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西城一模理综

2024-04-14 来源:一二三四网
实用标准文案

2018北京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

理 综 2018.4

本试卷共17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鉴定还原糖与蛋白质所用试剂及操作相同 B.可以用平板划线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 C.光合色素分离和花生子叶中脂肪鉴定均需显微观察 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需配制标准溶液显色后进行比色

2.叶绿体内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少数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其合成、加工与转运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蛋白通过类似胞吞过程从细胞质进入叶绿体 B.甲蛋白可能和碳(暗)反应有关,乙蛋白可能和光反应有关 C.类囊体蛋白质由细胞质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合成 D.运至叶绿体不同部位的甲、乙蛋白都需经过加工

3.某研究小组观察运动对糖尿病大鼠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糖尿病大鼠经过6~7周运动训练后,测得数据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样本数体重增血糖 血胰岛素 骨骼肌细胞膜上胰岛组别 量 加 (mmol/L) (Mu/L) 素 (只) (g/d) 受体数量相对值 正常组 10 2.63 6.80 19.02 77.80 糖尿病非运动10 0.19 36.95 8.19 87.40 组 糖尿病运动组 10 0.78 26.35 9.49 80.60 A.患糖尿病可导致大鼠生长缓慢,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生长 B.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吸收利用转化葡萄糖效率高 C.糖尿病非运动组大鼠胰岛素受体数量增加与胰岛素含量降低有关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D.运动训练能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显著降低血糖浓度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4.被捕食者在开始逃逸之前,容许捕食者靠近到一定距离,称为“逃逸开始距离”(简称FID)。无铠甲及背刺的米诺鱼和长有铠甲及背刺的粘背鱼生活在同一区域。利用这两种小型鱼与其共同天敌黑鲈鱼在水族箱中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据此实验结果推测合理的是

A.群体活动的米诺鱼比单独活动时推迟了对捕食者的反应 B.粘背鱼体长以及是否进行群体活动与FID无明显的关系 C.粘背鱼体长与FID有关,说明其体长越大运动能力越差

D.粘背鱼的FID相对较小,与其有铠甲和背刺有一定关系

5.为研究与植物生长相关的基因及其作用,科学家获得了基因A、B、C失活的多种突变体,电泳分析各植株中蛋白m和蛋白n的表达情况,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基因B和C分别控制蛋白m和n的合成 B.蛋白m和蛋白n对植株生长起抑制作用 C.基因C比基因B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更强

D.基因A可能促进蛋白m和蛋白n的降解

6.我国出土的文物呈现了瑰丽的历史文化。下列文物中,主要成分属于合金的是

A.西夏佛经纸本 B.西汉素纱禅衣 C.唐兽首玛瑙杯 D.东汉青铜奔马 7.下列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方法中,其原理与其它几种不同的是 ..

A.加食盐腌制 B.抽真空 C.充氮气 D.使用吸氧剂 8.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F2在暗处遇H2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B.Br2和NaI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和NaCl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 C.金属Na和熔融KCl反应置换出金属K

D.常温下,NaCl溶液的pH=7,AlCl3溶液的pH<7

9.向Cu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很快有大量气体逸出,同时放热,一段时间后,蓝色溶液变为红色浑浊(Cu2O),继续加入H2O2溶液,红色浑浊又变为蓝色溶液,这个反应可以反复多次。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B.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2+

C.Cu将H2O2还原为O2

+2+

D.发生了反应Cu2O + H2O2 + 4H == 2Cu + 3H2O

10.我国学者研制了一种纳米反应器,用于催化草酸二甲酯(DMO)和氢气反应获得EG。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纳米颗粒将氢气解离成氢原子 B.DMO分子中只有碳氧单键发生了断裂 C.反应过程中生成了MG和甲醇 D.EG和甲醇不是同系物

11.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处理水垢中的CaSO4:Ca+ CO3 == CaCO3↓ B.Na2O2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2Na2O2 + 2CO2 == 2 Na2CO3 + O2

C.稀HNO3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Ag + 2H+ NO3 == Ag+ NO2↑ + H2O D.FeCl3溶液腐蚀线路板:Fe+ Cu == Fe + Cu

