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路基工点共计160个,路基正线长27.01km,占线路全长的10.90%。其
中,路堤长10.044km,路堑长16.966km。其中正线路基14.121km;站场及联络线
路基12.889km,详见表6.2。
路基工点类型主要有:边坡防护路基、特殊岩土路基(软土及松软土路基、人工(杂)填土路基)、不良地质路基(包括岩溶、危岩、落石路基、地下水发育路堑、顺层路堑)、侵限路基(房屋、道路、沟渠)、高路堤、陡坡路基、深路堑、切坡路基。工点分布情况见表6.1。
表6.1路基工点分布情况表 序 号 1 2 3 4 5 工点类型 高路堤 深路堑 岩溶路基 陡坡路基 顺层路堑 长度(m) 4638.8 11980.6 13347.1 3182.3 7192.4 主要措施 路堤挡墙、填料控制、土工格栅 挡墙、桩板墙、锚索桩板墙 岩溶注浆、岩溶桩板结构 桩基承台挡墙、桩板结构、刚架桩 桩板墙、预应力锚索 2 工程数量
路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见表6.2。
表6.2 路基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其中 项 目 路基长度 区间路基 站场路基 单 位 km km km 10m 4310m 4310m 4310m 4310m 4310m 4310m 4310m 4310m 4310m 4310m 4310m 4310m 4310m 2m 43设计数量 27.01 14.121 区间路基土石方 站场路基土石方 绿色防护 土方 挖方 石方 AB组填料 填方 级配碎石 过渡段A组填料 过渡段级配碎石 过渡段混凝土 土方 挖方 石方 AB组填料 填方 级配碎石 过渡段A组填料 过渡段级配碎石 过渡段混凝土 边坡绿化 (客土)撒草籽 备注 含站场、联12.889 络线路基 191.745 319.575 51.48 11.37 0.42 28.86 7.19 372.140 620.233 319.583 79.896 2.1 144.3 35.95 227715 序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坡面防护 项 目 灌木 三维生态袋 岩质边坡 截水骨架护坡 C25混凝土 C25 护坡基础 脚墙 混凝土 土工格栅加筋(抗拉强度≮30KN/m) 被动拦石网 主动防护网 双向搅拌桩 旋喷桩 CFG桩 钻孔灌注桩(1.0m) 混凝土挡墙 护壁 桩身 框架锚索 框架锚杆 预应力锚索 (预应力) 锚杆 桩身(桩径0.5m) 桩身(桩径0.5m) 桩身(桩径0.5m) 桩身(桩径1.0m) C35混凝土 C15钢筋混凝土 (厚0.2m) C35钢筋混凝土 孔数 φ130mm钻孔 延米 孔数 φ110mm钻孔 延米 单 位 株 2m 2m 3m m m 2m 2m 根 延米 根 延米 根 延米 根 延米 3m m m 孔 m 孔 m 3323设计数量 1817747 27684 286711 86528 16008 614377 47685 44752 0 0 368 1808 53986 442074 434 11497 85263 102200 174589 11048 218348 20789 216402 复合地基加固 桩-网(筏)结构 桩板结构 挡土墙 抗滑桩 备注 3 施工方法
路基土石方工程采机械施工,潜孔钻钻眼爆破、挖掘机(装载机)开挖装土、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摊铺机)摊铺整平、压路机碾压。
根据要求路基填筑均需要采用连续压实控制技术。高陡顺层路基、陡坡高填路基及怀化南站既有无碴轨道拓宽路基等工点采用路基自动化沉降监测系统对边坡及线路稳定状态进行动态监控。
路基土石方工程应本着合理调配,综合利用,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则,合理组织施工。路基填方严格按照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分层填筑,基床底层须按设计要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在级配碎石拌和站按照现场试验确定的最佳级配拌和后,运至工地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要求填筑。级配碎石的的粒径、级配、材料性能及压实标准应符合《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要求。路基工程尽可能提前完成填筑,留有充分的预沉降时间。
⑴路堤 ①基床下路堤
