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

2023-11-09 来源:一二三四网


新生儿专科护理常规

(一)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二) 高危儿护理常规

(三)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四)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五)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重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一) 早产儿护理常规

(二) 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三)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四)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五)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订

(六)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七)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八)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九)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常规(2013年新增)

2013修 订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新生儿期是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满28天。在此期内小儿的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且由宫内生活向宫外生活过渡,生活方式及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易受环境影响而致病,死亡率高。

1.新生儿病室各房间应空气新鲜,温度22℃~24℃,湿度55%~65%。病室内每日通风两次(30~60分钟),每日用三氧机空气消毒房间两次,每次1小时,保持室内清洁。

2.保暖 调节暖箱适宜温度,护理操作集中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分泌物。

4.抱与体位

(1)抱起新生儿时动作应轻、稳,使新生儿感到安全。

(2)抱起时其头和臀部需要支撑,仰卧比俯卧容易抱起。

(3)新生儿一般以侧卧位为宣,避免溢乳导致新生儿窒息。

5.沐浴

(1)沐浴时房间温度应保持在27℃左右;水温在38~41℃,以手腕测试较暖即可。

(2)沐浴应在喂奶前或喂奶1小时后进行。

(3)沐浴应从最干净的区域到最脏的区域,.即从眼睛、面部到头部、四肢,最后清洗臀部。

(4)沐浴时注意皱褶皮肤的清洁,如腋下、颈部、男婴包皮内、女婴外阴等部位。

(5)无沐浴禁忌者每日沐浴一次,不宜沐浴者每日行床旁擦浴1次。沐浴用品保证1人1用1消毒。

6.患儿入室后立即测体重一次,以后每日监测体重一次。

7.喂养选用母乳或新生儿配方奶。一般每2 小时喂一次,或按需喂养。奶量以奶后不吐、安静、无腹胀和理想的体重增长(15~30g/d)为宜。选择奶嘴时宜选用质地柔软的

小号橡胶奶嘴,奶嘴孔不宜过大,以防发生呛咳引起窒息。喂奶时注意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的症状,如呕吐、胃排空迟缓、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

8.基础护理

(1)脐部护理

1)注意评估脐带残端有无渗出、脐周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征象。

2)残端及脐轮每日用消毒液涂擦至少2次,并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尿液污染。

(2)勤换尿布 每次更换6~8次,尿布上涂抹鞣酸软膏,避免尿液及大便对臀部皮肤的刺激。

(3)口腔护理每日2次,选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

(4)眼部护理每日2次,选用生理盐水。

(5)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起褥疮。

9.严格身份识别

(1)新患儿入院时需作手记、脚记(注明姓名、床号、登记号或住院号、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保证双重身份识别。

(2)住院期间的任何操作,如沐浴、静脉推药、加药、抱出做检查以及出院等都必须查

对手记、脚记确认患儿身份。

(3)出院时必须先确认患儿手记、脚记,核实家属出院结账单及身份 证,与家属一起查对患儿身份并做好登记方可将患儿交给家属。

10.做好健康宣教,宣传合理喂养、保暖等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和预防呼吸道疾病、预防接种,并建议定期作保健随访。

11.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SP02及皮肤颜色、神志、哭声以及有无抽搐等征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作好护理记录。

(2)仔细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发红、肿胀等,发现异常及时给以相应的处理。

(3)观察大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12.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严格控制输液总量及速度。准确记录出入量。

13.注意保护患儿安全,严防坠地、烫伤。

新生儿疾病

高危儿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高危新生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及血压等。

3.入住暖箱的新生儿应注意监测体温,根据体温调整暖箱温度。

4.密切巡视患儿,病情有变化及给予特殊处置者随时记录,无特殊变化者每4小时记录一次(前夜记录两次)。

5.机械通气患儿每4小时口腔护理1次,Q2H翻身及改变体位1次。

6.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分秒必争组织有效的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呕吐护理常规

