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传统古筝曲的审美价值

2022-04-28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14年4月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SociM Sciences) Apr.2014 第35卷第2期 Vol-35 No.2 浅议传统古筝曲的审美价值 温馨 (井冈山大学附属中学,江西井冈山343000) 摘要:从古筝的起源和古今筝曲的区别来看,传统筝曲的审美价值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即以平淡表现淳厚, 以简单演绎深刻;以个性的技法体现共性的审美原则。传统筝曲无论流派、内容,也无论表现技法,其审美价值的核心 一是融合,二是和谐。传统筝曲中表现的主题不论是江河的浩淼、秋色的高爽,还是云天的空阔、群鸦的飞跃,都在于表 现人心中的怡然、和悦、从容和适意。 关麓词:传统;筝曲;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J64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38(2014)02—0134—03 Discuss on the Aesthetic Value of Traditional Gu Zheng Music WEN Xin (Attached Middle School f o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nggangshan 343000,China) Abstract:From the gin f oGu Zheng and the diference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m Gu Zheng music,the aesthetic value of traditional Guzheng music mainly manifests from two aspects,fistrly,using the watery to express the profound and the simple to interpret the deep,and secondly,applying the techniques of personality to reflect the common aesthetic principle.The COre aesthetic value of traditional Gu Zheng music is the fusion and the harmony no matter what genre, content and technique.the topics of the traditional Gu Zheng Music lie in to express a state of relaxing,sweet,calm and comfortable,regardless of the vastness of rivers and the clear and crisp days autumn,or the wide skies and the flying birds. Key Words:tradition;Gu Zheng music;aesthetic;value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久争执不下。做父亲的无奈,最终把瑟一劈两半,两 就已广为流传。随着近年来民族音乐的逐步传播和 个儿子一个一半。由于这件新乐器是两人相争而产 普及,悠扬婉转的古筝音乐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人 生的,于是就称其为筝,这就是“分瑟为筝”的传说。 们的视野和生活,而且逐渐为人们所喜爱。本文试从 现在一般认为.筝是由早期的五弦筝发展为汉代的 传统音乐表现力的角度人手。对传统古筝曲的审美 十二弦筝,进而为隋唐的十三弦筝,明代增至十四、 价值进行探讨和解读。 五弦。现在常用的二十一弦筝,音域更宽,表现力更 丰富。筝乐流传于全国各地,有“茫茫九派留中国”的 说法。其中,“九派”是言其数量之多,并不是确数。最 一、从筝的起源看筝曲的审美价值 为出名的筝派有:山东派(其代表作有《汉宫秋月》、 关于古筝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有说是舜时的乐 《四段锦》等)、河南派(其代表作有《落院》、《和番》 官夔创造,后又经其儿子野完成。这是“后夔创制” 等)、潮洲派(其代表作有《寒窗夜雨》等)、浙江派(其 说。《大乐令壁记》中记载,当地有一个爱弹瑟的人, 代表作有《高山流水》、《秋思曲》等)、客家派(其代表 蒙古派等。 有两个儿子不仅喜欢音乐,还都想把瑟占为已有,久 作有《秦桑曲》、《姜女泪》等),还有闽南派、收稿日期:2014—02—16 作者简介:温馨(198l一),女,江西永丰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音乐教育研究。 