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矿山地质环境概述
以下将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三方面叙述。 1、水文地质
矿区内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少,蒸发量大。主要降水量集中在6-8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5%。矿区西侧100m处有季节性河流通过,冬季干涸,翌年3-4月份有冰雪融水,丰水期在6-8月份。由于该河流河床水平远低于矿区最低位置且距离相对较远,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不构成影响。
矿区地形东高西低,最高点为2409m,最低点为2385m。相对高差仅为24m。地形起伏较缓,为中海拔山前冲积地貌。
矿区粘土矿体为冲洪积型矿体,矿体产于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
al+pl
),粘土层呈水平层状产出。
矿区内粘土层地表出露东西长135m-150m,平均长约为140m,南北宽度70m-120m,平均宽度约为90m,平均厚度大于10m。
矿区内大气降水为主要的地下水补给来源,补给条件差。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区内第四系腐植土为区内弱含水层,下伏冲洪积粘土层为隔水层,虽然腐植土覆盖面积较大,
但因厚度小,故第四系孔隙水少;当大气降水时腐植土内可含少量水,短时间内向大气蒸发。
矿区内矿层直接顶板为浮土,直接出露地表。孔隙水不发育,本矿区为露采矿故影响不大。依据核查后建议的最低开采深度为2388m,高于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2385m),区内总体地形东高西低,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弱,未来沿2388m段高由西向东南推进,不会形成凹陷地形,大气降水可直接排出,故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从开采形成的纵断面上观察,采后形成的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
2、工程地质
矿点内岩组主要为第四系冲积粘土,呈松散状,可塑性较好,物理力学性质差,矿区开采目前采掘最大断面高约8m,形成的小陡坎非常稳定。
矿区内采前、采后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层岩性单一,地质构造不发育;岩体以松散状为主,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但采掘高度小,开采采用机械设备阶梯式挖掘。不易发生矿山工程地质问题。
3、环境地质
采矿权范围及附近地区历年来未出现过烈度较强的地震,亦无活动断裂发现。
矿点四周为山区,矿区范围内灌木覆盖面积不大,无经
济林木。矿石物质组分主要为粘土,化学成分稳定,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开采矿床对地下水、地表水引起的污染影响小,对人体危害小。
采矿权范围200m内无农田及居民,采矿权范围附近分布有混凝土拌合站,但矿山生产采用机械挖掘不会给企业生产及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
矿体开采范围位于洪水位以上,对采矿及安全生产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矿山开采深度控制合理,没有形成凹陷。
地质灾害现状:矿山范围内目前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矿山未来开采造成的影响:最明显的影响是原有的地貌形态被破坏,对周围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矿山土地资源调查概述
***********位于***********道帏藏族乡三木仓村南约300m,离***********城约23km,隶属道帏藏族乡管辖。矿区面积约0.0143km。属于小型粘土矿矿山。整个矿区出露的地层简单,植被稀疏,土壤层较薄,开采前属于无人开发的耕地的土地资源。
第二节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是在资料收集和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评估区内地质环境影响作用,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
2
状影响几方面进行评估。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中附录表E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表3-1)中四项内容逐一评估。
表3-1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影响程度分级 地质灾害规模矿床充水主要含对原生的地占用破坏大,发生的可水层结构破坏,形地貌景观基本农田 能性大 产生导水通道 影响和破坏占用破坏耕地大于2地质灾害 含水层 地形地貌景观 水土环境 影响到城市、矿井正常涌水量程度大 3严重 乡镇、重要行大于14300 m/d 对各类自然2hm 政村、重要交区域地下水水位保护区、人文占用破坏通干线、重要下降 景观、风景旅林地或耕工程设施及各矿区周围主要含游区、城市周地大于类保护区安全 水层(带)水位围、主要交通4hm 造成或可能造大幅下降,或呈干线两侧可占用破坏成直接经济损疏干状态,地表视范围内地耕地或未2失大于500万水体漏失严重 元 形地貌景观开发利用土地大于20hm 2不同含水层(组)影响严重 受威胁人数大串通水质恶化影于100人 响集中水源地供水,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困难 地质灾害规模中等,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影响到村庄、居民聚居区、较严重 一般交通线和较重要工程设施安全 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 受威胁人数10—100人 矿井正常涌水量对原生的地3000—14300 形地貌景观m/d 3占用破坏耕地小于等于2hm 占用破坏林地或耕地22影响和破坏矿区及周围主要程度较大 含水层(带)水对各类自然位下降幅度较保护区、人文大,地下水呈半景观、风景旅疏干状态 游区、城市周2—4hm 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2矿区及周围地表围、主要交通水体漏失较严重 干线两侧可影响矿区及周围视范围内地部分生产生活供形地貌景观水 影响较重 10-20hm 地质灾害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小 影响到分散性居民、一般性较轻 小规模建筑及设施 造成或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小于100万元 受威胁人数小于10人 矿井正常涌水量小于3000 m/d 矿区及周围主要含水层水位下降幅度小 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 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供水 3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小 对各类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城市周围、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范围内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 占用破坏林地或耕地小于等于2hm 占用破坏荒山或未开发利用土地小于等10hm 22于注: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原则,只要有一项要素符合某一级别,就定为该级别。 (一)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 1、评估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结合本工程建设的特点,评估对象为海东州***********,评估范围为矿区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的范围。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本次矿山地质环境野外调查结果,矿山内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较少。综合确定本次矿山评估范围以采矿权范围向外扩30m,矿区面积为0.0143km,采矿权范围向外扩30m后面积为0.0324km;综合确定评估区面积:0.0324km,为整个矿区影响范围。周围有其他已开采小部分区域不在此次评估范围之内。 2、评估级别
(1)评估区重要程度的确定
通过调查,评估区除矿山生产人员外基本无居民居住,矿区内有一条简易道路进出,矿区无自然保护区和旅游景点,矿区属重要水源地,破坏土地类型为耕地。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B中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表3-2),确定评估区重要程度属一般区。
表3-2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
一般区 1、居民居住分散,1、分布有500人以1、分布有200-500居民集中居住区上的居民集中居住人的居民集中居人口在200人以区; 住区; 下; 2、分布有高速公2、分布有二级公路。一级公路、铁路,小型水利、电2、无重要交通要路、中型以上水利、力工程或其他较道或建筑设施; 电力工程或其他重重要建筑设施; 要建筑设施; 重要区 较重要区 2
2
2
3、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或重要旅游景区(点); 3、紧邻省级、县3、远离各级自然级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区及旅游景较重要旅游景区区(点); (点); 4、有较重要水源4、无较重要水源4、有重要水源地; 地; 地; 5、破坏林地、耕5、破坏耕地、园地。 5、破坏其他土地。 地。 注: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确定采取上一级别优先的原则,只要有一级符合者即为该级别。 (2)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的确定
该矿属露天开采,矿山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地形起伏变化不大,地貌类型单一,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良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少,危害较小。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中附录C.1(见表3-3),确定本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表3-3 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表
复杂 中等 简单 1、采场矿(层)体位1、采场矿层(体)1、采场矿(层)体于地下水位以下,采场局部位于地下水位位于地下水位以汇水面积大,采场进水以下,采场汇水面上,采场汇水面积边界条件复杂,与区域积较大,与区域含小,与区域含水层含水层或地表水联系水层或地表水联系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密切,地下水补给、径较密切,采场正常切,采场正常涌水流条件好,采场正常涌涌3水3量量小于3000m/d;3水量大于>14300m/d;3000-14300m/d;采采矿和疏干排水不采矿活动和疏干排水矿和疏干排水比较易导致矿区周围主容易导致区域主要含容易导致矿区周围要含水层的影响或水层破坏。 主要含水层影响或破坏。 破坏。 2、矿床围岩岩体结2、矿床围岩岩体结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构以薄到厚层状结构以巨厚层状-块以碎裂、散体结构为构为主,软弱结构状整体结构为主,主,软弱结构面、不良面、不良工程地质软弱结构面、不良工程地质层发育,存在层发育中等,存在工程地质层不发饱水软弱层或松散软饱水软弱岩层和含育,残坡积层、基弱岩层,含水砂层多,水砂层,残坡积层、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分布广,残坡积层、基基岩风化破碎带厚小于5m,稳固性较岩风化破碎带厚度大度5-10m,稳固性较好,采场边坡岩石于10m,稳固性差,边差,采场边坡岩石较完整到完整,土坡外倾软弱结构面或风化较破碎,边坡层薄,边坡基本不危岩发育,易导致边坡存在外倾软弱结构存在外倾软弱结构失稳。 面或危岩,局部可面或危岩,边坡较能产生边坡失稳。 稳定。 3、地质构造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全新世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带)或沟通地表水体,导水性强,对采场充水影响大。 4、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多,危害大。 5、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大,边坡不稳定易产生地质灾害。 3、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含水层(带)导水性较强,对采场充水影响较大。 3、地质构造较简单。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较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对采场充水影响小。 4、现状条件下矿山4、现状条件下,矿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型较多,危害较大。 类型少,危害小。 5、采场面积及采坑5、采场面积及采坑深度较大,边坡较深度小,边坡较稳不稳定,较易产生定,不易产生地质地质灾害。 灾害。 6、地貌单元类型多,6、地貌单元类型较6、地貌单元类型单微地貌形态复杂, 地多,微地貌形态较一,微地貌形态简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复杂, 地形起伏变单, 地形较平缓,自然排水, 地形坡度化中等,自然排水有利于自然排水, 一般大于35°,相对高条件一般, 地形坡地形坡度小于差大,高坡方向岩层倾度一般20-35°,相20°,相对高差较向与采坑斜坡多为同对高差较大,高坡小,高坡方向岩层向。 方向岩层倾向与采倾向与采坑斜坡多坑斜坡多为斜交。 为反向坡。 注:采取就上原则。前6条中只要有一条满足某一级别,应定为该级别。 (3)矿山开采规模的确定