开工前应对路基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核查,高度小于基床厚度的低路堤,应严格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路基填筑施工前应对地基和原地面处理结果进行验收,其质量必须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填筑前,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及结构形式均具代表性的地段或部位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的压实机械、不同填料的施工方法及工艺参数(最佳的机械配套组合和施工组织;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压路机械走行速度、碾压方式及碾压遍数;改良土外掺料掺入比等)试验长度不宜小于100m,填料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严格选用,并符合设计要求。
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路堤应沿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整平,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质量,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填土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最佳含水量,严格按试验的参数进行施工,并使用试验获取的振动压路机组合设备进行压实。不同性质的填料应分别填筑,每一水平层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顺序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
对于设计有堆载预压的段落应优先安排路基填筑的施工,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堆载预压的施工。预压材料、堆载宽度、坡度、预压荷载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堆载时应边堆土边摊平,顶面应平整,要严格控制加载速率,保证有各级荷载下地基的稳定性。并及时进行沉降观测。当堆载预压时间达设计要求后,应要根据观测资料和工后推算结果,报批后确定卸载时间。
②基床底层
基床底层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艺流程组织施工,按横断面全宽水平分层填筑压实,采用碎石类和砾石类填料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5cm;采用砂类土或改良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基床底层选择的填料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基床底层填筑前应根据所选的机械及计划使用的填料种类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实验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施工中需检查核对填料的实际使用情况,当实际使用填料发生变化时,应另取样进行土工试验确定。
③基床表层
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的备料工作。拌合场内不同粒径的碎石应分类堆放,级配碎石应采用拌合站场拌法生产。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
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应小于100m;基床表层填筑前应检查基床底层几何尺寸,核对压实标准。
基床表层的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的工艺流程组织施工;路基基床表层横断面全宽填筑并压实,区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5cm。级配碎石的摊铺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每层的摊铺厚度应根据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严格控制。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表面不能出现局部表面不平整、粗细集料窝和集料带现象。横向结构物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范围内应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
