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功考研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分析_李国昌

2023-03-21 来源:一二三四网
增刊   2013年6月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naUniversitofGeo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      y Su.pJun.2013

成功考研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分析

李国昌,任笑良

摘 要:作为一个群体,成功考研大学生在考研目的、考研目标及其实施上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对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2012届成功考研和考研失利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调查,发现成功考研大学生的群体普遍具有考研动机理性、考研目标明确且准备充分、综合素质优秀和考研氛围良好的优点,但专业基础薄弱、考试功利性强的缺点也比较突出,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考研工作,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考研;大学生;群体性特征;科学发展观

——以中国地质大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2三本院校毕业生考研问题研究—012年教学研究项目“)学江城学院为例”(JY201109

);任笑良,中国地质大学(作者简介:李国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江城学院(湖北武汉4武汉)30074江城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3S10145040130413--- 收稿日期:2--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以硕士研究生报考为例,报考人数从1991年的8.7万增加到2011年的165.6万,增加了19倍;录取人数从1991年的2.55万增加到2011年的49.5万1

[](P89)

的考研规律和提高大学生考研的成功率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基础性的促进作用

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大考研热”也越来越成为急需关注的教育问题繁荣,“

和社会问题。被动考研、盲目考研和突击考研的问题比较突出,缺课、逃课、边上课边看考研资料和作业敷衍了事等现象在高年级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对考研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以后的研究生教育也埋下了隐患。对此,需要加以实证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并提出对策,从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增加了19.4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以借助高等教育这样的“信号机制”实现向上流的个人理想,

(2]P49)

。考研已经成为中国大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学生毕业去向的重要选择,成功考研大学生的事迹和成长模式成为在校大学生、教育管理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成功考研大学生群体性特征

分析的必要性

一)对提高大学生考研成功率有直接的推动  (作用

大学生考研是个系统问题,从考研动机、考研准备、考研过程,再到考研结果的影响因素等等,。以往考研相每个环节、每个问题都需要“破译”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对低年级和正在作考研准备的大学生进行考研动机、考研心态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而忽视对考研成功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加强成功考研大学生群体性特征的实证分析,对于探索大学生

二、成功考研大学生群体性特征的

实证分析

012年考研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分别对其2

成功的96名大学生和考研失利的84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考研动机、考研准备、考研环境、考研困惑、考研结果影响因素和对学校的建议等方面。问卷调查集中在其毕业前的6月份进行,从而保证了调查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时效性。调查结果均用百分比对数据进行统计。

—145—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考研动机

数据显示,关于影响自己考研的因素,排序分、找份更好的别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69%)

、迫于家庭压力(、大家都考我工作(58%)10%);在选择考研学校的理由上,根据自己也考(3%)

、名校或自己喜欢的能力和复习状况而定(58%)的学校(45%)和考虑个人自身今后的发展

(、考虑学校所在的地区及城市(、受43%)33%);关于选择考研专家人或亲戚朋友的影响(13%)

、考虑到就业业的主要理由,自己感兴趣(56%)、专业热门(、老师同学与发展前景(36%)19%)

、家庭意见(。意见(9%)8%)

以上三组数据的结果基本一致,即这群学生考研动机理性,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找份更好的工作;能够从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和就业前景出发选择考研院校和专业,不会太在意专业的冷与热,也不容易受他人意见所左右。说明他们有着成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自我认识充分,自我定位准确,这有利于提高考研计划的执行力和考研目标的实现概率。

(二)考研准备

数据显示,在考研的目标性上,排序分别是,、比较模糊(,不明确(;明确(81%)18%)1%)

、有详细计有详细考研的计划并严格执行(51%)、无详细计划走一步算一划但未严格执行(38%)

;关于正式准备考研的时间,大一步(11%)(、大二(、大三(、大四3%)12%)68%)

(;在备考的态度上,尽全力且势必考上17%)

(、尽力而不在意结果(、把考研当是30%)62%)

