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甲午中日战争
作者:鲁恒红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2年第07期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所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中,形成自已独特的民族精神,如: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刚健有力,百折不弯等,正是凭着些个性鲜明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抵御外放的历次入侵,使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得以维护,并创造了辉煌的灿烂的古化文明。然而,到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却黯然失色。以鸦片战争为起点,中华民族放在外国列强的频繁打击下,斗志衰减,反抗无力,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对有向千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更是一场创巨痛深,蒙耻惨重的一场灾难。
1894年,刚刚通过明治维新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说侵略矛头指向一直不把它放在眼里的邻国---中国,挑起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因岁是甲午,史称甲午中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一败涂地,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这个条约中,清政府政令被迫承认日本对在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时,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为保证中国履行条款,日本暂停威海卫。该条约丧失主权之重,被割领土之多,赔款数额之巨,都开创了《中英南京条约》以来的最高纪录。《马关条约》给中国人民套上了新的枷锁。加剧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常言道:物及必反。一些重大的灾难往往成为时局转换的契机。甲午中日战争又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新起 。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引起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 ,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清政府的积弱和国力的衰微,进而认识到救亡先自强,经自强必须改革,旧制度的道理,于是,全国上下出现了言变法乃纷纷的局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上书光绪皇帝,反对签订不平等条约,请求变法,并通过创办报刊、杂志、组织学会等方式宣传鼓动变法,联络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为促使变法成功,康有为等多次上书光绪皇帝,痛陈变法的重要,指出不及时变法,外国的侵略将变本加厉,人民的反抗也付更加猛烈,形势已到了“瓜分豆割”“揭竿斩木”的地步。要求皇帝当机立断,实行变法。
作为当时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也深为维新派的言词所感动,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以他为首的宫廷贵族在民族危机日益严得时,也开始寻找救国之策,赞同康有为的“变法当全变”的主张,下令康有为等筹划变动。1898年,在光绪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知识分子,在中国掀起了一场颇为壮观的戊戌变法运动,以图效法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但以慈禧太后为首清廷顽固派却残酷的镇压了维新派,囚禁光绪皇帝于瀛台,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实践证明:上层改革的道路在中国的行不通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下层人民不断之探索新的救国道路。1990年,在山东等地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将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推进一个新的阶段。 甲午战争后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现实,义和团的旗帜由原来的“反清复明”改为“扶清灭洋”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并影响了千百万民众奋不顾身地为民族解放斗争。但是,由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封建势力的本质缺乏本质的认识,又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和行动,最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进攻下惨遭失败。但他们的斗争却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敌侵略的英雄气概,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八国联军的统帅瓦德西曾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同时,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失败,《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卖国贱民的丑恶的嘴脸,得出了中国要洗耻图强,只有推翻“洋人的朝廷”的结论。 甲午战争中清廷的战败,也给孙中山以很大的震动,使他思想上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在此以前,他对改良主义还“深表同情”,相信中国能通过改良而奋强。甲午战后,他清算和摆脱了改良主义的影响,走上了争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征途。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团体--兴中会,要求会员为推翻清政府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斗争。第二年,他在香港成立中会总部,明确提出了“创立合众政府”的政治主张,并于同年10月,以发动广州武装起义为开端,走上了武力反清的政治道路。从此以后,以孙中山的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实现“共和”的政治主张,进行了无数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11年通过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虽然辛亥革命的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所窃取,后又转给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手中,但这只证明了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力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民主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直到先进的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有了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后,斗争形势才发生了根本转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抗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中华民族终于消除了内忧外患,以独立的姿态傲然屹力于世界民族之林。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可以看到,中日 甲午战争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开明皇帝到接受欧洲文明的新型知识分子,以至下层民众,赤地千里都以高度的民族激情,从不间断的高举起反对外族解放运动。从维新变动到义和团运动,由义和团运动到孙中山领导的无产阶段革命,虽然历经磨难,便丝毫没有动摇中华民族的才志,这样,经过半个多个世纪的浴血奋战,终将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理想变为现实:1949年10月1日,作为新中国第一任领导人的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至今日,我们在谴责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以至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时候,也应“庆幸”,正是由于日本发动了甲午战争为开端的一系列侵华战争,才促使中华民族于危难中奋起自救,再次焕发青春的容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中日 甲午战争过去100多年以后,让我们反思这场战争,勿忘国耻,继续发扬甲午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这种爱国的忧患意识,去勇敢地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圆我炎黄子孙几年来的富国强兵之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