④高路堤
路堤边坡高大于10m时,无砟轨道路基基床应选用优质填料填筑,基床底层以下采用 A、B组碎石类填料填筑,同时采用冲击碾压技术或重型机械加强碾压。强夯处理范围和夯点布置、实际处理有效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路基连续压实控制
①路基填筑地段均要采用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路基连续压实严格按《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Q/CR 9210-2015)相关要求实施,质量验收同时执行《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和《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
②连续压实控制系统由加载设备、检测设备和压实信息管理系统等组成,如图6.1连续压实控制系统框图所示。
图6.1 连续压实控制系统框图
其中加载设备采用振动压路机。检测设备应由振动传感器、信号调理(放大、滤
波)、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数据记录、显示装置和系统控制软件等部分组成。
③连续压实控制按照“设备检查、相关校验、过程控制、质量检测”四阶段进行。 ④设备检查:加载和检测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符合相关规定方可使用。 ⑤相关校验:主要目的是确定连续压实控制指标与常规质量验收指标之间相关系数、确定相关关系和目标振动压实值等。试验应结合常规填筑工艺试验进行,填筑工艺试验应满足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可将试验段碾压成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密实状态,分别在三种密实状态内进行连续检测和常规质量验收指标检测,每种压实状态区内的检测数量不小于6组,将两种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当相关系数r≥0.7时,确定相关系数和连续压实控制的目标值。试验段的填料、含水量及填层厚度等应与后续施工段的参数相同,试验段采用与施工段相同的振动压路机及振动压实工艺参数。施工段的施工环境情况发生变化时,相关校验工作要重新进行。
⑥填筑碾压过程控制:连续压实检测与控制应同步进行,应根据振动碾压过程中检测取得的压实质量信息,按照压实程度、压实均匀性和压实稳定性的判定和控制准则进行实时的压实质量监控。填筑碾压过程控制工艺流程见图6.2。
⑦连续压实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在碾压完成后对整个碾压面进行的连续检测。
核查施工段和检测设备符合规定要求确定施工段长与宽设定目标振动压实值施工段按照现行标准进行碾压作业振动碾压过程中进行连续量测与压实质量控制压实程度压实均匀性压实稳定性通过率控制0.80均值线控制数据变化率控制满足要求是施工段碾压作业与过程控制结束否采用多种措施满足控制要求填筑碾压全过程控制相关信息整理存档可依据碾压面的压实状态和压实程度分布状况,确定压实质量的薄弱区域,以便于在压实最薄弱区进行常规质量验收。
图6.2 填筑碾压过程控制工艺流程图
(3)过渡段路基
过渡段主要包括桥路过渡段、涵路过渡段、堤堑过渡段、半填半挖过渡段、隧路过渡段及短路基过渡段等。过渡段主要是解决线路纵向相临结构体之间不同刚度、不同沉降的平顺过渡问题。过渡段路基一般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局部掺有3%~5%水泥(以设计为准),采用集中拌和生产。
过渡段是线路不均匀沉降控制的关键部位,应优先做好施工安排。过渡段与砼结构物连接时,桥台、涵洞应先行施作,确保过渡段与相邻路基及桥台锥体同步填筑、同步填筑施工。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应分层填筑压实,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
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横向结构物过渡段两侧应对称填筑,过渡段邻近结构物处应采用小型碾压机械施工,不得损坏桥台及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过渡段沉降观测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并符合相关规定。
(4)路堑
路堑开挖应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进行土石方调配。较平缓地段上的短浅路堑,采用不分层的全断面开挖方式;当路堑中心高度大于5m时,采用分层顺坡开挖或纵向台阶法开挖。
