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普京版统一历史教科书对1917年俄国革命的叙事与评价

2022-08-20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18年4月 第45卷第2期 西伯利亚研究 SIBERIAN STUDIES Apr.2018 Vo1.45 No.2 ·文化与教育· 普京版统一历史教科书对1 9 1 7年俄国革命 的叙事与评价 周国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北京100007) 摘要:在普京总统的授意下,经过俄罗斯官方和学界主流认可的统一历史教科书在2015年出版。统一 历史教科书认为1917年俄国革命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相关的,并全景式对1917年俄国革命进程进行了 详细的叙事。教科书对俄国革命的评价和术语的变化,反映了普京政府旨在消除对于俄国革命“彼此冲突的 内部矛盾和多种解释”,向受教育的主体建构统一的历史观念。 关键词:1917年俄国革命;历史教科书;普京 中图分类号:K51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8)02—0064—06 普京自2012年重返克里姆林宫之后就誓言 建设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并以“俄罗斯保守主义” 为指导国家的意识形态,核心理念是“实行重要 资源保护政策,恢复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加强中央 集权并恢复俄罗斯强国地位”…。因此,对于在 涉及国家认同和意识形态等的历史政策方面,普 京亦打破了叶利钦时代的自由主义历史叙事占上 风的多元化格局,要求中小学历史教材的编撰者 们根据国家钦定的历史文化标准编写历史教科 界历史研究所所长A.丘巴里扬(qy6apbaa)院士 担任。俄罗斯官方和学界主流经过一年多的切 磋、讨论和研判之后于2014年5月制定了《俄罗 斯历史统一教科书新教学法总体纲要》(简称总 体纲要),作为编写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标准。 2014年5月之后,各家出版社根据《总体纲 要》,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新版历史教科书,并送 交俄罗斯科学和教育部、俄罗斯历史协会、俄罗斯 军事历史协会审查。2015年6月8日,俄罗斯科 学和教育部颁布了第576号命令,通过审查的分 别是教育出版社(1-IpocaemHtte)、大鸨出版社 ( ̄po4a)、俄罗斯言论出版社(t ̄ccKoe CHOBO)编 书¨ 。2013年2月19日,普京在俄罗斯民族关 系委员会会议上就指出:“应当考虑供中学使用 的统一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了,它们适用于不同 年龄的人,但是以统一的概念范围、连续不断的俄 罗斯历史的统一的逻辑范围、各个阶段的相互联 系、尊重我们过去的所有篇章为基础。”普京要 写的《祖国历史》教科书,其中俄罗斯言论出版社 编写的l0一l1年级历史教科书未能通过审查,它 出版的教科书仅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历 史。2016年9月新学期之后,全国中小学生将使 求,“学校教科书应当用优美的俄语写就,没有内 部矛盾和双重解释。这应当是对所有教学材料的 强制性要求” 。 普京总统讲话之后,俄罗斯联邦政府马上行 动起来,组建了由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科学和教 用根据《总体纲要》编撰的历史教科书。由此可 见,这三个版本的历史教科书都是按国家钦定的 历史文化标准编撰的,具有历史观点的一致性和 统一性。特别是在2017年俄国革命百周年之际, 普京版统一历史教科书中对俄国革命的叙事和评 价,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俄罗斯官方和学界主流 对它的看法,亦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育部、俄罗斯历史协会、俄罗斯军事历史协会等众 多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修改历史教科书工 作委员会,委员会的学术领导由俄罗斯科学院世 收稿日期:2018—02—29 作者简介:周国长(1982一),男,湖南衡东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苏联史研究。 ·64· 普京版统一历史教科书对1917年俄国革命的叙事与评价 一、战争孕育革命 新版教科书与以往的历史叙事不同,将1917 年俄国发生的两次革命统称为伟大的俄国革命, 并坦承革命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相连。在章 节的编排上,亦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国 内战争放在一个统一的章节内,统称为大动荡中 的俄罗斯(Poccaa B rosa Be)'I ̄KHX Horpacenrm), 以证明这三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教育出版社的 10年级上册教科书在前言中直言:“19l4—1921 年是俄国历史上大动荡时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观 察到错综复杂的军事和革命事件。三个具有广 度、深度和悲剧性的历史因素引发了1917年年底 占有特别历史地位的事件:它是随着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失败而引发了革命,革命继而引发新的战 争——国内战争。”L 315 教科书在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时指 出,19世纪末—2O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市场,在 中国、非洲、巴尔干半岛以及奥斯曼帝国开展激烈 竞争,最终因为经济利益和地缘政治冲突而形成 两大对立军事政治集团:协约国和同盟国L4j。战 争的性质并非如同列宁所阐释的“为帝国主义战 争”,它是地缘政治冲突与经济竞争的产物。这 一观点与普京在2012年为俄罗斯纪念即将到来 的一战一百周年的俄联邦委员会上的讲话如出一 辙。普京在此次发言中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在 俄罗斯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战争的原因与第 二次世界大战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是地缘政治国 家卷入军事冲突的产物 j。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十年级教科书则称:“俄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为了限制德国入侵欧洲与世界,捍卫自己的利 益。……俄罗斯军队的失败和统治集团权威的丧 失最终导致了政权和社会的对立,从而引发了国 家新的政治变革。”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政府进行了积极动 员,战争初期士兵们也表现出英雄主义气概,教科 书用不少篇幅来描述军官和士兵的英勇行为 j。 但战争也给俄国社会带来严重问题,诸如通货膨 胀、投机倒把,官僚主义和贪污等现象以及巨大人 力资源损失,加剧了俄国社会紧张和冲突格局0 整个战争期间,俄国动员了1 500万成年男子,到 1916年年底,俄国在前线军队和后方预备役部队 人数为650万。根据统计数据,俄国军队每月死 亡、受伤和被俘的人数是17.5万,主动投降的人数 高达300万一4o0万【『-¨。巨大人力资源损失使 俄国战时经济陷入危机。前线的战争失败也给军 队士气带来沉重打击。残酷的战争恶化了人民的 日常生活,城市和乡村普遍供应不足,民众不满。 1916年秋季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出现了一个非常 普遍的现象——排队购买粮食和日用品。战争初 期消失的罢工现象日益高涨,工人们不再是争取 单一的经济利益,而且带有强烈的政治目标。各 社会主义政党亦在工人中积极开展活动。部分开 明的前线高级将领和立宪民主党人、十月党人进 行密谋活动,要求尼古拉二世退位,改组俄国政 府。1916年11月1日,米留可夫在第四届国家 杜马上谴责了政府,反问政府的行为是“愚蠢还 是背叛”[7 321,暗讽尼古拉二世和皇后。 1917年年初,俄国社会局势已经陷入非常危 险境地,革命已经不可避免。俄历1月9日,彼得 格勒15万工人参加“流血星期日”纪念活动,示 威游行过程中,人们打出了“面包”和“打倒战争” 的旗帜。2月22日,普梯洛夫工厂在被行政当局 关闭之后,3万丧失生活来源的工人变得极为愤 怒。也埋下了人民起义的种子。俄历2月23日 (公历3月8日),彼得格勒女工举行游行示威活 动,要求面包和自己的丈夫从前线返回。25日, 工人的经济罢工转为政治罢工,并提出更鲜明口 号:“打倒沙皇!”“打倒战争!”,参与人数扩大到 3万人 J。