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8-02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17年10期下教育 EDUCATIONOVERSEAS DIGEST浅谈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冯青玉(河北省石家庄市八一小学,河北石家庄 050081)摘要: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质疑,尝试自悟,放飞想象,强化发散思维,赏识求异思维,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结合阅读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思维;自主;个性化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17)20-0057-02传统教学理念遵循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课堂由教师进行主导,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讲义进行枯燥的讲述。由教师的个人阅读收获以及阅读思维引导课堂的教授动向。学生统一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完全没有自我的新鲜阅读思维。伴随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获取知识已不再是文本学习.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的最终目标。学习者由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到主动获取知识,对于学生阅读的教学指导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阅读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站在作者角度去剖析阅读作品的精髓所在,而新型的阅读能力培养教学则将重点放在学生角度,要求学生从自我阅读角度出发,提出自己对于阅读作品的独到见解,避免条条框框的约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此时,教师仅作为指导点拨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而学生进行自我掌控,真正意义上激发其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本质在于对书面文字信息内在含义的解读。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注重结果,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阅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使其在真正意义上掌握阅读理解的思维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断章取义,理解失准;望文生义,理解欠深刻;以点概面,缺乏整体理解性;生搬硬套,缺失灵活。小学生处于学校教学的初期,思维较活跃,受到的条条框框约束较少,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因此教学中应主抓阅读学习,培养创新思维能力。1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思维意识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作者简介:冯青玉(1984—),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学与思是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会思、善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修改思维品质的。“学生的阅读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建立在感知语言基础上,涉及兴趣、意志以及情感等多方面因素。阅读思维过程是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整合,是对上下文的比较关联,是对抽象内涵的实体概括,是判断以及推理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兴趣、意志以及情感等因素对于创新阅读思维的影响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阅读学习浓厚的兴趣以及自觉持久的热情,是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性阅读思维的前提条件。当学生有自主的阅读意志,有积极的阅读兴趣以及热情的阅读情感,其对于阅读的态度则不再止步于敷衍。2 培养阅读习惯,奠定思维基础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思维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来自于年龄、智力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在于学生阅读思维的习惯。抓到书是认真地读,还是走马观花,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效果,如果对文本内容还没有弄清楚,那么,他思维的结果又怎么可能令人满意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三思而后行”等都是阅读习惯的范例。我们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抓到书能坐得下来、静得下来、读得下来、思得下来。3 精心设疑,促进思维发展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问题回答中,学生可以发散思维,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美国学者史蒂文斯曾系统性研究课堂教学问题,发现课堂教学时间的80%都用于问题的问答,其指出提问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所在。总览我们的日常教学海外文摘572017年10期下OVERSEAS DIGEST活动,其均以问题提出为起点,最终目的均为解决问题。强化提问艺术的研究,可以为解决问题做好良好的奠定基础。思维训练的关键在于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在思维训练中,教师应将课文重难点、文章中心句甚至特殊标点符合等作为思维诱发点,去指导学生思考。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的提出,设计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锻炼其思维开阔性,敏捷性。良好诱发性的问题设计,可以开拓学生的问题解答思维,避免常规生硬的解答,易于激发奇思妙想,给阅读活动打上个性化的烙印,催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问题设计具有两个特点:3.1 问题设计具有可思考性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不可盲目进行,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特点以及理解思维特点。根据学生各方面特点进行针对性问题制定,问题利于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善于思考,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思考。例如,三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思考,不应设计“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文章主要讲的人物是孙中山吗”诸如此类的假思维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无需思维,即可获取答案,偏离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旨。3.2 问题设计具有提示性在阅读思维能力培养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思路提示问题,在问题引导下,让学生明确自己思维方向。例如在《冬天不要砍树》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这篇文章的写作,作者只是想表达冬天不要砍树这个字面含义吗?他是否还想让我们明白什么深层意义呢?”又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文,教师可设计问题:“关系存在利弊双面性,人类与海洋之间存在哪些利弊关系呢?”以上的问题设计均对学生的阅读思考存在提示性,在不固定学生思维方向的前提下,为学生的阅读思维加以正确提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又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师预想的轨道上发展与提高。4 扎实训练,提升思维能力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和深化知识、提高智能的一种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措施。阅读教学使用的文本仅仅是教学所使用的工具,仅靠阅读教学的文本培养思维的能力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及时地开展阅读训练,以期巩固提高。4.1 同类型练习迁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或通过独立思考运用一定的阅读理解的方法,理解了文本,此时学生的心理是喜悦的,但对文本理解的方法还需要通过练习进行强化巩固,我们可以趁着学生在感到成功的喜悦的时候适时地利用同类型的阅读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既是对学生之前阅读理解的一种检阅,又是对学生掌58海外文摘握阅读方法的强化巩固。4.2 读写结合巩固提高了解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顺利地阅读相关的文本,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让学生进行同类型阅读迁移的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文本,让学生学习例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通过读写结合的方法巩固提高。通过读写结合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就掌握了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的方法。5 鼓励质疑,拓展思维空间古人云:“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质疑的时间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一条省时、省力的捷径。质疑是学生进行主动思维的形式之一,苏格拉底曾经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的思想诞生。”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问题意识,可辅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内在驱使下进行思考。在解决问题的思维驱动下,小学生就会积极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潜移默化地养成好问、多问、好思、深思的创新思维品质,有利于小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可促使小学生去寻求真理,探索奥秘。有利于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促使小学生求同存异,善于发现,善于表达,善于创新。问题是思维的主要诱因,精心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但是,在老师问题的指引下诱发的思维总是被动的思维,我们不仅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思维,更需要学生能够自主思维。让学生发问是使学生自主思维的有效途径。学生主动发问必定会建立在熟读文本、深层把握文本内涵的基础上,问题更是在充分思维的过程中提出的,提出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熟读文本、充分思维的过程。学生主动发问之后,得到的答案信息应该是多方面的,发问的同学就会在多种信息面前进行思维,以选择自己感到满意的答案,学生选择信息答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对信息加工、整合的处理过程,学生对信息加工、整合的处理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应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置疑,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在问题中得到提高。参考文献[1]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小学语文教学,2014,(10):11-15.[2]江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教师,2015,(13).[3]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27).[4]郑三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J].吉林教育,2010,(02):79..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