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对策思考
摘 要: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落实和“五个重庆”的提出,城镇与农村经济差距日趋加剧,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是当下各区县政府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继续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加大农村学校“普九”欠债清理;重视师资培训力度;建立长效教育机制;确保农村孩子与城市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平等、优质教育;健全贫困学生助学制度;才能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科学、统筹发展。 关键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均衡发展 农村教育 研究 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进步、民族兴旺的助推器;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的粘合剂;是促进人类文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五个重庆”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人才资源的加速中心聚集化,使得城乡经济差距日趋加大。真正实现全民走上共同致富道路、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缩小城乡差距。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呢?着眼于长远利益,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无疑是缩小城乡差距的起始之步。实现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心是城乡帮扶发展,重点是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并肩发展,促进人才的整体稳步推进。教育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物质、文化、精神的谐调发展。
一、整体认识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1.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中心经济和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结合体,城市和乡村构成了完整的社会。构建经济全面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一枝独秀不是春,农民素质不提高,和谐社会难以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农村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2.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是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精神文明发展之间联系的核心,是教育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之处。 教育资源合理、科学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对高效、科学利用教育资源及国民经济结构整体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3.教育资源配置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农村办学条件。 二、客观认识地区教育发展。 (一)义务教育概况。 近年来,受人们意识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激增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投入严重不足、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效益低、校际之间办学差距扩大等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学校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效益低。我国长期实行“城市优先”的教育发展战略在发展“龙头示范教育”上彰显了时代色彩。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城市优先”也表现出了它的时代局限性:农村学校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并且农村学校数量多、布局分散、生源不均、资源利用率不高是目前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以边远乡镇最为突出,我市很多县,除镇中心校外,很多行政村都设有村小。且普遍存在校小、班少、学额不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足的问题。这些村校大部分平均每班只有十余名学生。虽然解决了学生就近入学问题,但因规模太小,条件太差,不仅投入高成本不划算,而且师资、设施、管理等内部结构难以优化,师资严重过剩或师资良莠不齐,教学设备、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和改善,投入浪费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尚且只能低水平维持。
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矛盾日益突出。随着城镇经济的腾飞,人口低地势、高效率的区域流动性加大,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激增,生源向城镇流动的速度加快,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矛盾加剧。一方面,离城市较近的农村乡镇中心小学平均每班学生达六、七十人,最大的班级学生80人左右,远远超过了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40人班额标准。进而增加资源的利用,降低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离城市较远的农村乡村中心小学亦有学生人数急剧下降的趋势,造成师资浪费、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从而严重制约了教学及学校健康发展。 三是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上个世纪90年代,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广泛动员,掀起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热潮。为实现“普九”目标,重庆市2001年开始,各县、乡镇举债建设了大量的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保证了 “普九”目标的顺利实现,使适龄儿童依法享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但是,因为“普九”负债过多,一直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根据当时的政策,政府对“普九”债务的偿还基本上做出了安排,即通过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等方式逐步还清。实施“两基”过程中的学校建设负债,凡属政府行为的,经核实后纳入政府的消赤减债整体规划,实行债务主体转移和剥离,由各地政府负责逐年消除,并要求农村中小学不得举债建设。但由于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行,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从而导致“普九”负债的偿还失去保障。加之各级财力薄弱,政府无力为学校建设还债,县市名义上将债务由学校剥离到了政府,实际上绝大多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数债务仍由学校背着,本息不断增加,成为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债权人只找学校,致使包工头锁门事件屡屡发生,学校债务纠纷不断。
四是失辍学现象有待于进一步控制,贫困地区巩固成果的任务艰巨。随着义务教育及“两基”基本完成,学年初小学的辍学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但初中辍学现象不容乐观,特别是山区乡镇中学辍学的现象有所反弹,乡镇初中三年累计流失的学生儿童尤为严重。流失原因:一是因家庭贫困缺少劳动力、家庭成员长期生病、家庭经济困难;二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滋生蔓延,认为读书无用、毕业后没有门路找不到工作,家长让子女辍学;三是因学校管理、教育与农村生产生活脱节、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厌学而辍学;四是因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上学交通不便、伙食条件跟不上,有的学生年龄太小要人陪读等困难而辍学。 五是农村师资队伍流失与短缺并存,教学科研能力低下。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工资待遇相差几倍差距,是造成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强出弱进”的重要原因。现阶段仍存在着优秀教师不愿到农村任教的现象,同时农村学校流出的大多是中高级职称的教学骨干,流进的是较少的新就业的毕业生。“强出弱进”的结果是,增加了农村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难度。教师队伍分布存在着地区、城乡分布、学科分布不合理现象;有的学校课程开设不全,部分学校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师短缺的同时,存在着县镇以上的学校超编,边远农村学校、小科类专业教师配置不合理现象。从农村学校教师的构成看。