路堑开挖前,首先核对地质资料,并对坡顶、坡面的危石、裂缝、不利结构面等其它不稳定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做好堑顶截、排水设施。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排水系统顺接。对影响边坡稳定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及时采取措施引排,并在路堑的表面设置排水坡,以利排水。
路堑开挖遵循分级开挖、分级防护的原则,自上而下顺序进行,边开挖边整形,严禁掏底开挖。设有预加固桩的工点应先施工桩,再开挖桩顶标高以下的路堑边坡。开挖过程中应重视坡面及基底渗、逸水处理。路堑开挖后的边坡不得长时间暴露,应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处理。
①土质及软质岩路堑
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对路基基床厚度内地层进行地基条件的核查与检测,基床范围内不得夹有比贯入阻力小于1.5Mpa或基本承载力小于0.18Mpa的地层。否则应进行改良、换填或加固处理,并与侧沟同步施工。
②硬质岩石路堑
应根据岩性、产状、边坡高度等,采用光面爆破、预裂爆破与深孔爆破相结合的施工方法,施工中应认真进行爆破设计,严格控制药量,爆破后应达到边坡和堑顶山体稳定,基床和边坡平顺、不破碎、不松动,边坡凹凸不平处用混凝土或浆砌片石补齐。对岩石的走向、倾斜不利于边坡稳定及施工安全的地段,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并采取减弱施工振动的措施。在设有支挡结构的地段,应采取短开挖或马口开挖,并设临时支护措施。
路堑基床施工开挖至路堑堑底后,鉴别核对岩石,然后按照设计断面测量放线,
开挖修正。对于非可溶岩地段,基床表层及以下不换填,采用C25混凝土找平凹凸不平处;对于可溶岩地段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超挖0.2m,换填C25混凝土,同时采用C25混凝土嵌补凹坑、溶沟溶槽及溶蚀裂隙等,并对基床以下不换填部分岩溶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③膨胀土路堑
施工尽量避开雨季,需在雨季施工时,设有支挡和防护结构的边坡及时安排施工,随挖随砌筑,及时封闭边坡。
膨胀土路堑基床换填紧随开挖进行,当前后工序衔接有困难时,暂留0.5m厚度的保护层,换填时一并开挖。
膨胀土路堑施工开挖面始终保持不小于4%的排水坡,防止积水,对黏性较大,含水量较高的黏性土,适当凉干后再行开挖。
④深路堑高边坡(土层及软质岩挖方边坡高度大于15m;硬质岩挖方边坡高度大于25m)
深路堑高边坡施工前,详细复查深路堑高边坡地段的工程地质资料及路堑边坡,搜集了解土石界线、工程等级、岩层风化厚度及破碎程度、岩土工程特征;根据详细了解的工程地质情况、工程量的大小和工期配备适当数量的机械设备和劳动力。
深路堑高边坡开挖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时按“分层开挖、防护紧跟、加强观测”的原则进行施工。若顶部有主、被动防护网等设施时应先施工防护网,再进行下一步的开挖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若边坡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资料不符,特别是地质条件变差时,需及时提出变更设计意见,批准后实施。
边坡高度大于15m的软弱松散岩质路堑,岩层风化破碎、节理发育时,应根据边坡地质条件,结合机械化施工的特点,边开挖、边支护,设计有预加固措施时应先加固后开挖。
根据设计要求对重点高边坡路堑工点进行边坡位移监测,以策安全。
⑤营业线施工及可能影响营业线行车安全地段路堑施工,必须严格执行营业线安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⑷不良地质、特殊岩土路基
在不良地质、特殊岩土路基地段施工前,应加强现场地质核对工作,必要时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确保工程处理措施合理有效。
①岩溶路基
路基岩溶洞穴采用注浆、清除回填、桩板结构等处理方案。
岩溶路堤地段,按设计要求根据路基稳定性综合分析评价情况,对影响路基稳定的段落主要采用岩溶注浆进行加固处理;对局部岩溶极发育的易塌陷区采用桩板结构进行处理。对路基基底影响范围内的岩溶竖井、岩溶漏斗等岩溶形态采用混凝土、片石混凝土回填或采用跨越结构进行处理。
