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选题报告书

2022-05-24 来源:一二三四网


选题报告书

在当今的社会中,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人们关注它,是因为就业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其实早在 20世纪90年代前后就已经出现,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度比较突出,但此后形势有所缓和, 随着扩招大学生开始陆续毕业,高校毕业生突发性的超常规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必然会更加突出。

大学毕业生正处于真正迈入社会的关键时期,对社会还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工作和前途的定位也感到困惑和迷茫,需要学校对他们提供有关职业规划、就业方面的帮助,一方面收集、整理和发布社会上就业需求信息;另一方面,主动向用人单位发布本校毕业信息。 首先,我们从庞大的行业内的竞争者--高校应届毕业生说起,高校毕业生这个群体是非常庞大的,同时他们是受到其他方面影响最大的,他们除了受到学校和父母带来的人为外界压力外,还受到传统大学生就业思想的左右。因而,如何在复杂社会压力包袱下,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是非常的关键的;提升自身竞争力也不是说的做一个通才,什么都会,什么工作都能干;这种通才只是理想模型,即使是有也不可能人人都是的,所以我们这里依照迈克尔·波特先生的“三种战略”所提到的,成本领先优势,标新立异,专一化;这三种战略中的一种就业竞争力思想,专一化针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似乎更现实和有用,专一化即指在校期间除了学好自身专业,拿到该拿的证书,多拿和实际工作相关的证件,比如:驾驶执照,秘书资格证,高级营销员资格证等。一切社会上受到欢迎的证书。此外,在校期间学知识还学有所用,学所能用;不要理论一大堆,实战人打转。除了参加学校的校园课余活动外,还抽课余可以利用的社会时间,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接触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工作活动。

现在大学生在学校也有了创业的机会,学校为大学生创业也提供了相当好的条件。学校提供这些条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问题。仅仅靠一些书本知识是完完全全不够的。许多在校大学生在校园里办起了自己的小店,有卖小礼品的,有做电脑配置及修理的,还有做些广告软件的等等。从向学校申请店面,到店面的正式营业。这一切都是由大学生一手操办的,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为以后毕业在社会上生存多了一块垫脚石。据了解,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某位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成为了其校中一家软件公司的负责人,他说他把创业了当成了乐趣,就像很多大学生玩电脑游戏一样,创业是很累,但是累得很快乐,很充实。现在的他可以为了联系一家印刷厂而不迟辛苦的往返跑7次。现在的他累积了很多的经验,与他谈话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他并不像一个大二的学生。更像是一个毕业多年的就业者。他还说毕业之后我并不想很快的自己去做老板,而是要去打工,积累更多的经验。

适应竞争社会,做好就业准备

导言:

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很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以我们大学生自身来讲,应该从哪几方面做准备呢?

第一,最基本的一点,要做好硬件方面的准备,即在学校学习期间要认真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在提高自己知识储备量的基础上,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 第二,在求职招聘前要做好自身的定位,不要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妄自菲薄,而应该实事求是的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客观的为自己制定就业计划。

第三,要做好招聘前的准备工作,认真设计自己的简历,在招聘过程中不急不躁,从容应对招聘方的提问。

正文:

一. 在校如何做好就业准备——认真学习专业课程,提高各种素质

曾经有位老师对我说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越高,就越容易获得成功,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为了使我们学生在校能培养良好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学校专门制定了综合测评的考核方法,我们认为校方采取的这种综合测评方法是很科学的。那么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呢?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①加强文化学习,拓宽知识面。“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更是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强,多有才气,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层次才是硬道理,才可称得上是“真材实料”。因此我们要利用大学时代这三年大好时光,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并力求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楚,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再仅仅是“专一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大学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精通本专业以外,对本专业以外的知识领域也要有所涉猎,这样才不会成为眼光浅短的“井底之蛙”。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的接轨日益频繁,外语尤其是英语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都在学习英语。在我们所采访的多位学长学姐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因为熟练掌握外语是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不光是外语,我们还要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思维方式等等。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明白,终身学习的号角已经吹响,学习不仅是现阶段要做的,它实际上已经成了生存的需要,为此我们不仅现在年轻时要学习,将来老了仍然要学习,而且现在的学习要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我们要增强自己的才能,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 ②培养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21世纪时代精神最主要的特征之一,21世纪不仅是一个发展的世纪,更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要求人才不仅具有一般继承性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求人才拥有能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创新知识和能力。那怎样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呢?首先,我们要在思想中确立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不人云亦云,坚持多问几个为什么,适当时候运用逆向思维,坚持寻找多途径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学会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有新的发现。最后,学会思维创新。思维就是思考,而思考是需要时间的。我们每天除了学习和休闲活动,休息之外,还应该多安排一些时间来思考,思考已发生的、正在发生的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那么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的思考中产生灵感的火花,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③提高自身的修养。这就要做到以下两个小点:⑴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⑵多参加提高自身修养的活动,要积极上选修课,如口才艺术、文学鉴赏、旅游地理等等课程,这些都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对提高自身修养的提高有莫大的帮助。 二、认真定位自己,分析自己,制定计划 (一 )就业时的心理准备