12.某同学向SO2和Cl2的混合气体中加入品红溶液,振荡,溶液褪色,将此无色溶液分成三份,依次进行实验,实

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不变红,试纸不变蓝 溶液不变红,试纸褪色 生成白色沉淀 下列实验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①说明Cl2被完全消耗

B.②中试纸褪色的原因是: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C.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也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4 D.实验条件下,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

文档

2−

3+

2+

2++

+

2+

2−

2+

① ② ③ 实用标准文案

13.关于两个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没有引力和斥力 B.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C.两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增大斥力减小 D.两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减小斥力增大 14.下列核反应方程中,属于β衰变的是

A.C.

2349002341Th23491Pa1e B.1H1H2He0n 4144U23490Th2He D.7N2He1781O1H

2389215.如图所示为某一单摆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摆的振幅为2cm B.单摆的周期为2s

C.t =1s时摆球所受的回复力最大 D.t =2s时摆球的速度为0

1 0 Bx/cm 2 4 t/s -1 16.α粒子和质子在同一点由静止出发,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后,进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α粒

子和质子的质量之比mα∶mH = 4∶1,电荷量之比qα∶qH = 2∶1。则它们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Tα∶TH为 A.1∶4

17.2016年9月15日,我国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它的初始轨道为椭圆轨道,近地点M和远地点N的高

度分别为200km和350km,如图所示。关于“天宫二号”在该椭圆轨道上的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M点的速度小于在N点的速度 B.在M点的加速度大于在N点的加速度 C.在M点的机械能大于在N点的机械能 D.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引力始终做正功

18.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落成启用,

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中国天眼的存在,使得深空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外缘行星,对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为天眼配备一部发射功率为百万瓦级(10W)的发射机,其发射的无线电波波长为126厘米。那么该发射机每秒钟发射的光子数量的数量级约为(取真空光速c=310m/s,普朗克常量h=6.610J∙s) A.10

23

34

8

6

B.4∶1 C.2∶1 D. 1∶2

M N B.10

27

C.10

31

D.10

35

19.图1和图2是教材中演示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两个电路图。把带铁芯的线

圈L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如图1所示,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如图2所示。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比较两种情况下电路稳定时灯泡的亮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文档

S E Su ~ L L 实用标准文案

A.接交流时灯泡更亮些 B.接直流和接交流灯泡一样亮

C.线圈对直流和交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D.线圈对交流的阻碍作用更大

20.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为发现引力波所作的贡献。引力波被认为是时

空弯曲的一种效应,物体加速运动时会给宇宙时空带来扰动,这种扰动会以光速向外传播能量。如图为科 学家们探测引力波的装置示意图,发射器发出的激光S 经半透光分束镜分为相互垂直的两束S1和S2,然后 经过4km长的两臂,在两臂端点处经反射镜反射回来,S1 和S2相遇形成干涉,被探测器接收。精确调节两 臂,使探测器在无引力波作用时,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为0。当有引力波作用时,两臂长度将因此而发生改变,则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为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力波可以超光速传播

B.引力波不能传播能量

C.探测器接收到的两束波的频率相同

D.无引力波作用时两束激光到探测器的路程差为0

反光镜1 S1 S1 C发射S 分束镜 S1 S2 探测器 S2 S2 反光镜2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如图1所示,用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C由静止开始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质量为m2的B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C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10次。M、P、

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B球时,A球的落点是P点,O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如

图2所示。

文档

C 入射小球A

被碰小球B

A 重垂线 O M P N 实用标准文案

(1) 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两个小球的质量应满足 m1 m2(选填“>”或“<”); 除了

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 。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打点计时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 B.重复操作时发现小球的落点并不重合,说明实验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C.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10个落点圈起来,这个圆的圆心可视为小球落点的平均

位置

D.仅调节斜槽上固定位置C,它的位置越低,线段OP的长度越大

(3)在某次实验中,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记录的落点平均位置M、N几乎与OP在同一条直线上,测

