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现问题

2021-06-24 来源:一二三四网

  发现问题  

  一、教学内容分析

  《发现问题》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发现问题”是设计的前提,在此前所学的《设计的一般方法》已有接触,属于设计的第一阶段。本小节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对《发现问题》作进一步深入地论述,通过对“问题的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系统阐述,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1、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只关注书本知识,很少关注自己身边的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对他们似乎并不重要。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并不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是缺乏问题意识。

  2、有的学生虽然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但由于没有技术设计的意识,缺乏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因此对问题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系统地分析问题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重点)

  2、能力目标

  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难点)

  3、情感目标

  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增强问题意识,养成关注生活、勤思考于的习惯。

  四、教学策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拓展视野、扩充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2、补充一些生活中发现问题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有所启发,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收集辅助教学的相关案例资料,设计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科学方面的问题,有社会方面的问题,有生活方面的问题,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等等。现在请大家列举几个问题,并指出所举例子属于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举例,老师点评。

  (二)新课(全程课件辅助教学)

  1、问题的来源

  问题的种类

  问题的种类

  例子

  备注

  科学问题

  冥王星为什么不是太阳系行星?

  社会问题

  矿难为什么屡屡发生?

  技术问题

  怎样使电热水器更安全?

  我们探索的问题

  ……

  ……

  问题的来源

  【论述】第三种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发明家的潜质,具有挑战性,利于技术的进步。

  2、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问题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并不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罗丹句改造)。发现问题是技术设计的前提,发现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发明一种产品更重要。

  【案例分析】

  阅读p78《电话的发明》,贝尔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从何而来?

  答案:贝尔针对的是如何让声音通过电传输的问题。是贝尔自主发现并研究解决的问题。

  【论述】面对技术世界,有的人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有的人却“视而不见”,这不仅是问题意识的强弱所致,也牵涉到是否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那么,发现问题有什么途径与方法呢?

  (1)观察日常生活

  【案例分析】1——屁股挨冻这么办?

  【案例分析】3——蒸锅中的碟子拿不出来怎么办?

  【案例分析】4—剩余食物的软包装代口敞开怎么办?

  图1解决的问题:马桶刷通常用痰盂盛,既占地方又不利于地面卫生清洁。

  图2解决了不宜钉钩的光滑墙面安装挂钩的问题。

  图3解决了拖把的放置问题。

  【案例分析】6、再考考你:以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左图问题:防盗网装于内,玻璃坏了难于修补。

  解决方案:防盗网装于外,或防盗网设计成纵向条状。

  右图问题:桶盖抓手下大上小,容易打滑。

  解决方案:桶盖抓手设计成上下一样的,或大小变化不大。

  【马上行动】(p79 )

  ①病人躺着用直吸管吸取杯中饮料,如果管子弯折,就喝不到饮料;

  ②人们在喂婴儿食物的时候不知道冷热,会烫着孩子;

  ③在使用折叠剃须刀时很不安全,常常刮破皮肤;

  你知道这些问题的发现引发了哪些设计和发明吗?

  提出两个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探讨】善于在观察生活中发现问题者具备哪方面素质?

  ①关注生活,有较强的问题意识。

  ②具有对问题价值判断的敏感性。

  ③勤于思考,善于联想,具有解决问题的愿望。

  (例证:林恒韬发明充气雨衣)

  (2)收集和分析信息

  文献法

  询问法

  集体询问、家庭询问、电话询问、个别询问。

  【案例分析】老师就“购买数码相机应考虑哪些要素?”这一问题通过百度“知道”询问,获得详细资料。

  问卷法

  【交流活动】

  1、你在研究性学习中有否接触过问卷调查?有何得失?问卷有哪些类型?问卷设计要注意什么?

  2、p81马上行动:分析表中数据,得出问卷结论。

  (3)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

  【案例分析】1阅读p82案例,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答案:这个案例说明了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往往会触发灵感,发现新问题,进而产生新发明。

  【案例分析】2——北京顺义新大桥垮塌

  xx年12月,北京顺义新建的钢索斜拉桥在试验中垮塌,好在桥离河床低,又置枯水期,仅有三人负伤。该桥设计承重量100吨,试验时由10辆装载沙子的车驶往桥上,总载重约60吨,可见其实际可承载重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如不经试验而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思考】技术试验对发现问题有什么重要作用?

  【案例分析】3——榆桩(混凝土)堆塑隆干法

  盆景树木的干型必须是头大尾小、收尖渐变,圆实而无塌陷。但野挖所得桩常有“窄头”、“窄腰”、“扁身”和凹洞现象。如果能通过隆干克服这些毛病,往往能使一些看似“无用”之材变为上乘之材,这将大大扩展树桩的选材面。榆桩堆塑隆干法,是老师在盆景研究中受榆树皮愈合力强,野桩常见“皮包石”现象的启发而发明的。

  【思考】你认为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还有哪些?

  自然遇到问题

  例1:盆景爱好者自制山水盆景盆,用何工具材料?怎样保证椭圆(类椭圆)形状的对称工整?

  例2:盖房子如何最大限度保证邻居房子的地基不沉陷?

  他人求助的问题

  例:家庭蹲便厕怎样改造成蹲坐两便厕?

  问题的来源:家庭的主客共用厕所一般都是蹲便厕,主人老了,需要坐着如厕,但又要保持原来蹲便的功能,于是就产生如何将蹲便厕改造成蹲坐两便厕的问题。有人就这一问题求教于老师,并提出要求:原厕不做大的改造,尽量少花钱;坐便装置不用时必须尽量少占空间,用时必须能迅速到位,且定位准确。

  联想产生问题

  例1:鲁班由手被草的叶缘划破这一现象产生联想,进而发明了锯子。

  例2:既然凸透镜能聚集太阳光来点火,那么冰不是也能取火?

  例3:山采的榆树桩常有“树包石”的现象(见右图),既然榆树皮的愈合能力强,是否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隆干?这就是“堆塑隆干法”的发明思路。

  (三)小结

  如何主动发现问题

  敏锐观察,发现问题(观察日常生活)

  主动出击,寻找问题(收集分析信息)

  研究试验,产生问题(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

  (四)作业

  1、p82马上行动:请就钢笔的使用情况设计一份询问提纲,通过对同学的询问,发现问题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2、在使用笔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你有何设计设想?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因在课前对课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运用课件教学取得较大的成功。“问题的种类”与“问题的来源”分别采用表格和图示的方法来论述,学生一目了然,提高了教学效率。课件中增加了许多生活中典型案例的分析,扩充了教学容量,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使学生切实认识到“问题无处不在”和发现问题的意义。在身边的“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技术创新)的例子比较难找,而“榆桩(混凝土)堆塑隆干法”却是个很好的范例,由于是老师的研究成果,更能引起关注,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补充“联想产生问题”利于启发学生开拓“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里将鲁班发明锯作为“联想产生问题”案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