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案例

2022-03-27 来源:一二三四网


构建情境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梅山中心小学 叶灵灵

【主题】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背景】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 去创造。情境的创设,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及时的将学生不经意间产生出的“奇思妙想”、 生发出的创新火花, 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恰当地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探索去获取知识,让他们乐于探究。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课堂在情境中有机拓展、学生情感在情境中成功体验,是非常有意义的。

课堂教学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开始, 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 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 问题背景、学习条件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始学习新知识,并在情境中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最终在情境中把所学的知识带入到生活这个大课堂中。 整节课做到始终以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围绕这根“主线”展开学习。

在教学《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这节课,设计思路如下:

【事篇和结果】

1.创设动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本课开始,通过播放两种不同环境下的南安风貌,教师恰当地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本课主题。并结合当今的德育教育,从小对学生渗透爱国家、爱环境的理想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让学生从现在开始就懂得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美化自己的学校、美化周围的环境,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并明确今天的任务:用手中的画笔植树造林 美化环境

2.创设问题情境,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怎样画一棵树、一朵花、一棵小草,所以创设问题情境: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画出一片树林,比一比在5分钟时间内谁画得最多。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画图,不同程度的同学完成的数量不同,并请成功的同学分别讲一讲自己的思路,并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方法,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这几种思路都有不足之处,有的不能保存、有的会很复杂,由此提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问题从学生中来,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得出可以使用重复命令来画出树林,使得程序简化。

3.创设图片情境,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由于重复命令比较简单,所以通过在课件里展示学习记录卡,然后请同学自己学习,并用学到的知识来画出一片树林,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有的同学会很快学会使用,于是请这些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重复命令的使用方法,在使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提示使学生明

确在画图时应该重点注意什么?哪些是容易忽略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学生提出的注意事项比老师提示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学会使用重复命令,也可以帮助个别在自学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4.创设任务情境,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在基本掌握了重复命令之后,请同学继续美化环境,并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三个不同层次的任务:1、没有完成树林的同学继续完成你的作品。2、用你学到的知识,另选一个地点画10朵鲜花或用你学到的知识,另选一个地点画上几株小草。3、在树林中分别画上一些小草和鲜花。能力强的同学在树林中再画上鲜花和小草,一般的同学只要掌握基本的重复命令就可以了。这样在教学中能够注意照顾到全班同学,使得不同程度的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之后再次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并请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这样也给同学们一个启发,以后在学习中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

【评析与启示】

一、评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无论学生原有的学习动机是什么,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强烈的认识需要,并由此产生驱动思维过程的认知动机。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模式。

本节课,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成功的,是符合学生实际的。通过设计一系列不同层次的任务,较好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完成了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等

方面的培养。

本节课突出的特色有以下几点:

1. 结合当今的德育教育,从小对学生渗透爱国家、爱环境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让学生从现在开始就懂得爱护花草树木,植树造林美化自己的学校、美化周围的环境,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并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用学生手中的画笔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2.在程序教学中力求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主导,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鼓励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和想法,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掌握编程操作方法,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还通过自己的实践懂得了从小要爱护和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

二、 启示

情境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情境,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营造学习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在民主、平等、

宽松的教学氛围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仅可以使记忆力增强,而且能活跃思维, 发挥潜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适当的教学情境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所设计的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所以必须要把握好学生们的心态。只有很好地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奋点, 并根据教学内容对其心理进行有效激发和控制,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情境的作用。

3.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通过情境的创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信息技术对于他们的生活能起到什么作用,让他们在这个情境中,收获一份成功。为此,在设计情境时充分考虑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实际情况,让每个学生都应该体验到成功。而且,教学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始终,让他们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并在自主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深层次的需要,并通过情境教学来生成问题。真正做到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