当我们毕业后,就要面临就业这个难题,就业的过程既是一个竞争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要使自己在竞争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保持良好的状态,就必须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

1.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

我们当中有不少同学在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就读时,在学校、专业等问题的选择上存在着多种情况,尤其是专业的选择并不全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的,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有的是为了得到最大的录取可能性,有的是受当时社会舆论的影响,认为哪个专业最热门就报哪个专业,还有不少同学是听从了家长、老师以及亲朋好友的建议,另外一些同学则是因为分数不十分理想而被调剂录取的。因而,从总体上来讲,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以及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等问题并不是处于100%满意状态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打算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更别说在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制度的快速变革和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了。所以,为了能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步伐,大学生必须培养积极主动的求职意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使用方向,注意搜集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关于本专业的用人信息,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意向或目标。

2.树立竞争意识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毕业生拥有了一定的择业自主权,我们在对这一现象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用人单位也同样拥有了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脑海中就要培养一种竞争意识。虽然有句话叫做“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机遇往往只偏爱那些具有竞争意识的人。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依靠人才市场来调节,没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观念,不会主动在人才市场中“推销”自己,不善于捕捉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时机,那么诸多良机势必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因此,大学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前,要积极调整自己的竞争心理,树立竞争意识,以便在求职择业的激烈竞争中取胜,以利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施展自己的才能。

3.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青年人趋于成才的重要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青年个性发展和心理成熟程度的集中体现。只有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人,才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并且把握好自己;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并且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很显然,培养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就业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

4、增强心理承受力 我们毕业后的就业本身既是一次主观客观互相碰撞的过程,又是一次在就业的竞技场上优胜劣汰的过程,因此不要害怕失败,就业中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次不成功,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俗话说得好\"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只要能及时找到自己的失败原因并加以改正,成功是必然的,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二 )就业时的思想准备

三年后我们就完成了在校的学习,如果不打算继续深造,就要走向社会去工作,社会的改革在给我们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大学生要在就业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1.要做好自觉适应社会的思想准备

身边不时碰到这样一些同学,在他们认为,实行\"双向选择\"了,自己愿意到哪儿就到哪儿,当然这只是他们的主观想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是实行自主择业以后,仍然需要个人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个人。自觉适应社会,一方面要了解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提出的新的要求,以便自己的思想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另一方面,还要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以使自己正确地选择就业目标,及时地调整工作意向。

2.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就业是人生的一大重大抉择,无论是谁都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职业,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的目标。但怎样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呢?这首先就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不少人在选择职业时考虑更多的是\"我想干什么”或\"我愿意干什么”,而很少认真仔细地去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客观地考虑目前\"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等。这种情况会导致缺乏足够的就业前的思想准备而使自己陷入误区,以至于在长时间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毕业生在选择职业前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能力,专业特长在哪里等方面有个明确的认识,然后在可供选择的职业或工作岗位之间寻找最佳的切合点。

3.要有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更是一种精神,是一条成材的途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整体而言经济还不是很发达,许多单位的工作条件不十分理想,工作环境也还比较差,因而我们在步入社会之前一定要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并且要立志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来改变周围的面貌。用人单位是不会选择那些只会享受而没有艰苦奋斗思想的大学毕业生的。如果我们能改变陈旧的就业观,肯吃苦肯努力,一定会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的。

4.要做好\"从大处立志、从小事做起\"的思想准备

有着丰富生活经验的大学生只是占少数而已,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生活经历都只有从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长期以来,我们在家有家人照顾,在学校又有老师管理,自理方面比较薄弱,尽管在大学期间,很多学生逐步学会了生活方面的自理,但学校生活毕竟和社会生活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大学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一定不能过于心高气傲,而要放下所谓的“读书人”架子,正确对待专业对口问题,从普通的工作岗位干起,从平凡的小事做起,虚心地向长者、智者学习,逐步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三) 就业时的知识准备