新生儿呕吐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呕吐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呕吐常见为解剖生理发育暂时不良或喂养不当(喂养过快或过慢,吸入大量空气)所致。病理性呕吐常见为胃食管返流、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感染、消化不良、牛奶变态反应、脑部产伤、药物刺激等。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防止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生理性呕吐注意合理喂养,少量多餐。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

4.病理性呕吐的对症处理

(1)因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咽下综合征)而致呕吐者用生理盐水洗胃,洗胃时注意改变位置,直到抽出的胃内容物清亮为止。

(2)如呕吐系因窒息导致颅内压增高或颅内出血等原因引起者,应绝对卧床,抬高头部,暂停喂养,必要时可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因幽门痉挛而引起的呕吐,可在奶前15分钟遵医嘱口服1/2000阿托品2滴以解痉止吐。服药后注意观察有无脸红、口干等副作用出现,防止中毒的发生。

5.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衣服清洁干燥,防颈部皮肤因呕吐物刺激引起破溃、感染。

6.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性质、味、色。同时观察前囟、眼眶有无凹陷以及皮肤弹性等脱水征表现。

新生儿疾病

早产儿护理常规

胎龄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早产儿因各系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生活力低下,故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精心护理是提高成活率和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体温管理

(1)室温宜保持在24℃--26℃,湿度宜在55%--65%。

(2)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早产儿常规入暖箱保暖,暖箱温度一般在32℃--35℃,具体应根据出生体重、日龄、患儿的体温等进行调整。

(3)出暖箱条件:①体重达到2000g,且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者;②入住暖箱满1个月,即使体重未达2000g,在室温下体温维持正常者。

3.喂养

(1)喂养时间 出生时无缺氧,一般情况好的早产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32W以上的早产儿开奶时间一般为生后4小时内;小早产儿(出生时小于32周,出生体重小于1500g)开奶时间为生后4--12小时。

(2)选用母乳或稀释早产儿配方奶。

(3)能吞咽无吸吮能力者,采用滴管喂养;无吸吮力及吞咽功能者采用鼻饲喂养,隔日更换胃管1次。

(4)奶量 添加根据体重及消化吸收功能而定。1000克以下早产儿开始添加量为每次0.5--2ml;1000--1500克每次2--5ml;1500--2000克者每次5--12ml。数日后每次或逐次增加2--4ml,直至达到所需要的奶量。

(5)喂奶次数视患儿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2小时喂一次。体重不足1000克者,每1~

2小时喂一次或持续微量喂养。

4.呼吸管理

(1)不主张常规吸氧,有呼吸窘迫及SP02低于85%时才给吸氧。

(2)注意监测吸氧浓度及SP02,维持SP02在85%--95%,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

(3)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BP等,有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5.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有无呼吸暂停、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低血糖、呕吐、抽搐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并详细记录。

6.健康教育早产儿出院后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喂养至体重达到3000g后可改用正常足月儿配方奶粉喂养。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贫血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卧床休息,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可能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3.喂养 有消化道出血倾向者,遵医嘱严格控制喂养量,并密切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重者遵医嘱禁食、静脉补充营养。

4.穿刺部位的处理各种穿刺、注射后应按压针刺部位至不出血为止。有凝血功能异常者抽血前征得家属同意。

5.加强皮肤、脐带护理,防止皮肤损伤、出血,并积极预防褥疮。

6.病情观察:

1)、呼吸、心率、SP02及BP。

2)、精神状态、反应、面色、末梢循环、呕吐物的性质、次数、大小便颜色、量。

3)、有活动性出血者,密切观察出血部位、性状、次数、量、色等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作好输血及抢救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胎粪、羊水、奶汁吸入性肺炎。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浅快,三凹征、青紫、肺部细湿啰音。但多数表现不典型,有的仅表现拒乳,口吐泡沫,体温正常或不升,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者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证营养供给 供给充足水份及奶量,喂奶时呛咳明显者用鼻饲管喂养。应少量多餐。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奶后头高侧