量出三个落点位置与O点距离OM、OP、ON的长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 ,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的总动量守恒;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关系式 。(用测量的量表示) (4)在OP、OM、ON这三个长度中,与实验所用小球质量无关的是 ,与实

验所用小球质量有关的是 。

(5)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记录下小球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M、P、N,如图3所示。

他发现M和N偏离了OP方向。这位同学猜想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依然动 量守恒,请你帮他写出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N O

B

22.(16分)

图3

P 如图所示,BCD是半径R = 0.4m的竖直圆形光滑轨道,D是轨道的最高点,水平面AB与圆轨道在B点相切。一质量为m = 1kg可以看成质点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A点。现用F = 7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物体上,使它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F,之后物体沿BCD轨道运动,物体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vD = 4m/s。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3,取重力加速度g = 10m/s²。求: (1)在D点轨道对物体的压力大小FN; (2)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3)A与B之间的距离x。

O 文档

A F D C M B R 实用标准文案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23. (18分)

2015年4月16日,全球首创超级电容储能式现代电车在中国宁波基地下线,如图1

所示。这种电车没有传统无轨电车的“长辫子”和空中供电网,没有尾气排放,乘客上下车的几十秒内可充满电并行驶几公里,刹车和下坡时可把部分动能转化成电能回收储存再使用。

图1

E S 图2 图3

R C (1)图2所示为超级电容器充电过程简化电路图,已知充电电源的电动势为E,电路中的电阻为R。图3是某次充电时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其中I0、T0均为已知量。

a.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我们学习了用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根据图3所示的i-t图像,定性说明如何求电容器充电所获得的电荷量;并求出该次充电结束时电容器所获得的电荷量Q;

b.请你说明在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流为什么会逐渐减小;并求 出电容器的电容C。

(2)研究发现,电容器储存的能量表达式为CU2,其中U为电容器两端所加电压,C为电容器的电容。设在

某一次紧急停车中,在汽车速度迅速减为0的过程中,超级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由U1迅速增大到U2。已知电车及乘客总质量为m,超级电容器的电容为C0,动能转化为电容器储存的电能的效率为η。求电车刹车前瞬间的速度v0。

24.(20分)

物理学是探索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在不同情景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往往遵循着相同的规律。请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带电小球B静止在无限大的光滑绝缘水平面上,带同

0

12种电荷的小球A从很远处以初速度v0向B球运动,

vv0

B

图1

A的速度始终沿着两球的连线方向,如图1所示。两

球始终未能接触。AB间的相互作用视为静电作用。

A

a. 从加速度和速度的角度,说明B球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 b. 已知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求B球最终的速度大小vB。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2)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两根相同的金属棒

ab和cd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如图2所示。开始时cd棒静止,ab棒以初速度v0沿导轨向右运动。随后cd棒也运动起来,两棒始终未能相碰,忽略金属棒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 a. 已知两根金属棒的质量均为m,求cd棒最终获得的动能Ek;

b. 图3是图2的俯视图。请在图3中画出ab、cd棒在达到最终状态之前,棒内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的示意图;并从微观的角度,通过计算分析说明,在很短的时间△t内,ab棒减少的动能是否等于cd棒增加的动能。

a

M c a B N Q - B b 图3

- B d P cb d 图2

25.(12分)为消除燃煤烟气中含有的SO2、NOx,研究者提出了若干烟气“脱硫”、“脱硝”的方法。 (1)向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高温时将SO2转化为CaS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脱硝”。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选取还原剂将烟气中的NO进行无害化处理。NH3

还原N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以NaClO溶液作为吸收剂进行一体化“脱硫”、“脱硝”。控制溶液的pH=5.5,将烟气中的SO2、NO转化为

SO4、NO3,均为放热反应。

①在图1中画出“放热反应”的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图1

2−

②NaClO溶液吸收烟气中SO2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一定时间内,温度对硫、硝脱除率的影响曲线如图2,SO2的脱除率高于NO,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写出1种即可)。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图2

④烟气中SO2和NO的体积比为4∶1,50℃时的脱除率见图2,则此吸收液中烟气转化生成的NO3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26.(12分)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为原料,用真空氯化亚铝(AlCl)歧化法,无需进行分离提纯,直接制