;在考研的结果上,5对自己的测试(8%)6%的同学考上了目标院校,44%的服从了调剂。

以上五组数据具一致性,即一是绝大多数同学考研目标明确,有详细的备考计划并能较好地执行;二是从准备考研的时间曲线变化,可以看出他们对考研问题非常慎重与理性,突击考研的情况较少;三是全力以赴考研,能够及时调整考研目标。这种对自我大学生涯的清晰规划,对具体实施过程的自我严格要求,以及对待考研结果的理性态度,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具备了高层次人才素质构成的必要条件。

(三)考研氛围

数据显示,在同一宿舍中,一人考研的比例为28%、两人及以上为72%;室友积极支持的为

63%、有意阻挠的为7%、家人积极支持的为

—146—

88%、反对的仅为1%。针对考研失利学生的问卷

调查显示,同一宿舍中,一人备考的比例为44%、两人以上为56%;室友积极支持的仅为44%、有意阻挠的占12%;家人积极支持的占70%、反对的占20%。

宿舍、家庭等微环境对学生考研的影响力,从以上考研成功和考研失利的对比数据中显而易见:凡宿舍考研同学多的、室友和家人理解多、支持多的,考研成功率就高;反之容易失败。因此,考研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同学、家人和老师等在自身考研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善于取得室友和家人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为考研营造和谐的微环境。

(四)综合素质

数据显示,对考研的难度认识上,40%的同学认为难、58%的认为一般、2%的认为不难;影响自身考研成功的主要因素上,排序分别是,意志坚、考研氛围良好(、学习基础扎实强(79%)69%)(、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好65%)43%)(、有培训机构的指导(;在考研期间43%)21%)遇到不顺心的事,78%的同学选择向亲近的人倾诉、22%的同学谁也不说。考研失利的原因,排序、考研环境不佳分别是,毅力不够(57%)(、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57%)44%)(、心理素质较差(、学习能力较差30%)24%)(。20%)

对于大学生来说,考研相当于再一次高考,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再一次检验。以上数据充分证明,成功考研的大学生,对考研的难度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切的体会,并在意志的磨炼、学习的投入、身心状态的调整和环境支持的寻求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最终取得了成功;考研失利的大学生则普遍存在心理素质不强、考研环境不佳和学习状况不良等问题。

(五)存在缺点

数据显示,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上,排序分别是,不知道如何协调考研与其他课程学习、意志不够坚定(、考研与工的时间(81%)50%)

、感觉自身实力不够作机会有冲突(29%)(、经济困难(、身边人不支持21%)16%)

(;关于对待其他课程学习的问题,花大部分15%)

、花少量时间(、完全放弃时间(35%)57%)(;关于科研活动对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帮助8%)

、没有帮助(、不知道上,有帮助(58%)23%)(;关于科研活动的经历上,有(、无19%)25%)

李国昌,等:成功考研大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分析

(。75%)

如何协调考研与其他课程学习的时间,是同学们在考研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大多数考研同学最终选择一心备考而放松其他课程的学习。众所周知,大三和大四是专业课程集中开设的阶段,也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阶段,而大多数同学对专业课学习和科研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专业学习时间投入不够,缺乏必要的科研经历,这都暴露了他们对自我发展认识的片面性和考研的功利性,也是容易导致专业基础不扎实和科研能力较弱的直接原因,为其以后研究性学习和从事专业性工作设置了巨大障碍。当然,这也暴露了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健全及教育管理的不到位。这种情况,非三本二本院校独有的问题,在一些重点大学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六)对学校的建议

在“学校应该为学生考研提供哪些帮助”上,、发放考研排序分别是,增加考研自习室(77%)

、加强考研指导(、营造良好奖学金(71%)65%)、希望聘请高水平专业教师学习氛围(54%)

(、增加专业课学时(、加强专业实习38%)32%)。环节(28%)

数据表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习风气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考研结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和直接因素,作为成就动机水平高、求知欲望强烈的考

()3]P160

,对此有深切体会和强烈需求,学校研学生[

作,必须把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作为根本任务,认真

(6]P3)

;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严格按规律办事[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学风建设,积极解决考研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人生规划与设计,它可以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从而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从而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在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指导时,必须把握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多样性等原则,根据不同的年级、专业、性别、个性特征和学习状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堂讲授、心理及职业兴趣测试、论坛分享、主题教育、团体辅导与个别交流等形式,渗透进大学生的心里,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使大学生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规划的能力,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减少行动的盲目性,避免从众心理,在考研、就业和

(7]P64)

。创业等多种发展路径中作出最优的选择[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化解考研1.