第2期 温馨:浅议传统古筝曲的审美价值 ・135・  所谓传统筝曲是与现代筝曲相比较而言的,传 美价值取向再合适不过,有两个故事可作例证。统筝曲和和现代筝曲的区别主要在于:一是创作来 其一、是与《高山流水》有关的一个广为流传的 源,从乐谱的标识上讲,凡筝曲往往用某派筝曲,某 故事《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 某传谱、某某奏谱这样来标识。而现代筝曲大多是某 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 某编曲、某某曲这样标识。二是创作时间,传统筝曲 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 在某一个地域流传很广,历史很久,可能同一个曲 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上再无知音,乃 牌。不同人传谱。在演奏中有一些不同。比如浙江筝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个故事一直用来形容知音 曲《月儿高》,就有林玲、王巽之等不同的传谱,而现 难觅。实际上,它与《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的创作并 代筝曲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三是在创作手法,传统筝 没有直接联系。这个故事透露出来的潜在的信息就 曲以意取胜。意境的表达在演奏上主要是左手用滑、 按、点、揉这样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奏出装饰音来完 成。重在韵味,不紧不慢的,由慢渐快的等等。现代筝 曲由情取胜,在乐曲的创作中,既继承传统的韵味见 长的乐句.又吸收其他艺术的元素来进一步丰富乐 曲的表现力,音乐元素更丰富,主题更明显。 综合古筝的起源和古今筝曲的区别来看,传统 筝曲的审美价值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以平淡表现淳厚,以简单演绎深刻。例如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 成,前半部分用浑厚优美的音色描绘高山的雄伟气 势,后半部分表现细流垮垮,滔滔不尽,奔腾澎湃,滚 滚而来的的形态。乐曲表现出一个富有韵味的世 界一它没有宏大的场面,也缺少华彩的乐意,只是 在铮铮的弹拨声中.轻轻诉说、娓娓道来,高山、幽 谷、浮云、流水,尽在指间流动,听到为之动容之处, 自然可以勾起无限的遐思,似乎是有种处高山之巅 撩动浮云.随涓涓流水探寻幽谷的亲近自然的惬意。 第二、以个性的技法体现共性的审美原则。在中 国古代。琴棋书画是代表个人修养的基本内容。这四 项在现在看来运用不同手法表现不同内容的技艺, 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对 一个人尤其是读书人的评价。琴棋书画技艺的全面 与否、纯熟程度乃至技法所表达意境的深刻、内涵的 丰富和情趣的高雅,不仅与他的才华有关,还与他做 人的道德水准有关。在这种认识和观念下,传统筝曲 的审美原则,与其他技艺,诸如书法、绘画等就有相 通之处。在审美的价值取向上,各种技艺是相通的, 不同只在于技法和表现方式。 二、传统古筝乐曲的审美价值取向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曾讲过:艺术不是技巧的事 业,而是心灵的事业。用这句话来描述传统筝曲的审 是.传统古筝乐曲的创作和演奏都是表达创作者和 演奏者的志向的,所谓琴为心声、乐为心声。 其二、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有这 样一个有趣的描述,诸葛亮凭借一张琴,大唱空城 计,竞退司马懿之兵,这虽然带有夸张甚至传说的成 分.可也足见古乐的震憾力。仅以一人一琴。能勾起 司马懿疑心,摧毁司马懿的自信,片段有特定环境和 心境的影响,还有操琴之人非凡的胆识和过人的气 魄,这种胆识和气魄通过琴声表达出来,成了退兵的 “武器”。这种以琴述情的方法其实是有来源的,中国 古代都把人的内在的和谐作为琴艺的最高目的。这 就是所谓琴为器,心为主,以心控琴,以境求声。明代 徐上瀛著有《溪山琴况》,一况言一境,谈传统音乐表 现的24种意境(和、静、清、远、古、澹、恬、逸、雅、丽 等)。“和”排最先,“和”包括三个方面:弦与指合,指 与音合,音与意合,其中关键在于音与意合。传统筝 曲,不论派别,不论地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听时 都会心绪宁静,听后则会“后味淳香”,回味无穷。 三、传统筝曲审美价值的表现方式 《梅花三弄》——中国传统音乐的形神之境。东 晋最伟大的的画家顾恺之曾说:“手挥五弦易。目送 归鸿难。”谈人物画的特点。画“手挥五弦”,有具体动 作,主要是形的描摹;画“目送归鸿”,画的是人物的 眼睛.透露的是人物心灵深处的感受。这属于神的方 面,就比画形难得多。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以形写 神”的观点。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以形写神,以神统形 是包括古典诗词、绘画、音乐在内的中国传统艺术的 通则。