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复习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选择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诘责(jié) 佃农(tiàn) 要塞(sè) 澎湃(pài) ....B.炽热(chì) 解剖学(pōu) 冥思遐想(míng) 镌刻(jūn) ....C.畸形(qí) 匿名信(nì) 荻港(dí) 翘首(qiáo) ...D.妯娌(zhóu) 一绺绺(lǚ) 藏污纳垢(ɡòu) 屏息(bǐnɡ)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考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殚精竭虑地沉迷游戏。 ....B.这道数学题很难,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如梦初醒了。 ....C.电信诈骗正以锐不可当之势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不折不挠的毅力,还要有信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市政府着力打造的风景优美、安全舒适的东湖绿道的开通,成了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B.3月22日上午,河南省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上厕所时发生踩踏事故,造成2名学生死亡、20余名学生受伤的惨痛教训。
C.近期,打造“长江中轴文明景观带”、建设“长江新城”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D.发生踩踏事件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且细思量会发现,该学校的安全管理实在是漏洞百出。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卷云丝丝缕缕地漂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理解:这句话连续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的形状及其洁白和轻盈的特点。
B.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
1 / 9
道海港已经临近。
理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伦当时的痛苦、迷茫。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理解: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同时把春天人格化,生动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读来非常亲切。
D.他(皇帝)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理解: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换衣服”之多,把皇帝爱穿新衣服的特点强调到了极致,极具讽刺效果。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行的加快,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
②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④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整体风貌遭到破坏。 ⑤文物非法交易也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境外。 A.②④①③⑤ B.④②⑤③① C.②①④⑤③ D.①③④②⑤ 7、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3)相顾无相识,________。(王绩《野望》) (4)昔人已乘黄鹤去,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崔颢《黄鹤楼》) (7)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崔颢《黄鹤楼》)
(8)重岩叠嶂,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郦道元《三峡》 (9)________,清荣峻茂。(郦道元《三峡》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 / 9
①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
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jué) :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诧异 .B.道遇叛敌 道:在路上 .C.与盟而送之 盟:盟誓 结盟 .D.义不可背 义:坚守道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3.贾诩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少年护城河
肖复兴
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3 / 9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简单,又是这样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痛拳头如雨,打得我鼻肿眼青,鼻子流出了血。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
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好几次,碰到一起了,却还是开不了口。再次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⑨一直到我上了中学,和他一所学校,参加了学校的游泳队,由于他比我高两年级,老师指派他教我总也学不规范的仰泳动作,我们才第一次开口说话。这
4 / 9
一说话,就像开了闸的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过去那点儿事,就像沙子被水冲得无影无踪,我们一下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童年的心思,有时就是这样窄小如韭菜叶,有时又是这样没心没肺,把什么都抛到脑后。只是,我们都小心翼翼的,谁也不去碰过去的往事,谁也不去提私生子或后妈这令人厌烦的词眼儿。
⑩大华上高一那年春天,他的小姑突然病故,他的生母从山西赶来,要带着他回山西。那天放学回家,刚看见他的生母,他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护城河边。他的生母,还有大院好多人都跑了过去,却只看见河边上大华的书包和一双白力士鞋,不见他的人影。大家沿河喊他的名字,一直喊到了晚上,也再没有见他的人影。大华的生母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大家也都以为大华是投河自尽了。
⑪我不信。我知道大华的水性很好,他要是真的想不开,也不会选择投水。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我在河边站了很久,突然,我憋足了一口气,双手在嘴边围成一个喇叭,冲着河水大喊了一声:“大华!”没有任何反应。我又喊了第二声:“大华!”只有我自己的回声。心里悄悄想,事不过三,我再喊一声,大华,你可一定得出来呀!我第三声大华落了地,依然没有回应,一下子透心凉,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忍不住哇哇地哭了。
⑫就在这时候,河水有了“哗哗”的响声,一个人影已经游到了河中心,笔直地向我游来。我一眼看出来,是大华!
⑬我知道,我们的友情,从这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⑭一直到现在,只要我们彼此谁有点儿什么事情,不用开口,就像真的有什么心灵感应一样,保证对方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面前。我们两人都相信,这不是什么神奇,是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就是友情。罗曼·罗兰曾经讲过,人的一辈子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朋友,但真正的朋友,一个就足够。
(选文有改动)
1.请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每空8个字)
A.篡改歌词,欺负大华 B.___________________ C.母亲去世,遭受欺负D.___________________ E.深夜寻访,找到大华 2.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 ..
