美元。

无须大惊小怪

在双反调查还没有眉目时,西屋太阳能的侵权投诉又“掺和”进来。

针对西屋的投诉,阿特斯一位高层称,该专利的销售额非常小,对公司的整体影响不大。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侵权案件而已。

“西屋太阳能的专利矛盾老早就有了,只不过放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是有深意的。”一位光伏行业资深分析师对本报记者表示,之前很少听说光伏行业的侵权案件,但之后这类事件会越来越多。

孟宪淦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这种摩擦会越来越多。“龙永图说,入世十年,中国企业要习惯打官司。我赞成这句话。要研究中美之间经济往来的规律,哪些问题无须大惊小怪,但是我们又要有应对措施。”据孟宪淦介绍,商务部提出科技兴贸,试图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体现科技和贸易的结合,形成在国际有影响力有声誉的品牌。

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的组件产量已经占到了去年全年的80%,但是因为组件的价格比去年下降了30-40%,利润在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尤以第二季度为甚。

“在今年德国汉堡的展览会上,我国的组件开出的价格低至0.68欧元每瓦,连成本都不够。为什么?因为要处理库存。可是你这么卖,别人怪不得说你是倾销。而且尚德、英利这些大厂家怎么卖?说到底还是要转变靠扩大规模廉价劳动力打开销路的模式,以科技创新取胜。不然人家和你打完官司,你还要求人,因为技术在人家手里嘛。”孟宪淦感叹。

面对国外对中国光伏企业倾销的指责,很多专家都表示开拓国内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据了解,今年光青海和宁夏两地新增的容量就达到了200万千瓦。但在孟宪淦看来,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新增的200万千瓦按照全年发满1500小时计算,可以发电30亿度,补贴额需24亿。“据我所知,宁夏去年的电价附加还没有拿到。如果今年还拿不到,新增的补贴都要省里出。宁夏能不能负担的起?光伏发展要根据规划来,发展过快就有可能成为社会和国家的负担。”孟宪淦说。

羽翼还不丰满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不久前宣布破产太阳能公司Evergreen Solar Inc.引起了国内买家的关注。但是,考虑到国内企业对外收购的成功率(有数据显示为30%或更低),专家认为要谨慎而行。

孟宪淦对此直言不讳:“我国企业海外收购成效不大。不要有点钱就搞收购。要熟悉发达国家的经济、政治环境。现在我们的羽毛还不丰满,把自己事情做好了再去收购。不然你收购了能管理好吗?”

美国投资银行诺斯德(Lazard Ltd.)全球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肯尼思。杰高博(Kenneth Jacobs)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欧债危机和衰退的资本市场可能会提供一些新的机会,但价格因素不是唯一的企业海外并购的原因。海外并购项目通常需要强大的管理团队,严格的知识产权和健康的资产。

美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调查波澜再起

10月20日,本报记者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下称“机电商会”)获悉,10月19日,美国SolarWorld Industries America Inc 公司(下称“SolarWorld”)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10月20日,本报记者从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下称“机电商会”)获悉,10月19日,美国SolarWorld Industries America Inc 公司(下称“SolarWorld”)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诉,要求对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机电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代表,机电商会对该案高度重视,对美国国内产业此举表示遗憾,中国企业对美出口不存在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

摩擦再起

据外媒报道,10月19日SolarWorld联合其他六家公司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申诉,指控中国制造商在美国市场倾销太阳能板,还称中国政府一直向本国太阳能制造业提供非法补贴,从而伤害了美国制造商的利益,并请求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和模块征收关税,以抵消不公平定价和大量补贴带来的不良影响。

机电商会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太阳能光伏产品是全球倡导的清洁能源的主要代表,为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环境问题提出了重要的解决方案,是各国大力推广的产业。该负责人称,“中国太阳能光伏企业一直通过自主创新、合规管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全球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美方如果采取限制措施,不仅对中国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同时也将对包括美国太阳能企业在内的全球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据记者了解,本案涉案产品为大于或等于20微米的太阳能光伏电池,薄膜光伏电池不在其列。 机电商会预计,美国商务部将于11月9日左右决定是否立案,而一旦美国立案,该案将是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在国外遭受的第一起贸易救济调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该调查案对于本就处于寒冬的国内光伏组件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

应关注国内市场

事实上,近期有关我国光伏行业被美国企业向有关部门申请进行“双反”调查的新闻颇为密集。 9月底,美国一家律所受本国光伏企业委托,起草了要求发起针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产品进行“双反”调查的申请书;10月初,美国光伏企业西屋太阳能提起投诉,称其专利遭阿特斯阳光电力侵权,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调查申请。

