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h Focus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瓶颈及其破解朱 哲 任惠宇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主渠道。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物质享受,肆意挥霍自己有限的精力和激情,在拓宽胸襟、涵养素质、提升境界等方面呈下滑趋势。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有利于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高校要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是传承文化艺术经典的必然要求。人类文明发展离不开经典,传承经典要有开拓意识、世界眼光。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高校美育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各高校要全面加强美育工作,破除制约高校美育工作创新发展的瓶颈,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推进高校美育工作,是培养杰出人才、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承文化艺术经典的必然要求【摘要】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呼唤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艺术家,需要培养大批杰出拔尖人才和国际一流人才,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现实地看,我国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往往偏重知识灌输,忽视心灵教化,疏于引导学生寻求审美价值。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有利于更好发挥美育的独特功能,为人才提供成长土壤,为人才补充精神、胸襟、学养等多维营养。高校在育人上必须把科学和艺术有机结合,形成高度的美育自觉。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是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必然要求。中华美育传统源远流长,其美育精髓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方面,美育和审美活动可以提高人的精神气度和胸襟格局;另一方面,遵循美育规律,提倡人的发展应保持自由活泼的生命底色。但目前看,受西方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良观念的负面影响,个别学生偏重知识技能获取,看重职业发展、学习文化艺术经典有益于提升人的文化气质和品格,升华人的精神格局和境界,激励人追求更有价值的人生。当前,网络上对经典的不良解读,极易对大学生形成负面影响。比如,反对文化经典,对文学经典泼污水,说《包法利夫人》是“爱虚荣的白穷美”,《安娜·卡列尼娜》是“冠冕堂皇的婚外情公然洗白”;“恶搞”文化经典,亵渎经典,等等。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有利于培育学校文化艺术氛围,引导学生热爱经典、学习经典。要建强美育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动美育协同创新;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美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迎来发展新机遇,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美育教师队伍实力不够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高校美育资源供给也呈整体上升趋势。然而,由于部分高校美育工作的滞后性,造成美育资源配置不均,尤其是师资配置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高校美育教师人数整体偏少,102
亟需引进高水平美育师资;另一方面,在岗美育教师专业水准不高,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大学生的美育学习空间。美育教学革新力度不够大。当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起以提高美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未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美育要求强化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育资源不到位,缺乏开放的美育平台;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形式与渠道有待优化;高校美育教室、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匮乏,尤其是美育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不足,辐射带动作用有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尚不足,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还有努力空间。一方面,馆所收藏的文物和中华文化艺术遗产尚未成为高校美育资源,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不深。另一方面,在高雅艺术进校园、原创校园歌曲、舞台剧等美育活动中,美育辐射范围偏小,文化格调和美感不足,美育效果不强。此外,艺术专业高校主题艺术创作活动乏力,精品力作偏少,其美育功能发挥也有限。高校美育服务社会能力有所欠缺。高校美育只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好释放美育正能量,促进自身发展。但目前部分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美育教师和学生的美育服务社会意识不强,美育服务社会能力不足;高校在国家美育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方面参与不到位;高校艺术场馆服务社会的功能发挥有限,专业艺术院校和高水平学生艺术社团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制约了高校美育工作向纵深发展。结合高校实际,综合施策,推动高校美育工作创新发展第一,建强美育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一方面,高校要加大美育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可考虑对公共艺术课实行特聘教授制,吸引更多人才来校。要优化美育教师能力素养,搭建校际交流平台,促进美育资源共享,以美育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推进美育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可实施“美育名家名师”培养计划,成立美育名家名师工作室,为汇聚美育名师提供平台。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大美育教学激励力度,建立符合美育特点的教师职称评审考核机制,为美育教师开辟职称晋升“绿色通道”,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第二,深化美育教学改革,推动美育协同创新。首先,高校要创新课程教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构建智能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美育课程教学模式。其次,高校要创新美育课程体系,有研究者提出的“必修+选修”“理论+鉴赏+实践”的立体化美育课程体系值得借鉴。高校要善于从民间艺术文化中汲取养料,深化美育内容。再次,高校要打造美育高端智库,促进美育专家融入国际人文交流。最后,要依托高校美育联盟,逐步探索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的美育创新培养模式,创建一批优秀的美育实践基地,配齐美育设施。第三,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文物馆所,组织高校学生定期免费参观,约请文物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在欣赏品读文物的过程中汲取中华文化精髓。其次,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传承的力量”等品牌活动,打造经典传播高地,加大原创校园歌曲、舞台剧、校园景观设计等作品推广力度,大力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最后,要引导艺术专业高校抓好主题艺术创作,整合人才资源,组建创作团队,引导大学生走进精品世界,感受精品魅力。第四,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要开展美育服务社会专题讲座、主题培训和社区美育志愿服务活动,增强高校教师和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与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支持高校参与美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项目,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把高校艺术场馆纳入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可遴选一批美育底蕴深厚的高校艺术场馆先行试点开放,形成示范引领,带动其他高校有序开放。要加大高校艺术场馆建设经费支持力度,鼓励专业艺术院校和高水平大学生艺术社团多出精品,积极参与国际艺术交流。;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吉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MYL007)研究成果】①《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19年4月11日。②崔晓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论地域文学在高校美育中的作用》,《美育学刊》,2019年第1期。③薛晋文:《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标杆》,《中国艺术报》,2018年4月27日。责编/赵橙涔 美编/李祥峰人民论坛 / 2019年07月下103
(作者分别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注【参考文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