本矿山设计建设规模为1万m/年,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中附录D.1(表3-4),确定本矿山开采规模为小型。
表3-4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矿种类别 粘土矿 年生产量(万吨/a) 大型 中型 小型 ≥10 10-5 <5 3
(4)评估工作级别的确定
通过对评估区的重要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的确定,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中附录表A(表3-5),确定本次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三级。
表3-5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复杂 中等 简单 评估区重要程度 矿山建设规模 大型 重要区 中型 小型 大型 较重要区 中型 小型 大型 一般区 中型 小型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二)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
1、地质灾害的现状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评估区矿山范围内目前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3-4的有关标准,确定地质灾害影响较轻。
矿区位于野马南山-化隆早古生代中晚期岩浆弧带三级构造单元,矿区及附近为第四系覆盖,未出露褶皱及断层,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矿区地形东高西低,最高点为2409m,最低点为2385m。相对高差仅为24m。地势宽阔平坦,区内环境地质条件较好,无滑坡、泥石流、崩塌及危害岩体等自然
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和存在。
(1)根据现场实地调查,矿山未发现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
(2)该区历史上未曾发生过泥石流,且评估区范围内高差为24m,地势平坦,多年降水量在260mm左右,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砖厂的废品主要有两种:废土坯和废品砖。其中,废土坯可以回收到粘土堆经闷泡后重新使用,废品砖则没有使用价值,可先临时堆放在砖窑东侧的废料临时堆放场,待堆积到一定数量后有序回填采坑。故现状条件下不存在泥石流地质灾害,泥石流地质灾害不发育。
(3)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据现场调查,矿山为露天开采,未发现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发育。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3-4的有关标准,现状评估认为,确定矿区现状地质灾害影响较轻。
综上所述,评估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不发育,依据“关于贯彻落实《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12015)有关要求的通知(青国土资[2016]94号)”中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表3-6)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12015)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表3-7),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
险性小。
表3-6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 灾情 危害程度 大 中等 小 死亡人数(人) ≥10 1-9 0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500 <500 0 受威胁人数(人) ≥100 1-99 0 可能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500 <500 0 险情 1.灾情:指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 2.险情:指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采用“受威胁人数”、“可能直接经济损失”指标评价。 3.危害程度采用“灾情”或“险情”指标评价。 表3-7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发 育 程 度 强 中等 弱 危险性大 危险性大 危险性中等 危险性大 危险性中等 危险性中等 危险性中等 危险性小 危险性小 危害程度 大 中等 小 评估区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2、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1)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预测分析
由于矿山为露天开采,规模较小,且不会形成地下采空
区,不会引发地面塌陷,滑坡地质灾害预测分析较小。
(2)采矿工业场地、废料场及矿山道路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a、采矿工业场地依原有地形进行了削高补低的平整,切坡高度小于3.0m,且已建成,预测评估引发潜在不稳定边坡失稳致灾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预测采矿工业场地可能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为较轻。
b、废料场依原有地形堆放废料,主要来自矿山基建和采矿伴生,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回采率达98%,即废料量极少,废料场边坡引发潜在不稳定边坡失稳致灾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预测废料场边坡可能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为较轻。
c、由于本矿山高差较小,地势平坦开阔,矿山道路修建时,切坡工程和填方工程较少。预测评估引发潜在不稳定边坡失稳致灾的可能性较小,危害性小,危险性小。预测矿山道路两侧边坡可能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为较轻。
