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1949年9月, 在北平召开。大会制定《 》,确定新中国的名称是 ;选举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确定以《 》为代国歌,北平改名为 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 纪年。《 》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2)开国大典: 年 月 日
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决议接受《 》为施政方针,任命
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 (4)西藏和平解放:①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继续进军 、 和西南地区,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②1950年秋,解放军向 进军。
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解放军进抵 ,西藏和平解放。
练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这个“新”主要是指 。 2.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是 ① ② ③ 。 (2)土地改革:①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背景) 。②开始时间: 年 月。标志是中央人民政府公布 《 》,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③结果:到 年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④历史意义: 。 ⑤识图题,写出下列图片的名称:
A. B.
其中A是 B.是 (3)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①原因: ②目的: ,支援朝鲜人民。
③经过: 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 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最后将战线稳定在 附近。涌现出 、 等英雄人物,被称为 “ ”。
④结果: 年7月,美国被迫在《 》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⑤意义:
。
3.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1)内政:①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②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
专政,坚持 道路;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和地方各级 。选举 为国家主席, 为国务院总理。③意义: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2)外交: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 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 、 、 、
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 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②周恩来与万隆会议: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 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保卫 、争取
和发展 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总理提出 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 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第一个五年计划:①背景: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 ”,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 和 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时间: 年至 年。③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国家
和 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 、 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 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④主要成就:这
一时期, 的大型轧钢厂、 相继开工,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 建成投产,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飞架大江南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2)三大改造:①农业:原因: 。
做法:国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 道路。高潮: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国90%以上的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②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 、 、 ”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向 过渡。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全行业 的浪潮,并迅速席卷全国。
(3)三大改造的完成及历史意义:①完成:到 年底基本完成。
②意义: 。
练习:1.“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这句话中的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2.“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把翻身农奴的心儿照亮。”这是一首被西藏人民广为传唱的歌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曲的出现应该不早于( )A.1949年、B.1950年 C.1951年 D.1953年
3.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4.学生停课大串联、工矿企业停产闹革命、造反派组织夺权的现象发生于 时期。 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1)中共八大:① 年 月召开。地点在 。 ②此会议的历史地位: 。 ③会议的内容:A. ;B.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④历史意义: 。 ⑤会议的局限性: 。 回答问题: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2)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总路线。 ②大跃进的全面发动:主要标志是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 。 同时,全国掀起全民族大炼 的群众运动。③农村一哄而起办起了 ,
特点是 。④后果: 、 、 、 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民经济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困难。
⑤出现这一系列左倾错误的主要原因是 。 练习题:
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钢何难复炼钢,赶英超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大跃进”时期的农民诗 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一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运动是什么?
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菜顿顿不重样。
—195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回答:材料二反映了哪一运动?
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1958年9月9日《河南日报》
回答:A.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哪一种错误?
B.1958年我国出现这种“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C.对于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党和国家是如何解决的?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7.“文化大革命”十年内战:(1)发动:①原因:20世纪60年代, 错误地认为党内出现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的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点燃了“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②发动: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8月,毛泽东发表《 》,矛头指向 、 。此后,文化大革命异常迅猛的发动起来。
⑵全面内乱:有学生组成的 组织、被称为 的各种群众组织成立。从 年 月开始,掀起夺权运动。形成了 和 两个发革命集团,煽动 ,制造内乱,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使 含冤病逝。⑶结束: 年 月,毛泽东主席逝世, 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中共中央粉碎了
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⑷性质:是一场 。⑸危害: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8.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⑴戈壁滩升起蘑菇云:①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
试爆成功。②1966年10月,成功进行 核武器实验,实现导弹、原子弹结合。③1967年6月,成功进行第一颗 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继
、 之后第四个能够自己研制氢弹的国家。⑵“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1970年4月,“长征1号”火箭运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升入太空。从此,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写出下列图片的名称:A. 。
B. 。
⑶倚天神剑显国威:①人民解放军 和 分别建立于1949年4月和11月。
②1966年7月,组建地地战略 部队。它与后来的海军潜地战略 部队、空军战略 部队共同构成我国 的战略核力量。
9: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①重返联合国: 年10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的决议,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联合国 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⑵“小
球转动大球”:1972年2月,美国总统
访问中国,发表《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⑶1972年9月, 正式建交;70年代初,许多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1.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召开背景:“文革”后,人们期盼国家摆脱困境,迈步前进。但“左”的错误仍束缚着人的思想,拨乱反正十分困难。(了解)②会议的内容:A.
B. C. 。 ③会议的意义: 。 (2)农村改革:①目的: 。 ②改革的措施: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 ”为主要形式的 ③作用:调动了 ,推动了
推动了 。④给我们的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背过,再写一遍)
(3)对外开放:①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②内容: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 和 ,进行现代化建设。③进程:A.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 、 、 、 。B. 年,国家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 、 、
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年增设了 经济特区D.1990年,作出开发上海 新区的决定。我国对外开放出现新局面。④结果: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有重点、点面结合、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背过后再默写一遍) ⑤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写出右边图片的名称:阅读材料,完成相应的题目:
。
材料一:歌曲《春天的故事》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奇般地崛起座座城„„
材料二;沿海开放地区示意图:
回答:①材料一歌词中的“老人”是指谁?
②“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事情?最早的“圈”包括哪些城市? ③根据材料二,你能写出我国改革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吗?
12.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1)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①1973年,农业科学家 培育出我国第一代 杂交水稻,被称为 。②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1986年,党和国家决定实施 。③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抓住 带来的机遇,以 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2)普及 年义务教育。①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 战略,提出大量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
和 的任务。 和发展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举措。
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 》颁布。20世纪末,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0%。(3)文体事业百花齐放:①文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长篇小说有《 》、《 》、《 》
《 》等。1981年设立 文学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
。②体育:1984年奥运会实现零的突破,共夺得金牌 枚;2000年奥运会获得金牌 枚,实现了新的飞跃。
13.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1)“一国两制”的构想:①目的:为了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②提出者: 。③含义:
。④作用:为解决 、 问题开辟了新途径;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2)香港、澳门回归:①史实: 年 月 日,中英两国政府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
仪式。 年 月 日,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②带给我们的启示: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它洗刷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耻辱。(背过后再默写一遍)。
(3)台湾问题:①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 。 ②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原则是: 、 。
③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 。
④台湾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A.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C.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我们要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言行,维护国家统一。(背过后默写到背面)
14.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①1982年宪法成为推进我国 和 的根本大法。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制定通过了
《 》、《 》、《 》,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 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2)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1993年,党中央规定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 。此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
制、 改革。②建立市场导向的 机制;城镇职工基本
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3)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①1985年, 提出 和 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我国广泛参与各种国际组织。②1991年,我国加入 组织,并提出 、 、彼此开放、 的区域合作原则。(4)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1997年,党的 大将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 ,是当代中国的
成为指导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