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E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34期总第185期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34.005 浅谈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马新娜刘立嘉 陈娜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 问题。文章从教学理念入手,分析了教师素质、教学过程、实践环节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 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以发展的态度看待教育,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马新娜(1978~),女,河北保定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控 制、数据处理;刘立嘉(】975),男,河北石家座人,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算法设 数据处理。(河北石家庄050043)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一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Y0719)的研究成果。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 的基石。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授学生 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努力造就大 - ̄Tk,教师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没有这一桶水的容量,在教 批杰出人才,就应该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创新人才培养 学过程中无法游刃有余,没有很大的弹性和伸缩空间。教师要 模式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高校作为创新的主阵地,更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深 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教育 刻的理解,对本学科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有丰富的经验,并了解 的展开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 本专业范围内的新思想、新成果和发展趋势。大学教师不能只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在校门内闭门造车,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应该积极参与 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学研究活动,多交流、多学习,将个人知识应用到实际科研 一 教师素质是基础 项目中,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不断丰富专业知 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 识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够 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教师是 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学生。这样,学生们就会很快地从大学校门 实施教学的主体,只有具有创新教育理念的教师,才能培养具 中走出去,进入社会或者继续深造。因此,教师、尤其是年轻 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创新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和变化 教师要加快自己的脚步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培养创新人才 的,教师只有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丰富个人知识的基础上才有 的能力。 可能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培养创新人才。 二 教学过程是关键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师素质的必备要素。传统的教学习惯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f搞好课堂教学的根本还在教 于传递现成知识,通过课堂灌输的方式培养学生。现代教育必 师。教师要恰如其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创新 须转变教育理念,由“传授知识型”向“培养创造型”改变。把 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钱梦龙、魏书生等教育前 知识转化成为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把高等教育立足点转 辈的著作中有许多论述。钱老师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移到教会学生学习上来,即从“以教为本”转变为“以学为本”。 训练为主线”。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和谐。学生 把过去以“授技”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主动 是主体,要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呢?他告诉我们:问题不在于 追求上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特点就是敢于想象,勇于探 要不要教师主导,而在于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求知 索,善于思考,不墨守成规,敢于怀疑旧的观点,敢于向权威 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导”,就是“因势利导”。“势”就 挑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方法。教师应该明确创新的内涵, 是学生思维的“走势”,也即学生的思维动向所呈现的端倪。教 并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师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想透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 说够,“导”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树立现代教育的全新 从教材选择、教学设计、试验安排等教学的各个重要环节^手, 理念。 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丰富的知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每一个学生智力资源的潜力,培养 回 中国电力教育CEFE — 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要积极创造条件, 甭 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种科技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其思维活跃、敏捷,善于动脑筋, 动,开展实践活动。以各种科技活动和竞赛为契机,积极引导 能够解决各种问题。高等学校要根据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创 学生参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扩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 新思维与技能提高的需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还有 规模,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在高校广泛建设创新基地的基础 赖于课程的改革。 上,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创新基地工作和科研活动,以实习或工 在教材选择上,根据可接受原则,选择适合大学生的教材, 作的身份介入,在身体力行中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动手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设 培养创新意识。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兴趣,提高创 计中,教师可以多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法和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 新能力。 方法。 例如,在信息类学生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一 个案例能比较全面地将数据库系统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先 举一个比较完整的小型MIS系统,提出问题,分析整个系统所 需要的信息,导人数据库系统的知识,并应用数据库系统知识, 从模型建立到数据库设计,如何分析这些关系?如何表示?如 何实现其功能?以数据模型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作为贯穿各个主 题的主线。每个主题的教学过程由“要点讲解”、“自学/上机 实践”和“疑难解答”三个阶段组成,通过案例分析,重点讲 解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结合SQL语言知识和范式推导的学习; 通过大量的上机练习,包括基本训练和综合训练,使学生在案 例分析中掌握知识,培养设计的能力,逐步理解和掌握设计的 思想和方法,明确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学生的学习 过程中,教师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答疑解惑。在实验安排上, 应该着重加强综合性创新设计实验的教学,创新实验中能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利用实验室 的空闲时间对学生实行开放。学生在创新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利用了实验室,使学生了解了 科学研究的方法,意识到了科研课题要有创新性的要求,较早 地接触到了科研工作。并且开放实验室也为今后学生毕业论文 的写作创造了=条件,使研究工作得以连续。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 无论是创造技法、智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还是科学研究方法论, 都会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立足实践是根本 实践出真知,将大学生的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 真正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出真知”,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实践是培养学生 工程实践观念,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是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的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的需要。 对于工科、尤其是对信息类学科,实践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l5】 注重实践、强调动手能力、加强实验和工程训练环节、认识创 新设计的过程与规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整合,对培 养学生的综合与创新能力具有关键作用。 在实践活动中,以大学生科技活动和竞赛为龙头,以高校 创新基地为依托。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得到了较 快的发展,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也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 视,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结合科技活动周、“挑战杯”全 在实践中,由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有限,知识和经验缺乏, 虽然有好的想法和较高的热情,但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使学 生显得力不从心。加强指导教师的过程化指导,建立教师指导 体系,建立完善的相关政策及保障措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牵 线搭桥、保驾护航。在实践中,注重以点带面,覆盖全局,以 一个实践内容为主,辐射相关知识,从而覆盖全部理论课程。 将实践与理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加对 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较好地达到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结束语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提高我国自主创 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十七大战略决策,既是对高校的 重托,也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吲在教学中重点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从教师、学生、教学、 管理等多方面人手。但是,要真正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的 创新意识和能力又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是随着社会发展、科 学进步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高校要真正成为一所好大学,就必 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谐教育理念, 完善教师素质;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激发 学生兴趣;坚持实践出真知,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赫英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08 02): 1. 【2】张金梅,周少林.创新教育与教师素质[J]冲国科技信息,2008, (23):273 274 [31王岩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J]冲国冶金教育,2008,(6):17— 1 9 【4】王丽华.谈计算机学科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J】.河南职业技 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1 20—1 21 [5]侯兵.谈创新教育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24):189—1 91 【6]李哲,冯冠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学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8,1 O(6):89—90 (责任编辑:张中)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