(3)依据《开发利用方案》,矿区采用山坡露天开采。开采过程中将形成倾角30°,单个台阶高度1m的潜在不稳定斜坡,最终开采深度为2m,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12015)中表11不稳定斜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表3-8),预测不稳定斜坡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
小,预测评估危险性小。
表3-8 不稳定斜坡危险性预测评估分级表 岩土体类型 坡高/m <10 大陆流水堆积、风积 10-20 >20 <10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 成岩程度较差的泥岩 10-15 >15 发育程度 弱 中等 强 弱 中等 强 危害程度 小 中等 大 小 中等 大 危险性等级 小 中等 大 小 中等 大 (三)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
1、含水层现状影响评估 (1)含水层结构破坏
矿区矿岩因结构致密而富水性差,矿石中的节理、裂隙及第四系含水层富水性弱,矿体延深不大,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第四系松散岩类中无地下水存在,处于疏干状态。因此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破坏极小。 (2)对矿区附近水源的影响
矿区附近无水源供水工程,现状矿山建设对含水层结构也不产生破坏,因此,对矿区附近水源不产生影响。
(3)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采矿活动不产生疏干水,只有少量的生活废水排放,所以,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轻。
根据《编制规范》附录E、表E“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现状矿业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程度较轻。
2、含水层影响预测评估
矿床露天开采,最低标高2388m,故在矿山开采时不会影响周边含水层地下水位下降。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中附录E,预测评估矿业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较轻。
(四)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人文景观)破坏现状分析预测
1、地形地貌景观现状影响评估
矿区内及附近无各类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风景旅游区,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主要为采矿工业场地、废料堆放场、矿山道路及其它区域。 (1)目前地面采空区
矿区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现状地面采空区面积约5000m,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采矿工业场地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
2
(2)采矿工业场地
现状条件下,采矿工业场地占地小,地面破坏程度低,且布置在地形平缓地方,有利于平整。其中采矿工业场地的建筑过程对原有矿址地貌的自然结构及原生地形地貌景观有较大影响。但由于原始地貌较为平坦,建设过程中不牵涉到大规模炸山、找平,切坡等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采矿工业场地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3)生活辅助设施
生活辅助设施占地约280m,面积小且砖瓦混结构,对地表破坏程度较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采矿工业场地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4)废料堆放场
砖厂的废品主要有两种:废土坯和废品砖。其中,废土坯可以回收到粘土堆经闷泡后重新使用,废品砖则没有使用价值,可先临时堆放在砖窑东侧的废料临时堆放场,待堆积到一定数量后有序回填、平整路坑,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
2
范》附录E,废料堆放场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为“较轻”。 (5)矿山道路
根据《***********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为方便采矿及运输而修建的道路,由于矿区地势平坦开阔,修建道路不会造成太大的景观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 (6)评估区内其它区域
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其它区域未进行任何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较轻”。
2、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预测评估
预测矿山未来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的单元主要为预测预测地面采空区、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废料堆放场和矿山道路、其他区域,各单元预测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评估如下: (1)预测地面采空区
由于矿区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预测地面采空区面积14300m,开采规模小开采后地面平坦,但是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大,预测地面采空区的形成对地形地貌景观程度较严重。 (2)采矿工业场地
现状条件下,采矿工业场地占地小,对地表破坏程度较
2
小,布置在地形平缓地方,有利于平整。其中采矿工业场地的建筑过程对原有矿址地貌的自然结构及原生地形地貌景观有较大影响。但由于原始地貌较为平坦,建设过程中不牵涉到大规模炸山、找平,切坡等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采矿工业场地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轻”。 (3)生活辅助设施
该砖厂已修建有砖混结构的办公室、职工宿舍、食堂、配电室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总共约280㎡,其中工业建筑20m,民用建筑260m对地表破坏程度较小。预测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的存在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
(4)废料堆放场