在2月22日的人民起义之后,决定沙 皇政府命运的6天进程中,尼古拉二世及其政府 无力镇压,迅速崩溃。2月27日,组建了以第四 届国家杜马主席罗江科为首的国家杜马临时委员 会,并以其名义向居民宣告,新的政权机关着手 恢复国家和社会秩序,号召居民和军队帮助其完 成建立新政府这一艰巨任务。鉴于军队已经失去 控制,尼古拉二世听从部分前线高级将领,如总参 谋长阿列克谢耶夫将军等人的建议,宣布退位,将 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但是,米哈 伊尔大公在3月2日深夜与罗江科谈话后,拒绝 接受皇位,第二天发表声明表示尊重人民的意愿, 俄国专制君主的命运将由未来召开的立宪会议决 ·65. 西伯利亚研究2018年第2期 定,它将决定“俄国的管理形式和俄罗斯国家新 的根本大法” 。 不言而喻,二月革命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密 切相关的,它导致专制君主制度垮台,开启了俄国 革命进程,并且由“二月”走向“十月”。诚如列宁 所言,俄国革命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紧密相连的 革命。沙皇政权崩溃的原因在于俄国社会存在深 刻政治经济矛盾,战争导致这些矛盾急剧恶化,并 政府对社会大众最为关注的土地问题、国家制度 问题、民族问题等都采取了回避政策,认为这些问 题须由全民选举的立宪会议解决。在战争与和平 问题上,临时政府主张“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仍 须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 3J2 ,继续进行战争。各 社会主义政党在对待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上出现巨 大分歧,孟什维克护国派领导人普列汉诺夫和中 派社会革命党领导人策烈铁里主张继续战争,孟 最终爆发了革命。二月革命的主要推动力是军队 与工人,是人民革命。 二、从“二月”到“十月”:俄国社 会危机与十月革命的胜利 新版历史教科书对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 俄国社会发展态势进行了全景式描述,两个政 权——临时政府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 的局面未能克服社会危机。各个政党派别在寻求 俄国革命出路时,提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根据 这两本教科书的阐释,十月革命的进程如下: 2月23日工人起义之后,彼得格勒卫戍部队 很快倒戈,拒绝向示威群众开枪,同人民站在一 起。2月27日,彼得格勒工人根据1905年革命 经验建立了第一批政权机关,进行了工人和士兵 苏维埃代表的选举,选举产生了临时执行委员 会,孟什维克领导人齐赫泽被选为主席,社会革 命党人克伦斯基被选举为副主席,并出版了苏维 埃机关报《彼得格勒苏维埃消息报》。苏维埃执 行委员会得到了军队的支持,掌握了武装,在维持 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一天,杜马成立了以罗将柯为首的临时委 员会,其主要任务也是恢复国家和社会秩序、建 立新政府、监督所有部门的工作。从3月1日晚 上到3月2日,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和彼得格勒 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经过艰苦的谈判,达成协议,组 建I临时政府。利沃夫公爵担任临时政府总理和内 务部长,立宪民主党党魁米留可夫担任外交部长, 十月党人、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主席古奇科夫担 任陆海军部长,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担任司法 部长。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对临时政府尽监 督之责。至此,双政权的局面形成。 新政府组建之后,社会危机仍在深化。临时 .66· 什维克国际派领导人马尔托夫则批判俄国继续进 行战争,认为这是对人民的犯罪,全世界无产阶级 应尽快联合起来。他的这一观点更接近布尔什维 克和列宁的观点。 4月,列宁从瑞士经德国、芬兰返回彼得格 勒,提出《四月提纲》,如同一声惊雷。列宁在《四 月提纲》中认为革命不应该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阶段,应该继续向下一阶段——社会主义革 命阶段迈进。