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执行秘书长王月海对本报记者分析其原因。他表示,今年初以来,受欧债危机和美国信用评级下调等因素影响,全球太阳能光伏价格持续走低,光伏产品市场处于日渐低迷和激烈竞争状态。

“这造成了不少美国太阳能企业破产倒闭,进而对成本优势明显的国内企业提出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申请。”王月海说。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中美或中欧间关于光伏等新能源的贸易摩擦或将进一步加剧。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国内企业应在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掌握自主核心技术方面做更多工作。

“此外,国内太阳能企业应该更多关注国内市场,如把90%以上的组件产品消化在国内,就可以避免在国外或美国欧盟企业产生更多纠纷。”前述业内人士表示。

太阳能:光芒骤淡,深陷寒冬

过去几年里,做服装的、做文具的、做饲料的、做食品的纷纷进入并不熟悉的太阳能行业,产能不断扩大,却无一家搞研发。在国外欧债危机、国内价格战双重打击下,光伏企业不堪重压,要么苦撑,要么倒闭,要么污染事件频发,更有甚者上演“逃跑门”,一度风光无限的太阳能行业突然淡去光芒。

在经历风光无限的几年高速发展后,中国太阳能行业越来越混乱,现在到了必须停下脚步拯救

自己的时刻。 (CFP/图)

很久没有声音的施正荣高调亮相了。2011年9月底,无锡尚德汇集了国内众多媒体,理由是“十周年回顾”。

这一次,尚德启动了危机公关模式,向媒体解释尚德的为何会成为“亏得最多的企业”——尚德的股价已经从2008年高点时的90美元跌至现在的3.6美元,3年时间跌去95.9%,这在尚德的发展历程中是少见的。

“亏损门”、“倒闭门”、“污染门”、“逃跑门”„„一边是国外市场的低迷,一边是国内混乱的价格战下中小企业的倒闭和大型企业被迫转战市场,甚至媒体宣称“光伏概念正走下神坛”。

种种迹象表明,昔日风光无限的太阳能行业正在淡去光芒。“光伏行业已经越来越混乱,必须停下来思考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坦言

从“污染门”到“逃跑门”

2011年9月15日,浙江晶科能源的大门外聚集了众多愤怒的村民,他们是为小河鱼群离奇死亡来讨说法的。随后,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一场“污染门”从浙江瞬间传遍全国。19日,晶科能源召开紧急发布会,证实公司确实存在污染,已全面停产电池生产线。

或许,晶科能源的污染只是一个导火索。“一直以来,业界和政府都是尽量弱化污染问题,因为光伏产业毕竟是扶持产业,怕受到打击。”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兼职研究员李雷说。

无独有偶,同样一度很嚣张的另一家浙江企业5天后传出老板“跑路”。

9月20日,温州眼镜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被传“跑路”。胡福林早年继承家族眼镜生意,2010年,信泰集团接手上海希文商贸,成为“美式眼镜”品牌的拥有者,目前在华东地区拥有200家以上连锁店。

就是这样一家跟太阳能不搭界的企业突然大手笔进入,极短的时间内投资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硅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企业。

大手笔并未带来好收益,胡福林为谋求光伏业务上市,不惜借款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胡福林以负债二十多亿元,成为温州最大“跑路”老板,引起全国轰动,甚至抢走了晶科的噱头。虽然,胡福林现已回国,且称并非出逃,但却让太阳能行业震惊不已。

“类似胡福林逃跑的事件早晚要发生,光伏这个行业处于自发状态,自由发展,没有人管,谁愿意做就做。而且,半路进来的企业仅为扩大产能,没有一家是来搞研发,因为科研时间长、产出慢、成果不易转化,都在跟风。”孟宪淦说,“连富士通都要进来了,这些资本只能使得光伏产业越搅越乱。”

如同这个行业一样,曾经的谨小慎微,曾经高高在上并在制造业中独树一帜的光环,被大量抛过来的资本撞晕了。依靠太阳能这种新兴行业迅速崛起的企业们少了一些矜持,多了一些张扬。

李雷深有同感,他说这些热钱并不能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反而拖累了市场的有序发展,“现在光伏行业的考验来了”。

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中小企业已经快撑不下去了,江浙一带破产的企业也比比皆是。”张雷在光伏业已经工作十年有余,属于名副其实的第一批光伏人士,他坦言,以前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前,大型国有发电企业没介入,项目又少,随便做做就是全国最大的装机规模,谁成想横空冒出来这么多企业?”

