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自尊水平与择业取向的相关研究

2024-09-02 来源:一二三四网
大学生自尊水平与择业取向的相关研究

陈敏;郑诚德

【摘 要】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CLS-R and self-made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 shows that students with higher self-esteem level tend to choose the jobs which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ir self-development and possess better material guarantee. The ones who get higher mark in the aspect of self-acceptance tend to gather information and plan career, while the ones who get higher mark in the aspect of self-competenc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areer design and hold a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 practice. The ones who tend to consider self-development make sufficient preparation than the ones who consider the social need and material guarantee.%通过采用自尊二维度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准备与择业取向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具备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特性的职业,二维自尊中自我悦纳因子得分高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上更倾向于资讯收集和职业规划,而自我能力感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则比较重视职业规划,且对实践活动持更积极的态度。在择业取向上倾向考虑自我发展因素的大学生,比在择业取向上考虑社会需求、物质保障因素的大学生做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期刊名称】《闽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2)004 【总页数】4页(P134-137)

【关键词】大学生;自尊;择业取向;相关

【作 者】陈敏;郑诚德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4

“认识你自己”,这刻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金顶上的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对自我的探寻。自我是整个人格的核心,“自尊”作为自我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备受关注。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作出的并通常持有的评价,包括自我能力和自我悦纳,表达了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自我发展的旅途中,大学阶段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自尊特点,对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正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对《就业促进法(草案)》向人大常委会作说明时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和安国之策。”而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经过大学的学习后即将面临的就是大学生涯里终极关心的现实问题——择业就业。在人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乃至整个人生中,择业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职业的选择是人生价值定位的过程,每一个人对职业的选择都受其择业取向的直接支配。 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们承载社会的高期望,因此,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让他们的自我发展和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国内目前对自尊、择业取向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还未出现通过对个体发展至关重要的自尊和个体职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择业取向相关联的研究,这也正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本研究立足大学生这个群体,旨在

通过了解大学生的“自尊”与择业取向的关系,来分析、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特点,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大学生自我成长、成功就业提供帮助和参考,使学校就业指导在学生的择业过程中更具针对性、更有效果,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随机抽取了闽江学院11个系的45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最后回收434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19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84人,女生235人,涉及工科、经济管理类、人文科学、理工类等多个学科门类,既有城市学生,又有农村学生,既有独生子女,又有非独生子女。

1.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Tafarodi和Swann编制的自我悦纳和自我能力感量表(2001年修订版)对自尊进行测量。同时采用自编《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问卷》来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准备和择业取向,问卷共包含43个问题,其中就业准备问卷包含25个问题,调查内容涉及职业规划、资讯收集、工作经验和实践态度等方面;择业取向问卷共包含18个问题,调查内容涉及自我发展、物质保障、社会需求等方面。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蔡华俭对二维自尊量表进行了修订。研究显示,该量表的中英文样本的测试数据比较一致,中文版的心理测量学特征也比较理想。在我国大学生样本中量表的自我能力感、自我悦纳两维度重测信度为0.84和0.80,同质性信度为0.86和0.84;[验证性因素分析揭示了二维的量表结构(x2/df=6.69,CFI=0.91,NNFI=0.90,NFI=0.90,RMSEA=0.07)];SLCS-R 与SES、SCL-90相关系数分别为0.70 和 -0.31(P <0.01)。

自编的《大学生择业取向调查问卷》中,就业准备问卷中,所有项目的一致性系数为0.79,各个因子的克隆巴赫王系数分别为:资讯收集0.69,职业规划0.48,工作经验 0.61,实践态度0.75,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择业取向问卷总体的内在一致性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6,三个因子的内在一致性克隆巴赫α系数

分别为自我发展0.74,物质保障0.72,社会需求0.76。因此,问卷总体和各个因子均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

2.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大学生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等基本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准备、择业取向以及自尊的某些维度。因此,在试图考察大学生自尊的两个维度与其在就业准备、择业取向各个因子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时,就需要排除这些因素在其中可能起到的间接影响,为此采用了偏相关分析方法,在控制了大学生性别、年级、家庭经济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之后,探查大学生自尊的自我悦纳和自我能力感两个维度与其择业取向的三个因子、就业准备的四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我悦纳因子与择业取向的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与就业准备的资讯收集和职业规划存在显著偏相关,与就业准备中的实践态度的偏相关呈边缘显著。这表明:自我悦纳因子得分较高者在择业取向上更倾向于选择具备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特性的职业,而在就业准备上会更倾向于资讯收集和职业规划。 自我能力感因子与择业取向中的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与就业准备中的职业规划和实践态度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偏相关。这表明:自我能力感因子得分较高者在择业取向上更可能选择具备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特性的职业,在就业准备上比较重视职业规划,对实践经历持更积极的态度。

