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大课堂”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路径

2021-10-09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三大课堂”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路径

作者:周 燕

来源:《共产党员(上半月)》 2021年第1期

文/周 燕

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翻转课堂、虚拟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开展“认知实践、体验实践、服务实践”的实践教学改革,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李保国精神、创新创业精神融入其中,努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勇于创新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翻转课堂让思政课实践教学“动起来”。翻转课堂是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四门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翻转课堂教学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翻转实践教学。学生选取农大好故事作为实践教学素材,采用情景剧、故事会、微电影、大学生讲思政课、主题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增强“动心、动情、践行”的教育效果。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翻转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讲述的“时代楷模李保国”的故事感人至深;老师指导、学生编排和表演的情景剧“守信践诺——果树9301班”的故事催人泪下;学生拍摄的微型剧“农大式排队乘车”激励大家扣好人生扣子,坚定价值观自信。翻转实践教学还开展了系列创新项目竞赛实践,让学生设计相关主题作品,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使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5个百分点。

虚拟课堂让思政课实践教学“活起来”。为了拓宽学生实践活动的渠道和载体,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建“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精神”等虚拟仿真课程,开展沉浸式教学。根据实践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借助相关设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及3D效果,引导学生进入虚拟仿真场景中,使学生身临其境接受教育,激发学习积极性。“中国精神”虚拟仿真课程结合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进行教学,培养更多学农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疫情期间,制作“抗疫课堂”

沉浸式主题教学,学生通过聆听战“疫”故事,观看战“疫”视频,增强使命担当。

社会实践课堂让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作为必修课正式纳入河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面对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70%以上学时让学生下基层,开展社会调研、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对接河北农业大学“产学研三结合”实践基地和农业创新驿站,鼓励学生用创新成果服务社会。思政课教师带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团队到易县良岗镇河西村,开展科技创新培训讲座,传授增产增收技术。协助贫困村建立图书室,开展山区小学支教活动,拓宽留守儿童视野,激发孩子求知欲望。学生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实践中,锻炼了意志,增强了奉献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