砖厂的废品主要有两种:废土坯和废品砖。其中,废土坯可以回收到粘土堆经闷泡后重新使用,废品砖则没有使用价值,可先临时堆放在砖窑东侧的废料堆放场,待堆积到一定数量后有序回填采坑。该区域对原生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小,对地形地貌景观程度为较轻。 (5)矿山道路
砖厂主要道路宽7m,支线宽5m,长度约267m,坡度为1~1.5%,局部坡度8%。矿山道路为线性工程,路面采用碎
2
2,
石路面,建设材料全部为矿山基建期产生的废石,道路的建设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景观。但由于道路的宽度仅7m,长度较短,对周围的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小。预测矿山道路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 (6)评估区其他区域
预测条件下,评估区内其它区域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程度为较轻。
以上单元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预测评估见表3-9。
表 3-9 地形地貌景观影响预测评估表
破坏土地面积(m) 2对地形地特征 貌景观影响程度 露天开采,采空区面积破坏地貌较重 场地内规模小,建较严重 评估单元 预测地面采空区 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 废料场 14300 3826 筑全部为简易砖混结构,破坏程度低 较轻 390 废料场占地小,堆积少 线性工程,路面为较轻 矿山道路 1869 碎石,路宽7m,支线宽5m,长度约267较轻 m 评估区内其它区域 合计 12015 32400 无采矿活动 / 较轻 / (五)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
研究采矿活动对矿区水土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预测主要是需要识别及预测采矿活动对矿区水环境(包括地面水与地下水)与土壤环境的破坏程度。一般情况下,矿山开采活动中可能会造成地面水、地下水环境与土壤重金属污染。 对于本项目所涉及粘土矿,由于矿山主要矿体在含水层水位以上,涌水量很小。因此采矿活动中产生的水量极少,只有少量生活污水就地排放,再加上矿区没有地面径流或湖泊,因此采矿活动不会对矿区水环境造成污染。采矿生产作业产生的废水及生活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直接外排。由于排量小,加之项目远离地表水,蒸发量极大,故废水、污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不会对当地水环境产生影响。 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矿区水土环境的重要隐患。由于矿石及废石的采出、堆放,矿石表面附着的伴生重金属,如少量的的 Pb、 Zn、 Cu、 Cd 等重金属元素有可能随着雨水形成的淋滤液而进入土壤,从而造成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
根据粘土矿本身特点,该粘土矿生产能力1万t/a,属于小
型矿,砖厂的废品主要有两种:废土坯和废品砖。其中,废土坯可以回收到粘土堆经闷泡后重新使用,废品砖则没有使用价值,可先临时堆放在砖窑东侧的废料临时堆放场,待堆积到一定数量后有序回填采坑。每年采出废石量及矿石量少,加之***********属于大陆荒漠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地面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年降水量260mm左右,年蒸发量大于2200mm),因此废石及矿石堆放不会因为足量雨水浇淋而产生过多淋滤液进入土壤。
综上所述,矿区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区内没有地表水分布,也没有泉水出露,据区域水文地质勘查资抖,矿区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深,没有饮用水供水源地,矿山开采没有大量污水、废水排放,没有抽汲地下水,粘土等矿物中不含有害有毒物质。
矿区为露天开采,开采终了后,采场挖地面积0.0143km2,土地类型为耕地,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E,预测评估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较轻。
综上,矿区水土环境污染十分轻微。
第三节 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
(一)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建设初期,由于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厂房、废料堆放场的建设、矿石道路的修建都将破坏原有的地形地
貌,同时对土地造成占用破坏。
生产期间,粘土矿挖掘对土地造成挖损破坏,生产后的废料放在设置的废料堆放场。同时随着采矿的进行,地面采空区逐渐扩大,也会造成土地破坏。土地损毁的环节与时序如下图3-1。
图3-1 矿山土地损毁环节与时序
采矿工业场地及 生活辅助设施:3826m矿山道路:1869m废料场:390m 破坏类型:挖损 22 2 采(二)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
1、矿山开采前土地资源利用状况 评估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
2、矿山开采各单元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
道帏粘土矿在建设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废料堆放场和矿山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过程中破坏土地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进行土地资源影响现状评估。
(1)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
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面积共3826m,占用土地资源类型为耕地,破坏面积小于10k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2
2
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2)废料堆放场
废料堆放场总面积约390m,占用土地资源类型为耕地,破坏面积小于10k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3)矿山道路
矿山道路面积1869m,占用土地资源类型为耕地,破坏面积小于10k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标准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附录E,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严重”。 (4)评估区内其它区域