备金属Al。其反应过程主要由两步组成,如下图:

(1)已知:

Al2O3 (s) + 3C (s)3AlCl (g)

2Al (l) + 3CO (g) ΔH=+1346 kJ·mol

ΔH=−140 kJ·mol

− 1

AlCl3 (g) + 2Al (l)

− 1

①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第二步AlCl分解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填“增大”、“不 变”或“减小”)。

(2)第一步是可逆反应,选择在接近真空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______。

(3)第二步反应制备的Al中含有少量C,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不考虑未反应的C,写出1种即可)。 (4)右图为真空AlCl歧化法制备Al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控制

AlCl3的凝华装置、Al的生成装置和AlCl的制备装置的 温度分别为T1、T2、T3,其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 (5)制备Al的整个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2+−−

27.(17分)某小组研究溶液中Fe与NO2、NO3的反应。 实验Ⅰ 试剂 滴管 试管 现象 2 mL 1 mol·L FeSO4 溶液 −11 mol·L NaNO3溶液 (pH=4) b.持续滴加FeSO4溶液,无明(加NaOH溶液至 显变化。 pH=8) 资料: [Fe(NO)]在溶液中呈棕色。

2+−1a.滴入1滴FeSO4溶液,溶液−11 mol·L NaNO2溶液 变黄色,继续滴加,溶液变为(pH=8) 棕色。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 (1)研究现象a中的黄色溶液。

①用______溶液检出溶液中含有Fe。

②甲认为是O2氧化了溶液中的Fe。乙认为O2不是主要原因,理由是______。

③进行实验Ⅱ,装置如下图。左侧烧杯中的溶液只变为黄色,不变为棕色,右侧电极上产生无色气泡,经检验该气体为NO。

产生NO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 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

(2)研究现象a中的棕色溶液。

①综合实验Ⅰ和实验Ⅱ,提出假设:现象a中溶液变为棕色可能是NO与溶液中的Fe或Fe发生了反应。进行实验Ⅲ,证实溶液呈棕色只是因为Fe与NO发生了反应。实验Ⅲ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 ②加热实验Ⅰ中的棕色溶液,有气体逸出,该气体在接近试管口处变为红棕色,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解释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

(3)研究酸性条件下,溶液中Fe与NO2、NO3的反应。

序号 −12+

2+

2+

3+

2+

3+

操作 现象 ⅰ ⅱ 取1 mol·L的NaNO2溶液,加醋酸至pH=3,溶液立即变为棕色 −1加入1 mol·LFeSO4溶液 取1 mol·L的NaNO3溶液,加醋酸至pH=3,无明显变化 −1加入1 mol·LFeSO4溶液 分别取0.5 mL 1 mol·L的NaNO3溶液与−11 mol·L的FeSO4溶液,混合,小心加入0.5 mL浓硫酸 −1−1ⅲ 液体分为两层,稍后,在两层液体界面上出现棕色环 ①ⅰ中溶液变为棕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ⅲ中出现棕色的原因是______。

实验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溶液中NO2、NO3的氧化性与溶液的酸碱性等有关。 28.(17分)M( )

是牙科粘合剂, X是高分子金属离子螯合剂,以下是两种物质的合成路线: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已知:R、R1、R2代表烃基或其他基团

(1)A为烯烃,B中所含官能团名称是______,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2)C→D的反应条件是______。

(3)E分子中有2个甲基和1个羧基,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D+F→K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下列关于J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可与Na2CO3溶液反应

b.1 mol J与饱和溴水反应消耗8 mol Br2 c.可发生氧化、消去和缩聚反应

(6)G分子中只有1种氢原子,G→J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7)N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8)Q+Y→X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9.(16分)

研究发现,叶片能够感受日照时间长短,使植株在特定季节开花。为探究日照时间长短影响开花的机制,科研人员用拟南芥进行了系列实验。

(1)太阳光照不仅为植物的同化作用提供______,并且作为______调节植物开花等生理过程。

(2)拟南芥有早开花和晚开花两个品种,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嫁接实验,并给予适合早开花品种拟南芥开花的光

