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镇四市 2007年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历 史 试 题
2007.5 说明:
1.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150分。
2.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卷
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完毕只需交答题卷。写好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第I卷 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柳宗元《封建论》言:“陵夷迄于幽、厉,(周)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
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东周时期我国封建制逐渐形成 B.周朝推行的分封制在走向崩溃 C.东周的统治越来越腐败 D.诸侯争霸导致天下大乱
2.一位同学收集了下列有关秦始皇加强中央政权措施的资料,其中不符合史实的
是: (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B.统一文字 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D.始创王位世袭制 3.下列图片能够体现出中外交流成果的有: ( )
① “汉委奴国王”②白马寺 ③《农政全书》④滇王金印金印 A.①②⑧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⑧④
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根据
两人的名字分析《射雕英雄传》最主要是以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为时代背景?( ) A.西夏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5.洪武十一年,会嵇郡某官员贪赃枉法,不问政事,明太祖决定对他进行调查处理。
你认为当时对其处理可能要通过: ( )
①锦衣卫 ②刑部 ③提刑按察使司 ④通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⑧④
6.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态度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下列
四张图片中,能够正确反映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向西方学习”这一新思想的是:
7.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
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9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⑧④ D.①④ 8.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征是: 中国进口 中国出口 1895年 1.7亿 0.28亿 1913年 5.7亿 1.66亿 增长 3.3倍 6倍 货物生活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B.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C.中国成为帝国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9.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
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 ) A.洋务运动破产 B.民族资本主义将有所发展 C.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10.下图是某君于1919年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的漫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这幅漫画颂扬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所形成的巨大力量 B.这幅漫画反映了五四运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C.这幅漫画说明“民气一致”达到了“内惩国贼”的效果 D.这幅漫画说明“民气一致”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11.国民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其表现不包括 ( )
A.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B.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武装 C.广大群众接受了一次革命洗礼 D.彻底摧毁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12.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
红, 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 A.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点燃 D.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确立
13.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
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反映了: (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只依靠政府军队抗战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
14.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八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的三次重要
会议,对其相似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都是在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召开的
B.都正确分析、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新的情况 C.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制定了正确的任务 D.都指导革命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5.下列对我国政府先后建立的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利于本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B.都具有完全自治杈, C.都享有某些特殊优惠政策 D.它们与中央是从属关系
16.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经过水域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大西洋 ②印度洋 ③太平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17.自18世纪以后,把启蒙运动中的政治主张以法律形式肯定下来的文件包括:( )
①《人权宣言》 ②《1787年宪法》 ⑧《拿破仑法典》 ④《权利法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图中①②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
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 ) 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第一国际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国际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19.欧美工业文明与亚洲农业文明的碰撞,最初的、 最直接的反响是: ( )
A.血腥的殖民侵略引发了亚洲革命风暴 B.亚洲国家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先进的生产方式为亚洲各国所接受 D.亚洲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20.下列四位科学巨人中的哪一位在“实现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转变、力学基本
概念和基本理论、潮汐引力理论”等领域中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 )
21.20世纪三—卜年代,世界政治舞台风云变幻莫测,德国、日本先后建立法西斯
专政,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相同因素是: ( )
A.政府和议会已经瘫痪 B.军人在国家政治中占主导地位
C.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法西斯政党成为政权的核心
22.下图是二战时期的漫画《全球大捷》(1942),以下有关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北非,德国军队被打败
B.在苏联,红军的1942年春季反击取得成效
C.在欧洲,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在太平洋上,美国取得中途岛战役的重大胜利 23.二:战后,促使韩国、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同原因是: A.采用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利用本国的廉价资源吸引外国投资
C.实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 D.接受国外大量军事订货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81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1分,第25、26题各14分,共计39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全部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卷上)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 公
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二 (1661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曰:……然台湾者,中国之
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若执事(荷兰殖民地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以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死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
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台湾通史》卷1《开辟纪》 材料三 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
鸿章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之手也。
——《中日战争》丛刊续编第6册
材料四 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
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 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元政府对台湾分别采取了什么管辖方式? (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哪些共同点? (4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2分)