岩溶路堑地段,按相关文件及设计要求,在施工开挖成型后采用地质调查、综合物探与钻探、钎探等多种方法对揭示岩溶及堑底隐伏岩溶进行工后岩溶探查,详细查明溶隙、溶沟、溶槽及溶洞等的形态特征、分布特征、充填特征以及地下水发育情况等,并进行路基稳定性综合分析评价。对影响路基稳定的岩溶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处理:对于揭示的岩溶,一般在铲除洞穴表面溶蚀部分、清除洞穴中的松软充填物后采用混凝土回填、浆砌片石支顶处理或进行注浆处理;对于堑底隐伏岩溶,一般采用开挖竖井回填、支顶或进行注浆处理。
岩溶路基注浆处理应贯彻“先探后灌,探灌结合”的原则,先选取部分钻孔(一般为总数的20%~30%)作为先导勘察孔,详细探明岩溶发育及分布情况、地下水的发育情况等,以确定合理的岩溶地基处理相关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岩溶注浆处理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物探、注水试验结合钻探抽芯等方法对注浆加固效果进行检查。
岩溶地段路基施工,应先做好引排岩溶水、地面水设施,防止地表水集中下渗;对堑顶或基底附近出现的岩溶水、上升泉水,应加强引排水处理,不得任意堵塞其出口。
②危岩落石
对难以绕避的零星危岩落石工点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清危、支顶、裂缝灌浆、长锚杆、锚索、拦石墙、主动网及被动网等综合加固处理措施,必要时增设明洞或棚洞,以确保施工、运营安全。
③软土及软弱地基路堤
软弱层厚小于3m时,按设计要求采用挖除换填粗粒土填料,或强夯置换碎石桩加固;
软弱层厚大于3m时,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采用强夯置换碎石、CFG桩、旋喷桩进行加固;
当处理范围内夹较厚卵砾石层或杂填块石等硬层或桩底基岩面陡倾等情况,可采用钻孔灌注混凝土桩进行地基加固。
④顺层路堑
路堑边坡高度小于极限高度时,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一般路堑边坡加固防护措施,边坡坡度较非顺层路堑放缓一级;
堑坡高度大于极限高度、具备刷方条件时,根据设计要求设置边坡平台、顺层面刷坡分级防护;
堑坡高度大于极限高度且不具备刷方条件时,根据设计要求选用抗滑挡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桩板墙、边坡框架锚杆(索)、预应力锚索等支挡结构加固防护。
⑤采空区路基
对于局部无法绕避的较小规模洞穴及采空区,按设计要求根据其形态、分布、发育、充填情况,按以下措施进行施工处理:
当路基下部的洞穴埋深较浅、顶板较薄时,采用清爆法,将洞顶板爆破或挖竖井后进行回填混凝土处理;
当路基下部的洞穴较大时,采用各种类型的桩跨越或采用支柱支撑、锚杆及回填等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采空区路基施工不得任意引排地下水。 ⑥浸水路基
A、水塘路基:水塘地段采取围堰、抽水、清淤后填筑。地基不加固时,塘埂标高以下采用渗水土填筑;地基须深层加固时,水塘水位以下采用C组细粒土回填碾压后进行地基加固。
B、沿河路堤:防护标高以下采用水稳性好的碎石类土或硬质岩砟(即渗水土)填料填筑,边坡坡率较上一级边坡放缓一级。
⑦滑坡、岩堆
当线路通过对工程影响较小、不能绕避的小规模滑坡、岩堆时,按设计要求采取清方减载、加重反压、修建支挡建筑物(支撑渗沟、抗滑挡墙、抗滑桩等)、加强排水等综合措施进行处理。
⑸路基加固防护、附属及相关工程
路基附属工程根据路基主体施工进度及结构的工序关系,原则上按“挡护先行、
路基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在路基主体完工后及时完成路基的防护工程;工程完工后的取弃土场及时平整绿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防护,防止水土流失。
①路基加固防护和支挡结构工程、路基其它防排水工程与相关工程、路基附属结构物随路基主体施工同步推进。
②路基植物防护施工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合理安排验收时机,施工及养护管理符合《铁路工程绿色通道建设指南》(铁总建设[2013] 94号)相关要求。
③修筑于路基上的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基础、预埋管线、综合接地等施工应与路基工程统一协调,同步施工;确保不得因其施工而损坏和危及路基的安全与稳固。
⑹路基稳定与沉降监测
