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

2024-06-18 来源:一二三四网
顺义二中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大学》节选 授课时间: 课时:3 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大学》基本常识;了解《大学》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学习文言现象,翻译并背诵选文; 3.理解儒家关于治学目标、人生目标的主张;理解治学修身与实现人生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翻译并背诵选文。 教学难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齐治平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大学生涯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间段之 一,我们进入高中,也将会为进入理想的大学而不 导入 断努力,在我国古代,有一部经典著作与这一学习、倾听 生活阶段同名,这就是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 进入新课 一、《大学》基本常识 1.了解文化背景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成为了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朱熹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 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原属于《礼记》中的《大学》,也从此获得了官方的正式认可 阅读并完成学案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了解《大学》相关常识 进入新课 与推崇,对古代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社会、传统文 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2000余字,但 却是先秦、秦汉儒家学说的总括性著作,是儒家人 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 纲领。《大学》以相当成熟的理论思维构建了一个 中国封建社会儒家人生教育的总体框架,构建了一 个中国封建社会士人人生发展的宏观图式。全篇将 道德修养和政治议论结合在一起,将人生哲学和政 治哲学合而为一,是儒家“入世”思想的全面体现。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 3.课题释疑:《大学》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一篇政论 文。 ①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 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 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理解“大学”含义 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②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 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 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 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朗读正音(先自由朗读,后集体诵读) 朗读文段,正字正2.学习文言知识(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相关练音 习;集体讨论解答)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 在止于至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 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完成学案,翻译文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段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 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 图新、去恶从善。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 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 理解大学含义 能准确、流利朗读选文 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进入新课 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5)得:收获。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注释】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穷究事物的原理。 【译文】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研究了万事万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然后就会拥有知识;拥有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 【注释】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重视。薄:轻视。 完成学案,翻译文段 理解选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进入新课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译文】从天子开始,一直到普通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根本问题没有抓好,而要把其他枝节问题解决好,那是不可能的。该重视的不重视,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3.口译(自主口译,分组口译) 4.分层背诵选文 三、深入探究 文中提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里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强调道德修养、修心炼己是治理人心和德治社会的前提。 修心炼己、实践道德的目的,是为了以德治国,使天下太平安定,使民族归于道德社会的状态。大学之道的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此三纲虽不必列为三个纲领,至少可说是构成大学之道的三个要则。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践履条目,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 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目“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年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 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管你是否意识 思考领悟 初步了解《大学》的宗旨,了解其中体现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明确,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观念 总是或隐或显地在影响看你的思想,左右着你的行动,使你最终发现,自己的人生历程也不过是在这儒学的进修阶梯上或近或远 地展开。事实上,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又有几人是真正出道入佛的野鹤闲云、隐逸高士呢?说到底,依然是十人九儒,如此而已。 四、延伸拓展 1. 伦敦威斯特敏斯大教堂的地下室墓志铭: “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出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或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2. 在朝美政,在野美俗,在己美身。 3. 张伯苓信奉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 【注】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字伯苓。1876年4月5日(清光绪二年三月十一)出生于天津一个秀才家庭。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即民间所称“南开”,建成南开中学堂。1917年秋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筹办南开大学。1923年,创办南开女子中学。1928年创办实验小学。1937年以前,南开已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体系。 课堂小结: 《大学》重在阐述教育纲领,其着眼点为教育与国家政治、社会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三纲领”,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以道德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克服偏私情感,树立道德信念(诚意、正心)为根本要求,以“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核心论点是:治人以修身为本,修身以慎独为先。(慎独: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 布置作业:翻译并背诵选文 板书设计: 《大学》 儒家经典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三纲”“八目”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