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论文现状问题论文对策甘肃论文农业信息化论文现状问题论文对策甘肃论文
甘肃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甘肃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对策;甘肃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途径。在农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现阶段,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无论是组织生产经营,还是外出务工,都必须有及时、准确地市场信息。只有加强农业信息服务,才能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才能把农业生产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文章做足,才能全方位的开辟农民增收的渠道和途径。 1甘肃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起步
2006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五年内建成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工程”,完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系统,提高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十一五”期间,我省投资3 000万元,以推广“金塔模式”,建立1个省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87个县级信息采集发布平台和4 461个村级信息服务点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省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已由省政府正式启动。 1.2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2005年开始,我省农业信息机构进行了革新。截至2010年,全省14个市(州)农业部门全部成立了信息(网络)中心和相关信息工作机构,全省86个县区建立了农业信息互联网站。另外,发改委、气象、科技、教育、扶贫等系统也建立了相应的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全省已初步形成以省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龙头,市县信息网络为纽带,乡村信息服务站为网点,多系统宽领域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1.3农业信息资源建设逐步开展
“甘肃农业信息网”于2004年10月正式开通,提供权威农业政策法规,宣传报道全省农业动态,及时发布农业市场信息,网上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截至2011年9月,网站信息量达100万条,访问量超过9 500万次,日访问量近9万次。省农牧厅开发建设了农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专家处理系统——甘肃示范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省级农业数据库正在建设之中。 1.4农业信息服务方式呈现多样
为了解决农村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甘肃农业信息工作者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信息服务,在巩固和完善原有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金塔模式”、“黄羊川模式”、“金昌家家e”、“肃州农技110”等模式,积极推广智能化农业系统、开展“三电合一”农村信息服务全国试点。利用与农民群众亲合力强、服务效果好的方式,实现农业信息服务与农村、农民、农业需要的有效融合,确保农业信息服务真正在农业增产、
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中发挥作用。
1.5农业信息人才队伍逐渐壮大,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全省农业部门加强了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市县两级农业部门配备了3~5名专兼职农业信息人员,乡镇也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确定了1~2名农业信息员。同时,在热心于农村信息服务的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以及村、组干部中发展农村信息员。截至2010年,全省农村信息员队伍已发展到6 000多名。农村信息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推进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转变,也推动了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 2存在的问题
2.1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
甘肃省作为农业贫困省份用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明显不足,设备落后,数量不足,影响数据与网络的安全及网络运行速度。对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够,致使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普遍薄弱,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2.2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
目前,我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集中表现为:一是开发利用程度低,数据库建设状况参差不齐。由于数据库技术维护、内容更新、市场开发工作比较滞后,尤其是大型的公共数据库和专用数据库开发滞后,可利用的信息资源不足,“死库”现象比较普遍。二是信息资源分散,信息集成共享度不高。由于传统体制所造成的条块分
割,各部门间的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之间缺乏互联,部门之间信息封锁,大量的信息资源封闭在部门内部,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无法实现公众和社会共享,造成了大量有价值信息闲置。三是信息内容重复,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栏目的设置也都差不多。在内容上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经营者生产营销、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太少;反映现象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领导宏观决策和经营者微观决策的信息较少。四是信息时效性差。信息对时效性的要求比较强,而目前农业网站过时的信息较多,缺乏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时刻发布的信息,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网站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信息内容单调,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低,用户得不到有效的信息,重复访问率和页面点击率低。五是信息形式单一。 2.3农业信息服务人才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
甘肃省农业系统中信息人才总量相对较少,高层次的信息人才紧缺,人才分布也不均,越到基层信息人才问题就越突出。我省14个市州,只有兰州、白银、酒泉、金昌、陇南、张掖、6个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兰州、白银、天水、金昌、定西、平凉、武威、庆阳、陇南、酒泉、张掖11个市的农业部门建立了市级信息网络平台;32个县市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81个县的农业部门建立了县级信息网络平台;220个乡镇围绕基层农业信息服务,建设了信息服务站。市、县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不健全已成为制约甘肃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3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化工作能力对推进农业信息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户是信息服务的终端用户和接受主体,同样必须增强他们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政府应从各个方面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支持和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3.1应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给予重点倾斜
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属于“绿箱政策”和“公共财政开支”范畴,具有需求迫切、基础薄弱、覆盖面广、受益民众多的特点,应当作为当前政府优先、重点支持的工作[1]。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群众比较满意的地区,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领导重视,投资到位,协调工作做得好。 3.2坚持以服务为出发点,给予配套的优惠政策
服务“三农”是农业信息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服务的效果与政府的优惠政策密切相关。为进一步使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对甘肃农业经济起到带动作用,建议政府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农业信息服务通道租用和农民上网费用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和带动有条件的农民上网,提高农村的信息传播能力。 3.3推进涉农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
解决农业信息资源匮乏和重复开发问题的关键,就是整合力量,建立分工协作、共建共享的信息资源开发机制[2]。为此,各级农
业部门应加大农业信息标准制定和推行的力度,推进各部门涉农信息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实现涉农公共数据的广泛兼容和共享。减少重复建设,节省建设投资,更重要的是可使网络延伸至政村一级,保证信息进村入户,从而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难题。 3.4建设高素质的农业信息服务人才
健全队伍和提升人员素质,是提高农业信息整体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构建一支能贯穿全省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服务,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市、县、乡三级的农村信息员。充分发挥农村信息员队伍传递信息、引导生产的作用,通过农业信息化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5加快信息共享和公开的法制化建设
电子政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政府信息化缺乏基本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建议加快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法律和制度建设,使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有章可循,使信息公开有法可依。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推动农业信息化的过程,是传统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向现代观念和现代管理转变的过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推进农业信息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这项工作[3]。 参考文献:
[1]关于农业农村信息化行动计划(2010-2012年)的通知.工信部联信﹝2010﹞183号文[eb].2010.http://www.miit.gov.cn. [2]农村通信与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eb].2008.http://www.catr.cn.
[3]范小建.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工作迈上新台阶[eb].2004.http://www.moa.gov.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