照条件,统计接穗从嫁接至开花所用时间。研究过程和结果如图1。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图1

本实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叶片感受适宜光刺激后,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开花素”运输至茎顶端,______开花,且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

(3)已知mRNA可以通过输导组织长距离运输。研究发现,受适宜光照处理的叶片中 constans(CO)基因mRNA含量升高。利用拟南芥进行如图2实验。

图2

图3

与非嫁接的CO突变体相比,接穗的开花时间平均提前24.7天,说明CO-mRNA ______开花,结合电泳结果(图3)说明CO-mRNA ______(填“是”或“不是”) “开花素”。

(4)HSP是一种由热激处理启动的基因启动子。研究者将HSP+FT融合基因导入到拟南芥。仅热处理叶片后,检测

叶片和茎顶端细胞转录产物mRNA,结果如图4。转入HSP+FT的植株提前三周开花。由此推测,FT影响开花的机制是________。 (5)综合上述研究推测:“叶片中CO基因通过促进FT基因转录影响开花”。为验证上述假设,请从野生拟南芥、

CO突变体、FT突变体中选择两种植株,证明该推测。请简述你的实验设计思路及预期结果。

图4

30.(18分)

帕金森综合征(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发性PD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一般发病年龄≤45岁。

(1)图1为某早发性PD家系图。据图可以初步判断此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

图2

图1

(2)已知Parkin基因编码Parkin蛋白,该基因有12个外显子(基因

中可以表达的部分),结构如图2所示。对上述家庭六位成员的DNA测序分析发现,患者Parkin基因的外显子7存在序列异常,基因相关区域用MwoI酶处理后,电泳结果如图3(bp表示碱基对)。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① II2和II4电泳显示三个条带的片段长度分别为272bp、181bp、97bp,结果说明,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的Parkin基因的外显子7序列异常的具体改变为________,从而导致________,出现图3所示结果。 ②据电泳图分析可知患者的Parkin基因组成为________(填“纯合”或“杂合”)状态,其致病基因来自________,该电泳结果不能将II2和II4患病的遗传基础解释清楚。 (3)研究者推测该家系的Parkin基因可能还存在其它外显子的改变,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相同的PCR条件下,设计4对荧光引物,同时扩增外显子4、7、8、11 ,检测PCR产物相对量,结果如图4。

①结果显示,患者细胞中外显子4的含量为本人其它外显子的一半,说明患者Parkin基因的外显子4有1/2是突变的,此变异来自于亲代中的________。

②外显子7的序列改变在此项检测中并没有显现,试分析原因: ________。 ③请综合图1、3、4结果,解释II2患病的原因: ________。

(4)研究发现一些早发性PD患者的Parkin基因外显子11的某位点G被T替换,为研究该突变与

图4 早发性PD的发生是否有关,请写出调查研究思路:________。若调查结果为________,则表明该突变与早发

性PD的发生有关。

31.(16分)

生物通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周期性生理节奏称为生物钟。Rubisco是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 Rubisco活化酶(RCA)可以调节Rubisco活性。科研人员研究了水稻叶片中RCA基因在不同光—暗体系中的表达情况。

(1)Rubisco催化CO2与C5结合生成________,该产物被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还原形成糖。

(2)将生长在每天12h自然光照条件下的5叶期水稻随机分成三组,实验组1连续黑暗处理两个昼夜(48小时);

实验组2连续光照处理两个昼夜;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___。从开始处理每隔3h取样一次,24h后每4h取样一次,共取________个时间点。定时剪取展开叶用液氮速冻,-80℃低温保存,提取总RNA和酶蛋白备用。 (3)运用分子杂交测定RCA的mRNA含量,结果如图1。

图3

文档

图1

实用标准文案

①杂交条带的深浅代表________。

②实验结果显示:在三种处理下,RCA的mRNA含量均有________变化,但连续黑暗或连续光照处理下,在第一个昼夜周期中RCA的mRNA含量________第二个周期。据此推测RCA基因的转录过程受到________影响。

