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战略构想

2023-12-17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23卷第3期2002年5月农业现代化研究

RESEARCH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Vol.23 No.3

May2002  文章编号:1000—0275(2002)03—0161—04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战略构想*

孙世民,卢凤君

(中国农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3)

摘 要:在总结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基本要求,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包括三个支撑平台、七类重点内容和九类整体效应在内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构想,并从战略与规划、准确定位、发展道路、组织管理与运作机制、园区网络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实施这一构想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科技园区;战略;创新中图分类号:F306.3  文献标识码:A

AStrategicThoughtabout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ofNational

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Parks

SUNShimin,LUFengjun

(ManagementScienceInstituteof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Basedonasummaryofsituation,problemsandexperience,accordingtothebasicrequirements,thisarticleproposesastrategyapproachthatincludes3supportsand7importantconstructthingsaswellas9kindsofeffecttoconstructanddevelopnational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parks.Inordertoputthestrategythoughtintoeffects,5measuresweregiven.

Keywords: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parks;strategy;innovation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迅猛,据粗略估计,目前全国市、县级以上的各类农业园区近6000个[1]。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推动农结构优化和农村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效率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战略规划不科学、定位不准确、发展道路不明确、组织结构不合理、运作机制僵化、资源平衡差等原因,许多农业科技园区都出现了市场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致使农业科技园区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并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对实施《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积极作用,科技部颁布了《农业科技园区指南》和《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计划5年内在全国陆续建立50个具有区域代表性和引导、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并于2001年8月批准了2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试点园区。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除具一般农业园区的功能外,必将在引导园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一体化、农产品加工实现高效化和市场化、

设施农业实现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农业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将通过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孵化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农业产业集团,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农业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实现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但如何建设与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我国尚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本文将在总结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问题及经验的基础上,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一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设想及对策,旨在为各地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供有益的借鉴。

收稿日期:2001—12—05;修回日期:2002—01—18

*本文为长春市政府课题《长春市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战略与规划》的内容。

作者简介:孙世民(1962—),男,山东莒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决策分析;卢凤君(1960—),男,吉林东丰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与决策分析、企业风险管理。

162农业现代化研究第23卷

1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实践基础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始于1994年,近几年呈现出政府积极倡导、企业主动介入、农民广泛参与的蓬勃发展局面。1997年2月国家科委正式立项启动了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和广州五个城市的国家工厂化农业示范区,1998年国家科技部立项启动了15个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199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设立了17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仅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各类农业示范区就有600多个,典型代表有1994年成立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1995年开始筹建的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1997年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陕西杨凌农业科技城,1997年建设的南洋唐河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998年成立的北京锦锈大地科技园等。这些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各地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结构,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突破口,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些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在园区的战略规划与定位、组织管理与运作机制、资金筹措与投放、技术组装与集成、人才开发与使用、资源吸引与凝聚等方面,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在实地考察、专家访谈和文献[1,3,4]查阅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分析我国成功的农业科技园区,总结出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主要经验:政府引导和扶持是园区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推动

[2]

力;领导重视是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型的管理体制和灵活的运作机制是保证园区活力的关键所在;产学研有机结合是提高园区效益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经营策略是园区功能和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有利保证;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是提高园区效益水平的必要措施。这些成功的经验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同时必须指出:缺乏科学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定位不准确、发展道路不清晰、组织管理与运作机制僵化、贪大求洋、主导产业不明显、特色不突出、区域代表性差、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与效益脱节,是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园区效益低下、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教训,能否有效克服和避免它们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败的关键。

2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总体构想

基于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认识,遵循功能整合带动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带动产业整合的园区建设原则和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有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有利于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我们特提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战略构想(见图1)。

图1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总体思路

第3期孙世民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战略构想163

  图1表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要在充分认识园区环境与条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在对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进行管理的创新型组织指导下,以及在战略措施的保障下,通过构筑产业、研发和服务三大平台,广泛吸引技术、人才、资金、信息、政策等园区投入要素和政府、企业、科教机构、村集体、农户、中介机构等园区建设主体,聚集园区内外的科教资源、产业资源和经济资源,分阶段建设7大类重点项目,凭借重点项目的建设,逐步提高对园区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的9大类社会、经济与生态效应。2.1 三个支撑平台

三个支撑平台是指产业平台、研发平台和服务平台,它们为园区吸引、凝聚和整合资源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培育机制。产业平台为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是园区产业发展的载体,应充分利用和不断强化;研发平台为园区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研究提供舞台,是园区发展的力量源泉,应分期、重点建设;服务平台为园区的产业与研发提供管理和服务,是园区发展的保障,应全方位、多层面地大力发展。2.2 七类重点建设内容

(1)在园区的核心区建设科学园和核心功能区。科学园是由涉农科教机构的专业研究室组装整合而成的农业基础应用研究中心,是园区的技术源,能够为各研发中心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三个核心功能区是指技术研发区、综合服务区和市场贸易区。技术研发区是园区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基地、试验基地和孵化基地,综合服务区是园区会展服务、创业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和管理服务的主要场所,市场贸易区是园区农产品及加工品、农业生产资料与设施装备的批发交易场所。