卧位,防止呕吐后窒息。加强巡视,发现呕吐、颜面发绀等

异常及时处理。

3。遵医嘱留取痰培养标本,予吸氧、雾化吸入,必要时翻身、拍背、吸痰。

4.遵医嘱用输液泵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衰或肺水肿。

5.观察病情注意T、P、R、sP02、面色、神志等变化以外,如发现下列表现应及时通知医生,各好各种抢救物资,配合抢救。

(1)患儿如有呼吸窘追,SP02进行性下降至85%以下或呼吸暂停等考虑呼吸衰竭,应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立即作人工呼吸,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2)突然加重的面色苍白或青紫、烦躁不安、气促、呼吸持续>60~80次/分,心率持续>160~180次份,短期内肝脏增大,尿少等,应考虑心衰。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所导致的围生期窒息,会导致临床上出现一

系列脑病的表现,部分病历甚至可引起死亡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1.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给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用氧方式,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如缺氧严重,可给予人工通气。

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T、P、R、B、P、SPO2,神志、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抽搐症状及药物效果,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4. 监测血糖 HIE患儿血糖值一般处于较低水平,新生儿低血糖大多表现无特异性,应注意观察低血糖表现,定期监测血糖,调整输液速度,一般为6—8mg/kg.min,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5. 注意保暖 选择适宜的暖箱温度,并维持箱温的稳定,每日用消毒液擦洗暖箱表面,一切治疗和护理操作均在箱内集中进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散热。

6. 控制惊厥 护理过程中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声光刺激,如发生烦躁、尖叫应立即遵医嘱采取药物止惊,同时密切观察肌张力等情况。要注意用药剂量准确,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防止呼吸抑制、反应低下等不良反应。

7. 合理喂养

(1) 患儿出生后12小时内,无吸吮反射或有哺乳呛咳者应禁食,有静脉补充营养,病情好转后喂奶。

(2) 中重度HIE延缓喂奶时间,重症患儿禁食3天,从静脉内给予营养。以母乳喂养为最好,早产儿应少量多次喂养,对吸吮、吞咽能力较差或不能进食者,给予保留胃管鼻饲,并给予静脉补充高营养,以保证充足的热卡供给。

(3) 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有无呕吐,防止窒息的发生。认真记录患儿的吸吮情况及每天的出入量,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8. 加强基础护理 环境应保持安静,患儿肩部应太高15°—30°左右,尽量少搬动及刺激患儿,护理操作集中进行,操作时应轻柔,技术娴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制度,预防交叉感染,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定时空气消毒,消毒液擦拭暖箱内外,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减少探视,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脐部、臀部等皮肤的清洁干燥。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而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缺氧者遵医嘱给氧。

3.营养管理

(1)重度窒息原则上禁食1~3天。

(2)出生时羊水有II及Ⅲ度粪染者给予洗胃,然后根据消化道情况试开奶(糖水、母乳、早产儿奶),并密切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如消化道出血、呕吐、腹胀等。

(3)禁食及奶量摄入少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4)遵医嘱作好床旁血糖监测,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

4.注意保暖,重度窒息给予暖箱保暖,注意箱温调试。

5.病情观察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BP等。

(2)如有异常如面色青灰或苍白,神情萎靡、嗜睡、烦躁不安、尖叫,疑有脑水肿或颅内出血时等,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败血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病情重,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以不吃不哭、体重不增或下降、贫血、黄疸、发热或体温不升为常见

症状。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仔细检查全身,寻找感染灶,留取培养标本,并处理病灶。

3.营养管理供给足够的热能和水份。不能吸吮者遵医嘱采用鼻饲喂养或静脉补充。

4.体温波动大应特别注意保暖及降温。高热者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5.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呼吸、脉搏、面色、神志、皮肤颜色及有无出血倾向等:

