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对口型高职教育品牌模式

2022-12-24 来源:一二三四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卷第3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lnnlel ̄e and T Vo1.6 No.3 2OO6年6月 Jun.2OO6 以就业为导向 创新对口型高职教育品牌模式 李卫成’,王华玲 (1.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2.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 高等院校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其中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 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职能。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须以社会需要和劳动 力市场的需求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 业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创新对口型的高职教育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过程中, 一定要坚持品牌战略。 关键词: 以就业为导向;对口模式;高职教育;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85(2006)03—0053—05 Taking Employment as the Direction Innovated the Suitable Brand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IWei—chengIWANGHua—l ,(1.Shandong Institute 0f Ccmnerce and Technology,Jinan 250014,China; 2.School ct"Art and Law,Beijing u vers 0f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have three major functions of training talents,developping science and serving the society.Among them,taking employment as the direction,cultivating apFdjed talents that the society needs most is the main functions of he t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es.Higher vocational ducation must establish the idea of Taking em— ployment as the direction nmning a school idea,regard demand of and labour market of the society as the goal,insist on facing the production,construction,management,service forefront,refine,exactly formate professional co1Jrse according to a group of necessary ability of post;adhere to human—oriented management,service theory,professorship educational pat— tem of the innovation fitting in with one’S training or speciality type,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he society to need most— ly;In this c叫rse,we must adhere to brand strategy. Keywords:.take employment as the direction;fitting mode;vocational education;brand strategy 一、问题的提出 607所。此外,一部分本科院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 院和具备条件的民办高校也在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 职业教育。全国高职、专科在校学生约为781万,占 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53%,其规模已是我国高等 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的 生力军。[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经济、教 育领域的深化改革,我国的高职教育有了长足的发 展,就其规模来看,截至2(1Y2年底,全国举办高等职 业教育的院校已达1374所,其中独立设置的职业技 术学院548所,高等专科学校219所,成人高等学校 收稿日期:2006—02—24 作者简介:李卫成(1980一),男,山东青岛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辅导员。 5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高职教育的发 展中仍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由于高等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某些高 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一定的困难,这些问题 有些来自于体制和机制,有些来自于认识和观念,有 的是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外部环境的制约,也有许 多是我们高职教育内部的问题。对此,高等教育管 理部门又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政策,包括“订单 式培养”的要求;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我们必须有清醒 的认识,只有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才能进一步 促进高职教育健康的发展。正是基于此点考虑,笔 者结合自己近一年来就业工作的实践和日常的积 累,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建立具有创新特色的“对口型高职教育品牌模式”。 (一)为什么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我们从影响教育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来分析。 首先,我们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切入点来分 析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毛入学率是指一 个国家或一个区域高等教育全口径的在校生占18 ~22岁人口的比例。从1898年清政府设立的京师 大学堂——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到 1992年近百年的时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直 维持在2%这样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教育报告》中对 我国198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统计数据是1. 2%,到1990年,经过10年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毛入 学率才从1.2%变成1.7%,10年间毛入学率仅增长 了0.5%。 从国内来看,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统计数 字,199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3.4%,到2003 年上升到17%,10年中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 2004、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保持着强劲的 增长势头。 