评估区内其它区域面积为12015m,现状条件下,其它区域未进行任何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较轻”。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区如表3-7所示: 表3-7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区说明表 分面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 含水层 地形地貌景观 土地资源 破坏方式 2
2
2
2
2
区 亚区名积名称 较称 (m地质灾害 2) 地面采143引发地面滑较较重 较轻 挖轻区 空区 00 坡地质灾害,轻 影响程度为较轻 损 采矿工业场地382及生活6 辅助区 废料堆场 引发泥石流390 地质灾,影响程度为较轻 矿区地势平矿山道186路 9 坦开阔,矿山道路边坡地,影响程度为较轻 矿区内的其它区域 合计 12015 32400 较轻 较严重 挖损 较轻 压占 不发育 较轻 较轻 较轻 压占 较轻 较轻 较轻 未进行采矿活动 - - - - 本矿山土地损毁类型主要为挖损和压占。压占损毁程度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挖损深度、挖损面积、挖损坡度及
挖损厚度。其损毁程度评价因子及等级标准如表3-10。结合挖损损毁等级表,得出本矿挖损损毁程度如表3-11。压占损毁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压占面积和堆积高度,结合压占物地表稳定,其损毁程度评价因子及等级标准如表3-12。结合压占损毁等级表,得出本矿压占损毁程度如表3-13。
表3-10 挖损损毁土地程度评价因子及等级标准表
评价等级 评价因子 权重 100 (轻度破坏) 挖损深度 0.35 地表变形 200 (中度破坏) 300 (重度破坏) <100cm 100-300cm >300cm 2挖损面积 0.15 <1000m 挖损坡度 0.35 <25° <20cm 1000-10000m 25-35° 20-50cm 2>10000m >35° >50cm 2土体剖面 挖损土层厚度 0.15 损毁程度分级:加权平均值<167,轻度损毁;>167,<234为中度损毁;>234为重度损毁 表3-11 损毁程度分析表
评价因子 露天采场 损毁单元 矿山道路 其他区域 挖损深度 地表变形 挖损面积 挖损坡度 土体剖面 挖损土层厚度 200cm 110cm <100cm 5000m2 1869m2 12015m2 45° <25° <25° >50cm 250 重度损毁 >50cm 180 中度损毁 <20cm 115 轻度损毁 加权平均得分 破坏程度 表3-12 压占土地损毁程度评价因素及等级标准表
评价等级 评价评价因权100轻度损200(中度损300(重度损因素 子 重 (毁) 毁) 毁) 222压占面0.<1km 1-10km >10km 积 2 地表变形 堆积高0.<3m 3-5m >5m 度 3 稳定地表稳0.很稳定 稳定 不稳定 性 定性 5 损毁程度分级:加权平均值<167为轻度损毁;≥167,<234为中度损毁;≥234为重度损毁 表3-13 压占土地损毁程度分析表
评价因素 地表变形 稳定性 加权损毁程压占面堆积高地表稳平均评价因子 积 度 定性 得分 度 废料堆场 评价等级 生活辅助区 工业场地 矿区道路 2<1km <3m 2<1km <3m 2<1km <3m 2<1km <3m 稳定 稳定 稳定 稳定 100 轻度 100 轻度 100 轻度 100 轻度 (三)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
1、预测单元及预测时段 (1)预测单元划分
根据矿产开采特点和开采时序,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和土地复垦方向,将矿区划分为若干预测单元。预测单元的划分,要遵循以下原则:
1)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现状相似原则; 2)工程破坏、占压土地方式一致性原则; 3)原始土地立地条件相似性原则; 4)复垦方向一致性原则;
5)便于复垦措施统筹安排,分区整体性原则。
根据以上原则,将矿区分为采矿场预测区(开采基底平台和开采边坡)、生产附属预测(加工场、堆料场和办公生活区等)、和废料堆场3个预测分区。
(2)预测时段
根据矿区区开采过程中破坏、占压土地资源的特点,将预测时段分为开采期和自然恢复期两个时段。
开采期:开采期由于矿山开采等活动的存在,形成开采矿渣、尾矿、人工固体堆积物、非稳定的开采边坡,不可避免地会破坏、占压土地,是破坏土地的高发期。因此,开采期是土地破坏预测的重点时段。
恢复期:恢复期不存在新的破坏和开挖,土地破坏仅是开采期破坏的土地通过各类水土流失形式的扩展,随着各项土地复垦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土地破坏将逐步得到扼制,矿区的土地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和改善,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根据矿区开采期和自然恢复期土地破坏的特点,确定本方案土地破坏预测时段为开采期3年,恢复期半年。本工程土地破坏预测期共计3.5年。预测时段及预测区域见表3-14。
表3-14 矿山预测时段及预测分区表
序号 1 2 3 4 预测时段(a) 预测分区 采矿场预测区 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区预测区 废料堆场预测区 矿山道路预测区 2、预测内容及方法 (1)预测内容
根据《土地复垦技术标准(试行)》的要求,结合本矿山的
开采期 3 3 3 3 恢复期 半年 半年 半年 半年 具体建设内容,土地破坏预测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土地破坏的方式; 2)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破坏土地的面积; 3)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破坏土地类型; 4)各预测时段和预测分区土地破坏程度。 (2)预测方法
加工区项目区地形简单,土地破坏类型单一,土地破坏预测采用定量统计和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叙述如下:
1)土地破坏方式预测方法:根据本工程特点,土地破坏方式表现多样性,除工程建设引起的挖损和压占两种显而易见的方式外,还有由于矿山开采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地破坏等,预测方法采用定性描述的方法进行。
2)破坏土地的面积预测方法:通过对各预测分区占地的分析和统计,结合土地破坏方式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进行。
3)破坏土地类型预测方法:根据《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对土地类型的分类,结合现场调查资料,确定由于加工区建设造成破坏的土地类型。
4)土地破坏程度预测方法:矿山开采对土地的破坏因用地目的地不同,破坏程度不同,例如采矿场、生产辅助区、废料堆场和矿山道路占地直接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向,土地破坏以后具有不可恢复性,对地面的扰动比较强烈。施工临时场地土地破坏方式主要由平整场地和地面建筑物临时压占为主,土地复垦难度较小,土地破坏程度相对比较小。