(4)提取并测定RCA蛋白质的含量,结果如图2。

图2 根据图2结果,研究者认为RCA基因的翻译过程主要受光照条件影响。请陈述做出此判断的理由:__________。

(5)请写出研究植物生物钟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意义:__________。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理综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1.D 2.A 3.B 6.D 7.A 8.C 11.B 12.C 13.B 16.C 17.B 18.C

4.D 9.C 14.A 19.D

5.C 10.B 15.C 20.C

第二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1)~(4)每空2分,(5)4分。】

(1)> ,BC (2)C

222

(3)m1·OP=m1·OM + m2·ON,m1·OP =m1·OM + m2·ON (4)OP,OM和ON (5)

N P N′ ┌ O M′ └ M

连接OP、OM、ON,作出M、N在OP方向上的投影点M′、N′,如图所示。分别测量出OP、OM′、ON′的长度。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关系式

m1·OP=m1·OM′+m2·ON′,则可以认为两小球碰撞前后在OP方向上动量守恒。 22.(16分) (1)(5分)在D点,物体受力如图1所示

vD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Nmgm

R 代入数据解得 FN = 30N (2)(5分)物体从B到D,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mg FN

图1

11 mvB2mg2RmvD2

22 代入数据解得 vB42m/s=5.64m/s (3)(6分)物体从A到B,受力如图2所示,根据动能定理

N f

图2

11FxfxmvB2mvA2

22 f = μmg 代入数据解得 x = 4m

23.(18分)

F mmg (1)a.(6分)电容器充电所获得的电荷量等于i-t图线和横、纵轴所围的面积。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11I0T00.01I0T0 1010图线下约22小格,面积为 S = 22S0

22所以电容器所获得的电量 QI0T00.22I0T0

100(说明:21、22、23格均给分)

EUb.(6分)电容器充电时,通过R的电流i ,U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R随着电容器上电荷量的增大,U也增大, 所以电流i减小。

充电结束时,电容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即E = U Q根据电容的定义 C

U

Q22I0T0.22I0T0 解得电容 C E100EE111(2)(6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mv02C0U22C0U12

222

图2中每一小格的面积为 S0C0(U22U12) 解得电车刹车前瞬间的速度 v0

m

24.(20分)

(1)a.(3分)B球做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匀速。

b.(5分)以A、B球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1v0=m1vA+m2vB

由于只有系统内的电场力做功,所以系统的动能和电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初始状态和最后状态两球的距

离都很大,可以认为系统的初、末电势能为零。

由能量守恒

111m1v02=m1vA 2+m2vB 2 222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vB=2m1v0

m1m2(2)a.(3分)以两根金属棒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最后以共同的速度v向前运动,根据动量守恒

定律 mv0=2mv

cd棒最终获得的动能 Ek

b.(9分)两根棒内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如图所示

a

文档

f2 f b 121mvmv02 28 c

- f1 B

- f1′ d f2′ B f′

实用标准文案

方法一:

设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在两棒达到最终状态之前某时刻,ab棒的速度为v1,cd棒的速度为v2,自由电子沿两根棒定向移动的速率为u,在很短的时间Δt内,

ab棒中自由电子受到的垂直于棒方向的洛伦兹力f2 f2对电子做负功

W2f2v1ΔteuBv1Δt

cd棒中自由电子受到的垂直于棒方向的洛伦兹力f2′

f2′对电子做正功

W2'f2v2ΔteuBv2Δt

因为v1 > v2,所以W2+W2'< 0,宏观上表现为安培力对两棒组成的系统做负功, 使系统总动能减小,即ab棒减少的动能大于cd棒增加的动能。 方法二:

设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在两棒达到最终状态之前某时刻,自由电子沿ab棒定向移动的速率为u。在很短的时间Δt内,电子在棒中定向运动,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受到阻力。设电子受到的平均阻力为f,在很短的时间Δt内,阻力对电子做负功WfuΔt,宏观上表现为电路产生了焦耳热。根据能量守恒定

律,两棒组成的系统总动能减小,即ab棒减少的动能大于cd棒增加的动能。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25~28题其他正确答案可参照本标准给分 25.(12分,每空2分)