确实,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太阳能行业,有服装业、家纺行业、饲料业、食品行业资本,甚至有些企业以前是做文具、皮革、礼品的。

2010年10月,织袜制造商浪莎集团进军并不熟悉的光伏行业,成立浙江安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并为此准备了10亿元现金;为李宁、KAPPA、优衣库的袜子做代工的康义纺织也在2008年生产硅料。

2011年更是疯狂,郭台铭的富士康从跳楼事件中淡出后,迅速介入光伏,在山西大同,一个2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即将拔地而起;由波司登与江苏康博共同投资60亿元打造的年产6000吨高纯硅项目在扬州签约„„

一边是众多企业砸巨资纷纷介入,一边却是诸多小企业无法生存纷纷破产。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先是大批企业介入,使得光伏行业突然变成了门槛很低的制造领域,门槛降低之时,光伏价格战就不得不打响了,所有的组件和系统都在两年间迅速下滑,甚至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国外形势更加惨烈,美国几家电池组件商Solyndra、Evergreen Solar和SpectraWatt宣布破产,他们将破产归咎于全球需求下降及竞争过于激烈,特别是来自中国同行的低价竞争。

“欧债危机下中国企业面临很大困境,今年前三季度,多数企业都在亏损。”孟宪淦说。由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光伏补贴政策不明朗,今年上半年欧洲光伏安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装机量环比出现大幅下挫,并且,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使得本就难如人意的欧洲光伏市场雪上加霜。

目前国内的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德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海外光伏市场的萎靡不振,无疑使得以出口为主的国内光伏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受制于国际市场,这是最大的弱点。”孟宪淦说。

太阳还能照常升起?

“去韩国,还是美国?前几天在德国见到一个其他公司的销售,说一个大工厂两季度几乎没有销售量。”海峰作为一家光伏企业销售主管,最近忙得不得了,前几天才从格尔木回来。在北京胡同的一家咖啡厅里,海峰边吃东西边跟几个被他称为哥们的同业竞争者商量,过几天去哪个国家考察市场,他们有共同的德国海归背景,虽然在不同的光伏企业内任职,却一直在交换信息。

“很明显,大企业都在转战市场,从欧美转到亚太地区,更是启动了国内市场。”生态亚洲清洁发展与气候项目组中国商务发展专家李虎表示,太阳能并非看不到希望,他也透露,国内太阳能的规划目标还在不断提高。

英利表示,2010年国内的销量只占总产量的5%,2011年的目标是超过15%,这也反映了企业侧重于发展国内市场的战略调整。

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近期也表示,国内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使上网电价的解决取得进展。光伏企业都想抢得市场先机,未来两年赛维LDK对中国市场的销售将占总营收约50%,目前仅为30%。

回归就能解决问题吗?“中国太阳能企业可以分两个阵营,一是以英利为代表的国内派,二是以尚德为代表的海归派,海归派走的是国际发展模式,受国外因素影响比较多。英利依托国情走中国的发展模式,各个产业链在中国都完善了,所以英利在这波欧债危机和市场变化中没有太大波及。”孟宪淦说,“现在尚德提出向上游发展已经晚了,当初尚德有几个重大失误,一是订了个多晶硅的长期合同,二是提出只做电池的策略,这些都为其日后的重亏埋下了隐患。”

2011年7月1日,尚德电力宣布,已终止与美国多晶硅及硅片巨头MEMC早年签订的10年采购合同,尚德将因此而放弃一笔5300万美元的预付账款,并将分期等额向MEMC支付另外的6700万美元。

做如此亏本的买卖,尚德为了什么?自2001年施正荣创办尚德以来,尚德一直专注做好下游电池片和电池组件,并在提高其光电转换率上做文章,但如今的尚德却被称为是“当初赚得最多,现在亏得最多”的企业。现在,尚德终于有了进军上游的意图。

李雷说,尚德此举主要是因为已无法继续承受采购合同拟定的硅片原材料价格,“2009年,我们商会就给尚德提过延长产业链,当时英利开始做全产业链,尚德却没做,现在问题暴露很严重才来重视,有点晚了”。

不过,李雷也提出亏损比较严重的大企业,一是向英利学习做全产业链,二是做国内产业联盟,即几家上下游企业长期绑定协作。“相比而言,第二条路更便捷”。不过,小企业“只能等待洗牌,

现在撤资都无法撤出”。

过去,中国光伏产业一直走的是产能扩张道路——买设备加工再出口,欧美重点则放在研发和科技进步,故而引领制造业和产业发展。“对所有企业而言,拯救自己必须从跟风转为引领,重点就是变产能扩张为技术进步。”孟宪淦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