(2)长期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观察有无鹅口疮、皮疹等药物副作用,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6.备好抢救药品,遵医嘱配合医生作好新生儿抢救。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新生儿出生时由于血管壁脆弱,凝血功能尚未完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功能低下,在产伤或缺氧窒息时可引起颅内出血。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相继出现为特征,死亡率高。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取头高侧卧位。

3.减少刺激 保持环境安静,一切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

4.营养管理

(1)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延迟开奶时间。

(2)喂奶时切忌抱喂,以免推动头部。

(3)喂养过程中有严重呕吐者应通知医生,心要时给鼻饲或静脉补充营莠或水份。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现紫绀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体温不升时可用热水袋或入暖箱保暖。

6.观察病情

(1)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心率、呼吸、SP02、BP等。

(2)观察患儿体温、面色、神志、前囟张力、瞳孔以及有无脑性尖叫、喷射性呕吐、惊厥等表现,如有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7.病情严重者应备齐抢救用物并作好输新鲜血或血浆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以早产儿发病率高。本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季节。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哭、不吃、体温不升、皮下脂肪变硬。以下肢外侧、臀部、面颊、肩部、胸腹部为序而发生,严重者波及全身,呈板状,可致肺出血而死亡。

1。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复温及体温管理

(1)若肛温>30℃,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当肛温<30℃,一般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热,每小时提高箱温l~1.5℃,箱温不超过34℃,在 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节暖箱温度。

(3)体温异常者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三天后改为一天测4次。观察箱内温湿度,使其适合需求。检查、治疗、护理应集中在箱内进行,避免暴露过久。

3.营养管理供给充足的热量,以增加和维持新陈代谢的需要,不能经口进食者遵医嘱鼻饲或静脉营养,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末梢循环不良者尤其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皮肤情况。

4.体位每次更换尿布时更换卧位,以免受压过久,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5.病情观察密切观察T、P、R、SPO2、皮肤颜色、硬肿变化及有无DIC的早期表现。

6.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

7.用肝素治疗者,准确计算药物剂量。

8.预防感染 做好消毒隔离、加强皮肤护理、尽量减少肌肉注射,防止皮肤破损引起感染。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腹泻护理常规

1、 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消化道隔离:食具、用具必须消毒处理,房间按婴儿室常规消毒。

3、 遵医嘱及时留大便标本,并保持清洁。

4、 腹泻、呕吐频繁者暂禁食,注意输液量与速度,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5、 密切观察及记录病情:精神状况、体温,四肢循环,脱水情况、心音、呼吸、呕吐物颜色、性状、量、次数,尿量,尤其是大小便次数、性质、气味、颜色,有无粘液、脓血等,皮肤弹性,前囟、眼眶有无凹陷,长期腹泻注意眼睛的保护和角膜有无病变,胀气情况,肠型等,易惊、低钙、低钾表现。

6、 勤换尿布,预防红臀,加强口腔及眼睛的护理。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

黄疸时胆红素在体内聚集引起的皮肤及巩膜黄染现象,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 按新生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 给予蓝光治疗,治疗同时保护患儿眼睛及外生殖器。

3、 及时纠正窒息,严重感染、酸中毒及低血糖等症状。

4、 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T、P、R、BP,皮肤颜色改变等.

5、 掌握换血指征,做好换血准备。

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蓝光治疗护理常规

蓝光治疗可使血清间接胆红素分解为直接胆红素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排出,从而减轻皮肤黄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1、 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 充分暴露皮肤,用黑布和眼罩保护会阴及眼睛,头后放置在垫圈上。

3、 密切观察病情:一般情况,神志、黄疸、并发症(核黄疸、青铜症),每2小时测T、P、R一次,做好病情记录。

4、 5、 6、 7、 疮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剪短病儿指甲,多喂开水,足跟用纱布包裹。

箱内温、湿度:温度30—32℃,相对湿度55—65%。

沐浴后不宜扑粉,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如单面照射,每2小时翻身一次,双面也要注意骨隆突处的皮肤保护,防止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