布尔什维克不应给予临时政府任何 支持,并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列宁 说服自己的支持者们相信,俄国革命的最终目的 是社会主义革命,并从指导思想上深刻影响了十 月革命。 临时政府继续战争的政策很快引起自身危 机。1917年4月18日,米留可夫在致协约国盟 国的照会中,宣布俄国将会参战到最后胜利。照 会被公布后,很快引起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大城市 居民的愤怒,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士兵和工人举 行了反战游行示威活动,要求结束战争,将权力移 交给苏维埃。迫于苏维埃和示威群众的压力,外 交部长米留可夫和军事部长古奇科夫辞去部长职 务。5月5日,彼得格勒苏维埃与临时政府达成 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6名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 克党成员进入新政府担任部长之职。其中社会革 命党领导人切尔诺夫担任土地部长,克伦斯基担 任陆海军部长,策烈铁里担任邮电部长。新政府 声明马上着手进行缔结和约的谈判,加快进行财 政改革,建立国家对生产的监督,尽快召开立宪 会议来解决土地问题。在1917年6月3—24日 召开的第一次全俄苏维埃工兵代表大会上,孟什 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占据优势,受他们的影响,批 准了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协议。此次大会还选举了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为全俄苏维埃工兵代表 大会的领导机构,齐赫泽当选为执委会主席。但 普京版统一历史教科书对1917年俄国革命的叙事与评价 是在6月18日,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大型工业城 市发生了群众游行示威活动,打出了“面包、和 平、自由!”“打到资本家部长!”“一切权力归苏维 埃!”等口号 7j ,要求立即结束战争,把政权归于 苏维埃。六月事件表明,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力在 急剧增长,成为俄国政治权力结构中一股不可忽 视的力量。 迫于盟国的外交压力以及希望利用前线军事 胜利来缓和后方社会危机,临时政府和军方一直 在做军事进攻的准备。6月18日,勃鲁西诺夫将 军指挥的西南战线俄军向奥匈帝国军队发起攻 击,战役初期俄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当德奥 联军发起反攻之后,俄军一触即溃。前线军事失 利进一步加剧了后方社会危机,临时政府的威望 急剧下降。日益恶化的经济、犯罪率的急剧上升、 地方分离主义倾向等,都成为压垮第一届联合临 时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7月3__4日,彼得格勒 工人和士兵进行了武装游行示威活动,重新提出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政府宣布彼得格 勒处于戒严状态,动员值得信任的军队镇压示威 活动,解除参加示威的工人和士兵的武装,下令 逮捕列宁和其他布尔什维克领袖,指责他们充当 德国间谍。 7月初第三次危机爆发后,李沃夫大公辞去 内阁总理之职。7月24日,成立了以克伦斯基为 首的第二届联合临时政府,内阁由7名温和的社 会主义部长和8名立宪民主党成员担任。克伦斯 基不仅担任内阁总理,还兼任陆海军部长。他既 是政府领导人,还在苏维埃中担任要职,在列宁看 来,苏维埃成为政府的附庸。自此,双政权局面结 束。但是临时政府的影响力在下降,失去了大多 数人民的支持[3]3 。为了重振军队,克伦斯基任 命科尔尼洛夫将军为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将 军随即宣布在前线和后方恢复死刑,以求重建军 队纪律。他在军队中的强硬举措很快得到要求建 立铁血政权的右翼政治势力的支持。 8月12一l5日,在莫斯科召开俄国社会各阶 层代表参加的国务会议。会上,俄国政治势力中 的左右两派未能取得共识和和解,反而进一步分 裂了社会。但是,科尔尼洛夫将军在会上的发言 得到工商阶级、军官、资本家的热烈欢迎,声望大 振。这使他对发动政变,清除社会主义政治势力, 建立军事专政的信心大增。 8月23日,科尔尼洛夫将军在大本营会晤萨 文科夫的时候,再次要求临时政府采取决定性措 施,制止布尔什维克在首都制造混乱。他决定派 遣克雷莫夫将军指挥的第三骑兵军团向彼得格勒 进军。当该军团向彼得格勒行进时,克伦斯基担 心科尔尼洛夫建立军事专政,转而宣布他的这一 行动是叛乱,并解除他的俄军总司令职务。