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12.“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①艰苦创业 ②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
和国成长史上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乔冠华(左)在联合国大会上开怀大笑 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4.王伟的爷爷说:“爷爷象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5碗饭,你却连2碗都吃不了。”
王伟辩解道:“你们那时吃饭只求‘吃饱’,我们现在吃饭不但要求‘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这段对话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15.小强同学深受《行知天下》一书的影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某国际蔬菜博览会参观,
看到了长1.45米、重17.5千克的“墨龙吊瓜”,外观奇特、长2米的盆栽蛇瓜。他去的地方是
A.高密 B.寿光 C.诸城 D.青州
16.飞天,自古以来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在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大厅里悬挂着一只中
国风筝,它边上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最早发明和放飞风筝、被称为“鸢都”的是
A.青岛 B.烟台 C.威海 D.潍坊
22.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
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6分)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贫农、中农 富农、地主 是什么?(2分)
材料二
1950年(%) 人口比重 85.5 14.5 土地占有比重 45.2 54.8 1954年(%) 人口比重 92.1 7.9 土地占有比重 91.4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分)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2分)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4分)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2分)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l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2分)
(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2分)
2012年
13.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支撑共
和国大厦的根基和砥柱。观察下列人物图,其中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11年11月,“神舟八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者: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3)材料三中的“两种梦想”,今天正在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措施。(4分)
(4)中国人的梦想,生生不息、永无止境。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拥有怎样的“中国梦”?(2分)
23.(16分)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
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与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与战争政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为建立新型的国际关系,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什么原则?(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中国北京的机场。尼克松走下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人紧紧握手达一分钟之久,周恩来诚恳地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没有交往了。”
——岳麓书社《政治文明历程》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2分)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三 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节录)
1981年 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
1996年 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2分)这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2分)
2013年
1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
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 B.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1.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
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2.《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
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3.(16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据材料一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6分)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4分)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6分)
2014年
11.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处交政策 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困
12.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23. (14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歌曲表达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7分)
材料二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2)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2015年
9.新中国“打破封锁的努力迎来了决定性转折”,这是“中国在国际大家庭中开始正常化外交的重要象征。”这反映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回去献上一炷香。”这反映了
A.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C.香港澳门回归产生重大影响
B.两岸民间团体开始政治对话 D.两岸三通局面已经完全形成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0.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
11.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提出:“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
12.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如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A.板桥书画和万印楼 C.云门巨寿和十笏园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B.潍坊风筝和杨家埠木版年画 D.高密扑灰年画和聂家庄泥塑
13.“这是现代潍坊的文化象征,是濰坊民间艺术之林中的两朵奇葩”“两朵奇葩”是指
22.(16分)近代以来,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走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宣传
(2)据材料二,我国工业化进程出现了什么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钢、煤、水泥、电视机等工业品产值已居世界第一位。同时,逐步形成了以能源、机械、化工、航空航天、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体系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义。(6分) 2016年
17.新的农业体制在1979年12月后的两年间生效了,生产责任“被分散到农户家里.”这种“新的农业体制”是指( )
A.农业集体化 B.人民公社制度 C.土地私有制度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27.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党的治国方略、方式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都挣的“政策治国”…最终导致“文革”悲剧.-----摘编自《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大事图表 历届人大立法情况 历届人大 五届人大 六届人大 七届人大 八届人大 九届人大 立法数量(条) 60 63 87 117 113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措施及重大成效,20世纪末,我国提出了怎样的“法治”目标?
2017年
1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B. 颁布《土地改革法》 C.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7.阅读下列表格,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1952 1956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71.8% 7% 6.9% 0.1% 0.7% 7.3% 1.5% 53.4% 国营经济 19.1% 32.2% A.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 土地改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三大改造 18.下列图片出现在大跃进时期,主要反映的是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A.高指标 B.瞎指挥 C.浮夸风 D.“共产”风
27.(18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4分)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5分)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1895年前 1896-1911 哲学、宗教 1 38 自然、应用科学 4 172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1 366 2 238 文学艺术 3 136 合计 年平均数 12 958 63.86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6分)
材料四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针对的是哪一错误思想?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3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中考真题演练参考答案
2011年
12.B l3.C l4.C l5.B l6.D 22.(16分)
(1)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分)土地改革完成。(2分) (2)三大改造。(2分)
(3)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4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4)一国两制。(2分)
(5)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
力的发展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
2012年
13.D 14.D 23.(16分)
(1)出发点: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2分)
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分) (2)信息:中美关系开始改善。(2分)
因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4分) (3)表现:参加联合国事务;开展多边外交。(2分)
作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013年 2014年
11 .C 12.D 23.(14分)
(1)背景:新中国成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三大改造;一五计划。(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情感:热爱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激情(2分) (2)精神:艰苦创业,拼搏奉献。(2分) 意义:激励着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2分) (3)提出设立经济特区。(2分)
意义: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2015年 9-13BDAAB 22.(16分)
(1)信息: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分)地位和作用:使中国出现了第—批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4分)
(2)问题:出现“大跃进”运动(或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分)影响: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或工业化进程受挫)。(2分)
(3)意义:完成了工作重心转移;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推动了代化工业体系建立;增强了工业实力。(6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2016年
17.D 18.A 27.(18分)
(1)法制是人民治理国家;法律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工具。(2分) 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2)原因: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依法治国;忽视民主政治建设;政策治国。(答对一条得2分,共4分) 策略:依法治国。(2分)
(3)措施:纠正“文革”中的冤假错案;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律文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4分)
成效: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特色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2分) 目标: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2分) 2017年
16.A 17.D 18.C
27.(1)认识:洋务派认为西方列强强大的原因是先进技术,没有认识到他们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先进。(4分)
(2)事件:辛亥革命。(1分)
影响: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进社会风俗的文明化;促进中国近代化。(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3)新变化: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为多。(2分) 时代背景: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4)错误主张:“两个凡是”。(1分)积极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