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大使
作者:郁青
来源:《大观》2016年第05期
【本文为2014年度南京大学文科青年基金项目“文化记忆工程——高校名人纪念馆的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620141306】
摘要:身为世界著名女作家,赛珍珠传奇的一生中获得了无数的荣誉;身为一个普通的母亲,赛珍珠艰难的一生历经了太多的痛苦与伤悲。本文根据史料的考证,尝试从赛珍珠的家庭生活以及她作为母亲的身份讲述她是怎样一个勇敢、坚强的人;从她对孩子的关爱角度向读者展示一个充满人文主义关怀的爱心大使——赛珍珠。 关键词:母性; 爱心大使
赛珍珠(1892-1973):在双语环境中长大,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美国女作家。1938年,她因撰写被誉为“对中国农民史诗般的描述”的小说《大地三部曲》(包括《大地》、《儿子们》、《分家》)以及其父母的传记《异邦客》、《战斗的天使》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作家。赛珍珠的大半生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和中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她一生创作作品百余部,大部分都是以中国为题材,但是,由于种种微妙的历史和政治原因,赛珍珠及其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世人所忽视和遗忘。作为一个世界级名人,赛珍珠在其个人事业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却很少有人了解到她经历的痛苦与彷徨。撇开“公众人物”这个身份,本文将从母性的角度去诠释一个不为人知而具有传奇色彩的赛珍珠。 一、孩子的乐与忧
1917年赛珍珠与卜凯在镇江喜结良缘,1919年赛珍珠发现自己怀孕了,她沉浸在做母亲的喜悦中,焦急地等待着属于她的小宝贝的降临。预产期在十二月份圣诞节前后,但是,孩子迟迟未出生,直到1920年3月4日。她长得胖乎乎的,皮肤白皙光滑,在赛珍珠母性的记忆中,宛如一个美丽的小天使。女儿名为卡洛尔·格蕾丝。她的外表丝毫没有显示出日后的悲剧。她是一个苯丙酮酸症患者。那是一种先天性的代谢异常,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的精神发育迟缓。1920年时,无论是这种病还是它的治疗方法,都还不曾为人所知。孩子究竟给赛珍珠带来多少惊喜多少泪水,我们依稀可以从她的自传中看出些端倪:“移居南京的第一年,我也有了孩子。从那以后,我再不能像以往那样来去自由了。我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因为生孩子对我来说是个奇迹。然而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母女的前途是那样地黯淡。”从这段话中可以得知,塞珍珠对于孩子的出生是相当期盼的,同时对于日后孩子带给家庭的种种忧伤与彷徨感到非常伤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卡洛尔出生后,赛珍珠在医院休养了三周左右时间。其丈夫卜凯写信给他的父母,告知他们这个好消息,同时也提到,赛珍珠和卡洛尔“过得很好,(尽管)恢复身体花了赛珍珠不少时间”。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赛珍珠的情况很不好,当时赛珍珠的医生霍顿·丹尼尔斯大夫在卡洛尔出生几周后,在她的子宫内发现了一个肿瘤。由于当时的中国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是很好,故医生十分坚持要求她一定要回美国动手术。1920年6月,赛珍珠一家抵达位于纽约欢乐谷的卜凯家的农场。7月中旬,纽约长老会医院的医生们切除了赛珍珠的阑尾和一个良性肿瘤。手术非常成功,但是同时一个噩耗犹如晴天霹雳传来,她再也无法生育了,这个消息让赛珍珠痛苦不已,她曾是多么热切地期盼将来儿孙满堂的温馨场面啊!可惜这个美梦已经永远都无法实现了,此后的很多年,赛珍珠将自己全部的母爱倾注在卡洛尔的身上,以弥补此生最大的缺憾。