路基稳定与沉降监测按设计要求进行。路堤开始填筑后,应对路基沉降进行系统观测,路基填筑施工完成后应保证半年以上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分析评估是否满足轨道结构铺设标准和无砟轨道铺设要求;对于高边坡路堑,根据设计进行边坡变形、应力状态检测,分析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①观测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定期进行复核校正。施工中保护好观测基桩及观测装置;在填土过程中,边桩及沉降观测桩在施工期间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当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时,每3d应观测一次。应根据观测成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路基沉降及侧向位移的趋势,用以指导现场施工。路基填筑至设计高程后,应按设计在路肩设观测桩,与边桩和沉降桩同步进行观测。
②依据施工的二等水准点和加密水准点建立沉降变形监测网。控制测量的基点确保稳定同时定期进行复核,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校核。
③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监测频率及时对测量仪器、设备及观测元器件进行检验校正,并及时反馈数据进行分析及数据归档,禁止后补监测数据。
④沉降观测资料应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整理、汇总分析,做为工后沉降评估的依据。
⑤竣工验交时,沉降观测设施和观测资料应与工程同时移交给接收单位。 ⑺接口施工
① 纵向贯通电缆与基床表层同步实施,开槽埋设。电缆槽及手孔在路基基床表
层级配碎石压实达到标准后,在两侧路肩上采用机械切割出台阶后进行安装。
②四电横向过轨管和横向排水管位于基床表层以下时,与路堤填筑同时进行,即填筑略高于管线标高后,拉槽埋设过轨管,再填筑路堤;横向过轨管位于基床表层内时,表层施工结束后,反拉槽埋设过轨管。
③通讯、信号电缆槽在基床表层完成后及时展开;安装同时务必确保电缆槽底部的防水层质量。
④接触网支柱基础、声屏障立柱基础在基床表层施工后采用机械干钻方式成孔,并及时埋设钢筋和浇筑砼,做好支柱基础。 4 施工装备
结合施工单元具体工程内容、数量,参照《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机械配置技术规程》(Q/CR 9224-2015)进行配置,见表6.3。
表6.3路基施工单元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
工程 项目 工作内容 设备名称 凿岩机 爆破作业 挖方作业面机械配置表 潜孔钻 空压机 挖掘机 推土机 挖运作业 装载机 自卸车 洒水车 筛料机 推土机 备料作业 填方作业面机械配置表 路堤填筑 挖掘机 自卸车 洒水车 推土机 平地机 压路机 连续压实控制系统
参考规 格型号 PC400-5 20t 载重量≥8t PC400-5 20t 载重量≥8t TY220 PY-190 BW1805D 3Y18/21 数量(台) 若干 若干 若干 1~3 1~3 1~3 若干 1 1~2 1~2 1~2 若干 1 2 1 2 2 备注 路堑爆破钻孔 路堑爆破钻孔 路堑爆破钻孔 根据挖方作业面规模配置 根据作业面规模配置 装车 弃土运输 润湿、降尘 控制业径 根据作业面规模配置 根据填方作业面规模配置 填料(弃土)运输 润湿、降尘 摊铺、初平 精平 填筑压实 填筑压实控制 工程 项目 工作内容 设备名称 小型夯实设备 挖掘机 自卸车 洒水车 拌合机 参考规 格型号 冲击力≥1t PC400-5 20t 载重量≥8t 500t级 JT500A SJB-2 CFG18 ZSY90 数量(台) 若干 1~2 若干 1 1 2 1 1 1 1 1 若干 1 1 备注 压实 根据填方作业面规模配置 填料(弃土)运输 润湿、降尘 级配碎石拌和 施工基床表层 沟槽开挖 夯实地基 成孔 成孔 级配碎石 级配碎石摊铺机 开槽机 强夯机械 水泥搅拌桩 地基处理 旋喷桩 钻孔灌注桩 岩溶处理 强夯机 水泥搅拌桩机 高压旋喷桩机 旋挖桩机 冲击钻机 地质钻机 岩溶注浆机 施工装备总数量见如后9.3节 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 5 施工顺序和作业组织方式
⑴施工安排原则
①开工后,优先安排桥台、涵洞基础和地基加固工程的施工,为路基本体填筑创造条件和争取时间。过渡段地基加固工程宜在桥涵基础施工前完成。同区段内桥涵工程宜在路基工程完工前0.5~1.5个月完成。
②优先安排架梁起点段路基工程及需要堆载预压的路基填筑工程。
③利用隧道弃砟填筑路堤的段落,与隧道同时安排施工;邻近洞口段,为形成或扩大洞口施工场地,优先安排施工。
④级配碎石场拌施工,实现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标准化施工生产。 ⑤建立路基工程施工地质核查、试验检测、路基沉降监测、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的信息系统,实施“监测—分析—调整”的信息化和动态化管理。