3、分区预测结果
根据矿山的后期建设方案,预测随着矿业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加剧土地破坏主要表现为开采挖损、废石废土堆积压占。对具体破坏情况预测如下:
(1)采矿场破坏土地预测
随着矿山的进一步开采,采矿场的开采面积将近一步扩大。根据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开采终了境界,矿山最终形成2392m、2394m、2396m、2398m和2400m共5个开采水平,底部为一个开采基底平台。
预测采矿场基底和开采边坡破坏土地总面积为14300m,其中往年采空区为5000m,二者占用地类为耕地。
2
2
矿山开采结束后,采矿场形成一个底部平坦的开采平台和周边较为陡峭的开采坡面。两种类型差别较大。底部开采平台形成一个多边形。地面标高在10m左右,地势较为平坦;四周均形成开采台阶,台阶按照高度2m、坡面角45°、两个安全平台一个清扫平台的要素进行设置。安全平台宽2m,清扫平台宽3m。终了的边坡东侧较低,西北侧最高、南侧次之。
(2)工业场地和生活辅助区占地土地预测
根据矿山的总平面布置,设计在矿区附近设立的生产附属区(加工区及产成品堆放区)。按开采设计方案要求,生产使用的加工区及堆场等均建设在已形成的平台内,预测破坏总面积3546m(此面积已占用)。
(3)废料堆场占地土地预测
废料场占地面积预测主要是先预测出矿山后期余土的排放量后,在选择适当的场地来满足堆放的要求。预测破坏总面积390m(此部分面积已占用)。
(4)矿山道路
根据矿山的总平面布置,在矿区西北边的矿山道路长约267m,面积约1869m。预测破坏面积1869m(此部分面积已破坏)。
根据对矿区已破坏土地情况的分析,该矿区拟破坏土地总面积为18236m。详见表3-15。
表3-15 拟破坏土地情况汇总表
2
2
2
2
2
序号 名称 面积(公顷) 原地类 破坏方式 1 采矿区 耕地 0.93(往年挖损 2 工业场地及生活耕地 压占 0.3546 辅助区 3 废料堆场 耕地 压占 0.039 4 矿山道路 合计 2
0.1869 耕地 挖损 1.8236 矿山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终了后,预测地面采空区面积14300m,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废料堆放场、矿山道路共挖损和压占土地面积18236m。共计损毁土地18236m,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中附录E,破坏耕地总量在10km之内,预测评估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较轻。
第四节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
1、分区原则
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危害性,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参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要求,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
2、分区方法
根据上述分区原则,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采用定性分析-半定量法,参照《矿山地质环境
2
2
2
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附录F),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重点防治区(A)、次重点防治区(B)和一般防治区(C)三个区(附图06)。见表3-16。
表3-1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表 现状评估 严重 较严重 较轻 预测评估 严重 重点区 重点区 重点区 较严重 重点区 次重点区 次重点区 较轻 重点区 次重点区 一般区 注: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原则进行分区 3、分区评述
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依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范》中附录表F,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结果不一致的采取就上分区原则,将该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见表3-17。 表3-17 化县道帏砖瓦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表
现预测评估 严重 较严重 采空区(重点防治区) 较严重 较轻 矿山道较轻 路(次重点防治区) 较轻 废料堆放场、采矿工业场地及生 活辅助设施及矿区内的其它区域(一般防治区) (1)重点防治区(A)
重点防治区为预测地面采空区,面积为14300m。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为较重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重点防治区。
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①预测引发地面滑坡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②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测评估为较轻;③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严重;④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轻度。
防治措施:①开采初期对预测地面采空区四周设置网围栏和警示牌,起到防护和警示的作用;②对形成的地面塌陷
2
坑和地裂缝进行回填、平整、覆土、植被复绿措施,③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进行地质灾害监测。
(2)次重点防治区(B) 矿山道路一般防治区(B)
矿山道路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为较轻区、预测评估为较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一般防治区。矿山道路面积为1869m。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①预测道路两侧边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②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测评估为较轻;③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严重;④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①生产期间对存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区域进行清除危岩体,②并对现状、预测存在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区进行地质灾害监测。