(二)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整体上来说,农村地区经济基础差,社会发展缓慢,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低,农村成人教育十分薄弱,虽然县市职业教育在近几年不断加强。但是,不可否认,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当前许多地区的农民扫盲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临时找些识字的人来上课走过场。乡、村农技员并不能真正指导农民生产,各级地方政府对农村成人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总体来讲,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陈旧。对于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作用的认识限于传统的观念之中,不能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农民的需要准确定位,未能在农村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测评估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实验。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仍然走着过去的老路子,使农村成人教育的处境越来越困难。 2、政府重视不够。各级地方政府普遍存在重现普通教育轻视成人教育、尤其是轻视农村成人教育的倾向。认为搞好普通教育是国家的责任,而成人教育则是个人的事情,政府没有能力也没有责任来管理和支持。对于农村成人教育来说,认为农民没有必要进行教育,农民一辈子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能够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出门不要搭错车,分清男女厕所就行了。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非常狭隘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不断进步,对农民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农民也需要不断地学习来适应生产和生活的变化。其实,终身学习对于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各个角落的人来说都是非常现实的,社会变化的进程不断地加快,人不能迅速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就会变得越来越被动。对于农村地区各级政府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劳动者素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和终身教育的巨大意义,从而对农村成人教育给予应有的重视。 3、职教学生留不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落实,发达地区、城市的经济不断腾飞,就业条件及就业环境不断优化。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放弃了条件恶劣的农村,到发达地区、城市发展。同时,将农村主力军---青壮年也引出到发达地区、城市,使得原本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愈加低水平。
三、城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均衡发展思路与对策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把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战略,并作为农村扶贫和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必须确立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积极推进“两基”攻坚、巩固义务教育成果、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全面提升农村教学质量为重点,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1、继续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从市级和县级两个层面上继续坚持以农村教育为重点,确保新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得到实施;继续落实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县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管理责任,健全贫困学生助学制度。通过各级部门支持和农村地区的自身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普九”负债、公用经费不足、基本建设配套不到位的问题,改变学校布局长远规划不到位、资金不能形成合力的缺陷。坚持学校布局规划先行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上级统筹规划的力度,在确保科学论证、决策到位的前提下,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益。前几十年,农村地区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建设上,使农村青少年、儿童有学上。今后,在继续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巩固“普九”成果和提高教育质量上。以区域推进为重点,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利用率,加快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实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巩固农村“普九”成果,把控制辍学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地区要把控制辍学工作提高到依法行政,提高人口素质的高度来认识。在抓好农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确立适龄儿童百分之百要接受并完成九年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目前97%的低标准管理的模式,建立层层控制中小学辍学的工作责任制,县级领导负责到乡,乡级领导负责到村,村级领导负责到户。校长负责学校,教师负责到学生。教育行政部门要选点建立学龄儿童入学情况的动态监测点。乡镇和学校要建立辍学学生的档案,并及时向县乡政府报告学生辍学的情况。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与受教育的情况,从投入机制上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辍学的问题。县级教育部门要做好返校学生留得住、学得好的返校巩固工作,民政、扶贫部门要做好贫困学生家庭的救助等扶持工作。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 3、适应农村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从文化课和技能培训两个层面来增强农村孩子学习进取的精神,将农村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实力群体。农村地区完成“普九”之后,初中毕业文化的劳动力规模增长显着,接收了义务教育回家务农,能否与同村没有文化的劳动力有所取别,主要体现在掌握职业教育的劳动技能上。在人口较多的乡镇重点办好一所初中阶段渗透职业课程教学的试点学校,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业生产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建议采取区域联合的形式,加大对农村地区县及县以下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贫困学生就读的资助制度。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到了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中,争取中央支持,在农村地区的少数贫困县市,实行免费职业教育。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西部教育发展的最优先的地位,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进一步明确农村教师培养方向和定位的问题,师范院校培养学生要紧扣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特色教学的主题,明确实践环节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调整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
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待遇,由各级财政出资为偏远的学校修建教师生活周转房,让农村教师安居乐业。 完善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的对口支援和定期交流制度,并作为评聘职称、评选先进的考核指标。组织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轮岗任教,采取挂职锻炼、任职交流等措施,培养和培训各类农村学校的管理干部。 在提供专项培训、培养经费的基础上,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抓好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鼓励农村中小学教师一专多能,成为“通才”型教师,同时创造条件吸引优秀青年进入农村教师队伍。 实施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教育工程,采用灵活的培养模式,为师范类学生和在职教师进修提供内容丰富的学习菜单。 5、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新机制。制定农村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办学的拨款标准,编制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中小学校舍维修、公用经费保障的投资计划。增设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维护、运转和购置的专项经费;为确保义务教育的资源在区域内实现均衡配置。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