与国际上的横向比较来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从5%提高到15%,美国、英国等国分别用了23~3O 年不等,其平均年限是26年。而我国仅用了1O年 时间就成功地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5%提高到 了15%(15%是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精英化 和大众化的分水岭)。这就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 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 具体结合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与发达国 家相比,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是跨越式 的。1898~1992年近100年的时间,我国高等教育 属于超精英化阶段。1980~1990年的1O年间共增 长0.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05个百分点。1993~ 54 2003年,共增长13.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31个百 分点。1993~200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898~1992 年的62.4 35.4倍,是1980 1990年的26.2倍,相 对于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来看,也是发展 最快的一个历史时期,可以称得上是跨越式发展。 这种跨越式发展对于我国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 见的;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跨越式 发展的实现更多的是在政府政策的支持、扶持下(或 者说是行政力量的影响、干预下)实现的。这虽然也 体现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但 是由于在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急功近利思想的驱 使以及办学模式、经验缺乏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的许 多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 难。而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难 问题。中国就业白皮书中提出,我国登记的失业率 为4.3%,这其中还不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下 岗职工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就 业情况非常严峻。而2004年失业人口中70%是青 年人,这意味着18~22岁这一年龄段的失业人员剧 增,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I_3 J以往解决失 业人口问题主要依靠经济的快速增长,20世纪80 年代到9o年代,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解决 200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从2001年开始,GDP每增 长一个百分点,只能解决60万人的就业问题。每年 的经济增长不足以解决当年失业者的就业问题,长 此以往,高失业率就会演变成严峻的经济问题、社会 问题和政治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要快速发展,就必 须重视就业导向。 从理论上来讲,当一个国家发展到高等教育大 众化阶段,就业问题就成为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 就业问题是高职院校和其他类别、层次的学校所要 共同面对的问题。从高职发展本身来看,中国高等 职业教育大发展存在三大瓶颈——办学难、育人难、 就业难。高职每年培养数百万学生,如果不以就业 为导向,而是以学科或者其他为导向,每年就可能给 社会提供超过150万到200万青年失业人口,高等 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就会受到社会质疑。因此,必 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而且就业导向应该是一个长 期政策,而非临时的过渡性措施。 (二)正确认识“对口型教育模式”与“适应型教 育模式”——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两种关 系模式 当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发展到大众化阶段 后,我们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以劳动力 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要培养符合劳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力市场需求的人才。 从目前所进行的各种改革和调整看,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模式大致可以概 括为两种基本的取向,即对口与适应。 1.对口型教育模式 所谓对El,指的是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劳动 力市场中各种工作岗位之间直接的结合或对接机 制。它的特点是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主,重视 技能性的培养以及当前的市场需要;它的优点是能 够直接满足劳动力市场中各种非常具体的工作岗位 的要求,毕业生非常熟悉各种岗位的特点和实际需 要,而且进人角色也比较快。同时,由于毕业生具有 了比较具体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因而也不需要对毕 业生进行另外的岗位培训。减少了毕业生毕业以后 进人工作单位时进行职业社会化的过程。这种对口 模式特别典型的体现则是所谓的“订单式培养”,即 完全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制定培养模式,包括课程 体系和教学内容等。_4 2.适应型教育模式 所谓适应,则是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 市场之间,相对而言一种更加宽泛和间接的结合或 对接机制,它强调的是高等学校毕业生合乎整个社 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而不是直接按照岗位进行 订单式的培养,它的特点是要求高等学校毕业生在 就业上具有更加广泛的适应性。这种模式的优点 是,它能够为学生提供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及比较 扎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掌握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 成比较宽广的视野。但是,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所表 现出来的对工作岗位适应得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能力 信号常常是其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一定职业的重要 条件。 所以,缺乏这些必要的信号,也会使毕业生 在就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对于用人单位来 讲,毕业生对于本单位需具备的具体知识和专业技 能的掌握程度才是最重要的,其掌握程度的强弱甚 至决定了毕业生能否应聘成功。 根据国际化通用规则和我国当代大学的不同功 能及新的发展趋势,可以把我国大学更具体的分为 四种类型:一是研究型大学,侧重于“科学发明创造, 研究生教育与精英培养”,是未来争创世界一流大学 的主要对象;二是教育研究型大学,特点是“教学和 科研并重,侧重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科研成果的 转化”;三是教学型大学,“以教学为主,重视应用型 人才的培养”;四是应用型大学,“面向某一区域培养 有知识,有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这种分工越 来越明确而分化为不同阵营的局面,近几年已初步 明朗化,这是中国现代大学越来越成熟的标志,也是 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所必须具备的。