5 / 9
(2)夜里,我一个人又跑到护城河边,河水很平静,没有一点儿波纹。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看见他的眉毛往上挑了挑,嘴唇动了动。
4.“我”和大华,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朋友”?请结合全文,分点回答。
2、筷子春秋
①我们的祖先何时开始使用筷子,已无可考。但这两根小玩意,一旦能熟练 操纵,使用起来灵巧无比,难怪西方有学者赞扬筷子是古老东方文明代表。 ②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是木字旁,不是“挟”。《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是“梜,犹箸也”。司马迁的《史记?宋微子世家》谓“纣始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桮’。”说明“箸”的称呼始自商代。
③“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是与江南沿海的船民有关,因“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有不吉利的意思,所以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虽明代已经有人称“箸”为“快”或“筷”,但清《康熙字典》仅收录了“箸”而并未收录“筷”。
④《礼记》有所谓“饭黍毋从箸”,先秦时人们吃饭用手抓食,箸只用于夹菜。从饮食进化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自然不过,其后的食器发展为“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羹匙。今天的“匙”相信是由“匕”发展而来,但总不及用箸夹菜更为方便。
⑤理论上,促成“箸”的诞生,契机应是熟食烫手。先民发明钻木取火,将食物煮熟后,随手用树枝捞取是合理推测,因为原始人类生活在森林和洞穴,最方便的材料是树枝。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看,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⑥筷子虽是餐具,却又像微型健身器。有学者指出,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有助于刺激神经系统的活动。
筷子不过是小小餐具,却魅力十足,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 。法国思想家罗兰?巴特谈到筷子时认为,筷子不像西方餐具刀、叉那样用于切、扎、截,因而“食物不再成为人们暴力之下的猎物,而是和谐传送的物质”。
(作者 李阳波 选自2016年5月6日《光明日报》 略有删改)
6 / 9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有关“筷子”的知识? 2.第④段划线部分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⑤段加点的“理论上”能否删去?结合文意说明理由。 4.文中写筷子作为餐具有哪些优势?
1.(1)\"筷子”一词的由来和演变。(2)对“筷子”这一食器诞生的推测。(3)使用筷子有利于身体健康。(4)使用筷子是文明进步的表现。
2.(1)作比较。(2)通过“等”和“匕”(或“匙n)作比较,来说明。“筷子”的使用更方便夹菜。
3.不能删去,因为文中对“著”诞生的说明仅是合理推测,并非实证。 4.(1)使用方便灵活。(2)可以使进食方式更文明。 现代文阅读《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
四、写作题(4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题目一: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以“ 文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出你对文明的理解,写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有真情实感。 (2)如选题一将题目补全。(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 )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5)不少于600字。
7 / 9
参考答案:
一 D D C B C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长歌怀采薇 此地空余黄鹤楼 白云千载空悠悠 芳草萋萋鹦鹉洲 烟波江上使人愁 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飞漱其间 二 1.A
2.(1)有人对贾诩说:“这个地方不可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 (2)天子已经向东而去,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大败。
3.(1)随机应变,深有谋略。通过贾诩假借段颖的名声来恐吓敌人可以看出。 (2)忠君爱国,深明大义。通过贾诩认为李傕挟天子的做法不合道义,且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不背弃天子可以看出。
(3)仗义执言,大义凛然。通过劝阻李傕杀天子大臣可以看出。 三
1.B黑夜遇袭,遭到报复 D学习游泳,再次交往
2.①“竟然”写出发现只有大华没有跟风嘲笑报复“我”,出乎“我”的意料,表现了“我”的惊讶,又流露出“我”的感激,还传达出“我”的愧疚。②“又”写“我”夜晚再次到护城河边寻找大华,这个词一方面表现出“我”对大华的牵挂,另一方面凸显出“我”对大华有信心。
3.细节描写,表现大华想与“我”和好,又碍于自尊难以启齿的复杂心理。 4.①“我”和大华曾因年幼无知互相伤害,而大华却能在“我”遭遇不不幸时,谅解“我”,包容“我”;
②“我”和大华虽心有芥蒂,却能不计前嫌,敞开胸怀,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
8 / 9
③“我”在大华最脆弱的时候能挺身而出,我们开始建立真正的友谊; ④“我”和大华能够心心相通,心有灵犀,无需语言就能知道对方的需要并施以援手。 四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