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

2024-09-13 来源:一二三四网
l Theor学★★y Research 理★★论II  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 熊荣伍 (湖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 要: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利于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特点;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3-0212-02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在不同 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的历史时期,大学生思想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不断变化发 个人目标选择趋于理性,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向上、务实进 展。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全面把握当代大学生思 取,成长成才愿望迫切,注重素质拓展和能力提升。但是,在 想特点,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也是 国内外大环境和学校、家庭、网络小环境的影响下,当代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尽之责。 学生的价值选择趋于多元,价值评价标准具有双重性。价值 一、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 取向的功利化更趋明显,入党动机存在功利性,奉献精神和 (一)政治观念日趋成熟,但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认识 团结协作精神较为缺乏,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越来越 较为模糊 被更多的大学生所接受,少数大学生甚至将个人的理想信 政治观念是对政治理论的基本看法,是政治视野、政治 念定位在对金钱、权力、地位等追求和占有上。当代大学生 评价和政治鉴别力的集中反映。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基 既注重社会理想、道德理想,同时又强调生活理想、职业理 本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正确,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 想,其特点具有现实性和功利性。 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等政治理 (三)心理变化日趋明显,但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压力 论问题的态度较为明确,认识较为清晰;高度信任以胡锦涛 不容乐观 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赞同党和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 和举措,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 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波动较大,心 生的政治价值取向与党和国家的政治导向保持一致,具有 理矛盾冲突时常发生。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高度政治敏感性,政治态度日趋理智,政治观念也日趋成 补充心理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又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 熟。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题,心理压力较大。在问卷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没有过心理 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益发 困惑或心理压力的只占3%。心理问题,既有身体原因,也 展,西方思潮和不良倾向渗透,使当代大学生对一些深层次 有思想原因,突出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职业规划不定,学 的理论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和模糊观念。主要体现在:如何 习动力不足,心理耐挫折承受能力较弱,感到学习压力大, 坚持党的领导,反对实行西方多党制;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 经济压力大,就业压力大等。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问题 主义的指导地位,反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如何坚持走中国 如不能及时解决,自身的素质没有有效的提升,就会产生严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 重的后果,往往伴发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 (二)理想信念日趋明确,但价值选择和评价呈多元化 (四)就业观念日趋理性,但就业和择业上存在着一定 和双重性 的盲目性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的灵魂和行动的标尺,是影响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机制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 和左右价值取向变化的内在动力,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精 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以往相比,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神支柱、力量源泉和政治保证。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主动 爱好、兴趣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工作,但是在高校扩招的背景 关心国家大事,对国家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提高,政治稳 下,大学生对工作既向往又担忧,既想证实自己的实力又考 212 收稿日期:201O-03—2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JDSZ2003~1)和校思政专项重点项目 作者简介:熊荣伍(1970~),男,湖北潜江人,副教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I Ji aOXU e Shi Ji a nI I☆教学实践☆I 虑经济收入,既理性又盲目。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愿意在 政府机构、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部门 和单位就业的选择上较为分散,再加上相当一部分学生选 论、路线、纲领和经验教育,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坚定走中 择考研和考公务员。这可以说明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着一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 和坚定信念;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 育民族精神教育,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爱国 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 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开展社 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 德与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 定的盲目性,对于自己究竟适合于干什么工作没有明确把 握。同时,当代大学生比较看重自己在岗位上怎么能够进一 步发展,而不仅仅只是工资的多少,这也表明了大学生就业 观念理性的一面。 (五)个性特点El趋鲜明,但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较为浅薄 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 当代大学生注重自我感受,善于独立思考,希望在平等 交流中追求真理,喜欢在对社会现实思考中选择真知。当代 大学生追求自我支配,自我消费、自主决策、自我安排、自立 自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越来越开放的现代社会,当代大 学生政治需求更加现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娱乐需求更加 丰富,成功需求更加强烈,社交需求更加广泛,个性更加张 扬,思维更加活跃,个性特点更趋鲜明。但是,当代大学生在 自己个性上也往往显得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 人的劝告,不愿意征询别人的意见。当代大学生择业时,参 考意愿主要来自的对象的问卷选项中60%选择了自己。少 数大学生性格孤僻,我行我素,不懂得尊重他人,个人利益 至上,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在集体和个人关系问 题上,一部分大学生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无视集体利 益,“是否对我有利”往往成了大学生是否参加集体活动的 标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思考 (一)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广度和 深度 目前,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仍停留在国 家、阶级视野下,可以拓展到广义的“思想政治”范畴。当代 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结构与要素,社会内在的机制变化,历史 环境文化变迁等方面应开展专题研究;大学生网络政治参 与对不同特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的影响以及多元 化、大众传媒、网络信息传播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等 等。多学科的研究应大力加强融合与整合,各学科研究方式 以及成果的彼此借鉴才能真正推进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 目前研究对象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对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 位和步人社会的青年大学生研究较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应向广度和深度迈进。 (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当代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 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 要内容。这与“中央l6号文件”中提出的“加强和改进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具有内在统一性。用社会主义 核 1.价值体系指导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 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教育,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 以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引导当 代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成为“四有”新人。 (三)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题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 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教育教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要 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突出针对性和实 效性。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积极 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 脑,真正做到“入耳、人 、入脑”。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增强 其吸引力和感染力,善于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和多样化教学 方法,深入社会开展调研和实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避免枯燥的说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 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理想、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 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主动占领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信息时代,网络文化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 严峻的挑战。做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工作,必须主动占 领网络阵地。一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与分析,注重网上 舆论导向的监控与引导。二是建好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 网站,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 体,通过网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的腐朽文化的侵袭。三是引导 当代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评价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念,弓l导当代大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观点去分析和对待网络信息,提高明辨是非,分清良莠,抵 御侵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H].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 [2]杨永利,李建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H].北京:红 旗出版社。2007. [3]李世平.关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思考与对策[J].北 京: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1O). (责任编辑/陈雅莉) 2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