(3)一般防治区(C)
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一般防治区(C1) 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为较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一般防治区。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面积为3826m。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①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现状和预测评估为较轻;②影响地形地貌景观,现状和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轻;③损毁土地资源:现状和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
2
2
较轻。
防治措施:矿山开采结束后,对场地内厂房拆除、场地平整、覆土和植被复绿措施。
废料场一般防治区(C2)
废料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预测评估为较轻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为次重点防治区。废料场面积为390m。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①预测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②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测评估为较轻;③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轻;④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①矿山服务期满后,对该场地进行平整、覆土和植被复绿措施,②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进行地质灾害监测。
其它区域(C3)
其面积为12015m。该区域未进行采矿活动,地质灾害不发育,对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防治措施为: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随意堆放废弃物,减少车辆碾压,使该区域地貌与植被免受破坏。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见表3-18。
2
2
表3-18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分区说明表
分区名称 亚区名称 2面积(m) 境问题 现状及预测矿山地质环防治措施 ①预测引发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影响程度①开采初期对预测地面采空区四周设置网重点防治区 预测地面采空区 143014300 0 为较轻;②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围栏和警示牌,起到防护和警示的作用;预测评估为较轻;③影响地形地貌景观,②对形成的地面塌陷坑和地裂缝进行回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严重;④损毁土地填、平整、覆土、植被复绿措施,③对存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轻度。 在地质灾害隐患的进行地质灾害监测 ①预测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①排满后废料场和回填地面采空区后进行次重点防矿山道治区 路 较轻;②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平整、覆土和植被复绿措施,②对存在地1869 1869 测评估为较轻;③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质灾害隐患的进行地质灾害监测。 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严重;④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3826 辅助设施 一般防治区 16231 ①破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现状和预矿山开采结束后,对场地内厂房拆除、场测评估为较轻;②影响地形地貌景观,现地平整、覆土和植被复绿措施。 状和预测评估影响程度为较轻;③损毁土地资源:现状和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预测道路两侧边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矿区内一部分位于预测地面采空区范围之内,可能引发地①生产期间对存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面塌陷地质灾害,影响程度为较轻;②破及隐患的区域进行清除危岩体,②并对现坏含水层结构,其影响程度预测评估为较状、预测存在的地质灾害及隐患区进行地轻;③影响地形地貌景观,预测评估影响质灾害监测。 程度为较轻;④损毁土地资源:预测评价影响程度为较轻。 废料场 390 评估区的其它地区 12015 该区域地质灾害不发育,对含水层、地形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随意堆放废弃物,减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较轻。 少车辆碾压,使该区域地貌与植被免受破坏。 (二)土地复垦区与土地复垦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标准TD/T1031.1-2011的规定,土地复垦区与复垦责任区的范围应该根据土地损毁的分析与预测结果合理确定。其中,复垦区是指生产建设项目损毁土地及永久建设性用地构成的区域,包括已损毁区域及拟损毁区域。本项目中已损毁区域与拟损毁区域列表3-19如下:
表3-19 矿山土地已损毁及拟损毁区域 区域 采矿工业场地及生活辅助设施 已损毁或压占 废料场 矿山道路 地面采空区 拟损毁 共计 地面采空区 面积(m2土地利用类型 ) 3826 390 1869 5000 9300 耕地 20385m 2由于矿山周围没有居民点,矿山关闭后,矿山道路没有必要保留,也应该复垦还原为耕地,因此实际复垦的面积应该等于已损毁或压占面积与未来开采活动中拟损毁面积之和。综上,实际复垦面积应为20385m,复垦率为100%,由损毁责任人青海海东循化道帏砖瓦厂负责。
2
(三)土地类型与权属
依据青海省***********提供的道帏粘土矿矿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确定本项目所涉及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均为耕地,为道帏藏族乡三木仓村人民委员会所有,现使用权归道帏砖瓦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