这里更重要的是以神统形。康德曾经说过,有 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 惆怅.这就是中国艺术家追求的艺术的最高境界。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用古筝演奏,在乐曲 的开篇,音乐低沉,凝重,像是古琴发出的声音。不仅 ・l36・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O14年 舒缓,而且弥漫着一种无边无际的、说不清道不明的 冷调。冷清、冷寂、冷静、冷幽,尽管就个人命运来讲, 冷峻.一种似乎有形又似乎无形的惆怅。怅然若失中 久居深宫,几乎没有出头之日,只有无尽的思念,可 主题曲以泛音的形式出现,星星点点的梅花冲破了冷 是在思念本身就表明还是怀有某种希望,无奈,但还  寂的形势,这就是“一弄”。紧接着,音乐从低间区逐步 在期待。向高音区发展,这中间,第二次出现主题曲,左右手在 出现时。已经是挡不住的春意盎然。就这样,在冷寂与 喧闹.肃杀与生机的对比中,形神之境跃然而出。 《蕉窗夜雨)卜中国传统音乐的和谐之境。《蕉 不同音区的配合,扩大主题的影响。当主题第三次再 窗夜雨》是一首客家筝曲,标题就具有诗情画意而且 有乡土气息,乐曲的内容向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风 景画.而这幅画所抒发的意境就是和谐。这种和谐, 上则人与天地的和谐,中则人与他人 《寒鸦戏水》——中国传统音乐的动静之境和小 包括三个层面:中见大。中国艺术往往追求在静穆中的飞动,要求动 静变化,所谓“静处就是动处,动处即是静思”,也就 是静中蕴育着动,动中包含着静。在一首曲中,表达 动与静的方式是富有哲理性的:其一。弹奏音乐本身 是动感的,但奏出来的旋律,给人一种静的感受;其 二。组成乐曲的音符之间的动静相间、交融,有时相 互补充,有时又充满张力,这是通过技巧表现出来 的;其三,整首乐曲的走向、发展有一个开始时静的 渲染多。动是一种撩动.到后来洒脱的舞动、甚至狂 动,最后再回归到宁静。同时,中国艺术有以小见大 的特殊创造方式。苏东坡《惠崇春江晓景・其一》中描 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 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正道出了以小见大的妙韵, 三两枝桃花再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戏水之鸭 是春江水暖、生命勃发的写照。《寒鸦戏水》是一首潮 洲筝曲,整首乐曲由慢板、拷拍、快板三板组成,而且 是一个很小的构图,在看似静态的水中,寒鸦嬉戏, 或浮或飞,或折或啄,不时点起圈圈涟漪,在动静交 融中,表现的却是春潮涌动、时空转换、生命轮回的 大主题。 《汉宫秋月卜中国传统音乐的冷寂荒寒之 境。中国传统艺术对荒寒的冷的世界情有独钟。冷月 的境界,悠远、神秘、幽深,正是中国传统艺术推崇的 境界。诗也好,画也好,乐也好,要在宁静的氛围中, 透出一种幽冷的气息。《汉宫秋月》是一首山东筝曲, 乐曲的单调缠绵凄凉,节奏自始至终都很缓慢。这首 乐曲表现了处在古代封建暴君压迫和禁锢下的宫女 对月伤情,望月思亲的愤懑心情。整首乐曲都是一种 的和谐,下则人与自身的和谐,有美学家也把它称为 天地的和谐、道德的和谐和生命的和谐。有一种说 法。叫做: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本是苏轼诗的一 联,后来被禅家借来说明禅的境界。是说修行进入到 物我合一的境界,所谓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青 山不碍白云飞.没有人的意识干扰,没有目的的控 制.世界依照本来的样子而运动。自在优游又空灵活 络,这就是和谐。 综上所述。传统筝曲无论流派、无论内容,也无 法表现技法,其审美价值的核心一是融合,即曲中的 审美价值即是书法中的审美价值、绘画中的审美价 值、诗词中的审美价值。二是和谐,传统乐曲中表现 的主题不论是江河的浩淼、秋色的高爽,还是云天的 空阔、群鸦的飞跃,都在于表现人心中的怡然、和悦、 从容和适意。没有心灵与自然的和谐、人人与群体的 和谐。没有和谐平静的心境.同样无法理解传统筝曲 的高远的、幽深的、在平淡中表现淳厚的意境,更无 法将这样深遂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金星.古筝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引导[J].剧影月报,2010(4): 115-116. [2]朱默涵.遗存——古琴文化传承之本[J].乐府新声(沈阳 音乐学院学报),2011(2):81—83. [3]陈去非.古筝演奏,音色是灵魂[J].福建艺术,2008(4):60- 6O. [4]芦阳.古筝演奏中“杂音”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J].民族音 乐.201l(2):19—20. 责任编校:谢闰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