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质量 ShiP&QuaIity 面向船舶产业的 模块划分 王婷婷,顾晓波,朱骏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镇江21 2003) 现代造船与海事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技 术手段。 1模块化造船的概念 在造船行业中,所谓模块化造船, 就是将已标准化的、成系列的模块,通 过灵活多变的组合,形成造船中广泛采 提要:模块化技术是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船舶设计领域的前 用的结构模块、舾装模块、壳舾涂一体 化模块。它们具有独立功能、通用性、 特定的界面和连接尺寸及连接形式,这 些模块在柔性的分道作业线上不断“完 善”、“长大”,最后在船台(坞)内 沿课题。文章阐述了模块化造船的基本概念,并从设计和生产两个层面界定 了船舶产业模块化的内涵。这对推进我国造船企业全面实施现代造船模式, 加速我国船舶工业现代化,提高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裨益。 关键词:模块化技术;船舶;设计 合拢成用户需要的各种尺度、各种功能 的整船[ 。 O引言 模块化造船实质上是以“两个一 船舶区别于其他运输工具的主要 新方便。因此,在船舶设计领域,模 体化”为标志的区域造船的高级阶段。 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订单式生 块化技术长期以来一直是个研究热 其要求壳、舾、涂作业在空间上分道、 产。船舶制造成本高、风险大,船东 点;在船舶建造领域,经历了以“ 时间上有序,还要实施船体分道作业技 投入巨资建造船只,除了期望船舶初 壳、舾、涂一体化”和“设计、管理、 始投资少、性能优化、安全可靠外, 术、区域舾装技术、区域涂装技术、精 制造一体化”为标志的区域造船模式 度控制技术和制造自动化技术。同时还 还着眼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经济 后,造船业已经开始向更高级的模块 必须贯彻工程管理思想,对人力、物 性,要求船舶运营成本低、维修、更 化造船模式发展,模块化技术也成为 力、财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以实现 29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1 1/2 ■■蠢准化"rill 总装造船。模块化造船以中间产品(生 构做通用化处理。因此,船体结构的模 域的结构为依托,因此,模块的预制 产模块)为导向,按区域/阶段/类型 块化设计主要体现在局部结构的通用化 性受船体建造进度的制约。形成生产作业体系,确保壳、舾、涂一 和主要尺寸的标准化两个方面。 体化作业流畅,理顺物流。 (1)居住舱室的模块化。居住舱 不同类型的船舶其结构有其相似 室的模块化发展极为迅速,在过去的一 性。现代油船、集装箱船和多用途货 段时间内,涌现了大批专业化生产厂 船等的货舱区均为双底双舷侧结构, 家,产品大量用于海洋平台及各类船舶 2船舶产业模块化的不同涵义 而且大型船舶的双层底和上甲板均采 上。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芬兰Masa船厂 成一体,内部电线、管路、固定家具、 实施模块化造船是现代造船模式的 用纵骨架式结构,且双层底的中央设 的Pi ikkio分厂,其设计的居住舱室自 要求,也是造船业向更先进的未来造船模 置箱形龙骨。这种结构上的相似性, 式过渡的要求。即以“中间产品”专业化生 为尺度相近的各类船舶的部分结构通 墙面装饰等一应俱全,可整体吊装上 产导向转变为根据市场变化和船舶产品 用化创造了条件。例如,前苏联在捆 船。其中家具的大小、数量以及布置方 持续改进所需的、动态的、快速组合及数 装船、集装箱船、多用途干货船这3种 式都可以变化、任意组合_4]。 字化的模式 ]。纵观船舶行业正在发生和 船型的设计中,采用相同的结构方案; 将要发生的模块化变革,船舶模块化的含 3种船的居住舱室模块相同,捆装船与 义至少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如图1所示: (2)动力及机电装置的模块化。 ①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模块化。目 集装箱船的船体模块相同,干货船与 前的船用燃气轮机系统,除了一些小型 2.1船舶设计的模块化 2.1.1船体结构模块 造、按船舶的类型将全船分割成为标准 捆装船的船尾模块相同,起货装置和 船舶外,几乎都已经模块化。船用燃气 舱口盖也相同[ 。 轮机一般由长寿命的动力涡轮和短寿命 的燃气发生器组成。后者模块化后,只 船舶的结构模块主要应用于船体建 2.1.2船舶舾装模块 船舶的舾装模块是舾装件的组合, 要备有组成燃气发生器的各模块,就可 ②柴油机动力装置的模块化。中 的分段和总段。在模块化设计中,结构模 主要的发展方向是功能模块。根据模 按其易损性确定各备件的数量。 块化设计不仅要考虑其本身组成的船体 块与船体的结构关系,舾装模块可分 的总体性能,还涉及其内部的设备、系统 为自持式模块和依附式模块。白持式 小型柴油机一般带有燃油、滑油、冷 模块的安装、线型、结构型式及通用性 模块具有独立的基座或支架结构,可 却等模块。大型柴油机的辅机和设备 等多种因素。船体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具 以在内场预制,完工后再在总段或船 则按系统分别组成几个模块。