毋庸置疑,我 们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是教学型与应用型大 学的科学结合体,并且更多的倾向于应用型大学,应 当是对口型的。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劳动 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应当坚持 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对口型高职教育品牌模式。 二、“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对口型高职教育品牌 模式”的科学内容 简言之,这一模式应当包含以下几个要点:首 先,必须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对El型人才培养模 式,特别应注意的是,我们所讲的“对口”,对的是市 场需求的“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从过去的“计 划约束”走向一种新的“需求约束”;其次,在发展高 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品牌战略;最后,要坚持高 职教育的创新工作,以“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高职 教育的创新工作。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对口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 问题已经在前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着重谈一谈在发展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品牌战略 问题。 (一)高职教育坚持品牌战略的必要性 我们应当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我国高职院 校起步晚、行业和企业参与不够、经费投人不足,较 为普遍的存在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办学特 色不鲜明、知名度不高、社会认可程度不理想、缺乏 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教育服务理念等突出问题;而另 一方面,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 织的正式成员,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规 定,我国的教育领域必须逐步对外开放。这对高职 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更是一种挑战。因 此,高职院校必须分析形势,积极寻求创新和发展, 制定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坚持”注重内涵,强化特 色,以人为本,广纳贤才,创高职名校,施优教于民” 的战略思想,创出品牌、办出特色。 (--)实施高职院校品牌战略的科学着力点 在新形势下实施高职院校品牌战略,学校应当 在品牌师资、品牌专业、品牌学生等方面下功夫,打 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的竞争力。【6] 1.品牌师资 锻造一流师资是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永恒主 题。目前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是师资 队伍人才缺乏,尤其是优秀拔尖人才非常紧缺。学 校要从战略的高度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数 5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量、结构、层次、素质诸方面能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 要的教师队伍,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使毕业 生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应使学校的产学研工作 进一步深化,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采取引进和培训相结 合、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发挥老教师积极性 相结合以及政策向“缺口”专业教师倾斜等措施,切 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争在数量上、质量上能满足 学校教学工作及事业发展的需要;重视并做好学科 培养定位,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而随时科学 的应对,而贯穿此始终的应是“专”而“精”的特色。 第三,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这包括两方面 的内容:首先是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服务观念,上到 学校的职能部门下到老师个人,一定要真正地认同、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服务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一 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其次,要教育学生树 立正确的就业观、服务观,做好自身定位。 三、我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创新高职 带头人及教学骨干队伍建设;聘请一批具有高、中级 职称的兼职教师和专家,构建兼职教师网络;同时, 要在教师任用、职称评聘、考核奖惩、培养进修、晋 级、待遇、科研等方面的管理上制定和完善一系列配 套制度,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既有较 深理论造诣,又有较强实践能力,既懂教育教学管 理,又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队 伍。 2.品牌专业 专业建设是学校与社会、企业维系的纽带,是教 学工作的灵魂,通过建特色专业,创品牌专业,做好 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要做好品牌专业须从两个方 面做好,一要合理设置专业,二要创造专业特色。 3.品牌学生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 学校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 观、服务面向、服务观念,改革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 和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要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在人才观 上,我们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的,相信每个学 生都是理智的,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向善的”,要做到 通过我们的培养而达到人尽其才;在质量观上,我们 要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战略转移, 教育服务要适应国际化、大众化的要求,使学校以学 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 处;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力所在,要积极、主动地去 研究面对的学生,研究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探索和 总结新的教育条件下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特别是 “以人为本”的过程评价与检验方法,使“人人都成为 可塑之才”的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第二,要树立正确的服务面向。