(2)在园区的示范区建立若干个产业核心园和若干个特色或生态示范村。产业核心园是以某产业的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的园中园,如玉米产业核心园、花卉苗木产业核心园等,其主要作用是开拓产品国内外市场、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协调产业链环关系、组织建立产业科技开发公司;特色或生态示范村是示范区内主业突出、特色明显、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村庄,它们通过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生产基地的窗口功能,进行园区的生态或特色示范工程建设,形成诸如良种繁育、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无公害及绿色蔬菜生产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等各具特色的示范村,对园区辐射区的乡村和农户起示范、引导、带动作用。

(3)在园区的辐射区建立若干个农产品加工区和专用种养基地。辐射区的农产品加工区是产业核心园内精深加工企业的配套企业,主要作用是:以专用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初级加工,为精深加工企业提供原料;利用契约、合同或定单与生产基地建立专用农产品供销关系;试验应用加工技术研发区的新技术,并为技术研发机构提供研究课题。专用种养基地是产业科技开发公司的原料生产基地,主要作用是种植(养殖)加工性能好、品质优、绿色无公害的专用农产品,为精深加工企业及其配套企业提供原料;通过乡村集体组织或农民协会与农户建立专用农产品的供销关系。

此外,还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与环境改善。七类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排水、供水、供电、供暖、供气和通讯。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条件是农业科技园区吸引和凝聚各类资源的基本前提和保障。2.3 九类效应

园区内外资源在三大平台的支撑下,通过建设上述七类重点项目,最终产生九类园区效应,其中主导产业链(如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增值)是主线,产业结构优化是目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技术组装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增效是重点,农民增收、加工企业增效和各级政府增税是动力,生态环境改善是基础。

3 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战略措施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投资量大、任务艰巨、影响深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整体的思想、长远的眼光和战略的措施,方能达到预期的效应。上述总体设想的顺利实现,除采取诸如政府支持、引进和培养人才、拓宽融资渠道、搞好资源平衡、强化内部管理、注重交流与合作等一般措施,还应特别注重以下5方面的战略措施: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发展战略与规划

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与规划是指导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使园区高起点建设和稳健发展,提高引导、示范和带动能力,实现整体效应的有力武器。要在明确园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分析政策、市场、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区位等方面的条件与优势,准确把握自身不足和外界挑战的基础上,遵循重点突破、发挥优势、整合功能、博采众长等原则,提出具有创新性和操作性的园区发展方向、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功能分区、建设内容、重点项目、战略部署、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有章可循、高效持续。

164农业现代化研究第23卷

3.2 进行准确的园区定位

准确定位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和高效、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全面认识园区环境与条件、优势与基础、问题与挑战的基础上,从产业、技术、市场、功能和主体等方面对园区进行定位。遵循收入弹性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区域优势明显的原则,确定园区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新兴产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以促进园区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据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和互补性等标准,确定园区进行重点引进、研发、示范和推广的关键技术,以提高园区的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分析预测国内外园区农产品的市场容量、供求状况、竞争态势、贸易条件和行业壁垒的基础上,确定园区不同时期的产品生产和市场开拓方向,确保园区生产的有效供给;遵循针对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的原则,确定园区应具备的功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除具备一般园区的功能外,更应注重创新功能和引导、示范、带动功能;遵循政府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确定园区建设主体。

3.3 选择正确的园区发展道路

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稳健发展的客观要求。应遵循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相结合、重点建设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环境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体制改革与组织创新相结合等原则,确定园区的发展道路。我们认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要走注重体制与制度改革和技术、组织、机制、管理创新的产业与市场开拓型发展道路;技术成果组装集成、推广转化的科技主导推动型发展道路;产业资本、知识资本、政治资本、金融资本有机结合的高质量增长型发道路;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各级政府增税的效益驱动型发展道路;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化、区域主导产业经营一体化的组织合理化发展道路;生态环境与产业体系协同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3.4 构建有效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

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完善的运作机制是国家农业

科技园区实现既定目标的根本保障。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告诉我们,组织结构应服从组织战略,创新战略需要有机结构的灵活性。因此,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应建立结构扁平、正规化程度较低、信息自由流动、决策分权化程度较高的有机结构组织。同时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引进技术和人才、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的运作机制,如有效协调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区和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三者之间利益的调节机制;产业科技开发公司以项目、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为纽带,组织技术引进、开发、创新、试验、组装、转化的研发组织机制;由园区管委会提供功能服务和实物服务的服务机制;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产业科技开发公司和政府代表组成园区发展促进会,利用沟通、交流、协商等方式,制定园区建设与发展决策的沟通机制;按照一定标准选择或淘汰入园主体的进入退出机制。

3.5 建设完善的园区网络体系

构筑完整的园区网络体系,促进各级园区的协调互动发展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挥带动作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要遵循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等原则,与当地省级、市级和县级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建立农业科技园区协会。协会的会员将借助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合作交流、战略结盟、协调行动等多种途径,解决共同面对的园区市场开拓、技术攻关、人才开发、资金筹措、信息研究、管理升级、成本控制等难点问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应不断提高带动和协调园区网络的能力,促进各级园区的协调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阵玉,贺晓丽.试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J].农

业技术经济,2001(4):20—24.

[2] 许越先.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J].中国农业资源

与区划,2000(5):1—4.

[3] 曾希柏,胡清秀,等.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建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1(3):55—59.

[4] 田建民,孙自庆.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刍议[J].中国农村经

济,2001(7):19—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