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考研复习与其他课程学习的以学校为本”与“以学生关系处理问题,实质是“

为本”的两种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之间的冲突。如果坚持“以学校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这个问题还会持续,并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而变得扩大化、复杂化和长期化,给教学和管理造成极大的干扰。如果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实现完全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分配,提前修完规定的课程,便于集中精心投入到考研复习和就业中,这样既不影响个人专业课程的学习,又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2.

导向、导供制度保证。健全学务指导机制,发挥“学、导心”作用,在教学资源利用、专业及课程选择和学习计划制定等学习事务方面给予学生有效的

()8]P18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指导与帮助[

应予以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考研动机理性、考研目标明确且准备充分、考研氛围融洽和综合素质优秀的优点,但专业基础薄弱、考研功利性强的缺点也比较突出;少数人考研不端正、考研目标比较模糊、行动缺少计划、考试准备不足、考研氛围的维护能力不足。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必须正视考研学生的合理诉求,照顾他们的重大关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考研成功率的提升。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

考研工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

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根本方法是

()4]P24-28

,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统筹兼顾[

(5]P8)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考研工全面发展[

教师授课水平;重视教材的选用,尽量选用通用教材或国内有影响力的代表性教材或专著,使学生可以享用与国内一流高校学生同样优质的教学资源;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增加专业课的学时,提高专

—147—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业选修课的数量与质量,加强专业实习环节;改革考试办法,采取闭卷考试与综合作业相结合的方

()9]P10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式[

加强考研指导,解决考研困惑。举办英语3.

和数学等考研科目的辅导班,进行强化训练;加强成功考研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宣传,并邀请成功考研的同学或校友通过考研座谈等渠道,交流考研信息,分享考研经验;深入开展以班级和宿舍为单位的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考研氛围;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团队,对于学生考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调适,使其保持心理健康,增强考研信心。

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和科技活动,浓郁4.

学术氛围。积极支持学生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内外举办的各种学科竞赛、作品竞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对于成功考研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强化性的专业训练,对其毕业设计(论文)要高标准、严要求,使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与科研能力,从而实现本科阶段学习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无缝衔接。

力和创新协作精神。

(三)加强学风建设

增加考研学习场所和考研信息供给,做好1.

服务工作。分别在图书馆、教学楼和学生公寓设立专用自习室和通宵自习室,健全管理措施,加强水暖供应、卫生清洁和安全保卫工作,为学生考研提供便利和保障。学校图书管理部门要丰富考研文献信息资源,有条件的可设立考研阅览室和考研信息数据库,开展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检索培训,为考

()10]P73-75

。研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出台激励措施,提升考研士气。考研政策2.

是风向标,也是指挥棒,对具体考研工作的开展和学风建设都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强化作用。要设立考研专项经费,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措施,对成功考研的学生和在学生考研工作上贡献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以振士气,兼促学风。

参考文献:

[]高玉梅.]()大学毕业生“考研热”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青年研究,1J.2012,6.

[]熊倪娟,——对“]等.经济人的理性选择与社会人的流动渠道—考研热”的经济学与社会学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J.

()2005,2.

[]毕蕾.]()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学生考研心态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J..2008,5.[]杨德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东南学术,4J.2002,4.[]王芳.]()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国青年研究,5J.2005,12.[]刘献君.]()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研究,6J.2004,9.[]徐体高,]()等.大学生考研与就业的理性思考[中国高教研究,7J.2006,11.

[]敖练,]()等.学务指导制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北社会科学,8J.2006,12.[]司晓宏,]()等.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特征探析[高等教育研究,9J.2012,3.[]]()王金娜,等.论高校图书馆的考研信息服务[图书馆学研究,10J.2004,3.

(责任编辑 朱 蓓)

—1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