(4)上述材料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分) 25.下面有四张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图片,根据它们所反馈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么愿望?有何局限性? (4分) (2)图二对农民、农村、农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3)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农民产生了什么影响?造成这一影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4)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史实对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有何借鉴? (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860年前后,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大多数欧洲国家。不过,
直到这一时期,联邦政府的权力依然还很脆弱。就在美国宪法诞生七十年之后,制宪会议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险些肢解了这个国家。这一危机,使联邦政府面临了一次巨大的考验。……《迪克西的土地》,歌颂的是美国的南部,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有“白色黄金”之称的棉花。在棉花丛中劳作的是那些从非洲贩来的黑人。黑白分明的劳动景象折射出美国政治的奇异之处。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在奥托·冯·俾斯麦)纪念馆内,一幅珍贵的油画已
经悬挂了120多年,它记载了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时刻,也记载了一个人的历史性时刻。 ……身着白色军服的俾斯麦不仅仅是油画中的第一主角,在德国……历史中,他的演出更是有声有色,以至于成为以后一些国家的首相们纷纷效仿的榜样。
材料三 1990年10月3日,勃兰登堡门上的和平女神又一次见证了国家命运,
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这一天,被确定为德国的国庆日。德国再次统一了,凭借的不再是铁与血,而与120年前相同的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德国人
再次创造了经济奇迹。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这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重创的国家,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
——以上材料均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提到的“制宪会议上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指的是什么? (1分)“联邦
政府面临了——次巨大的考验”又指的是什么? (1分)林旨政府用什么方式避免国家被“肢解”? (1分)
(2)材料二提到的“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时刻”指的是德国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 (1
分)“油画中的第一主角”俾斯麦主张用什么方式实现这一目的? (1分)俾斯麦采用这种方式取决于怎样的历史渊源? (1分)
(3)导致材料三中所指的 “41年”前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1990
年德国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统一的? (1分)简要分析德国实现统一的原因。(3分)
(4)从美、德两国的上述历史进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2分,第28、29题各15分,共计42分。 27.公元7世纪崛起的唐朝与17世纪入主中原的清朝(前期)都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
帝国。但是,这两个帝国的对外态度却有所不同。请指出这两个王朝所实施的不同对外政策,试分析形成上述不同政策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8.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
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寻求自立、解放和现代化。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新中国奠定国民经济基础。中国建立国民经济、工业、大学基础
体系,制造出“两弹一星”。 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第三阶段,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结合相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一阶段中,资产阶级在探索政治制度现代化方面做了哪些尝
试?(4分)导致这些尝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4分)
(2)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二二阶段中,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标志是什
么? (2分)这一阶段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 (2分)
(3)在中国和平崛起的第三阶段中,中国的发展具备了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的因
素? (3分)
29.下面三张图片分别反映了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的三次大的变动。
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帝国主义战胜国间分 赃的巴黎和会的争吵,以体现英法优势的凡尔赛对德和约 而结束。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 1945年2月,当时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个国家一一美 国、 苏联、英国的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雅尔
塔会晤,一起商谈确立战后的世界格局。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九集:风云前途(苏联)》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 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 圈。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九集:风云前途(苏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图文分别反映了20世纪哪三次国际关系格
局(趋势)的变化。(3分)
(2)—战后,巴黎和会签订的条约主要对哪些国家有利?为什么? (3分)
(3)美苏两国在二战后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4)导致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的原因有哪些? (3分)
(5)从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2分)
(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3 D 2 D 14 D 3 A 15 B 4 C 16 B 5 A 17 A 6 C 18 D 7 D 19 A 8 C 20 B 9 B 21 C 10 D 22 C 11 D 23 A 12 C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1分,第25、26题各14分,共计39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1)宋朝:驻军(1分)。元朝:设置行政机构(或答“设澎湖巡检司”)(1分)。
(2)现象:台湾遭到外来侵略;中国军民都反对外国列强侵略台湾。(每点2分,共4
分)
(3)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2分)
(4)中国政府自古以来就对台湾进行了有效管辖:台湾人民认为台湾是中国领土:国际
社会公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每点1分,共3分)
25.(1)愿望: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分)。局限性: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是空想,
脱离了当时社会现实。(2分)
(2)废除了我国农村封建剥削土地制度(1分),农民成了土地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身
(1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分);为农业生产开辟了道路(1分)。
(3)影响:损害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根本原因:生产关系的
变革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分)
(4)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每点1分,共2
分)。
26.(1)“问题”是指奴隶制的存在(1分)。“考验”是指南方叛乱,挑起内战(1分)。方
式:以武力(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1分)。
(2)“历史性时刻”是指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或答“德国的统一”,1分)。方式:武
力或军事手段(或答“战争”,1分)。渊源:军国主义传统。(1分)
(3)分裂原因:美苏冷战对峙的产物(1分)。方式:东德并入西德,以和平的方式实现
了统一(1分)。统一原因:统一符合德国人民的心愿;东德社会制度剧变:西德国力
强大;苏联放弃了对东德的控制;西方国家对东德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答3点即
可,每点1分,共3分)
(4)认识:分裂不得人心: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只要能有利于国家统一,可以
采取多种方式。(每点1分,共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2分,第28、29题各15分,共计42分。 27.(1)唐朝:对外开放政策(开明的对外政策) (1分)。
原因:国家统—,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化先进:交通发达。(任答2点,每点1分,
共2分) 影响: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分);丰富了唐朝经济文化生活(1分)。 (2)清朝:闭关锁国政策(1分)。
原因:明末清初受到西方国家侵扰;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
自居,闭目塞听。(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1分):造成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
流 (1分)。
(3)启示:开放则兴;闭关则衰。(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8.(1)尝试: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每点2分,共4分)
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壮大:西方启蒙
思想的影响。(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2)标志: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2分)
特点: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工业化积累资金。(2分)
(3)“天时、地利、人和”: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后,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 29.(1)三次: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每
点1分,共3分)
(2)对英法有利(1分)。原因:德国战败:英法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强。(每点1分,共2
分)
(3)原因:美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两国综合国力较强。(每小
点2分,共4分)
(4)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消极影响;西方的和平
演变。(每点1分,共3分)
(5)启示:要发展自身的综合国力;要对世界和平发展作贡献;加强国际合作;要因势
改革。(任答2点,每点1分,共2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