用人单位在考核和挑选毕业生时,不仅重视应聘者的专业水平,而且还十分重视应聘者基础知识面方面的广泛性,另外,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还有考核应聘者的社会知识等,现在相当热门的公务员的招聘考试就很好的体现里这一点。所以大学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注重就业前的知识准备。

知识准备的第一步是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大学毕业生同社会上其他人员相比的最大优势,经过了许多年的寒窗苦读,大学毕业生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知识、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知识,这正是当今大学生受到广大用人单位欢迎的原因。随着就业目标的确定,大学毕业生要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活动,进一步查找自己在知识积累、掌握和运用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抓紧时间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根据社会需要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以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

知识准备的第二步是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小学、初中、高中十几年读下来,知识的储备量到达了一个阶段,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知识过于零散,因此我们需要花一定的精力去整理梳通,围绕自己已定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和恰当调配,使其形成一个有层次的、可协调发展和更新的动态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知识积累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至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利用学校有利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比如图书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等,多向他们请教,弥补自己的知识缺陷,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四) 就业时的能力准备 1.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是我们大学生所要掌握的起码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不仅使一个人能够生活得有条理,可以应付一些突发困难,而且也为一个人打下了独立学习、独立工作的坚实基础。社会毕竟比学校要广阔得多、复杂得多,如果一切都唯别人是从,那就很难适应新的环境。

2.系统的学习能力

这是大学毕业生获取新知识,学习和掌握新科学、新技术的一种能力。它不仅是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更包括一种自学的能力,具体包括: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调节学习计划的能力、查找图书或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等。大学里的学习不仅延续着初、高中老师在课堂里教学的模式,更要求大学生自己能在课外主动学习,只是从老师那里机械的得到知识,填鸭式的学习与自己通过各种

正确途径获得知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过程最后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如果学生自己能通过努力拥有系统的学习能力,是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保证。

3.实际动手的能力

现实生活中,大学毕业生较在科研、生产第一线工作的人员最明显的劣势在于实际动手能力较弱,而这一劣势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和作用的发挥。另外,我们在学校课堂里学的知识还是普遍偏于理论化,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后,有可能会出现学术功底很扎实而动手能力却不强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对我们是不利的,是没有多大发展前途的,所以我们要抓紧一切机会实践,把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上去。我们班是创新试点班,因此我们班比同专业的其他班级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我们更要把握住这个大好良机,积极投入到创新班的学习和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把这一薄弱环节对今后自己的工作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好影响尽量降到最低。

4.社交与合作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科技活动的社会化程度得到了一个质的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复杂。我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做到既不违背有关原则,又能促进事业的成功,这可是一门极深的学问,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学习的。为此,我们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系统学习能力和专业方面的技能,而且还需要有较好的社会合作能力。我们当中有不少同学投入到学生会、团委的工作中去,这也不失为一种培养社交与合作能力的良好方法,通过与其他优秀同学的交流合作,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

5.组织管理能力。

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管理能力是我们必须要有的一种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指为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而去制订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并为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而进行组织、指挥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的能力。对于我们自身来说,我们是国贸专业,今后如果找到对口的工作就是到外企或是外贸公司工作,我们必然要面临大量的管理问题,甚至还可能负责某一方面的领导工作,因而一个人是否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将直接关系到他能否胜任未来的工作。所以我们就要利用在校内有限的时间里,积极参加到各种活动中去,去培养锻炼自己的这种组织管理能力。在这里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一些正面的例子,身边有不少同学在班委里,学生会里,团委里担任了一些职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其他同学的协作,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他们在组织管理能力较其他没有担任什么职位的同学来说肯定是有优势的。

6.开拓创新能力。

何谓开拓创新能力?这是一种在多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它是以具有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毅力、一丝不苟的精神、足够的知识、科技能力为前提的,是以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和应用为基础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思维敏捷,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工作热情高,思想束缚少等优点。因此,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这是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一种能力。我们创新试点班开办的宗旨也在此,怎样跳出原有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到更“新”的东西,学校的老师领导们都花费了很多心思。

(五) 就业前的信息准备

就业前,在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等各方面准备的基础上,还要做好收集需求信息的准备。