克伦 斯基在惊慌失措之余,不得不向全俄苏维埃中央 执行委员会寻求帮助,成立人民与反革命斗争委 员会,并迅速行动起来,进行平叛。8月30日,克 雷莫夫将军鉴于军队不愿意向彼得格勒继续推 进,自知叛乱失败,开枪自杀,科尔尼洛夫将军亦 被逮捕。第二天,克伦斯基组建五人执政内阁,未 等立宪会议召开,自行宣布俄罗斯为共和国。 科尔尼洛夫将军叛乱的失败大大改变了俄国 的社会局势和政治力量对比。俄国社会中的右翼 势力、立宪民主党等力量遭到严重打击。克伦斯 基领导的政府和右派社会革命党等政治威望下 降,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力大大增强,苏维埃开始 “布尔什维克化”。在1917年9月彼得格勒苏维 埃选举中,布尔什维克代表占有优势,托洛茨基当 选为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当月在莫 斯科苏维埃执行委员会选举中,布尔什维克同样 占有优势,诺根被选为执委会主席。到10月初, 边疆和外省地区过半数的苏维埃如同两个首都苏 维埃一样转人布尔什维克手中。布尔什维克党再 次打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旗帜。 不仅如此,到1917年秋,俄国社会政治经济 局势更加复杂,陷入全面深刻危机中。“国家超 过80%的收人用于军事开支,由于缺乏燃料和原 料,有800多家企业停产。莫斯科和彼得格勒人 均粮食供应量缩减到每天200克。由于财源匮 乏,临时政府继续大量发行货币,到1917年10 月,l卢布币值只相当于战前的6戈比。面包价 格上涨了16倍,马铃薯价格上涨了20倍,砂糖价 格上涨了27倍。”[3]38 此外,由于交通运输遭破 坏,欧俄有一半的省份居民处于饥饿之中。不满 情绪在继续增长,9一l0月,总共有250万人参加 了罢工运动,较之当年春季增长了3倍。农民不 再服从地方政权,纷纷夺取地主的土地,破坏其 庄园。 ·67· 西伯利亚研究2018年第2期 隐藏在芬兰的列宁已经深刻洞察到布尔什维 克武装夺取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在写给中央 委员会的信中指出,鉴于“得到两个首都苏维埃 大部分工兵代表的支持,布尔什维克应当迅速夺 取国家政权并掌控在自己手中” ∞。布尔什维 克党开始筹划武装起义。10月10日,列宁从芬 兰返回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举 行的秘密会议上,列宁提出的武装起义决议以10 票支持、2票反对而获通过。10月12日,根据托 洛茨基的倡议,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下成立了革命 军事委员会,其主席是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其真 正领导人是托洛茨基。革命军事委员会事实上成 为准备起义的中心。1O月22日,革命军事委员 会将自己的代表派往彼得格勒各卫戍部队,以加 强对城防驻军的领导。 “1917年1O月24日清晨发生的事件,不仅 深刻改变了俄国历史,而且改变了世界历 史。”l7J4 当天,布尔什维克组织的武装起义开始。 起义指挥部设在斯莫尔尼宫。革命军事委员会领 导的水兵、工人和赤卫队员攻占了城市铁路、芬兰 车站等重要据点。与此同时,克伦斯基宣布布尔 什维克行动为反革命叛乱,调遣忠于政府的士官 生查封了布尔什维克的《工人之路报》。临时政 府要员们集中在冬宫。经过小规模零星战斗,赤 卫队和水兵便攻占了除冬宫之外的彼得格勒大部 分地区。10月25日早10时,革命军事委员会发 布《告俄国公民书》,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政权 转到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晚上9点 4O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冬宫发射空炮弹,防 守此地的士官生和妇女死亡营不敌工人赤卫队和 水兵,向其投降,冬宫中的临时政府成员被逮捕。 克伦斯基出逃普斯科夫,希望能够借助北方战线 军队重新夺回政权,但是未能如愿。教科书特别 指出:“与二月革命的自发性不同,十月革命是布 尔什维克精心准备的,但其他政治势力也了解到 这一点。人们在大街上公然讨论布尔什维克的计 划和它成功的机会,但中央政府的行动仍然是了 无生气和矛盾的。整个国家都找不到任何一支重 要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来保卫临时政府。”