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2020-04-19 来源:一二三四网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合作交流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悟人生的真谛,分享学习的快乐。

预习案

一、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 扬州 人, 唐代 诗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开元初与 贺知章 、 张旭 、 包融 并称 “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

背景再现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二、字音辨识

滟滟( )芳甸( )似霰( )汀上( )纤尘( )纤夫( )皎皎( ).......浦上( )扁舟( )扁担( )徘徊( )( ) 砧上( )碣石( )潇........湘( )( ) .

三、词语释义

滟滟 芳甸 霰 穷已 扁舟 _ 离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 徘徊 无限路

四、整体感知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题以 春 、 江 、 花 、 月 、 夜 五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五种景物中的主体景物是: 月 。

2.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一首来吗?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温庭筠《菩萨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 3.月亮的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升起—— 月悬 —— 西斜 ——落下。 (二)理清诗的结构

第一部分:写景(1-8句):春江月夜的美景 一层(1-4句):写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景色。 二层(5-8句):写月夜、花林的景色。 第二部分:说理(9-16句):江畔月下的沉思 第三部分:抒情(17-36句):因月而起的情思 一层(17-28句):思妇怀人 二层(29-36句):游子想家

探究案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并说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意境:幽美邈远 清幽静谧 情感:美好,兴奋,快乐。 手法:寓情于景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 江水还是年年川流不息,苍天不老,然生命短暂,作者似乎颇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触,感叹人生易老、感叹人生苦短。当然作者也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自慰。

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修辞效果。

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 鉴赏本诗的情感美: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妇怀人: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游子想家: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自己却还不能回家。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去?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1、赏析“徘徊”一词的表达作用 (1)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2)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3)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相呼应,写出月亮的不忍之心。但此种做法却惹得思妇更为思念。

2、“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四、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旨,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是一首抒情诗还是一首写景诗?其感情基调是积极还是消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人感受到虽然个人生命短暂,但人类的存在是代代相延的。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所以作者刚才忧伤的情绪有所缓和,我们可以称之为“哀而不伤”,因此语调要趋于平缓。 本诗融情景理为一体:先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 再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 最后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训练案

一、默写:

1、江流宛转绕芳甸,( )。

2、人生代代无穷已,( )。 3、斜月沈沈藏海雾,( )。 4、春江潮水连海平,( )。 5、此时相望不相闻,( )。

6、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7、( ),使我不得开心颜 。 8、( ), 江月何年初照人 。 9、( ), 且放白鹿青崖间。 10、( ), 天涯共此时。 二、搜集含有春,江,花,月的诗句各两句。

春: 江: 花: 月:

知识链接: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包括赋、比、兴;渲染,衬托,对比,用典,象征,虚实、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