我们收集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渠道有:

l.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是学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咨询和就业工作指导的职能部门。多年来,他们与各部委、各省市的毕业生就业计划部门和调配部门以及各用人单位,都保持着密切的、长期的工作联系,掌握着很多用人单位的资料介绍和社会需求信息。而用人单位对他们有信任感和依赖关系,在长期合作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稳定而可靠的供需信息网络。因此,从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得来的信息,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是毕业生获取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渠道。

2.院系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他们是具体负责本院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同一定范围内的相关用人单位有着广泛的接触,就业指导经验也比较丰富。一般来说,学校的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所收集到的社会需求信息也会及时地通报到他们那里,因此他们也是我们将来就业时获取社会需求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3.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民办企业等用人单位常常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传播自己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中央各部委的人事部门,各省市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包括计划部门和调配部,以及地方或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等,也经常通过各种媒体发布本系统、本地区或本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这些都是我们在将来就业时可以收集需求信息的有效渠道。 4.人才市场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目前,我国的人才市场(含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初具规模,各用人单位实行信息联网,他们把自己的人才需求信息输入计算机网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信息服务与咨询。供需见面会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直接见面的机会,使双方可以互相选择并达成协议。通过这种途径得到的信息或签订的协议比较直接和准确,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都比较满意,所以成功率通常比较高。

5.亲朋好友。其实当我们在找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会偏向于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求助,我们可以通过他们了解情况,收集社会需求信息,也可以通过熟人和工作在各地各单位的朋友了解社会需求信息。一般来说,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或单位情况比较熟悉,同时对择业者即毕业生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通过这种途径得来的社会需求信息往往也比较可靠。

6.通过网上获取社会需求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大学生的求职择业方法较传统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一些学姐学长已经开始通过发达的因特网查询最新的社会需求信息。他们通过本校的校园网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主页,介绍自己的简历、所学课程、科学研究成果、论文摘要、家庭情况、个人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自我推荐。我们还认识一些学姐已经在网络上张贴自己的求职信息,或在网上的人才信息库里储存个人的基本情况和有关资料,可以供用人单位查询,并且他们也通过这种途径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除此之外,大学毕业生还可以通过毕业实习或社会实践等机会广泛地接触社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收集社会需求信息。 二. 如何做好应聘前准备

我们在离开学校以后,都要参加工作,进入职业生活。若想要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必须经过应聘面试这一环节。要想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那么应聘面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就业的成功与失败也在此一举。

首先需要你对自己和今后所胜任的工作有所了解,如从自身方面衡量专业是否对口,能否发挥自己特长,能否在同行中形成自身优势,能否以信服的事例说服考官,所以我们在面试之前不能对自己要去的那个公司的印象一片空白,而应该对应聘的单位性质、发展沿革、工作范围、各方面关系,以及前景展望等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恰当地应对各种状况,使自己要应聘的公司对自己满意。

其次,应该注意心理学上的“第一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素不相识的人,此时虽然对对方一无所知,但总会根据外表观察所得,给对方作个初步的评价。这个印象在一般人际关系中十分重要,人们常会根据第一印象推论评价,据此形成论断。第一印象的形成,往往会产生以偏概全、爱屋及乌的偏差,大多数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因而面试的时候,在衣着打扮、举止风度、言语态度等方面都要加以重视,要与自己的身份相协调。比如去个应聘经理职位的人面试时穿了件很随便的T恤和一双穿了很久却没洗过看上去灰灰的球鞋,当场就受到考官的指责,这显然会影响他的成功。

很多情况在面试之前,考官们都先得知某些间接材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来进行会谈,这种间接资料对第一印象也十分重要,因此,征聘时要求填写的表格、履历书、问卷答卷等从字迹到内容都应该认真填好。要记住,只有才德兼备的人才招人喜爱。一个真诚踏实、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助人为乐、敬业刻苦的人,谁都喜爱他,就算他相貌平平,低调处事,但仍然具有很大吸引力。在第一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人的情绪状态、喜怒哀乐,可以产生“感应、传染”的心理效果,对于双方关系的建立或是对于对方的评价,可以产生巨大影响。 只要我们把握好上述环节,就能使应聘面试取得成功。

当今大学生应懂得提前做好人生规划

一只蝴蝶在巴西煽动翅膀,有可能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我读到这句话时,不禁想起了人的命运。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我们的未来?是不是每个人生命中都有类似“蝴蝶效应”?