以燃油 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大多数船舶都是 坞内安装到船体上,可以将其看做分 加压系统模块为例,它包括两只加压 为船东“量身定制”的,因而发布的标 段或船体上的舾装单元。通常单元中 泵,一或两只加热器,一只复式过滤 准化尺寸,应在可能的范围内以局部 的主要设备选自性能相近的31,b型号作 器及必要的阀件、仪表、管子等,装 结构的标准化为准。其次,船舶的结 为船厂的标准件,这3中型号一般分为 在一个接油盘上成为一个整体。 构尺寸和构造形式应符合船级社规范 高、中、低三种档次,以供船东选用。 ③其他机电装置的模块化。模块 种机电装置也都实施模块化,例如, 的要求,只能应用相似性原理对局部结 而依附式模块要以船体分段或船上区 化方法在船舶中的应用是全面的,各 二氧化碳灭火装置模块,输液系统遥 控阀组模块、海淡水压力柜模块、主 机滑油过滤冷却模块、低温淡水冷却 器模块等,这些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 单元;功能明确,可在装船前进行功 能检验、测试;具有兼容性,可适用 于各种类型的船舶。图2为主机滑油过 滤冷却模块效果图,图3为低温淡水冷 图1船舶产业模块化划分 却器模块效果图: 201 1/2船舶标准化工程师30 船舶与质量 ShiP&QuaIity 电力变换器组成;④用电模块:从一 周期,提高造船效率。模块化造船技 船舶和提供各种服务;⑤蓄电模块: 个或多个配电模块接收电力,以推进 术涉及到管系、通风管道、主推进设 备、发电机和配电板等主要机电设备 从配电模块输入、储存并向配电模块 及船上其它硬件组装成数百个属于不 块、部件和零件组成。 2.1.3船舶壳舾涂一体化模块 输出电力。这5种模块分别又由分模 同制造级的舾装模块,然后再和带有 块组装成完整的船体。 预舾装的结构模块及壳舾涂一体化模 船舶的壳舾涂一体化模块是以舾装 为中心,与船体结构模块相匹配的综合 性模块。可以是上述两种模块的组合, 图2主机滑油过滤冷却模块 3结束语 也可以是结构模块加上预舾装而成。 2.2船舶生产的模块化 设计模块化可以确保产品性能之间 形成一对一的关系,提高产品设计的独 船舶产业模块化的第二层涵义就 立性,对于零部件之间残存的相互依存 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而言的生产模块 性问题,只需在产品之间的界面上进行 化,即在确定设计模块后进行数字化 处理即可。而生产模块化促使模块生产 建模,在数字样船上按区域/类型/阶 企业建成副生产线为组装企业的主生产 段分解成生产模块。由于船舶模块具 线供货,从而达到工序的高度和谐状 有通用性,可形成一定程度的规模生 态。船舶设计模块化与生产模块化是相 产。船厂应根据船舶生产特点和流程 辅相成的递进关系。其中设计模块化是 按照技术联系和生产可行性把整个生 基础,设计模块化将决定可能的模块组 产过程划分成若干模块并制定各模块 合,为生产模块化创造前提。船舶产业 图3低温淡水冷却器模块 的技术和工艺标准,在模块化制造网 的模块化生产使船厂避免了大而全的生 减少在总装厂制造、集配生产模块的 而改变了整个船舶产业的生产格局。圈 络内选择合适企业进行外包,尽可能 产模式,可以充分的发挥总装优势,从 (3)电子设备及电力系统的模块化 ①船舶电子设备的模块化。随着 数量。选用外包商后,外包商按照各模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新迅速一且 块的具体技术特征,借助融自动化技 参考文献: 不同等级的船舶对自动化程度的要求 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为一体的先进 [1]童时钟.模块化原理设计方法 不尽相同,要求市面的自动化设备有 制造技术,进行高效的生产。当各子模 及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相当大的灵活性。例如,推进系统自 块独立生产完成后由船厂进行总装。动化装置、电力控制系统、机舱报警 及控制系统、货物及压载自动化系统。 这些产品可单独供应,可整套提供, 还可与其他产品组合使用。 模块化生产方式是应付市场多样 2000. [2]青木昌彦,安腾晴彦.模块时 化、个性化需求挑战的有效手段。通 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周国荣,译. 过模块化的生产方式,产品不再是由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新的零件及元器件直接构成,而是由 [3] 余俊.现代设计方法及应用 ②船舶电力系统的模块化。船舶 许多的通用模块和少量的专用模块组 [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电力系统由5种模块组成:①电源模 成,把这些专用模块按照不同的顺序 块:如发电机、燃气轮机、柴油机或 排列组合,就可以迅速提高众多功能 汽轮机等;②配电模块:根据供电范 相似的同类产品l5。 围和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主配电板、应 2OO2:875—995. [4]李勇.预制模块化舱室单元技 术及其在国内造船业的应用前景[J]. 采用模块化造船技术可将室外装 造船技术,2007,(4):20—22. 急配电板、动力分配电板和蓄电池充 配工作转移到车间内部进行,从而减 [5]王双键.船舶模块技术[J].广 放电板等;③变电模块:一般由固态 少在船上的舾装时间,缩短船舶建造 船国际.2001,(4)13—16. 31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