⑥土石方调配本着“质量合格、经济合理、少占耕地、保护环境”原则选定填料。 ⑦不同的填料、不同改良措施均应先选择长度不小于100m代表性地段进行工艺性试验,通过试验获取相应的改良参数及填筑工艺参数,进而研究填料性质、施工工艺、检测方法等合理性,并报监理和建设指挥部评估确认后方可进行路基大面积施工。
⑧防护栅栏施工:路基段与天沟、边沟及第一级坡面防护同时实施,桥梁区在桥
墩完成后即可实施,隧道口段在回填完成后,与防护工程同时实施。
⑵施工顺序
①挖方路基:施工准备→清表→路堑土、石方分级开挖、分级防护→路堑基底处理→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运架梁→路基相关工程(声屏障基础、接触网立柱基础、电缆槽等)施工→整理验收。
②填方路基:施工准备→清表和地基处理→路堤挡土墙施工→基床下路基和基床底层填筑→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运架梁→路基相关工程(声屏障基础、接触网立柱基础、电缆槽等)施工→整理验收。
路基施工需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目标,合理确定作业面数量,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设备并辅以小型配套机具,分段平行流水组织。 6 工期安排
全线路基施工准备按3个月考虑,重点控制性路基必须在3个月内完善开工十二项工作。开工后路基工程尽量安排在雨季以外时间段完成,路基基底加固处理工期4个月, 总体施工工期30个月,详见“4.3节”。但架梁通道上路基于架梁前完成;非架梁通道上路基在道床施工6个月前完成。 7 施工难点和应注意的事项
⑴施工中应重视地质核查,做好地基处理、填料生产供应及压实成型、过渡段处理、支挡结构、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变形观测评估、接口工程等关鍵环节施工。对高陡边坡、地质不良地段、邻近营业线或营业线施工等危险性较大的路基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审批后严格实施。
⑵各类填料施工前均应进行填筑工艺性试验及质量检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的试验,重点应研究好各类填料的颗粒粒径控制方法及合理的级配范围等试验,保证路基填筑施工质量,确保路基在长期运营以及各种不良环境下的路基强度与变形满足要求,并满足安全、舒适、平稳运营的要求。
⑶采用岩溶注浆进行地基处理时,必须遵循先探后灌、探灌结合、分序施工的原则,根据先导孔揭示的岩溶空洞率,充填物孔隙率、地下水发育情况等合理选用注浆技术参数;岩溶地基处理完成后,按设计要求采用物探、注水试验结合钻探抽芯等检验加固效果。岩溶路堑地段,按相关文件及设计要求,在施工开挖成型后采用地质调查、综合物探与钻探、钎探等多种方法对揭示岩溶及堑底隐伏岩溶进行工后岩溶探查。
⑷全线路基混凝土结构严格执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要求。路基混凝土工程及浆砌工程砂浆在拌和站集中拌和供应,沟槽及防护栅栏等附属砼构件按工厂化要求集中预制,附属结构钢筋在钢结构加工厂集中加工制作,预应力混凝土圆管、土工格栅、复合土工膜、变形监测元器件等从大型
生产厂统一采购。
对于设置复合地基(如钻孔桩、CFG桩等)、锚索(杆)加固路基地段,当地表水、地下水存在侵蚀性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RC 9207-2017)的相关要求,采用抗侵蚀水泥、或掺防腐掺合料等防腐措施,且骨料、外加剂、掺和料及搅拌用水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⑸高陡、顺层、深路堑施工要做好土石方开挖与支挡加固工程的有机结合和进度协调,坚持“分级开挖、分级支护”的原则,自上而下,开挖一级,加固防护一级,严禁一挖到底再进行支挡防护。同时,施工中应采取预加固措施或临时支护措施,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加强边坡变形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安排施工进度,如在一个旱季不能完成的工程,应在雨天来临前对已开挖的堑坡做好边坡加固与防护工程,以免岩土体边坡遇水软化,引发坍滑。
⑹与既有线并行地段的石质路堑开挖影响既有线安全时,应采用控制爆破技术和安全防护措施。爆破后土方开挖不允许侵入既有线限界,工程完工后,排架需拆除离场,以防止影响既有线运营。当路基侵占既有线边坡,对既有线进行改造施工时,必须保证既有路堤边坡稳定,挖台阶分段进行,并随开挖随即向上填筑夯实,必要时采取挡土板或钢板桩进行支挡。若需拆除既有挡墙、侧沟或护坡时应分段拆除,拆一段修补完一段,同时必须采取挡土板或钢板桩进行支挡,以保证既有线运营的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