其实那景象、那结果正像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每个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情,都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怎么做才是对的,却只能依靠自己来进行判断了。我认为大学就是这种训练场,请在大学自行播下你成功的种子吧。 自古以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争斗。但在竞争机制中,首先应避免“螃蟹效应”。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竞争固然无需谦让,可对竞争规则却丝毫不容践踏。一旦规则遭受破坏,有序变成了无序,那么,任何个体都将面临来自四面八方不择手段的攻击,结果就会出现“螃蟹效应”。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你的同僚竞争。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自己强。”

真正的成功是多样化的。成功不是要和别人比,而是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发掘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更有进步。我觉得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么,怎样做才能成功呢?

成功的第一步是把握人生目标。因为只有有了目标,人才不会失去方向,才有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和激情,不会像断了线的风筝。只有给自己定好了位,在自己心中才会出现一把尺子,激励和鼓舞着自己,丈量自己是否每天都在进步。全球华人无所不知的北京杰出高效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2005级双学士学位攻读者马宇歌同学说:“在清华有许多特长生,体育类的、艺术类的、学科竞赛脱颖而出的„„等等。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找准自己的定位,走适合自己的路,真的很重要。我觉得我只是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应该走的道路。”她的话万般正确,上大学必须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这对我们非常重要而紧迫。具体到我,我决定做一名项目管理员。作为一名项目管理员,需要专业知识和许多兴趣来充实,需要具有我自己的特色。

接着迈向成功的第二步,我就要尝试新的领域,努力发掘自己的兴趣。为了成就最好的自己,必须发挥出所有潜力,向前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目标。只要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起来就会特别带劲。心动不如行动。现在,我就在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是发展兴趣,增加新知,培养能力。大学是一个吸收知识的最佳场所。知识是人的固定资产。要不断增加你的这种固定资产,一个人才会拥有更多砝码。要像松鼠拼命搜集坚果一样,坚持不懈地积累更多知识。大学四年,认真学习:To live is to learn,to learn is to best live。

但是,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起跳平台。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以后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需要。

我在大学期间不断地开拓自己的视野。例如:参加学校活动、社会实践等。更重要的是还广泛进行阅读。只有不断吸收各种知识,你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起来。大学已经给我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和时间。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怎样度过大学时期的确至关重要。

再有就是要有勇气尝试新事物的同时,还必须有勇气面对失败。大家不能只凭匹夫之勇去做注定失败的事。在畏惧失败时,不妨想一想,你怕失去什么呢?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你难道不能接受它吗?一个有觉悟的人会从失败中学习,从中察觉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不要畏惧失败,只要你尽力了,愿意向自己的极限挑战,你就应该为自己的那份勇气感到自豪。就像李开复所言:“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我在大学里就很刻意培养这种胸怀。

《礼记 -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学校一切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譬如遇到好的老师,我们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读物。除了资深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这样也就向我们提出了上大学亟需重视的另一个紧迫课题 ———— 朋友。只有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你要不断地去交朋友,不要等别人主动来认识你。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去主动交朋友。朋友是一种最重要的资源,是你一生都受用不尽的战略资源。

这可以说就是我上大学的全部生活内容。我的大学不仅给我带来了专业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去处理好每件事情。只有经历过,你才能比别人多一份财富;只有拥有过,你才会知道它的分量!

布什在大学,看到了朋友;俞敏洪在大学,看到了知识;李开复在大学,看到了能力;而我在大学,受益的则是经历 。经历是一个人最独特的财富,是别人想学也学不来的东西。经历了,你才有真正的朋友;经历了,你才拥有自己特色的见识;经历了,你才会具有能力„„ 在《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一书之中,赵美萍说:“虽然我没进过大学深造,但是,社会也是一所大学,我的经历就是一笔旁人无法企及的财富,它会使自己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无穷。苦难就是我的大学。”现今我们这些温室中的花朵,更应该认真学习、珍惜时间,好好地规划出自己的人生未来。

我的大学,是一个给我补充硬件和软件的大学。这段时间经历,给我启迪很大,让我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事物。我的最后感想是,只要尽最大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件事情,就不会有缺憾。人生因为有梦,才有希望;心若在,梦就在;就算失败了,仍可重拾旧江山! 在此我借对自己的一句勉励话语送给你们大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