(1)2CaCO3+2SO2+O2 ===== 2CaSO4+2CO2 (2)4NH3+6NO===== 5N2+6H2O (3)①

②SO2+ClO+H2O == SO4+Cl+2H

③S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NO;SO2在溶液中的还原性强于NO;SO2与NaClO溶液的反应速率大于NO ④2∶13

26.(12分,每空2分)

(1)①Al2O3(s) + 3C(s) + AlCl3(g) == 3AlCl(g) + 3CO(g) ΔH=+1486 kJ·mol ②减小

(2)第一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降低压强,利于生成AlCl (3)CO与Al或AlCl反应生成Al2O3和C;CO在Al或AlCl作用下生成CO2和C (4)T3> T2> T1 (5)AlCl3

27.(17分,(3)①第二个离子方程式1分,其它每空2分) (1)①KSCN

②两个实验过程均有O2,但NaNO3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③NO2+e+H2O== NO↑+2OH 证实Fe被NO2氧化生成Fe

(2)①将NO通入FeSO4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黄色最后变棕色,将NO通入Fe2(SO4)3溶液中,无明显变化

②棕色溶液中的[Fe(NO)]受热生成Fe,加热有利于Fe被氧化为Fe,促进Fe水解,产生Fe(OH)3沉淀 (3)①Fe+NO2+2CH3COOH== Fe+NO↑+H2O+2CH3COO

Fe+NO== [Fe(NO)]

②两层液体界面上H、NO3与Fe反应,生成棕色的[Fe(NO)] 28.(17分,(1)第二空1分,其它每空2分) (1)碳碳双键、氯原子 取代反应 (2)NaOH/H2O,△

文档

+

2+

2+

2+

2+

2+

3+

2+

2+

2+

3+

3+

2+

3+

− 1

2−

+

高温

催化剂

实用标准文案

(3) (4) (5)a (6) (7) (8) 29.(16分)

(1)能量(1分) 信号(1分) (2)砧木上摘除(或保留)不同数目的叶片;(1分)

将不同品种(早花、晚花)接穗嫁接到不同品种(早花、晚花)砧木上(1分) 促进(2分) “开花素”含量(保留叶片数量)(2分) (3)促进(2分) 不是(2分)

(4)FT基因在叶片中转录出mRNA,运输到茎顶端,促进开花 (2分)

(5)将野生拟南芥和CO突变体给予适宜光照处理,检测叶片(茎顶端)中FT-mRNA的含量(1分) 预期结果:CO突变体的FT-mRNA含量低于野生型拟南芥,延迟开花或不开花。(1分)

30.(18分)

(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分)

(2)① 缺失6个碱基对(碱基对缺失)(2分)

MwoI酶切位点消失(无法被MwoI酶切)(2分) ②杂合(2分) I2(2分)

(3)① I1 (2分)

② 碱基序列的改变不在引物结合区(碱基序列改变不影响引物与模板的结合和PCR扩增过程) (2分) ③患者一个Parkin基因外显子7碱基对缺失(突变),另一个Parkin基因外显子4突变(2分) (4)分别调查若干正常人和早发PD患者, DNA测序(DNA分子杂交)检测是否发生外显子11的这种突变(检测外显子11这种突变基因频率)(1分)

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早发PD患者外显子11突变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1分)

31.(16分)

(1)C3(三碳化合物)(2分) [H]/NADPH(多答ATP不扣分)(2分)

(2)12h光照/12h黑暗处理两个昼夜(自然光照条件下两个昼夜)(1分) 15(1分) (3)①(RCA)mRNA的含量 (2分)

②周期性(接近24小时的节奏)(2分) (明显)大于 (2分) 生物钟(1分)和外界光照条件(1分)的共同(答遗传因素和光照条件只1分)

(4)光照条件改变, RCA蛋白的含量周期性变化消失(或者具体描述:对照组RCA蛋白含量呈周期性变化,而实验组无周期性变化)(1分)

(5)通过改变外界条件,调整植物生物钟,提高作物产量;

对植物生物钟的研究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给分)(1分)

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