从美国返回南京后,卡洛尔的身体一直抱恙,她不停地生湿疹,赛珍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情况迟迟得不到好转,赛珍珠不知道,这是卡洛尔苯丙酮尿症的症状之一。几个月后,卡洛尔的表现让赛珍珠开始怀疑其发育不太正常,女儿一直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眼神呆滞、游离,目光没有聚点……她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尝试着从朋友和邻居那里搜集来的故事试图说服自己:健康的孩子在婴幼时期也有很晚才开始走路和说话的。孩子的问题一天天浮出水面,令人担忧,恰逢母亲病危,赛珍珠的苦痛无处诉说,那段日子她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母亲于1921年在镇江去世,带给赛珍珠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女儿卡洛尔的病情,赛珍珠一度情绪崩溃。到1924年春天时,卡洛尔3岁了还不会讲话,行动也不协调,在不断地调教下也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赛珍珠再也无法自欺欺人了,必须诚实地面对女儿的病情了。朋友们后来都能回忆起渐渐笼罩卜凯家庭的不安和恐惧,一个南京的邻居后来回忆说,赛珍珠含泪来到她面前,不停地、无助地问道:“我该怎么办?哦,上帝,上帝!我该怎么办?” 1924年赛珍珠和卜凯去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另一个原因就是帮卡洛尔确诊以及治疗,美国当时拥有比中国更专业的医生、更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在康奈尔学习的一年中,(1924—1925)她不断地带女儿到处求医,甚至跑到明尼苏达州那么远的地方,去那儿的罗切斯特市找梅奥诊所的专家会诊。她不情愿地接受了永久性损伤的诊断:她女儿的病无药可治。同时,卡洛尔的病也带给她很多难堪,她有时会放声大哭,没完没了,教她的东西眨眼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都让赛珍珠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为了给卡洛尔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赛珍珠物色了很久,最终选定了新泽西州的瓦恩兰康复学校,该校对像卡洛尔那样的孩子自有一套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后卡洛尔在该校生活了近60年。虽然万般不舍,但是为了卡洛尔,赛珍珠只好将她留在那里。“我把我那智能低下的孩子送进了一所疗养院。我之所以赶快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我预感到中国将会由于战争和革命而动荡不安,而对一个身有残疾的孩子来说,最安全的地方莫过于一个生活有保障的庇护所了。” 3为了支付高额的治疗费用,赛珍珠马不停蹄地工作,与此同时也迈上了写作之路。 二、无奈母亲,掩埋伤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赛珍珠对卡洛尔的存在守口如瓶。一直到她获得1932年普利策奖以后,她更是对卡洛尔讳莫如深,等她稍有名气后,出版社和杂志要求她提供生平简介,在简介中她对卡洛尔只字不提。1932年发行的一本介绍赛珍珠生平的小册子中附有一张赛珍珠和詹妮丝(赛珍珠养女)的合影。结尾模棱两可地提到:“我有两个小女儿。一个在外上学……另一个住在家里。”赛珍珠193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也鲜少有人知道卡洛尔,赛珍珠这么做的原因,也许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大肆宣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卡洛尔不受外面世界的干扰。她始终都希望,她唯一的女儿可以一直平静地幸福地生活下去。赛珍珠非常怜惜地称呼卡洛尔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并在1950年时为其写了一本书《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该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多年之后,赛珍珠终于可以坦陈地承认卡洛尔的存在,可以公开谈论她的智障女儿,可以毫无顾忌地为这些可怜的孩子争取平等的权利。该书的出版改变了很多美国人对智障孩童歧视的态度,它最直接的影响是令肯尼迪家庭的女主人罗斯·肯尼迪可以鼓足勇气公开谈论自己的智障女儿。 三、关爱接力,领养孤儿
1924年,在赛珍珠与卜凯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为了给唯一的女儿卡洛尔找个伴,同时也为了满足赛珍珠想成为一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的愿望,享受健康的家庭生活,她于1925年12月在美国纽约州特洛伊市的教会孤儿院中,领养了三个月大的詹妮斯,詹妮斯当时瘦小苍白,楚楚可怜,在众多漂亮可爱、健康活泼的孩子中,赛珍珠一眼就看中了她,她觉得这孩子虽然体弱多病,但生存意识格外强烈。同时,她认为詹妮丝和卡洛尔身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众多孩子中都那么弱小,但是却有着其他孩子没有的对生存的渴望。她仿佛从孩子的身上找到了她所缺乏的勇气与希望。詹妮斯成了卜凯家的第二个孩子,也是赛珍珠在今后二十年中将收养的七个孩子中的第一个。出落的可爱、健康的詹妮丝多多少少给赛珍珠带来了很多宽慰,教她说话、写字、唱歌……詹妮丝的聪明让赛珍珠倍感欣慰,她在多年的痛苦之后,作为母亲,终于可以享受一个正常孩子带给她的欢乐与幸福了。赛珍珠对对她百般宠爱,视如己出。赛珍珠曾带着詹妮丝回到中国南京,在1934年赛珍珠回美定居时,詹妮丝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形影不离。