[3141 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取得对首都彼得格勒的控 制权后,25日晚11时在斯莫尔尼宫召开了第二 届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与会代表们选举了新的 .68· 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共有101名成员,其中有 62名布尔什维克代表和29名左派社会革命党代 表,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会议按照布尔什维克和 左派社会革命党的意志,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 农民书》,宣布建立苏维埃政权。大会以压倒多 数通过了组织新政权法令,在立宪会议召开之前, 成立工农临时政府管理国家,其名称为人民委员 会。由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拒绝参加政府,人民 委员会由清一色的布尔什维克组成,列宁担任人 民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担任外交人民委员。 布尔什维克通过1O月24日的武装起义取得 对首都彼得格勒的控制以及第二届全俄苏维埃代 表大会从立法形式上确定苏维埃是唯一的合法政 权,标志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也意味着俄国历史 掀开新篇章。此后,布尔什维克根据自己的教义 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且赢得残酷的国内 战争的胜利,最终控制了全国。 三、新版教科书对俄国革命评价 显而易见,普京版统一教科书对于1917年俄 国革命的评价与苏联时代、叶利钦时代有明显的 不同。 (一)教科书将1917年二月革命 (t ̄eBpa.abcra.q penonmttrta)和十月革命 (OrTa6p ̄cKaa peBonm ̄Ha)统称为俄国大革命 (Be皿KaJI POCCH ̄CKa.q peBonm ̄rta) 拍。这一 术语的变化既不同于苏联时代将二月革命称之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yp ̄ya3Ho— AeMoKpaT聃ecKaJI peBonto ̄ia),十月革命为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BenHra ̄nponeTapcKaa peBon ̄otlHn),也不同于叶利钦时代大部分教科书 将十月革命称之为十月政变(OKTn6pbcKa ̄ nepenopoT)。因此,从“伟大的十月”到“十月政 变”再到“俄国大革命”这一变化,标志着普京版 统一历史教科书编撰委员会旨在消除1917年俄 国革命中的意识形态分歧,不再对二月革命和十 月革命进行阶级定性,故而没有使用伟大的十月 社会主义革命(BenaKa ̄OKTa6pbcKaa CoHHa/IHCTHqeCKa.q peBonmr ̄ria)这一术语。事实 上,十月革命仅是1917年伟大的俄国革命的一个 阶段,但这一阶段极其重要,它是1914一l921年 普京版统一历史教科书对1917年俄国革命的叙事与评价 大动荡时代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早在2013年,修 改历史教科书工作委员会学术领导、俄罗斯科学 院世界历史所所长A.丘巴里扬就在《莫斯科共青 团报》上撰文指出:“1917年俄国革命类似于伟大 的法国大革命,我们的革命进行了整整四年,直到 1921年国内战争彻底结束。”因此,这一变化也标 志着修改历史教科书工作委员会向普京总统的承 诺,即新的历史教科书不会有“彼此冲突的内部 矛盾和多种解释”,向受教育的主体建构统一的 的分歧,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最终在十 月革命中夺取了政权。教科书将“二月革命”和 “十月革命”统称为“伟大的俄国革命”,旨在消除 对1917年俄国革命“彼此冲突的内部矛盾和多种 解释”,向受教育的主体建构统一的历史观念,维 护俄罗斯的国家统一和社会团结。 注释: (1)有关普京第三任总统时期俄历史教科书问题缘起和跟 历史观念。俄罗斯历史协会主席团成员阿·托尔 库诺夫在2017年年初接受俄罗斯电视台有关俄 国革命百周年纪念采访时特别指出,1917年对于 俄罗斯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百周年不仅是庆祝 十月革命,而是“伟大的俄国革命”。因此,我们 须承认它的重要意义,不再对祖国历史上出现的 “好的二月”和“坏的十月”等革命概念进行区分。 (二)教科书高度肯定了1917年伟大的俄国 革命对20世纪历史的意义。