高职教育应该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毫无疑问,应是服务于生产 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但具体的专业定位, 除了人为的不同理解等因素外,还随行业、地域、企 业规模、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这个问题上,毫 无疑问,作为高职院校,我们要坚持“对口型”的人才 56 教育特色模式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 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省属普通高校,1999 年学院成立后,学院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大胆改革, 开拓进取,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实现了“超常规、跨越 式”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对口型”人才培养 模式 学院自建院以来,从课程设置、实训安排、毕业 实习、毕业设计等各个方面处处坚持“以就业为导 向”,按照市场的需求创新课程体系,力争使学校的 产品——“学生”与企业需求的“对口”。 学校为加强学生的就业工作,专门设立了“就业 指导服务中心”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就业指导服 务中心紧紧围绕毕业生就业这个主题,以提高毕业 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目标,以加强职业规划和就 业教育为起点,以开拓就业市场,建立人才需求信息 库为重点;以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为切人 点,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各系部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自身的特 点和市场需求变化,科学地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 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为例,2004年,该系与美国 E5工司签订订单协议,实现了近100名05届学生 提前就业;与齐鲁软件园合作,实行“校企对接”,根 据国际rI'发展趋势,实行对日软件外包,积极开拓 就业新领域。2005年学院与银座股份有限公司签 订协议,一次性实现近3OO名06届毕业生提前就 业。 (--)发展过程中坚持“品牌战略” 应该说,我院近年来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 发展,与我院坚持“品牌战略”是分不开的。学院自 1999年建院以来,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取得了令人 瞩目的业绩:重视品牌师资的建设,学院现有教职工 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25人,教授、副教授等副高 职称以上教师125人,大批专业教师通过产教研和 社会实践,具备了较高的双师型素质;重视品牌专业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构建,合理设置专业,创设特色专业,其中市场营销、 制冷与空调两个专业被列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试点专业,制冷与空调专业被列为国家精品专业;在 学院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领导下,通过全院全体教 职工同心协力的努力,学院现已成为教育部确定的 全国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全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院校和全国“双证书”教育试点学校,被山东省 人民政府确定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高校,是山东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O03,(13). [2][3]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 技术教育,2o04,(19). [4][5]谢雏和.对口与适应: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 两种关系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OO4,(4). [6]于云渡.高职教育中品牌战略浅析[CB/OL].无锡职业 技术学院网站. (责任编辑:孙建华) 省教育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 (上接第52页) 肯定全国的高分学生又跑到原清 习,知识教学主要在教室;技能教学效果检验方法是 操作,知识教学效果检验方法是考试;技能教学只能 教社会存在的技能,知识教学可以教过去和将来的 知识;技能教学要尽量实现与社会零距离,知识教学 只以社会现实为蓝本,可以离现实很远。因此,技能 教学与我们传统的、已知的、熟悉的教学方法不同。 整个学校的教学设备与设施布局、配置,应根据专业 特点进行重组,教学物质消耗成本也会远远大于本 科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江源.论我国大学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J].高教探 索,2OO4,(2). 华、北大的老师所在的学校去了。校名是外在的,教 师才是决定一所学校的品质。 (四)高职的教师也要高学历,但不仅仅是学历。 高学历、有海外教学、科研经验的人才,是本科 高校想挖的人才。这样的人才高职也需要,但不是 主要的。高职的教师有四种,一是高学历理论教学 人才;二是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学历和教学能 力的人才;三是有多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并能分析解 说的人才;四是有科研能力和经营管理人才。第一 种人才适用于课堂理论教学;第二种人才适用于专 业教学;第三种人才适用于实践和实验教学;第四种 人才适用于科研、教学、经济开发、管理和学生就业。 高职院校不仅仅需要高学历的人才,大量需要的是 第二、第三种双师型人才。因此,高职教师的素质要 求与普通本科不一样,它大量来自于企业和基层单 位,而非大学和海外。但必须明确,基础职前学历, [2]周远清.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高等教育发展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2O04,(13)一(14). [3]潘懋元.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战略[J].中国大学 教学,2O04,(1). [4]眭依凡.大学:向科学理性的组织回归[J].中国高等教 育,2OO4,(17). 除第三种人才可适当降低外,最好不要低于本科,这 是保证教学质量最低基本要求。 (五)高职教学的核心是技能。 本科是围绕学科设专业,高职是瞄准岗位创专 业;本科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高职强调技能的完整 性;本科专业是学科或学科某一方向知识的广与精, 高职专业是岗位或岗位群主技能和专有技能的掌握 与熟练;本科教学设计是围绕学科和方向组织知识 结构,高职教学设计是围绕岗位技能重组与之对应 的知识和规范操作;传统的教学是授人以“鱼”,以求 [5]黄利.大学的危机一一对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的一点思考 [J].博览群书,2O04,(7). [6]黄达人.大学管理需要引进经营理念[N].中国教育报, 20o4—9—13. [7]喻岳青.高等教育研究与大学的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 2O04,(1). [8]赵凌云.学科建设不能急功近利[J].中国高等教育,2OO4, (13)一(14). [9]罗云.关于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 [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101赵希文。孙颖。赵文斌.优秀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创建[J]. 中国大学教学,2OO3,(8) [111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OOO,(4). (责任编辑:孙建华) 日后“之余”,高职教学是授人以“渔”,以求上岗“能 渔”;本科毕业生用人单位看重学了哪些知识,分数 高低,用人单位看重高职毕业生掌握了哪些技能,熟 练与否。 技能教学课堂主要在实验室、实训室、在岗实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