赛珍珠与丈夫卜凯因感情破裂而离婚,她的第二段婚姻是和她的出版商沃尔什。赛珍珠身上具有强烈的母性,她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生很多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将来承欢膝下,享天伦之乐。于是在回美国后,她从各种领养机构抱回可爱的婴儿,给予他们无私的关爱与呵护。她的行为也得到了丈夫沃尔什和女儿詹妮丝的支持。她在宾夕法尼亚州购买了青山农场,将近50亩,交通便利,风景怡人,没过多久,赛珍珠就把这里变成了“托儿所”。除詹妮丝以外,赛珍珠前前后后一共领养了六个孩子,她没有雇佣保姆,她总是亲自照料他们。
四、身体力行,爱心大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赛珍珠的母性激发了她对孩子的爱心,她逐渐发现,世界上有很多无辜的孩子,一出生就被遗弃,进了孤儿院,但是孤儿院孩子太多了,他们在那里或者其他一些类似机构根本得不到真正的爱,出于对孩子的怜悯与同情,只要一有时间,赛珍珠就去“儿童之家”帮忙。 有两件事促成了赛珍珠将爱心传承下去,真正成为了身体力行的爱心大使。一天,赛珍珠收到了儿童领养机构负责人玛丽女士的信,信中提到一个弃儿,母亲是美国人,父亲是印度人,她找不到合适的家庭收养这可怜的孩子,所以向赛珍珠寻求帮助,赛珍珠为此到处帮忙打听,但是依然没有人收养,后决定自己收养他。赛珍珠收养混血儿的消息不胫而走,没过多久,一个朋友写信给赛珍珠,自己所在的医院刚有一个中美混血儿诞生,孩子的妈妈没能力抚养,儿童机构不愿意接收混血儿,他们询问赛珍珠是否愿意收养这个混血孩子。这两件事引起了赛珍珠的思考,因为在美国像这些被遗弃的混血儿非常多,通过调查,赛珍珠发现,亚美混血儿童一般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因此收养的家庭少之又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赛珍珠决定要帮助这些无辜的孩子们。她说:“中国的经历告诉我,我们仅仅动嘴去传播福音是远远不够的。真正信仰基督教,就要始终如一地去实践,对待妇女更加仁慈,让乞丐能有饭吃,让孤儿们得到悉心照料。”
1949年赛珍珠57岁时,她创办了领养亚洲儿童和亚美混血儿的机构“欢迎之家”。同时,她四处游说演讲,鼓励美国家庭领养这些孩子。1964年,赛珍珠又捐出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旨在献身于侨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民下一代的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引起大家对美国军人与亚洲妇女非婚所生弃儿的重视。这些亚美混血儿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孩子,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一群人,是被遗忘的一群人,是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弱势群体。
赛珍珠基金会是联合国备案的慈善机构,是国际联合运动服务机构团体的成员之一,为分布在十多个亚洲国家的几万名混血孩童提供了医疗保障和文化教育。
赛珍珠的一生饱受争议,但是无论怎样,都无法磨灭她身上的伟大的母性的光辉。她是一个忧伤的母亲,她一生只有一个残疾的女儿,为此身心饱受痛苦,她又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因为她还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她是他们的最可爱最美丽的母亲。 【参考文献】
[1]我的中国世界[M].尚营林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169. [2]赛珍珠传[M].刘海平等译.漓江出版社,1998:86-87.
[3]我的中国世界[M].尚营林等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2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