大鸨出版社的10年 级教科书认为“1917年俄国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最 重要的历史事件”。教育出版社1O年级上册教 科书也在前言中指出:“1917年伟大的俄国革命 不仅是俄罗斯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也是整个世界 的重大历史事件。”[315 1917年革命的意义“不仅 局限于国内,布尔什维克创建的新兴社会体制更 成为全世界的典范。世界各地出现了共产主义组 织、政党,布尔什维克成为世界革命的先进代表。 1919年3月,俄罗斯成立了联合其他国家共产党 人的共产国际。十月革命的思想不仅影响了革命 者,‘资产阶级’国家领导人也明确意识到,剥削 与压迫劳动人民将不可避免地引发社会爆炸。十 月革命的共产主义影响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改 变政治制度和政策,试图解决社会内部矛盾,削弱 共产党人的影响力”[7]79。革命也促进了俄国社 会内部生活的复兴,并且引用了高尔基的名言作 为证据。不言而喻,对革命的统一肯定评价也旨 在消除俄国学界和以往历史教科书中对二月革 命、十月革命采取的拔高或贬低的意义阐释,向青 年一代灌输1917年俄国革命的正面、积极印象。 综上所述,普京版统一历史教科书对1917年 俄国革命的叙事是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当时俄国 革命进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难以调和的冲突。 各种政治势力对于“俄国革命走向何处”有深刻 踪研究,可参考张盛发《普京重任总统后再次治理俄罗 斯历史教科书问题》(《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3年 第6期)、吴恩远《普京谈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问题》 (《世界历史)2013年第3期)、吴恩远《俄罗斯重新修 改历史教科书》(《红旗文稿)2014年第2l期)。 参考文献: [1]关雪凌,张猛.普京新保守主义解析[J].中国人民大 学学报,2015,(2):90. [2]CTeaorpadph'aecKrt ̄OTtleT O 3ace ̄amm Cosera IIO Me承H HoH IhHMM OrHomed ̄rmM[EB/OL]. : kremlin.ru I news l 17536. [3]FOpHHOB M M,皿aHH胂B A A,Mopyaos M IO. Hcropaa Poccrrrt(qaca ̄1).10 Knacc[M].M.: l'Ipocsemeaae,2016. [4]Boao6yea O B,Kapna ̄es C H,POMaHOn H H. HCTOpI ̄Poccrm.Haaano XX—Hasano XXI B.10 Knacc[M].M.: ̄o0pa,2016:7—8;ropH.os M M, ]Xana ̄oB A A,Mopyxos M IO.HCTOpHa Poccmt (qaca ̄1).10 Kaacc[M].M.:HpocsemeHHe,2016: l0—11. [5]B几a皿HMMp Hya ̄aH 0 Hepsoa Maposo#t BO ̄tHe [EB/0L].http://eotkv.ru/info/vladimir-putin-o- pe ̄oi—mirovoi—voine.html ̄2017.1.12. [6]Boao6yes 0 B,Kapnaa ̄a C H,POMaHOB H H.I/ICTOpHn POCCHH.HaHaao XX—Hanano XXI B.10 Kaacc[M]. M.: ̄oOpa,2016:12;roprIHoB M M,]laav ̄oB A A, MopyKos M IO.Hcropaa Poccrra(qaCTb 1).10 I ̄acc [M].M.:HpocaemeHHe,2016:21—22. [7]Bono6yeB O B,Kapna ̄s C兀,POMaHOB H H.Hcropmq Poccrm.Haqaao XX—Haqa ̄o XXI B.10 K ̄acc[M]. M.: ̄,poqba,2016. [8]Bono6yes O B,Kapnaq ̄s C H,POMaHOB H H.Hcropaa Poccrm.Haqano XX—Hali扰o XXI B.10 K ̄acc[M]. M.: ̄poqba,2016:21;FOpaHOB M M,皿alIHⅡ0B A A, MopyxoB M 10.Hcropmq Poccrm(qaca ̄1).10 I ̄acc [M].M.:HpocBeI ̄eHHe,2016:27—28. [责任编辑:初祥]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