基于同样的考虑,我们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在控制性别、年级、家庭经济这三个因素的影响之后,对大学生择业取向的三个因子与其就业准备的四个因子之间做偏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表明,择业取向中的自我发展因子与就业准备中的四个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偏相关,物质保障因子与就业准备的实践态度存在显著偏相关,社会需求因子与就业准备中的资讯收集、工作经验存在显著偏相关。

1.自尊与择业取向以及就业准备的关系。控制性别、年级、家庭经济这三个因素,从自尊两个维度与择业取向的三个因子、就业准备的四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自我悦纳因子与自我发展、物质保障、咨询收集和职业规划等因子呈显著相关,这表明在自我悦纳因子上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在择业取向上更倾向于选择具备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特性的职业,在就业准备上会更倾向于资讯收集和职业规划。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自我能力感因子与自我发展、物质保障、职业规划和实践态度等因子显著相关,自我能力感因子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在择业取向上更倾向于选择具备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特性的职业,在就业准备上更重视职业规划,对工作经验持更积极的态度。

因此,自尊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就越倾向于选择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取向的职业,在就业准备方面,自我悦纳水平高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更注重资讯收集和职业规划,而自我能力感高的大学生则更注重职业规划和工作经验。

我们知道,自我悦纳指个体作为一个社会客体对自己的总体社会价值的感觉,是接纳自己与否的情感判断,很明显,这种判断离不开社会标准,是基于他人对个体价值的评价,来自于他人和社会对个人的赞同或接受,是个体对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客体的总体感受,可以看作是自尊“外在”的维度;自我能力感指个体作为社会客体对自己的效能、能力或控制力的总体的感觉,来自对个人周围环境的成功应对以及对大、小目标的实现。自我能力感取决于个体的努力和努力所带来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可以看作是自尊“内在”的维度。

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大学生自尊发展进行了很多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自尊呈不断增长趋势;但自尊发展的性别特点是一个存在争论的问题,大多数研究表明,自尊在总体上没有性别差异,在个别因素上差异显著。如:《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师范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自尊在大学生总

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本研究的结论是比较一致的。但随着年级增加,大学生自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与本研究中大四年级的自尊中自我悦纳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结论不尽相同。至于自尊的年级发展规律,研究者还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尊水平显示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大学是自我发展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是走向自我成熟的阶段。本研究中调查的结果表明:自尊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就越倾向于选择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取向的职业,在就业准备中,自我悦纳水平高的大学生更注重资讯收集和职业规划,而自我能力感高的大学生则更注重职业规划和工作经验。

应该说,自我发展是人精神生活的需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而物质保障是人物质生活的需求,二者的结合是比较理想的职业取向。自尊水平高的学生在择业取向上趋向这样的一个选择是科学明智的。社会需求的取向中更多的是外在的因素,如工作是否稳定、能否符合父母的期望。这也说明高自尊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非常有信心,对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因此在择业取向上才更倾向于选择与自身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取向。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对自身与职业是否匹配的了解都要比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充分的多。所以,在就业准备的时候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相对都更注重职业规划。在职业规划的实施中增加自我能力,在职业规划实现后提升自我悦纳,从而达到自尊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自我悦纳水平高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更倾向就业信息的收集,而自我能力感高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中则更倾向工作经验。在某种意义上说,自我悦纳是自尊的“外在”维度,而自我能力是自尊的“内在”维度。从这个方面看两个维度在就业准备中的不同倾向也就不难理解了。自我悦纳得分高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上也偏向于外界信息的收集工作,而自我能力高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上则偏向于与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工作经验。

2.就业准备与择业取向的关系。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控制性别、年级、家庭经济这三个因素,从择业取向三个因子与就业准备四个因子之间的相关可以看出:自我发展的择业取向与就业准备的四个因子都显著相关。这说明在职业选择中有自我发展取向的人,比其他取向的人做更充分的就业准备。择业取向为自我发展取向的人,更关注于职业是否能给自身发展带来空间和机会,是否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抱负,那么只有他们成功找到这样的职位才有可能实现人职匹配和自我发展。既然他们更关注于自身发展,自然会对关注就业信息,做好职业规划,重视并参与实践活动,做好一切的就业准备为自身发展做好铺垫。

【相关文献】

[1]蔡建红:《大学生自尊结构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4期。

[2]蔡溢、许明智、谌红献:《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第5期。

[3]陈建文、王滔:《二维自尊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效度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年第8期。

[4]顾海根:《师范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第2期。 [5]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第2期。

[6]李佳敏:《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研究:以J大学为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7]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10期。 [8](美)乔纳森·布朗:《自我》,陈浩莺等译,彭凯平审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9]任颉:《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杭州: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10]魏运华:《自尊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Day R.,Allen T.D..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eer motivation and self-efficacy with protégé career succes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p.72 -91. [12]Shimizu M.,Pelham B.W..The Unconscious cost of good fortune:Implicit and explicit self-esteem,positive life events,and health.Health Psychology,2004,p.101 -105.

[13]Taforadi R.W.,Swann W.B..Two-dimensional self- esteem:theory and measurement.Personality and Indiviedual Differences.2001,p.653 -6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